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中國活態鄉土聚落的空間文化錶達趙曉梅東南大學齣版社9787564151133

全新中國活態鄉土聚落的空間文化錶達趙曉梅東南大學齣版社9787564151133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趙曉梅,趙和生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佳期如夢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東南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4151133
商品編碼:29690632092
頁數:249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書名:  中國活態鄉土聚落的空間文化錶達:以黔東南地區侗寨為例
叢書名: 
作者/主編:  趙曉梅, 趙和生
齣版社:  東南大學齣版社 
ISBN號:  9787564151133  
齣版年份:  2014年10月   
 
版次:  第1版
總頁數:  249頁
開本:  16
圖書定價:  49元
實際重量:  399g
新舊程度:  正版全新






作者簡介

趙曉梅,遼寜大連人。2002年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文物建築畢業,2012年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曆史與理論博士畢業。現任教於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曆史建築保護係,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活態遺産保護、社區參與、遺産旅遊、遺産管理及鄉土建築等,發錶學術論又十餘篇,參與貴州省從江縣增;中鼓樓保護規劃、福建土樓世界遺産地總體規劃及四川樂山大佛世界遺産地總體規劃等保護實踐項目多項。



主編的話 

序言 
前言 
1緒論 
1.1鄉土聚落的概念 
1.1.1鄉土建築的概念與特徵 
1.1.2中西方對鄉土建築的研究 
1.1.3鄉土聚落概念的建構 
1.2鄉土聚落建築空間的文化錶達 
1.2.1作為文化遺産的鄉土聚落 
1.2.2鄉土文化體係中的建築空間 
1.2.3鄉土聚落的文化錶達 
1.3黔東南侗寨案例 
1.3.1鄉土聚落的地域性與民族性 
1.3.2侗寨對侗族文化的錶達 
1.3.3典型侗寨的選取 
1.4本章小結:他文化視角的侗寨研究 
本章參考文獻 
2活態鄉土聚落理論構建 
2.1活態遺産保護方法的背景 
2.1.120世紀以價值導嚮的遺産理論發展概述 
2.1.2活態遺産相關理論的發展 
2.1.3活態遺産概念的提齣 
2.1.4活態遺産保護方法的時代背景 
2.2活態遺産保護方法及其實踐 
2.2.1活態遺産地項目 
2.2.2活態遺産保護方法 
2.2.3活態遺産保護實踐案例 
2.3活態鄉土聚落的概念與研究方法 
2.3.1活態鄉土聚落的概念 
2.3.2作為文化空間的鄉土聚落 
2.3.3鄉土聚落與社區居民 
2.4本章小結:活態鄉土聚落與文化多樣性闡釋 
本章參考文獻 
3黔東南侗族傳統文化體係 
3.1侗族曆史與傳統文化體係 
3.1.1侗族人口與分布 
3.1.2侗族起源與發展 
3.1.3黔東南侗族傳統文化體係 
3.2黔東南侗族社會組織 
3.2.1血緣組織結構“補臘” 
3.2.2地緣組織結構“款” 
3.2.3血緣與地緣組織的轉換與聯係 
3.2.4聚落內部的人群劃分 
3.3黔東南侗寨的曆史與文化特徵 
3.3.1六洞地區的起源 
3.3.2典型侗寨概況 
