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

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劉勝華 著
圖書標籤:
  • 科技史
  • 中國科技
  • 古代科技
  • 天工開物
  • 科技發展
  • 創新
  • 工程學
  • 實用技術
  • 文化遺産
  • 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炫麗之舞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43962613
商品編碼:2969103611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7-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

定價:26.00元

作者:劉勝華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54396261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劉勝華主編的這本《天工開物(現活中的科技)》在CCTV-10《天工開物》節目的基礎上編寫而成,主要講古代發明,講在現代文明視野下關注古代器物,講如何認識古人的聰明纔智,以給今人啓發。通過本書,可以使觀眾瞭解到:“鬲”帶來的飲食習慣,“權衡”說衡器的由來,冰箱的故事……

內容提要


從傳真機、打字機的發明到溫度計、顯微鏡的齣 現;從香甜記憶的冰激淩到發明肥皂的故事;從熱氣 球、飛艇的問世到改變人類生活的機器,生活中的發 明無處不在,是誰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發明的背後 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欲知答案,請看由劉勝華主編 的普及讀物《天工開物(現活中的科技)》。

目錄


1.笛簫相悅2.琴瑟閤鳴3.此豆非彼豆4.“鬲”帶來的飲食習慣5.古車留痕6.“權衡”說衡器的由來7.走入傢庭的微波爐8.冰箱的故事9.火柴與火花10.錄音機與磁帶11.留聲機與唱片12.競技場的自行車13.自行車的發明14.電子與音樂15.濃情巧剋力16.咖啡的誘惑17.電流大戰18.郵票19.電話的發明20.蹦極21.中國星座的劃分22.中國星座——紫薇垣23.中國星座——巡遊星際四方我真喜歡《天工開物》迴想《天工開物》一份值得珍藏的記憶(代跋)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 《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並非一本探討古籍《天工開物》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或延續的書籍。本書的旨趣在於,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我們身處的當下,那些早已融入日常生活,卻又常常被我們忽略的“科技”現象。它不是對曆史文獻的追溯,而是對現實世界的深度解析。 在信息爆炸、技術飛速迭代的今天,我們被各種新奇的産品和概念所包圍。從清晨喚醒我們的智能鬧鍾,到夜晚點亮城市的萬傢燈火;從掌中的方寸屏幕,到連接世界的無形網絡;從疾病麵前的精密檢測,到太空深處的探索步伐,科技早已不是遙不可及的實驗室産物,而是構成我們生活肌理的基石。然而,我們中的許多人,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時,卻鮮少停下腳步,去理解它們背後的原理,去思考它們如何塑造我們的思維方式,以及它們對社會、文化、乃至我們個體存在方式産生的深遠影響。《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正是為瞭填補這一認知鴻溝而誕生。 本書旨在以一種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正在發生”的科技世界。我們不拘泥於某一特定領域或某一門類,而是試圖勾勒齣一幅更宏觀、更具象的圖景。這意味著,你將在這裏讀到關於那些你每天都在接觸,但可能從未深入思考過的技術的故事。 例如,當你在咖啡館點一杯香濃的咖啡時,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從咖啡豆的種植、采摘,到烘焙、研磨,再到咖啡機精準的溫度與壓力控製,以及最後支付時便捷的移動支付流程,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現代科技的智慧。本書將嘗試解構這些看似尋常的體驗,比如,你將會瞭解到,那些用於優化農作物生長周期的精準農業技術,如何影響著你杯中咖啡的品質;那些關於材料科學的進步,如何讓咖啡機的設計更加人性化和高效;那些關於大數據和算法的運用,如何推動瞭支付係統的安全與便利。 再比如,你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機,它不僅僅是一個通信工具,更是集成瞭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人工智能、顯示技術、電池技術等等無數科技成果的微型綜閤體。本書將深入淺齣地介紹這些技術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從觸摸屏的原理,到麵部識彆的安全性,再到應用程序背後復雜的算法,以及它們如何收集和處理我們的數據。我們會探討,為何你的手機能夠精準地定位你的位置,為何它能理解你的語音指令,為何它能推薦你感興趣的內容。這不僅僅是技術本身的介紹,更是對技術如何影響我們獲取信息、社交互動、娛樂消費方式的探討。 《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還將觸及那些改變我們健康與醫療的新技術。從基因測序的突破,到微創手術的進步,再到遠程醫療的可行性,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延長人類的壽命,提高生活的質量。本書將審視這些技術是如何從實驗室走嚮臨床,它們如何幫助我們更早地發現疾病,更精準地治療疾病,以及它們在倫理和社會公平方麵帶來的挑戰。我們不會迴避那些關於數據隱私、算法偏見以及技術可及性的復雜問題。 同時,本書也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領域。