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 |
作者 | 向志强 等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ISBN | 9787516608074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字数 | |
页码 | 412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在参考国内外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了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选取了有代表性的报纸110份、广播40家、电视50个频道、网站100家,运用评估指标体系对上述传媒产品质量进行了评估和排序。《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对媒体从业人员及学界和广大读者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
向志强,湖南邵阳人,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建会员,中国新闻与传播教育史学会理事,湖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秘书长,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政协湖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民建湖南大学南校支部主委。主要研究方向有媒介经济、媒介经营管理、出版管理、文化产业、传播学。近几年主持各级各类课题10项,其中部省级重点1项,部省级一般课题5项,横向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13项,其中课题6项,主持或参与与文化产业相关课题主要有教育人文社科规划课题“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文化产业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湖南省社科联资助课题“湖南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资助课题“新闻传播与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已出版专著5部,参著4部,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2部,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当代传播》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CSSCI源期刊48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收录1篇.《新华文摘》摘要1篇,复印资料转摘6篇,获湖南省第八、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
目录 | |
章 中国报纸产品质量评估 一、中国报纸产品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报纸产品质量评估指标的选取 (二)报纸产品质量评估体系的建构 (三)评估细则与标准 (四)评估对象的选取 二、中国报纸产品质量评估排序 (一)总体质量排序 (二)消息质量排序 (三)通讯质量排序 (四)评论质量排序 (五)深度报道质量排序 (六)图片质量排序 三、中国报纸产品质量评价 (一)总体质量评价 (二)消息质量评价 (三)通讯质量评价 (四)评论质量评价 (五)深度报道质量评价 (六)图片新闻质量评价 四、中国报纸高质量产品评析 (一)《人民日报》总体质量评析 (二)《中国青年报》总体质量评析 (三)《羊城晚报》消息质量评析 (四)《新京报》消息质量评析 (五)《日渐成为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智力库”与“动力源”——东南大学喜迎110华诞》消息作品质量评析 (六)《南方周末》通讯质量评析 (七)《新京报》通讯质量评析 (八)《留守少年:学会自己长大》通讯作品质量评析 (九)《南方周末》评论质量评析 (十)《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质量评析 (十一)《谁来给我们的孩子看病?》评论作品质量评析 (十二)《南方周末》深度报道质量评析 (十三)《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报道质量评析 (十四)《从留守到流浪他们的“好”生活》深度报道作品质量评析 (十五)《南方周末》图片质量评析 (十六)《南方都市报》图片质量评析 (十七)《北京特大暴雨》图片作品质量评析 附1.1报纸评估指标体系 附1.2110份报纸名单 第二章 中国广播产品质量评估 一、中国广播产品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评估对象的选取 二、中国广播产品质量排序 (一)广播产品总体质量排序 (二)广播新闻类产品质量排序 (三)广播音乐类产品质量排序 (四)广播社教类产品质量排序 (五)广播服务类产品质量排序 (六)广播综艺类产品质量排序 …… 第三章 中国电视产品质量评估 第四章 中国网络媒体产品质量评估 主要参考文献 |
编辑推荐 | |
暂无相关内容 |
文摘 | |
《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 2.通讯质量 新闻通讯比消息的时效性弱,又与深度报道的深刻性、递延性区别开来,重在通过对报道对象真实而形象的描写使受众了解报道人物或事态,获得指导和启发。通过对所选取的110份报纸在2012年的表现进行统计和评估,我们发现新闻通讯的新变化与亟待改进的地方。 (1)新闻选材与网络舆论场紧密相连 以往报纸的新闻来源,基本上凭经验化操作。而在网络上,网民所关注的新闻则是众多网友主动参与的过程,这也是逐渐赢得民心的过程。因此在新媒体的挑战下,报纸顺应这一潮流,为报纸新闻的生产开辟新的源头。经过几年的转变,不少报纸紧密关注网络舆论,从网络中寻找热点和线索。另外,还有一部分报纸开辟了以网上信息、舆论为基础的专栏,主要进行网络求证,疏导网络情绪,细化网络“亮点”。如《人民日报》在2011年初开辟的《求证》专栏,聚焦网络上热议的传言,以科学的态度进行采访探究,给予读者指导和启发。这些举措,是报纸在新闻通讯报道上的新探索。 (2)新闻的传统要素逐渐弱化 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等要素原本是衡量新闻报道优劣的重要指标,而在网络媒体和新媒体日渐繁荣的今天,这些基本的指标在报纸新闻中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媒体对时效性、真实性和重要性的要求愈加严苛,不合格的媒体早已在竞争初期被迅速淘汰,因而这些指标实际上在我们的考察对象中,分数相差无几。从通讯质量打分表可以看出,人选的报纸在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等指标上都有较高得分。而在这些基本要素平均得分都较高的情况下,报纸要出彩,就得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在党政机关类报纸中,仍然保持着时效性的优势。中央及各地的党政机关所属的报纸中,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因其特殊的政治优势,在国家重大会议和决策的传达、国家大事记的报道上有着优势。 (3)重大新闻事件的“落地化” 当今社会媒体异常发达,报纸如何在快速高效的网络媒体和声色并茂的电视媒体中脱颖而出,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通讯如何在报纸产品中脱颖而出,纸媒给出了答案。当国内外大事件发生后,各地报纸的通讯报道都不同程度呈现出本地化的特点,即所谓的“新闻落地”。异地发生的某个重大事件,在报道中要把这个焦点、重点变成自家新闻产品的“卖点”,也就是如何根据新闻接近性原则,开展本地化报道的问题。这不仅是衡量新闻媒体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指针,更是判别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标准。在2012年“7·21”北京暴雨事故报道中,不少报纸在跟进报道北京灾情之余,还重点调查了本地城市在防涝减灾方面的预备措施。如《广州日报》在8月7日刊登了《转游下水道》一文,从北京暴雨延伸出对各地下水道的关注。《潇湘晨报》在7月23日刊发了通讯《暴雨之痛:连发预警为何仍“猝不及防”》《城市排水系统,我们与世界的差距》。《燕赵都市报》则是报道了德国在青岛建设的下水道为何至今都被认为是中国好的排水系统。 3.评论质量 与去年报纸的评论质量相比,不管是选题还是版面设计上质量都有所上升,可以发现目前报纸越来越重视评论板块。不仅《 正版书籍 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正版书籍 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正版书籍 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正版书籍 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正版书籍 2012年中国传媒产品质量评估报告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相关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