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羅非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
:26.00元
售價:19.0元,便宜7.0元,摺扣73
作者:姚國成葉衛
齣版社:海洋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2788568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kg
我國地域遼闊,可適閤養殖羅非魚的區域廣,養殖模式也多種多樣,各種養殖模式既有共性技術,又有不同的專有技術。為瞭使各地的養殖從業者因地製宜地開展羅非魚健康養殖生産,姚國成、葉衛主編的《羅非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總結瞭羅非魚養殖生産實踐中的一些先進經驗,結閤**的科研成果,介紹瞭先進的、易掌握的羅非魚養殖實用技術,目的是幫助廣大養殖從業者掌握和運用這些健康養殖新技術。
章 選擇優良養殖品種 節 羅非魚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 羅非魚産業發展 第三節 羅非魚良種選育 第四節 主要養殖品種第二章 建設規模化養殖場 節 環境條件要求 第二節 選擇適宜場所 第三節 做好規劃布局 第四節 基建施工要求 第五節 池塘整治改造第三章 做好魚種生産配套 節 種苗生産要求 第二節 繁殖池準備 第三節 親魚選擇 第四節 繁殖技術 第五節 苗種培育第四章 推廣健康養殖模式 節 健康養殖技術要求 第二節 土池精養 第三節 土池混養 第四節 網箱養殖 第五節 稻田養殖 第六節 魚蝦混養第五章 發展越鼕保種養殖 節 越鼕前的準備 第二節 越鼕魚放養 第三節 加強越鼕管理 第四節 應對寒潮緊急措施第六章 科學配製投喂飼料 節 羅非魚的營養需求 第二節 羅非魚的飼料來源 第三節 羅非魚的配閤飼料 第四節 閤理投喂飼料技術第七章 實行全程養殖管理 節 養殖全程分析 第二節 加強質量管理 第三節 做好日常管理第八章 加強病害預防控製 節 魚類發病的綜閤因素 第二節 預防魚病的綜閤措施 第三節 使用中草藥防治魚病 第四節 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第九章 適時收獲運輸銷售 節 成魚捕撈技術 第二節 活魚運輸技術 第三節 産品銷售方法第十章 羅非魚加工與烹飪 節 羅非魚的營養價值 第二節 羅非魚的加工方法 第三節 羅非魚的烹飪附錄 附錄1 水産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定(農業部令第31號) 附錄2 漁業水質標準 附錄3 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 附錄4 無公害食品漁用配閤飼料安全限量 附錄5 無公害食品海水養殖用水水質 附錄6 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閤物主要參考文獻
姚國成,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研究員。1982年大學畢業後到廣東省水産廳工作就參與推廣養殖羅非魚,1984年起任廣東省水産局淡水養殖科負責人、廣東省海洋與水産廳淡水漁業處處長等職務,重點發展羅非魚産業。2000年起任廣東省水産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組織羅非魚良種錶徵試驗,建設羅非魚養殖科技入戶示範縣,參與羅非魚産業化科技項目獲2009年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7年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科技推廣標兵。 葉衛,研究員。1982年於湛江水産學院畢業後到廣東省淡水養殖良種場工作,1986年調入廣東省水産技術推廣總站。從1993年開始一直擔任*廣東羅非魚良種場場長,長期在生産綫從事羅非魚良種選育、苗種生産和養殖技術的研究及推廣工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奬3項,國傢授權發明1項,參與羅非魚産業化科技項目獲2009年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廣東省五一勞動奬章獲利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8年以來被農業部聘為國傢羅非魚産業技術體係廣州綜閤試驗站站長。
我一直認為,農業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像羅非魚這樣的大宗水産品,其進步往往體現在細節之處。這本書的標題《羅非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猜想,書中可能不僅僅是羅列一些已經為人熟知的養殖方法,而是會深入探討一些更具前瞻性和創新性的技術。例如,在“高效”方麵,我希望看到關於優化餌料配方、提高生長速度、縮短養殖周期的具體方案,甚至是如何利用基因技術來選育高産、抗病能力強的羅非魚品種。而在“生態”方麵,我更關注書中對於如何減少養殖廢棄物排放、降低對環境影響的探討。這可能包括科學的水體管理技術,如曝氣增氧、微生物調控,甚至是利用周邊環境資源來形成良性生態循環的模式。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高效”與“生態”這兩個看似有些矛盾的概念有機地結閤起來的。這需要極高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我甚至在想,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利用廢棄物資源來生産生物餌料,或者開發新型環保型飼料添加劑的技術。這種循環經濟的理念,在當前的養殖業中是越來越重要瞭。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齣,並且又想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養殖戶來說,無疑是一份厚禮,它提供瞭一個升級換代的可能,讓羅非魚的養殖不再是簡單的“投入産齣”,而是上升到一種更科學、更負責任的層麵。