我們生活的城市,正變得越來越“智慧”。智能交通係統如何緩解擁堵?智慧能源管理如何提升效率?智能安防係統如何保障我們的安全?這些滲透到城市基礎設施中的科技,正在重塑我們的生活空間。我們還將探討,人工智能在藝術創作、內容生成等領域的齣現,以及它們對我們理解創造力本身提齣的新問題。 本書的敘述風格力求避免枯燥的專業術語,而是通過生動的案例、引人入勝的故事,將復雜的科技概念“翻譯”成普通人能夠理解的語言。我們將采訪相關領域的專傢,汲取他們的見解,並將他們的思考融入書中。同時,我們也會關注普通人在技術變革中的經曆和感受,因為科技的最終意義,在於它如何服務於人,如何改善人的生活。 《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的核心價值在於,它鼓勵讀者跳齣“使用”的層麵,去“理解”和“反思”。我們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後,能夠更敏銳地察覺到身邊科技的痕跡,能夠以更批判性的眼光審視技術的發展,並最終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關於技術未來的討論中來。我們相信,隻有當我們真正理解瞭我們所使用的科技,我們纔能更好地駕馭它們,而不是被它們所驅動。 本書不會停留在對現狀的描繪,它同樣會關注科技的未來趨勢。我們將展望那些正在孕育中的技術,例如,可持續能源的下一代發展,量子計算的潛在影響,以及人工智能在解決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疾病防治)方麵的作用。我們將探討,這些未來的科技,可能如何進一步重塑我們的社會結構、經濟模式,甚至是人類自身。 總而言之,《天工開物 現活中的科技》是一次關於我們當下所處時代的科技之旅。它是一份邀請,邀請您一同探索那些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奇跡,理解那些塑造我們世界的強大力量,並思考我們與科技之間那日益深刻而復雜的關係。它是一本關於“現在”,關於“生活”,關於“科技”的百科全書,隻不過,它的篇章,就寫在你的指尖,在你的眼中,在你的每一次呼吸之間。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亮點在於它能夠將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司空見慣的事物,通過科技的視角進行解構,然後又以一種充滿趣味的方式重新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關於“材料”的那部分,它不是簡單地介紹金屬、塑料或者陶瓷,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材料背後所蘊含的科技進步。書中舉瞭一個例子,關於一種新型的自修復材料,它能夠在齣現微小裂痕時,通過內部的微膠囊釋放修復劑,從而讓材料重新恢復完整。這讓我聯想到生活中那些容易損壞的東西,比如手機屏幕,如果未來能夠應用這種材料,那該是多麼便利啊!書中還詳細介紹瞭各種復閤材料的研發過程,以及它們如何在航空航天、醫療器械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讓我對“輕便而堅固”有瞭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它還提到瞭一些利用生物技術來開發新型材料的方法,比如模仿蜘蛛絲的強度來製造更結實的縴維,這讓我覺得科技的邊界正在不斷地被拓展,而且這些突破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本書讓我不再僅僅把材料看作是冰冷的物體,而是看到瞭它們背後蘊含的智慧和無限的可能性。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地方在於,它能夠將那些我平時可能根本不會去思考的“小事”,用一種非常宏觀和深刻的視角進行解讀,讓我看到瞭其中蘊含的巨大科技力量。我非常著迷於關於“感知”的探討。它並沒有局限於講攝像頭的像素或者麥剋風的靈敏度,而是深入到瞭“人工智能如何學習和理解世界”這個層麵。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展現瞭計算機視覺是如何識彆圖像中的物體、分析錶情,以及語音識彆是如何理解人類的語言。我尤其被它關於“機器深度學習”的講解所吸引,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釋瞭神經網絡是如何通過海量數據進行訓練,從而獲得“智能”的。它還探討瞭感知技術在安全、醫療、交通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比如人臉識彆技術如何用於安防,以及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通過各種傳感器來“感知”周圍的環境。讀完這一章,我感覺自己好像站在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去審視那些曾經我視為理所當然的“智能”,原來它們背後有著如此復雜和精妙的設計,讓我對未來的科技發展充滿瞭期待。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總體印象是,它成功地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科技,用一種極其平易近人的方式拉到瞭我們身邊。我最印象深刻的是關於“聲音”的章節,它並沒有局限於講音響設備或者降噪技術,而是深入探討瞭聲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感”和“影響力”。比如,書中分析瞭不同環境下的聲音對我們心理狀態的影響,從嘈雜的城市噪音讓我們感到焦慮,到寜靜的自然之聲讓我們心平氣和。我尤其被它描述的“聲景”概念所吸引,就是將一個地方的聲音特徵進行收集和分析,從而理解和體驗這個地方的獨特性。它舉例說,一個古老的街道,它的“聲景”可能充滿瞭馬蹄聲、商販的叫賣聲、以及人們的交談聲,這些聲音共同構成瞭這個地方的曆史記憶。而且,書中還提到瞭如何通過聲音設計來營造特定的氛圍,比如在餐廳通過背景音樂來影響顧客的用餐情緒,或者在公共空間利用特定頻率的聲音來引導人流。讀完這一章,我發現原來我們每天都在被聲音塑造,但卻很少去真正聆聽和理解它們,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帶領我打開瞭耳朵,去感受這個充滿聲音的世界。

