书名:曾国藩全集 书札
定价:106.00元
售价:72.1元,便宜33.9元,折扣68
作者:曾国藩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2021118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以书生身份而克平乱世,戎马倥偬间亦为学不倦,并在事业和学问上都取得成功的人屈指可数,而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他解太平军之危,救清廷与累卵之间;有家书传世,著书立说,一改桐城派的枯淡之弊。然而又有晚年对天津教案的处置不力。这一切使其文韬武略、传奇一生始终为人们评说纷纭,也使他成为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
曾国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集中体现就是这套《曾文正公全集》。《曾国潘全集》由曾国藩的35位门人编校而成,收录了曾国藩一生主要的学问精华,包括奏稿、批牍、书札、文集、诗集、日记、杂著、十八家诗钞、经史百家杂钞、经史百家简编、鸣原堂论文、求阙斋读书录等,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这位“千古*完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和实践,语言平实易懂,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心得。全集的编辑者在原文的基础之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和整理工作,力图将曾国藩的人格魅力完美地呈现出来,将曾国藩的学问传于后世。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僚属的私人信函。本册书信按照其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又对每个人的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目录
与左宗棠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正月十七夜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四日
致左宗棠咸丰九年=月初十日
复左宗棠咸丰九年=月二十四日
..........
1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五日
17加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十七日
1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1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2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初二日
21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三月十五日
22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一日
2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四月十五日
24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五月十四日
25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六月初二日
26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十五日
27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七月二十一日
28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早
29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30复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十六日
31致胡林翼咸丰九年九月二十三日
32致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八日
33复胡林翼咸丰九年十月初九夜
.........
97加李鸿章片同治六年五月二十八日
98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十五日
99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七月二十一日
100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八月初七日
101复李鸿章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
102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月初六日
103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十八日
104复李鸿章同治六年十一月初九日
105加李鸿章片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
106复李鸿章同治七年正月二十三日
..............
23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初六日
24致李续宜咸丰十年八月=十九日
25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五日
26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九月初九日
27复李续宜咸丰十年九月=十三日
28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初五日
29复李续宜咸丰十年十月=十=日
30复李续宜咸丰十一年=月=十日
...........
20复郭崑素同治二年五月十八日
21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22 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23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月二十日
24复郭崑素同治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25复郭崑素同治三年正月初九日
26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三月十九日
27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四月二十日
28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五月三十日
29复郭崑素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30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八月十六日
31复郭崑素同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日
32复郭崑素同治四年正月十八日
33致郭崑素同治四年闰五月初五日
34复郭崑素同治五年正月十八日
35复郭崑素同治五年五月初四日
36复郭崑素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7复郭崑素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日
38复郭崑素同治七年六月二十三日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高统帅,后世曾誉为“千古完人”,被梁启超称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曾国藩1811年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今娄底市县),1838年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辉煌的仕途生涯,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是清朝历史上汉族文人为官的高峰,谥号“文正”即为清朝文官的高谥号。曾国藩一生以创立湘军、开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以及在识人用人方面的成就而为世人所熟知。
我一直认为,真正能了解一个人,不是看他做了什么丰功伟绩,而是看他在无人知晓的时候,是如何思考,如何行事的。而《曾国藩全集·书札》,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我拿到这本书时,虽然还未细读,但仅仅是翻阅目录,就已经被其庞大的内容量所震撼。我预感,在这数以万计的书信中,隐藏着曾国藩最为真实的想法和最深沉的情感。我想,阅读这些书札,我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位历史人物,更是在与一个时代的精神对话。我期待能从中看到他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如何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平衡家国情怀与个人情感。这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交流,我相信,它将带给我远超预期的收获和启发。
评分这次我收到《曾国藩全集·书札》,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经过大量删节和注释的版本,这本似乎更接近原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尤其喜欢它装帧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仿佛握住了历史的脉搏。我试着翻看了几封信,内容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国家大事的决策,到官场的明争暗斗,再到家庭生活的琐碎,无所不包。这让我不禁感叹,一个人的精力是何其有限,而曾国藩却能在这纷繁的世界里,处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还能留下如此宝贵的文字财富。我相信,通过阅读这些书札,我不仅能学习到他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更能体会到他作为一个人,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精神压力。这对于我理解历史,理解人性,甚至对于我自身的成长,都将是一次宝贵的启迪。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曾国藩的评价都停留在“能臣”、“枭雄”这样的层面,总觉得他身上带着一种冰冷的、不近人情的色彩。然而,当我拿到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对他的认知。我随机翻开几封信,发现里面竟然充满了温情和关怀。他会细致地询问家中长辈的身体状况,叮嘱弟媳照顾好孩子,甚至会在战事之余,写信给家人分享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这些细节,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是很难被捕捉到的,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立体的曾国藩。他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父亲、兄长、丈夫。这本《书札》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面,也让我对“成功”和“伟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从前,读曾国藩,多半是从正史、传记中了解他的功业,知道他如何剿灭太平天国,如何整顿湘军,如何力挽狂澜。但总觉得隔了一层,像是隔着一个厚厚的玻璃罩,看得见,却摸不着。而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简直就是一把钥匙,直接打开了那扇尘封已久的心门。我翻阅了几页,就被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所打动。在这里,没有官腔,没有粉饰,只有一位饱经风霜的官员,在写给家人的信中,细致地叮嘱家中事务,关心他们的起居饮食;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坦诚地交流治政心得,探讨人生哲理;在写给学生(或部下)的信中,则充满了殷切的期望和严厉的教诲。我仿佛能听到他在灯下提笔,字斟句酌,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的思考,他的情感,他的责任。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对一种精神的传承。我相信,在这里面,我能找到很多关于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坚守原则,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清醒的智慧。
评分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实在是太厚重了,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翻开一看,密密麻麻的字迹,瞬间就让人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沧桑感。我一直对曾国藩这个人颇感兴趣,他既是乱世中的中兴名臣,又是饱读诗书的儒士,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书信,作为一个人最真实、最直接的情感流露和思想记录,往往比官方史书更能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当看到这本《曾国藩全集·书札》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我已经能想象到,在这泛黄的纸页中,隐藏着曾国藩如何运筹帷幄,如何与同僚、家人、学生沟通交流,如何处理那些纷繁复杂的政务和家事。我想,通过阅读他的书信,我或许能更深入地理解他为何能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承担起挽救大清王朝的重任,也能窥探到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责任时,内心的挣扎与坚持。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有机会得以窥视一个伟大灵魂的真实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