3.4本章小結:社會組織在侗族傳統文化體係中的作用 
本章參考文獻 
4黔東南侗寨功能性空間的文化錶達 
4.1侗寨聚落群的發展曆程 
4.1.1侗寨建築與文化區劃概述 
4.1.2肇興聚落群的發展曆程 
4.1.3侗寨聚落類型與發展模式 
4.2侗寨聚落的空間形態 
4.2.1侗寨的選址 
4.2.2侗寨的典型布局 
4.2.3侗寨聚落的生長 
4.3侗寨住宅的空間形態與發展 
4.3.1乾欄式住宅的起源與演變 
4.3.2地麵式住宅的發展 
4.3.3住宅的發展趨勢 
4.3.4建築建造技藝 
4.4本章小結:功能性空間演變與文化適應 
本章參考文獻 
5黔東南侗寨儀式性空間的文化錶達 
5.1聚落中心:鼓樓、鼓樓坪與戲颱 
5.1.1鼓樓起源與建築形式 
5.1.2鼓樓坪與戲颱 
5.1.3鼓樓中心的功能與寨民活動 
5.1.4鼓樓形式與文化象徵 
5.2信仰空間:薩壇 
5.2.1薩壇起源與建築形式 
5.2.2薩壇建置與血緣或地緣認同 
5.2.3祭薩儀式與空間的使用 
5.2.4土地崇拜的分離與土地廟 
5.3其他儀式性空間 
5.3.1花橋與寨門 
5.3.2臨時性寨際活動空間 
5.4本章小結:儀式性空間與場所精神 
本章參考文獻 
6黔東南侗寨鄉土聚落的遺産價值與延續性 
6.1侗寨鄉土聚落的價值與遺産構成 
6.1.1侗寨遺産價值研究策略 
6.1.2侗寨鄉土聚落價值的類型分析 
6.1.3侗寨鄉土聚落價值的層級分析與遺産社區 
6.1.4侗寨鄉土聚落的遺産構成與遺産定位 
6.2侗寨文化變遷對建築空間的影響 
6.2.1侗寨的文化變遷 
6.2.2文化變遷對功能性空間的影響 
6.2.3文化變遷對儀式性空間的影響 
6.3侗寨鄉土聚落的延續性與真實性 
6.3.1活態遺産的延續性問題 
6.3.2侗寨鄉土聚落的延續性 
6.3.3活態遺産的真實性問題 
6.3.4侗寨鄉土聚落的真實性 
6.4本章小結:侗寨的遺産價值與民族文化認同的錶達 
本章參考文獻 
7黔東南侗寨鄉土聚落的保護與發展 
7.1以自由發展看待文化遺産保護 
7.1.1自由發展的概念與遺産保護 
7.1.2被誤讀的“現代化”與傳統的破壞 
7.2侗寨鄉土聚落保護的社區參與 
7.2.1社區參與的遺産保護 
7.2.2侗寨遺産保護的社區參與現狀 
7.2.3遺産社區在保護中的作用 
7.3侗寨遺産地旅遊發展 
7.3.1遺産地旅遊的興起 
7.3.2世界遺産地旅遊業發展與遺産保護 
7.3.3侗寨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 
7.4本章小結:黔東南侗寨未來發展趨勢 
本章參考文獻 
圖片來源 
錶格來源





文化遺産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隨著人們對遺産認識的深入,遺産概念從建築遺産擴展至文化過程,人們更加關注遺産建構過程及其所錶達的地方、民族文化。《中國城鄉規劃建築學園林景觀博士文庫·中國活態鄉土聚落的空間文化錶達:以黔東南地區侗寨為例》選取黔東南典型侗寨作為案例,分析其鄉土聚落空間所錶達的民族文化。聚落空間是侗族文化體係中的構成元素之一,是當地自然環境與社區居民相互作用的産物,同時也受到文化體係中其他元素的影響,並以建築空間的形式展示著這些民族的文化元素,如生産方式、建造技術、社會組織與精神信仰等。城鎮化、現代化對侗寨活態遺産的真實性與延續性提齣挑戰。幸而當地傳統社會組織在民族文化延續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社區保持著文化自信與認同,並積極參與到遺産保護與社區建設中,民族文化嚮著全麵復興的方嚮發展。


  《中國城鄉規劃建築學園林景觀博士文庫·中國活態鄉土聚落的空間文化錶達:以黔東南地區侗寨為例》適閤建築學、遺産保護、民族學及相關領域研究者、愛好者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