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行攝西藏(第2版)
定價:69.00元
售價:46.9元,便宜22.1元,摺扣67
作者:寜心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11535699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行攝西藏》不同於以往走馬觀花的旅遊拍攝手冊,其**的特點是作者以自己的多年的親身體驗和西藏攝影的經驗,給讀者提供瞭西藏旅遊攝影的全方位資訊,不僅是一本實用的旅遊手冊,而且對攝影技術有指導,對攝影綫路和專題有策劃,對西藏旅居的生活方式有體驗。對於想去或者想瞭解西藏攝影旅遊,特彆是想自駕遊的讀者有頗多的幫助。
內容提要
《行攝西藏(第2版)》根據作者近十年在西藏拍攝和生活的經驗,為讀者提供瞭詳盡的西藏攝影旅行的綫路、裝備、拍攝技巧,全方位地為攝影旅遊愛好者提供瞭西藏攝影旅遊資訊。介紹瞭與眾不同的西藏攝影旅行體驗。對於西藏的地理地貌、人文、動植物等可拍攝的題材提供瞭實用的拍攝建議。《行攝西藏(第2版)》還為喜愛自駕遊的攝影愛好者給予技術指導和幫助
《行攝西藏(第2版)》適閤喜愛攝影旅行的影友學習參考。
目錄
章 盤點高原裝備
1.1 攝影器材
1.1.1 DC
1.1.2 單電
1.1.3 微單
1.1.4 單反類數碼相機
1.1.5 數碼相機的選配原則
1.1.6 器材推薦
1.1.7 個人使用器材簡介
1.1.8 三腳架、閃光燈
1.2 存儲設備
1.3 旅途實用裝備
1.4 瞭解當地習俗是拍攝的前提條件備
1.4.1 禮儀行動安全
1.4.2 健康高原反應
第二章 西藏麵孔:藏地典型場景的拍攝技巧 30
2.1 高原的性格:風光攝影
2.1.1 光與影的邂逅:影響拍攝的高原氣候特徵
晴天高原紫外綫、強反差、閃燈補光
陰天層次、局域光
雨、雪、沙暴等天氣
日齣日落色溫、色彩對比、剪影
雲層
高原彩虹
2.1.2 自然之歌:高原地貌特徵
湖泊、河流
雪山
草場、荒原等開闊地帶
山區峽榖
特殊地貌:土林
2.1.3 文化拼圖:藏地符號
擦擦
瑪尼石刻
經幡
佛塔
酥油花、酥油燈
轉經、轉經筒
煨桑
2.2 遠古遺風:人文攝影
2.2.1 唐卡
2.2.2 壁畫
2.2.3 塑像
2.2.4 鏇轉的力量:羌姆
2.2.5 指尖的記憶:手工藝
2.2.6 有一種微笑:人像攝影
2.2.7 節日盛宴
2.3 生命的姿態:生態攝影
2.3.1 高原生靈:野生動物
2.3.2 田園春夢:高原植物
2.4 簡單但是有效:高原攝影的重要技巧與後期處理技術
2.4.1 曝光、測光——高原風光和我們器材眼裏的風光
2.4.2 關於HDR
2.4.3 快速拼接
第三章 且行且攝:經典綫路
3.1 世界盡頭:新藏綫(日喀則、阿裏地區)
3.1.1 綫路特徵及主要拍攝題材
3.1.2 季節選擇
3.1.3 器材裝備
3.1.4 目的地指南
日喀則地區
阿裏地區
美的水:羊卓雍措、卡若拉冰川
佛塔藝術:白居寺
第二敦煌:薩迦寺
風的方嚮:珠峰、佩枯措
荒原孤島:帕羊鎮
父親和母親:瑪旁雍措、崗仁波齊、納木納尼峰、拉昂錯
魔界:紮達土林、托林寺、古格故城
孔雀河流淌的地方:貢不日寺、“尼泊爾大廈”、邊貿市場、科加寺、普蘭服飾
一萬年有多長:日土岩畫、日土宗、傳統村落
一半鹹水一半淡水:班公湖
3.1.5 攻略
路綫建議
生活裝備
沿途食宿信息
沿途景點門票
3.2 溫情圓舞:川藏綫(昌都、林芝地區)
3.2.1 綫路特徵及主要拍攝題材
3.2.2 季節選擇
3.2.3 器材裝備
3.2.4 目的地指南
林芝地區
昌都地區
黑白世界:尼洋河、米拉山、巴鬆措、鍾措湖
走到哪裏都是傢:色季拉山、魯朗
直刺天空的長矛: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壘峰
隱秘蓮花:波密、巴卡寺、經幡群、米堆冰川
翡翠與藍寶:然烏湖、乃古冰川
數不盡的大山:邦達草原、芒康民居
3.2.5 攻略
路綫建議
生活裝備
沿途食宿信息
沿途景點門票
3.3 放牧夢想:青藏綫(那麯地區)
3.3.1 綫路特徵及主要拍攝題材
3.3.2 季節選擇
3.3.3 器材裝備
3.3.4 目的地指南
那麯地區
攀登亦或仰望:羊八井、噶洛尼姑寺、啓孜峰
放歌草原:羌塘
荒涼的守望:戈壁風光
3.3.5 攻略
路綫建議
生活裝備
沿途食宿信息
沿途景點門票
3.4 拉薩周邊秘密拍攝綫路(拉薩、山南地區)
3.4.1 綫路特徵及主要拍攝題材
3.4.2 季節選擇
3.4.3 器材裝備
3.4.4 目的地指南
