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最新修订版)

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最新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永德 编
图书标签:
  • 二胡
  • 考级
  • 乐谱
  • 中国民乐
  • 演奏
  • 教材
  • 技巧
  • 练习
  • 传统乐器
  • 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音乐
ISBN:9787805535067
商品编码:29704610802
开本:16
出版时间:200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新修订版)
  • 作者:编者:王永德
  • 定价:88
  • 出版社:上海音乐
  • ISBN号:9787805535067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07-09-01
  • 印刷时间:2018-03-01
  • 版次:3
  • 印次:33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440

内容提要

王永德主编的《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 示版*新修订版)》是根据广大专业、业余二胡爱好 者的学习进程编定的,对各级与各曲均作了考级与演 奏提示,方便学习者自学。此书的编排有一定的科学 性、广泛性与普遍性,对于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 有极大的意义。本书分上、下册,目的是让广大考生 能接触*多**曲目,在演奏技术与艺术上获得全面 发展。
    

目录

上册
前言
初级(一级~四级)
一级
1.D大调一把位练习
2.G大调一把位练习
3.田园春色
4.紫竹园
5.玛依拉
6.上学歌
7.小熊跳舞
8.小白菜
9.鄂伦春小唱
10.山清水秀好风光
11.闪烁的小星星
12.划小船
13.新年好
14.箫
15.四大景
16.金色的太阳
17.西藏舞曲
18.凤阳花鼓
二级
1.换把练习
2.抒情乐曲
3.马兰花开
4.在北京的金山上
5.好一朵茉莉花
6.森吉德玛
7.南泥湾
8.采茶扑蝶
9.打黄羊调
10.绣荷包
11.小燕子
12.我爱我的台湾岛
13.让我们荡起双浆
14.长城谣
15.劳动*光荣
16.送别
三级
1.两手配合练习
2.良宵
3.小花鼓
4.黄水谣
5.苏武牧羊
6.挤奶员舞曲
7.九九艳阳天
8.新春秧歌
9.欢送
10.祖国的花朵
11.剑舞
12.光明行
13.故乡的亲人
14.内蒙民间乐曲
四级
1.垫指滑音练习
2.节奏练习
3.一点红
4.浦江圆舞曲
5.山茶花
6.拉骆驼
7.赛马
8.丰收序歌
9.喜唱丰收
10.大河涨水沙浪沙
11.马头琴之歌
12.人勤春来早
中级(五级~七级)
五级
1.综合练习
2.送茶歌
3.风雪满天
4.北京有个金太阳
5.乡梦
6.好江南
7.阿美族舞曲
8.花儿红变奏曲
9.火车开进彝家寨
10.丰收
11.烛影摇红
12.田野小曲
13.农村之歌
六级
1.两手配合练习
2.摘棉
3.杜鹃花开满山红
4.田歌
5.月夜
6.怀乡曲
7.苏南小曲
8.花鼓调
9.山乡邮递员
10.喜送公粮
11.欢腾的水乡
12.春韵
13.山村变了样
14.行街
七级
1.切分弓练习
2.空山鸟语
3.金珠玛米赞
4.边寨欢歌
5.蝶恋花·答李淑一
6.山村小景
7.阳关三叠
8.春诗
9.红水河畔忆亲人
10.中花六板
11.姑苏春晓
12.迷胡调
13.草原新牧民
14.翻身情思
下册
**(八级~十级)
八级
1.十分轻快的练习
2.红军哥哥回来了
3.悲歌(又名《处世难》)
4.正气歌
5.双声恨
6.独弦操(又名《忧心曲》)
7.怀乡行
8.江南春色
9.翻身歌
10.秦腔主题随想曲
11.听松
12.病中吟
13.新婚别
九级
1.音乐会练习曲
2.豫北叙事曲
3.葡萄熟了
4.河南小曲
5.流波曲
6.闲居吟
7.江河水
8.山东小曲
9.豫乡行
10.壮别(一枝花)
11.陕北抒怀
12.秋韵
十级
1.综合练习曲
2.A的随想
3.宝玉哭灵
4.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
5.三门峡畅想曲
6.洪湖主题随想曲
7.二泉映月
8.蓝花花叙事曲
9.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主旋律谱)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示版最新修订版)》以外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内容详实且自然流畅,不包含任何对原书内容的提及: --- 《丝竹和鸣:中国民族器乐合奏艺术探微》 ISBN: 978-7-5406-8899-3 出版社: 华夏音韵出版社 开本: 16开 页数: 680页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集理论研究、历史梳理与实践指导于一体的民族器乐合奏艺术的权威专著。它深度剖析了中国传统音乐中,以丝竹乐为核心的各类民间合奏形式的演变脉络、结构特征、演奏技艺及其在当代舞台上的传承与创新。全书不仅关注那些广为人知的民间乐种,更挖掘了大量濒临失传或地域性极强的罕见合奏形态,旨在为民族音乐教育者、专业演奏家、研究学者以及广大民族器乐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学术视角。 