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德主编的《中国二胡考级曲集(上下演奏提 示版*新修订版)》是根据广大专业、业余二胡爱好 者的学习进程编定的,对各级与各曲均作了考级与演 奏提示,方便学习者自学。此书的编排有一定的科学 性、广泛性与普遍性,对于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 有极大的意义。本书分上、下册,目的是让广大考生 能接触*多**曲目,在演奏技术与艺术上获得全面 发展。
上册
前言
初级(一级~四级)
一级
1.D大调一把位练习
2.G大调一把位练习
3.田园春色
4.紫竹园
5.玛依拉
6.上学歌
7.小熊跳舞
8.小白菜
9.鄂伦春小唱
10.山清水秀好风光
11.闪烁的小星星
12.划小船
13.新年好
14.箫
15.四大景
16.金色的太阳
17.西藏舞曲
18.凤阳花鼓
二级
1.换把练习
2.抒情乐曲
3.马兰花开
4.在北京的金山上
5.好一朵茉莉花
6.森吉德玛
7.南泥湾
8.采茶扑蝶
9.打黄羊调
10.绣荷包
11.小燕子
12.我爱我的台湾岛
13.让我们荡起双浆
14.长城谣
15.劳动*光荣
16.送别
三级
1.两手配合练习
2.良宵
3.小花鼓
4.黄水谣
5.苏武牧羊
6.挤奶员舞曲
7.九九艳阳天
8.新春秧歌
9.欢送
10.祖国的花朵
11.剑舞
12.光明行
13.故乡的亲人
14.内蒙民间乐曲
四级
1.垫指滑音练习
2.节奏练习
3.一点红
4.浦江圆舞曲
5.山茶花
6.拉骆驼
7.赛马
8.丰收序歌
9.喜唱丰收
10.大河涨水沙浪沙
11.马头琴之歌
12.人勤春来早
中级(五级~七级)
五级
1.综合练习
2.送茶歌
3.风雪满天
4.北京有个金太阳
5.乡梦
6.好江南
7.阿美族舞曲
8.花儿红变奏曲
9.火车开进彝家寨
10.丰收
11.烛影摇红
12.田野小曲
13.农村之歌
六级
1.两手配合练习
2.摘棉
3.杜鹃花开满山红
4.田歌
5.月夜
6.怀乡曲
7.苏南小曲
8.花鼓调
9.山乡邮递员
10.喜送公粮
11.欢腾的水乡
12.春韵
13.山村变了样
14.行街
七级
1.切分弓练习
2.空山鸟语
3.金珠玛米赞
4.边寨欢歌
5.蝶恋花·答李淑一
6.山村小景
7.阳关三叠
8.春诗
9.红水河畔忆亲人
10.中花六板
11.姑苏春晓
12.迷胡调
13.草原新牧民
14.翻身情思
下册
**(八级~十级)
八级
1.十分轻快的练习
2.红军哥哥回来了
3.悲歌(又名《处世难》)
4.正气歌
5.双声恨
6.独弦操(又名《忧心曲》)
7.怀乡行
8.江南春色
9.翻身歌
10.秦腔主题随想曲
11.听松
12.病中吟
13.新婚别
九级
1.音乐会练习曲
2.豫北叙事曲
3.葡萄熟了
4.河南小曲
5.流波曲
6.闲居吟
7.江河水
8.山东小曲
9.豫乡行
10.壮别(一枝花)
11.陕北抒怀
12.秋韵
十级
1.综合练习曲
2.A的随想
3.宝玉哭灵
4.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
5.三门峡畅想曲
6.洪湖主题随想曲
7.二泉映月
8.蓝花花叙事曲
9.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主旋律谱)
收到这套教材后,我简直如获至宝,尤其是那些详尽的“演奏提示”,感觉作者真是把多年的心血倾注其中。我过去常苦于一些高难度技巧总是把握不好,光看谱子上的标记总觉得云里雾里,但有了这个“提示版”,简直是醍醐灌顶。比如处理某些揉弦的力度变化,书上不仅告诉你要“轻柔”,还具体分析了弓法与指法的配合时机,甚至连不同乐段的情绪递进都做了细致的剖析。对于自学者来说,这套书简直就是一位全天候的私人导师。它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拉”的唯一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考框架,让我在理解作品意境的同时,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声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一些地方戏曲风格的曲子,那种独特的韵味和腔调,光靠文字描述就能让我脑海中浮现出高手演奏的场景。这不仅仅是一本练习曲集,更是一本中国传统音乐审美观的普及读本。我甚至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那些关于弓毛松紧度调整的建议,这些都是我在其他教材中从未见过的“内幕消息”。
