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
:33.00元
售价:22.4元,便宜10.6元,折扣67
作者:张宽海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040399035
字数:
页码:325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从支付原理着手,比较系统地分析了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与结算的过程,阐述了与网上支付服务相关的金融机构方面的知识、支付清算系统和支付结算工具和支付体系的内容。全书分为11章,分别是:网上支付与电子商务概述、支付活动、支付原理、支付方式、支付工具、电子支付、支付系统、支付体系、电子支付系统、认证中心、支付系统的风险分析。《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既从理论上科学阐述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分析在金融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支付现象,又在实践应用上尽量列举出实际中已经在使用的支付结算应用系统,以使读者学以致用,不走弯路。《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网上支付结算知识体系。
  《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支付结算方面教学和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电子商务及银行相关部门人员学习研究的参考读物。
章 网上支付与电子商务概述
1.1 电子商务的发展
1.1.1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点
1.1.2 电子商务发展的回顾
1.1.3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事件
1.1.4 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及类型
1.1.5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
1.2 支付的基本原理分析
1.2.1 商务活动
1.2.2 交易
1.2.3 前场
1.2.4 媒介
1.2.5 货币
1.2.6 支付系统
1.2.7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
1.3 网上支付与结算存在的问题
1.3.1 支付的安全问题
1.3.2 在线支付的问题
1.3.3 支付的实时问题
1.3.4 支付的信用问题
1.3.5 支付的法律问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附录
第2章 支付活动
2.1 支付活动的构成
2.1.1 参与主体
2.1.2 市场行为
2.1.3 债权债务关系
2.2 支付活动的特点
2.2.1 支付方式的差异决定不同形式的支付活动
2.2.2 不同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使支付活动的方式也不同
2.2.3 选择的市场行为方式不同使支付活动的特点也不同
2.2.4 参与主体不同使支付活动的特点也不同
2.3 支付的信用
2.3.1 信用的产生
2.3.2 信用是行使支付职能的货币出现后的产物
2.3.3 支付和信用关系分析
2.4 我国“大宗”支付活动研究将是未来发展的新热点
2.4.1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形成的起因
2.4.2 研究“大宗”支付活动的基本观点
2.4.3 基本结论
2.4.4 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务企业是“大宗”佳的选择
2.5 物联网支付活动的研究
2.5.1 网对网的支付活动
2.5.2 点对网的支付活动
2.5.3 点对点的支付活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支付原理
3.1 支付过程分析
3.1.1 买卖的支付过程
3.1.2 借贷的支付过程
3.1.3 支付结算关系的分析
3.2 银行账户间划拨支付
3.2.1 同行账户间划拨的支付过程分析
3.2.2 异行账户间划拨的支付过程分析
3.3 支付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3.3.1 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性
……
第4章 支付方式
第5章 支付工具
第6章 电子支付
第7章 支付系统
第8章 支付体系
第9章 电子支付系统
0章 认证中心
1章 支付系统的风险分析
附录1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附录2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这种持卡的信贷模式是建立在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的三个基本假设前提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反复考验,其假设被证明是基本成立的,即:
  假设一:绝大多数人是正直的好人,他们不会故意拖借款或欺伪冒。
  假设二:大多数民众有能力,或经过教育之后能够获得能力来控制自己的消费冲动,管理好自己的借款和还款。
  假设三:有足够多的卡户会利用信用卡提供的滚动型即时信贷的便利,为发卡银行产生足够多的利息收人。
  正是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下,为消费者提供功能和使用上便利的美洲银行卡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四、便利性需要得到系统环境的有力支撑
  美国信用卡系统的第三个里程碑是银行卡联盟(bank card associations)的出现。这种全国范围内银行系统建立的环境支撑使美国的信用卡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VISA和Master Card的前身都创立于1966年,都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完成的银行卡联盟,它们各自发展、成熟,到形成今天这样的基本构架。银行卡联盟的重要性在于:
  一是在规模上,为分散在美国各地的银行打破跨州经营银行业务的禁令,为建立信用卡的全国市场开辟了一条通道。
  二是在结构上,将付账清算结账业务与信贷业务分离开来,银行卡联盟主持前者,而发卡银行专营后者,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了各方的特长,形成了既有竞争又互相依存的系统。
  我国的银联成立之初也类似于美国的VISA和Master Card银行卡的联盟机构组织,提供银行卡互联互通的支付和结算业务支持。银联在建立之初的短短几年就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银联的标志冠名于大多数银行发行的卡上,这表明我国在卡基支付和结算的环境上得到了改善,基本上实现了能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但其经营和盈利的模式仍处在研究和发展之中,在国际上还未步人高速发展的成熟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也是一个支持全国银行间结算和清算业务的核心系统,这个现代化支付系统已经能对金融机构提供大小额资金的清算业务、境内清算、电子汇票的清结算。为社会层面的广大消费者的交易和经济活动提供支付和结算服务是通过商业银行的骨干系统和央行的核心系统共同合作而完成。为社会民众和经济主体提供更方便、高效、低成本的支付清结算服务,实现资金的转移,这些问题只能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有些可能要更大程度地依靠提供金融服务的特许的第三方非金融机构来解决。
  ……
章 网上支付与电子商务概述
1.1 电子商务的发展
1.1.1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点
1.1.2 电子商务发展的回顾
1.1.3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事件
1.1.4 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及类型
1.1.5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
1.2 支付的基本原理分析
1.2.1 商务活动
1.2.2 交易
1.2.3 前场
1.2.4 媒介
1.2.5 货币
1.2.6 支付系统