拉薩市區
山南地區
宇宙的中心:大昭寺及周邊
大昭寺
倉姑寺
3.4.5 一河相間的想象:拉薩河南岸
布達拉宮的彆樣視角:策覺林、日吾楚贊
西藏的漁村:俊巴村
香巴拉之門:止貢峽榖
龍女墨竹色青的故鄉:噶則寺
世外桃源:宗孜寺、羊日崗村、夜日米久德林
香巴拉之門:止貢提寺
雪夜裸泡溫泉
3.4.6 盤鏇著俯瞻:奪底溝
藏文發祥地:帕幫喀宮
空中聖殿:格藏日山
3.4.7 時間並不存在:紮囊溝
殘垣斷壁間的輝煌:強巴林、結林措巴
11世紀的壁畫絕唱:紮塘寺
秘境:寜多寺
3.4.8 彼岸:雅魯藏布以北
雅江之畔:多吉紮寺
寺院中的神奇湖水:措傑拉措寺
西藏座寺院:桑耶寺
山尖的輝煌:丹薩梯寺
第四章 某一種生活方式:自駕寶典
4.1 車輛選擇
4.2 汽車改裝
4.3 駕駛技巧
4.4 資訊:主要修理廠
第五章 那些光陰裏的故事:吃喝玩樂
5.1 吃點、拍點
5.1.1 嘴裏嚼著,手裏拍著——這就是生活
瑪吉阿米——八廓街的露颱
剛吉餐廳——瞭望大昭寺廣場的地方
娜瑪瑟德——本地人的聚集地
幾種普遍的藏餐
休古饃饃
夏扒雷
布吐
香則
匈木擇
卓瑪磨古
夏饃饃
久瑪
夏堅
資訊:拉薩美食集閤
5.2 一張床
香巴拉
雅魯藏布大酒店
八朗學
資訊:拉薩美床集閤
作者介紹
寜心
自幼學習音樂繪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藝術係影視專業,主修影視製作。對平麵攝影情有獨鍾,大學畢業後,建立平麵攝影工作室,專職從事商業圖片攝影。
從2002年至今,一直往返於西藏與北京之間,9年來,逐漸形成半年在西藏采編拍攝素材,半年在北京整理編輯的生活方式,記錄和發現瞭很多珍貴的藏文化影像。
2008年,拍攝齣版《伏藏-拉薩50座秘密寺院》一書,後來又陸續齣版《走,齣去玩》《拉薩小時光》等圖書。其間,為《時尚旅遊》、《攝影之友》、《中國攝影傢》、《華夏人文地理》、《DEEP》、《周末畫報》、《城市地理》、《先鋒評論》、《記錄》等多傢雜誌撰稿。
文摘
序言
我必須說,《行攝西藏(第2版)》提供瞭一個讓我耳目一新的視角來看待這片土地。我通常對旅遊類書籍有些抗拒,總覺得它們過於模式化,充斥著韆篇一律的推薦和空洞的贊美。但這本書卻完全不同。它更像是一部充滿個人情懷的影像誌,作者用一種非常細膩和富有洞察力的筆觸,記錄瞭他與西藏相遇的點點滴滴。我尤其被其中關於“非景點”的描寫所吸引,比如那些隱藏在小巷深處的茶館,當地人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的日常,還有那些默默守護著古老傳統的手藝人。這些碎片化的生活場景,組閤在一起,卻勾勒齣瞭一個鮮活、真實的西藏。它讓我看到瞭在這片廣袤土地上,人們是如何用最質樸的方式,與自然和諧共處,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堅定和信仰。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個“必須去”的清單,而是讓我渴望去“感受”和“理解”,去探尋那些隱藏在明信片背後的,更深層次的意義。它激發瞭我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讓我對旅行的期待不再是簡單的觀光,而是與當地文化進行深度連接的渴望。
评分對於我而言,《行攝西藏(第2版)》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所傳遞的那種“在路上”的真實感。我通常不太喜歡那種過於完美、過於光鮮的旅行描繪,它們總讓我覺得少瞭點什麼。而這本書,則充滿瞭作者在旅途中真實的體驗和感悟。我喜歡那些關於突發狀況的描述,比如天氣突變,或者行程的意外調整,這些都讓我覺得作者的經曆是鮮活且接地氣的。它讓我明白,旅行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正是那些意料之外的插麯,纔構成瞭旅途中最難忘的記憶。同時,作者對於西藏光影的捕捉也極為齣色,那些清晨的薄霧,午後的陽光,以及夜晚的星空,都被他用鏡頭記錄瞭下來,仿佛將我帶入瞭當時的情境。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敘述,更是視覺和情感的融閤,它讓我看到瞭一個多層次、充滿生命力的西藏。它激發瞭我內心深處的探索欲望,讓我期待著能夠親身去體驗那些書中描繪的風景和故事,去感受高原的遼闊與寜靜。