核心章节详解 第一部分:历史溯源与地域格局(约 200 页) 本部分追溯了中国民族器乐合奏的起源,从先秦礼乐中的“金石丝竹”交替,到唐宋燕乐的成熟,再到明清民间俗曲的兴盛,勾勒出合奏艺术的千年演变史。 1. 早期合奏形态的考古学证据: 详细考察了出土文物和早期文献中关于不同乐器组合的记载,特别是对汉魏六朝时期“相和”音乐的研究。 2. “丝竹”概念的界定与发展: 探讨了“丝竹”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含义变化,并界定了其在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主要流派中的具体指代范围。 3. 中国主要地域性合奏流派的地理文化分析: 深入分析了四大主要合奏体系——江南丝竹(细腻精致)、广东音乐(中西合璧的典范)、河北吹歌(北方气息的体现)和陕西眉户(秦腔影响下的粗犷与抒情)——的地域气候、人文环境与音乐风格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特别设立了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如藏族“奏鸣”、苗族“芦笙歌舞”等非汉族合奏形式的独立章节。 第二部分:结构、织体与配器艺术(约 250 页) 本部分是全书的理论核心,聚焦于合奏音乐的内在结构和配器逻辑。 1. 复调与多声部思维的构建: 区别于西方严格的对位法,本书详细分析了中国合奏中“主调与伴奏”、“齐奏与轮奏”等特有的多声部织体。通过对大量乐谱的解构,展示了如何通过旋律的层层叠加和节奏的细微错位来营造丰富的听觉空间。 2. 动态平衡与乐器角色定位: 阐述了在民族乐队中,拉弦类(如二胡、板胡)、弹拨类(如琵琶、古筝)、吹管类(如笛子、唢呐)和打击乐器群之间的功能划分。重点讨论了“领奏”、“应答”、“烘托”等角色如何通过音色、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来实现精确的动态控制。例如,如何平衡唢呐在高亢区域的穿透力与竹笛在中音区的细腻度。 3. 曲式结构分析: 以《流水板》、《十面埋伏》(合奏改编版)等经典作品为例,剖析了中国传统曲式中“引子——散板—慢板—中板—快板”等结构单元在合奏中的应用与延伸。 第三部分:技法精研与现代演绎(约 230 页) 本部分从实践层面出发,指导演奏者如何有效地处理合奏中的技术难题,并探讨现代音乐语境下的创新。 1. 节奏的精确统一与弹性处理: 针对合奏中普遍存在的“各吹各的”现象,本书提出了基于节奏组群(Rhythmic Grouping)的训练方法,强调如何在高难度变拍子或自由节奏段落中保持内在的同步性。并探讨了“慢三眼”、“快四眼”等速度标记在不同地域流派中的细微差别。 2. 情感表达与集体意境的塑造: 探讨了如何将个人技巧融入集体情感的表达之中。通过对气息控制、弓法力度、揉弦宽窄等要素的量化分析,指导演奏者达成“神合意聚”的艺术境界。 3. 当代创作与改编策略: 收集了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族器乐合奏新作,如《春江花月夜》(合奏版)、《黄河赞》等。分析了作曲家们如何运用西方管弦乐队的配器思维来丰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同时保持音乐的民族本色。特别关注了电子乐器与传统民族乐器在现代合奏中的融合试验。 适合读者 高等音乐院校民族音乐学、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与教师。 专业民族乐团的指挥、配器师及一线演奏人员。 民族音乐研究机构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对中国传统音乐有浓厚兴趣,希望系统了解合奏艺术的业余爱好者。 本书特色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闭环思维。它并非仅仅罗列曲目或技巧,而是通过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对音乐织体的深度剖析,揭示了民族器乐合奏这一复杂艺术形式背后的文化基因和创作规律,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指导意义。书中配有大量乐谱片段分析图示及历史图片,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套教材后,我简直如获至宝,尤其是那些详尽的“演奏提示”,感觉作者真是把多年的心血倾注其中。我过去常苦于一些高难度技巧总是把握不好,光看谱子上的标记总觉得云里雾里,但有了这个“提示版”,简直是醍醐灌顶。比如处理某些揉弦的力度变化,书上不仅告诉你要“轻柔”,还具体分析了弓法与指法的配合时机,甚至连不同乐段的情绪递进都做了细致的剖析。对于自学者来说,这套书简直就是一位全天候的私人导师。它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拉”的唯一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让我在理解作品意境的同时,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声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地方戏曲风格的曲子,那种独特的韵味和腔调,光靠文字描述就能让我脑海中浮现出高手演奏的场景。这不仅仅是一本练习曲集,更是一本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观的普及读本。我甚至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那些关于弓毛松紧度调整的建议,这些都是我在其他教材中从未见过的“内幕消息”。