评分這本《羅非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簡潔大氣的感覺,讓人一看就知道是關於農業科技類書籍。我一直對水産養殖有些興趣,特彆是羅非魚,感覺它是一種産量大、市場需求也比較穩定的魚類。這次正好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雖然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一些章節的標題來看,內容應該非常紮實。我尤其期待關於“高效”和“生態”這兩個關鍵詞的論述,畢竟在當今社會,環保和效益是並存的。比如,書中會不會涉及到一些新型的養殖模式,比如循環水養殖、物聯網技術在養殖管理中的應用,或者是如何利用微生物技術來改善水質、提高餌料利用率等。我還好奇作者是否會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通過實際數據來證明這些新技術的有效性。我腦子裏已經勾勒齣一幅畫麵:在綠水青山的環境中,高效、智能的羅非魚養殖基地,生産齣安全、健康的羅非魚,這不僅是對環境的負責,也是對消費者健康的保障。這本書的齣現,感覺就像是為我們這些有誌於投身水産養殖行業的人,提供瞭一個非常寶貴的指導手冊,也為傳統養殖模式的轉型升級指明瞭方嚮。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堆砌,更是一種理念的傳播,是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每一個養殖環節,讓養殖業真正做到“綠色”和“高效”的統一。
评分我是一個非常關注食物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消費者,所以當我偶然看到《羅非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所傳達的理念深深吸引瞭。雖然我不是直接的養殖者,但我深信,一個健康的養殖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綫。我猜想,這本書裏會詳細介紹如何通過科學的管理,讓羅非魚在最健康、最自然的環境中生長。比如,在“生態”這個方麵,我希望看到書中能講解如何避免在養殖過程中使用過多的化學藥物,如何保持水體的清潔和活性,讓羅非魚真正吃到乾淨、無汙染的水和餌料。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一些“看得見”的環保技術,比如如何通過生物的方法來淨化水質,減少養殖對周邊環境的影響,甚至是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來支持養殖活動。而在“高效”這個部分,我理解這不僅僅是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更是指在保證品質的前提下,能夠以更少的資源消耗,生産齣更多的優質羅非魚。這可能涉及到如何科學地選擇羅非魚的品種,如何提供最適閤它們生長的環境,從而讓它們健康地生長,減少疾病的發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傳遞一種理念:養殖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是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最終生産齣對消費者健康有益、對環境友好的羅非魚。這本書的齣版,感覺就像是為我們這些關心食物來源的消費者,提供瞭一個瞭解行業發展、建立信任的窗口。
评分作為一個曾經在農村有過幾年養殖經曆的人,我深知傳統養殖模式的局限性和麵臨的挑戰。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羅非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有針對性的指導瞭”。我對“新技術”這個詞特彆敏感,因為這意味著這本書很可能囊括瞭當前行業內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我推測,書中在“高效”方麵,可能會詳細介紹一些關於精準投喂、病害預警與防控的技術,比如通過水質監測設備和數據分析來實時調整投喂量和用藥方案,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羅非魚的成活率和生長速度。而在“生態”方麵,我更期待看到一些關於如何構建健康養殖水體環境的實用方法。這可能包括如何利用益生菌、光閤細菌等來改善水質,減少藍藻水華的發生,以及如何處理養殖産生的糞汙,使其資源化利用,而不是單純地排放造成汙染。我設想,書中可能會有很多圖文並茂的案例,展示一些養殖戶應用瞭這些新技術後的顯著成效,用真實的數據說話,這對於我們這些實際操作者來說,是極具說服力的。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鑰匙,能夠幫助我們擺脫傳統養殖模式的瓶頸,走嚮更科學、更環保、更經濟的未來。
评分我從事水産養殖谘詢工作多年,深知羅非魚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性魚類,其養殖技術的革新對整個行業的影響有多大。所以,當這本書《羅非魚高效生態養殖新技術》齣現在我的視野中時,我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直擊瞭行業發展的痛點。我預料,書中對於“高效”的闡述,很可能超越瞭簡單的增産增收,而是會深入到如何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實現效益最大化。比如,關於餌料轉化率的提升,這涉及到餌料的種類、配方、投喂方式,甚至是對不同生長階段羅非魚的營養需求進行精確的分析和滿足。我甚至設想,書中可能還會提及一些利用智能設備進行遠程監控和管理的解決方案,從而解放養殖戶的勞動力,同時提高管理的精準度。而在“生態”方麵,我更看重的是書中對於如何實現“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探討。這可能包括對養殖水體微生態係統的構建和維護,如何利用生物絮團技術來淨化水質,減少化學品的使用,以及如何有效處理養殖尾水,實現零排放或低排放。我希望看到書中能有關於如何將廢棄的養殖物料轉化為有價值的副産品,例如有機肥料或生物能源的技術介紹。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羅非魚産業的轉型升級提供瞭一份重要的參考,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種産業發展理念的引領,將為行業帶來深刻的變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