评分我主要关注的是这套书在“上下册”划分上的考量,以及它如何体现中国二胡艺术的整体发展脉络。编者似乎有意地将某些代表性风格的曲目分配到了特定的册子中,使得学习者在不同阶段能接触到不同地域或不同历史时期的二胡风格精髓。例如,上册可能更侧重于基础技巧的夯实和对传统地方戏曲的初步接触,而下册则大胆引入了大量协奏曲片段或更具现代实验性的作品的片段处理方法。这种结构安排,让学习者不只是在“拉琴”,而是在“品味”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每次翻阅,我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和使命感,仿佛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眺望二胡艺术未来的可能性。对于一个希望系统化学习二胡技艺,而非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的结构性指导,其价值远超书本本身的定价。
评分我这次购买《中国二胡考级曲集》的上下册,主要是冲着它的“最新修订版”去的。说实话,市面上二胡教材汗牛充栋,但很多都是陈旧的印刷或者内容大同小异,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一版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曲目选择的平衡性。它没有一味堆砌那些耳熟能详的“大路货”,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近现代作曲家的精品,这些曲目在技术难度上做了很好的梯度设计。我发现,即便是基础的初级曲目,修订后的版本在指位标注上也更加精确了,这对于我们这些在非专业机构学习的人来说,避免了后期纠正指位带来的痛苦。更重要的是,编者似乎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生理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些需要极大腕部耐力的乐段,都在提示中给出了“循序渐进”的练习建议,体现了极强的教学人文关怀。我非常欣赏这种不急躁、重基础的编排思路。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书的时候,我对“演奏提示版”这个概念持保留态度的,我担心这会变成冗长啰嗦的文字堆砌,反而干扰了阅读乐谱的流畅性。但实际使用体验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些提示被巧妙地放置在正文的侧边栏或底部,采用了清晰的字体和排版,既保证了乐谱本身的简洁,又不影响查找参考信息。尤其是在一些跨越多个把位的复杂换把处理上,书里给出的建议非常具体,比如建议使用“擦弦法”还是“抬指法”过渡,甚至还涉及到了换把时身体重心的微调。这对于那些在舞台上容易暴露技术瑕疵的演奏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保命符”。整体的装帧质量也令人满意,纸张厚实,不易反光,即便是长时间在灯光下练习,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套书在实用性和专业性上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有十多年琴龄的业余爱好者,我原本以为这套教材对我来说提升空间有限,毕竟考级曲目我大多已经掌握。然而,我对这套书的评价却是极其高的,原因在于它对“演奏提示”的深度挖掘。对于那些难度极高的曲目,比如一些传统曲目中被认为是“神来之笔”的段落,书里竟然尝试用现代音乐分析的方法去解构其魅力所在。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里要快”,而是解释了为什么这个快与前一个慢的对比能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这完全超越了传统应试教材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本演奏技法和音乐哲学的结合体。我尝试用它提供的提示去重新打磨我曾经练习得比较“毛躁”的段落,效果立竿见影,音乐听起来“有内涵”了,不再是生硬的技术堆砌。这种自上而下的艺术指导,非常适合需要突破瓶颈的高阶学习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