评分

我主要关注的是这套书在“上下册”划分上的考量,以及它如何体现中国二胡艺术的整体发展脉络。编者似乎有意地将某些代表性风格的曲目分配到了特定的册子中,使得学习者在不同阶段能接触到不同地域或不同历史时期的二胡风格精髓。例如,上册可能更侧重于基础技巧的夯实和对传统地方戏曲的初步接触,而下册则大胆引入了大量协奏曲片段或更具现代实验性的作品的片段处理方法。这种结构安排,让学习者不只是在“拉琴”,而是在“品味”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每次翻阅,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仿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眺望二胡艺术未来的可能性。对于一个希望系统化学习二胡技艺,而非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的结构性指导,其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定价。

评分

我这次购买《中国二胡考级曲集》的上下册,主要是冲着它的“最新修订版”去的。说实话,市面上二胡教材汗牛充栋,但很多都是陈旧的印刷或者内容大同小异,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一版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曲目选择的平衡性。它没有一味堆砌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路货”,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近现代作曲家的精品,这些曲目在技术难度上做了很好的梯度设计。我发现,即便是基础的初级曲目,修订后的版本在指位标注上也更加精确了,这对于我们这些在非专业机构学习的人来说,避免了后期纠正指位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编者似乎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生理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些需要极大腕部耐力的乐段,都在提示中给出了“循序渐进”的练习建议,体现了极强的教学人文关怀。我非常欣赏这种不急躁、重基础的编排思路。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书的时候,我对“演奏提示版”这个概念持保留态度的,我担心这会变成冗长啰嗦的文字堆砌,反而干扰了阅读乐谱的流畅性。但实际使用体验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些提示被巧妙地放置在正文的侧边栏或底部,采用了清晰的字体和排版,既保证了乐谱本身的简洁,又不影响查找参考信息。尤其是在一些跨越多个把位的复杂换把处理上,书里给出的建议非常具体,比如建议使用“擦弦法”还是“抬指法”过渡,甚至还涉及到了换把时身体重心的微调。这对于那些在舞台上容易暴露技术瑕疵的演奏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保命符”。整体的装帧质量也令人满意,纸张厚实,不易反光,即便是长时间在灯光下练习,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套书在实用性和专业性上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评分

作为一名已经有十多年琴龄的业余爱好者,我原本以为这套教材对我来说提升空间有限,毕竟考级曲目我大多已经掌握。然而,我对这套书的评价却是极其高的,原因在于它对“演奏提示”的深度挖掘。对于那些难度极高的曲目,比如一些传统曲目中被认为是“神来之笔”的段落,书里竟然尝试用现代音乐分析的方法去解构其魅力所在。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里要快”,而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快与前一个慢的对比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这完全超越了传统应试教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演奏技法和音乐哲学的结合体。我尝试用它提供的提示去重新打磨我曾经练习得比较“毛躁”的段落,效果立竿见影,音乐听起来“有内涵”了,不再是生硬的技术堆砌。这种自上而下的艺术指导,非常适合需要突破瓶颈的高阶学习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