1.2.7 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
1.3 网上支付与结算存在的问题
1.3.1 支付的安全问题
1.3.2 在线支付的问题
1.3.3 支付的实时问题
1.3.4 支付的信用问题
1.3.5 支付的法律问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附录
第2章 支付活动
2.1 支付活动的构成
2.1.1 参与主体
2.1.2 市场行为
2.1.3 债权债务关系
2.2 支付活动的特点
2.2.1 支付方式的差异决定不同形式的支付活动
2.2.2 不同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使支付活动的方式也不同
2.2.3 选择的市场行为方式不同使支付活动的特点也不同
2.2.4 参与主体不同使支付活动的特点也不同
2.3 支付的信用
2.3.1 信用的产生
2.3.2 信用是行使支付职能的货币出现后的产物
2.3.3 支付和信用关系分析
2.4 我国“大宗”支付活动研究将是未来发展的新热点
2.4.1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形成的起因
2.4.2 研究“大宗”支付活动的基本观点
2.4.3 基本结论
2.4.4 引入第三方支付服务企业是“大宗”佳的选择
2.5 物联网支付活动的研究
2.5.1 网对网的支付活动
2.5.2 点对网的支付活动
2.5.3 点对点的支付活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第3章 支付原理
3.1 支付过程分析
3.1.1 买卖的支付过程
3.1.2 借贷的支付过程
3.1.3 支付结算关系的分析
3.2 银行账户间划拨支付
3.2.1 同行账户间划拨的支付过程分析
3.2.2 异行账户间划拨的支付过程分析
3.3 支付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3.3.1 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性
……
第4章 支付方式
第5章 支付工具
第6章 电子支付
第7章 支付系统
第8章 支付体系
第9章 电子支付系统
0章 认证中心
1章 支付系统的风险分析
附录1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
附录2 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
这本《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行业发展报告。它在最后一部分对网上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包括了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前景,跨境支付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人工智能在支付风控和个性化服务中的作用。这些前沿的探讨,让我看到了网上支付领域无限的可能性,也激发了我对未来技术创新的浓厚兴趣。书中提出的关于用户体验优化、场景化支付、以及支付与金融科技融合的观点,都非常有启发性。总的来说,这本书内容全面,深入浅出,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前沿的视野,非常适合电子商务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阅读。
评分这本《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在介绍支付技术方面,确实下了不少功夫。尤其是在讲解二维码支付和移动支付的底层技术原理时,作者运用了大量图示和流程图,将原本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直观易懂。我一直对手机扫描一下就能完成支付的过程感到神奇,而这本书详细解释了NFC、蓝牙、条形码、二维码等不同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工作机制,以及它们是如何与银行、支付平台、商户系统进行交互的。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对风险控制和安全保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比如加密技术、身份认证、交易监控等,这些内容对于理解网上支付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也让我对未来支付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比如生物识别支付的可能性和挑战。
评分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习者来说,《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在法律法规和监管方面的论述,是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与网上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电子签名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这些法律法规如何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书中还对支付行业的监管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包括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反洗钱、反欺诈等方面的要求。这让我意识到,技术的发展始终需要在法律和监管的框架下进行,合规经营是网上支付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解这些内容,对于未来在相关领域工作,规避风险,制定合理的商业策略,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评分读完《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关于支付结算体系的章节,我感觉自己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运行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将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包括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等,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枯燥的制度介绍,而是通过对这些系统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支付指令,如何确保资金的安全流转,如何实现不同银行之间的实时或批量结算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现代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央行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支付系统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在理解微观的支付行为时,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去审视。
评分这次入手了这本《网上支付与结算(第二版)》,本来是抱着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特别是支付结算这一块的深入了解的心态来的。翻开第一章,就被其中对网上支付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梳理深深吸引。它没有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技术演变,勾勒出了整个网上支付体系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向如今的繁荣。特别是关于早期电子资金转账(EFT)的介绍,虽然年代久远,但书中描绘的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和人们的创新尝试,读起来颇具启发性。同时,它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网上支付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让我对全球化的网上支付格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