评分這本書簡直打開瞭我對西藏的全新認知!我一直對西藏充滿嚮往,但總覺得隻是停留在一些刻闆的印象裏,比如雪山、寺廟,還有一些所謂的“聖地”。《行攝西藏(第2版)》徹底顛覆瞭我這種淺嘗輒止的想法。作者不是簡單地羅列景點,而是通過他鏡頭下的那些精心捕捉的瞬間,將西藏的靈魂深處一點點剖析開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當地人民生活細節的描寫,那些在晨曦中虔誠轉經的老人,在陽光下笑靨如花的孩童,以及在街邊悠閑曬太陽的藏獒,都讓我感受到一種與世無爭的純粹和寜靜。這本書不僅僅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讓我明白,旅行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抵達,更在於那些在路上發生的,觸動你內心深處的故事和情感。我跟著書中的文字和畫麵,仿佛親身走過瞭每一個角落,感受到瞭高原獨特的空氣,聽到瞭風吹過經幡的聲音,甚至能想象齣酥油茶的香氣。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用充滿智慧和溫度的敘述,引導我去發現那個我從未真正瞭解過的西藏,那個更加立體、更加有血有肉的西藏。
评分如果說之前我對西藏的印象是壯麗的風景和神秘的宗教,《行攝西藏(第2版)》則讓我看到瞭它更柔軟、更具人情味的一麵。我一直覺得,一本好的旅行書籍,不應該隻是風景的堆砌,更應該有人文的溫度。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作者並沒有迴避西藏所麵臨的一些現實問題,但他處理得非常得體,而是將筆墨更多地放在瞭那些在變化中依然堅守的傳統,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所展現齣的堅韌和樂觀。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氣候、地理環境對當地人生活方式影響的描述,比如他們如何就地取材,如何適應高原的稀薄空氣,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構成瞭西藏獨特的生存智慧。讀這本書,我仿佛能感受到高原上的風,能聽到遠處傳來的牧歌,甚至能品嘗到空氣中彌漫的青稞酒香。它讓我對西藏的理解,從一個宏觀的地理概念,變成瞭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故事。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力,讓我對這片土地産生瞭更深層次的共鳴。
评分《行攝西藏(第2版)》這本書,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次深度的人文探索,而非簡單的觀光指南。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文化內核的書籍情有獨鍾,而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期待。作者通過他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將西藏不僅僅是作為一處旅遊目的地來呈現,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文化和曆史背景下進行解讀。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的細緻描繪,那些關於服飾、飲食、節日慶典的描述,都讓我對西藏的多元文化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它不是那種販賣“異域風情”的書籍,而是真正地去理解和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以及他們代代相傳的智慧和信仰。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西藏的認識又上升瞭一個維度,不再是簡單的“到此一遊”,而是對那裏的曆史、文化、生活方式都有瞭更深的敬意和理解。它讓我明白,真正的旅行,是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去傾聽那些未被講述的故事,去感受那些觸動心靈的瞬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