评分

《天工開物,現活中的科技》這本書,我拿到手的時候,還以為是本古老的手抄本,結果翻開來纔發現,它講的是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科技,但角度卻非常新穎。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光”的那一部分,不是簡單地講LED燈或者太陽能,而是從光是如何被感知,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甚至是如何在建築設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進行闡述。比如,它分析瞭不同色溫的光在一天中對我們生物鍾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辦公室設計中使用冷色調光綫來提升專注力,在臥室使用暖色調光綫來幫助放鬆。我還記得它提到的一種利用光影變化來模擬自然景觀的技術,讓城市中的鋼筋水泥也能擁有“四季輪迴”的視覺體驗,感覺像是把大自然搬進瞭我的生活,一點都不枯燥,反而充滿瞭詩意。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科學傢的故事,講他們是如何因為對某種現象的好奇而一步步探索,最終發現瞭重要的科學原理,這讓我覺得科學傢也並非高高在上,他們也有著普通人的情感和堅持。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習以為常的光,發現原來它裏麵藏著這麼多的學問和巧思,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

评分

閱讀《天工開物,現活中的科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對科技的刻闆印象,讓我發現原來科學與生活可以如此緊密地結閤,而且充滿瞭奇妙的想象力。我被關於“連接”的章節深深吸引。它並沒有停留在講Wi-Fi和藍牙的原理,而是探討瞭“連接”如何重塑我們的社會關係和生活方式。書中分析瞭物聯網技術是如何讓傢中的各種設備相互通信,從而實現智能傢居的便捷體驗,比如當你迴傢時,燈光自動亮起,空調調節到舒適的溫度。我特彆喜歡它對“社交網絡”的深入剖析,不僅僅是平颱的介紹,而是從算法、信息傳播、人際互動等多個維度,展現瞭數字連接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和情感。它還提到瞭“遠程醫療”和“在綫教育”等應用,這些都極大地拓展瞭人們獲取資源和服務的可能性,尤其是在特殊時期,這種連接的重要性更加凸顯。讀完這一章,我感覺自己好像置身於一個由無數看不見的綫索編織而成的巨大網絡中,而這本書則為我揭示瞭這些綫索的運作方式,讓我更加理解這個由科技驅動的互聯世界。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