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LED照明设计与应用
定价:32.00元
作者:李农,杨燕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0303388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LED照明的系统读物,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基础篇、测试方法篇、设计指南篇、应用篇与资料篇。通过阅读本书可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LED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设计原理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本书的资料篇,相信读者在实际应用时也会有的参考价值。本书通过大量的插图与表格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使之达到了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效果,非常适合读者学习。
本书可作为照明相关领域的专业参考书,而且对希望系统全面了解LED照明知识的人士而言,也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业读物。
目录
章基 础 篇1.1LED的历史
1.1.1砷(As)类的化合物半导体LED——GaAs类的
红外LED及AlGaAs类的红光LED
1.1.2砷(As)、磷(P)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AsP类
红光LED
1.1.3磷(P)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P类绿光LED
1.1.4磷(P)类的四元混晶化合物半导体LED——
AlGaInP类黄绿光~红光LED
1.1.5氮(N)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N类蓝光LED
与绿光LED
1.1.6氮(N)类化合物半导体LED——GaN类白光LED
1.2LED的发光原理(半导体发光原理与性质)
1.2.1何谓LED(发光二极管)
1.2.2发光二极管与白炽灯的差异
1.2.3发光原理
1.2.4发光波长的分布
1.3白光的原理
1.3.1何为白光
1.3.2白光LED的实现方法
1.4LED光源的特点
1.4.1LED与传统光源的比较
1.4.2光学特性
1.4.3电气特性
1.4.4可靠性
1.4.5其他
ⅷⅸ目录目录1.5白光LED器件
1.5.1白光LED器件的构造与性能
1.5.2构成材料——封装树脂
1.5.3构成材料——荧光粉
1.5.4构成材料——LED芯片
1.5.5构成材料——外罩
1.6白光LED器件的制造
1.6.1晶锭生成(单晶制造)
1.6.2单晶晶片制造
1.6.3外延层生长
1.6.4LED芯片制造
1.6.5白光LED器件制造
1.7热点话题(新技术介绍)
1.7.1LED用荧光粉
1.7.2GaN衬底LED
第2章测试方法篇2.1电气特性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2.2光特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3温度特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4热特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5寿命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6可靠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2.7安全性的标准与测试方法
附录相关标准与组织一览表
第3章设计指南篇3.1照明灯具的设计流程
3.1.1照明灯具的要求
3.1.2综合效率
3.1.3LED芯片的选择与工作点设定
3.1.4配光控制方式的选择
3.1.5电路方式的选择
3.1.6散热设计
3.2光学设计
3.2.1概述
3.2.2使用需求的确定
3.2.3LED芯片的选定
3.2.4光学设计
3.3电路设计
3.3.1概述
3.3.2LED基本特性
3.3.3LED驱动方式
3.3.4亮度控制
3.3.5LED的集成电路
3.3.6电源电路
3.3.7电源系统
3.4可靠性设计
3.4.1散热设计
3.4.2静电防护
3.5安全设计
3.5.1概述
3.5.2安全设计与法规
3.5.3具体的安全设计
3.5.4法律法规
3.5.5对人体的影响和生物安全性
3.5.6对环境的影响
3.5.7小结ⅹ
第4章应 用 篇4.1照明领域
4.1.1住宅领域
4.1.2设施领域
4.1.3店铺领域
4.1.4室外领域
4.1.5效果表现领域
4.2背光领域
4.3道路交通领域
4.3.1LED信号灯
4.3.2隧道标识灯
4.3.3路灯
4.3.4步道灯
4.3.5防犯灯
4.3.6庭院灯
4.4移动物体领域
4.4.1汽车
4.4.2火车车厢
4.5标识与显示屏领域
4.5.1标识领域
4.5.2彩色显示屏领域
4.6其他领域
第5章资 料 篇5.1用语解释
5.2LED照明推进协会的活动
5.3主要企业的技术与产品信息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技术书籍的期望值不高,往往是理论生硬、案例陈旧。但《LED照明设计与应用》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前沿性”与“系统性”的完美结合。现在的照明行业发展速度太快了,新的封装技术、新的控制协议层出不穷。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几年前的标准上,而是努力跟上了最新的趋势,比如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如DALI协议)的介绍,虽然篇幅不算长,但抓住了重点,让你知道未来方向在哪里。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照明中的“非视觉效应”也进行了探讨。过去我们总关注光通量和照度,但这本书提到了蓝光对人体节律的影响,这在近几年的健康照明领域越来越受重视。阅读这部分内容时,我立刻联想到了我正在负责的一个医院病房改造项目,如何设计一个既能满足手术观察需求,又能促进病人康复的动态照明环境。书中的一些计算模型和推荐参数,虽然需要读者自己代入数据进行演算,但它提供的思考框架是极其宝贵的,它教会的不是“怎么做”,而是“应该怎么想”。这种高阶的思维引导,是任何一本初级指南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被它厚重的篇幅吓了一跳,担心内容会过于冗余。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种“厚度”恰恰反映了作者对知识体系的全面覆盖和严谨态度。它在技术深度和广度上都做到了令人信服的平衡。比如,在可靠性与寿命评估这一章节,它没有简单地罗列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而是详细解释了热管理——这个LED灯具的“阿喀琉斯之踵”——是如何影响整个系统寿命的。从导热系数到散热器的设计,从PCB板的材料选择到封装的热阻抗,每一个环节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这对于我们做产品开发环节至关重要,因为一个设计再好的灯具,如果寿命达不到承诺,所有的美观和效率都是空谈。书中对ENEC和UL等国际认证标准的引用和解读也十分到位,这对于需要出口产品的企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必须这样做”,这种对底层原理的深挖,使得读者在遇到新问题时,能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是被动地查找标准条文。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LED驱动电路原理的书,因为我感觉自己在系统集成和故障排查方面还比较薄弱。《LED照明设计与应用》在这方面的表现,可以说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将驱动电路处理成一个黑盒子,而是像解剖青蛙一样,将 Buck、Boost、Flyback 等常见拓扑结构逐一拆解,并结合实际的PWM调光和模拟调光产生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波形分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讨论。很多新手设计师常常忽略驱动电路的EMI辐射问题,导致灯具在实际安装后出现干扰。这本书清晰地指出了哪些电路设计容易产生干扰源,以及如何通过滤波和布局来有效抑制。这种对“实际工程中常见痛点”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战经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罗列,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交流,他会提前告诉你哪些坑是必须绕开的。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不仅补足了驱动电路的理论短板,更建立了一套从光效到电磁兼容的完整设计验证流程,这对我未来的项目规划有着决定性的指导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对灯光艺术性的要求远高于纯粹的技术指标。因此,我对《LED照明设计与应用》中关于空间光环境营造的部分格外关注。很多技术书籍会把灯具的配光曲线图展示得非常科学,但往往缺乏如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氛围”的描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讨论了如何通过角度和强度来塑造物体形态,更深入地分析了光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比如磨砂玻璃、抛光金属或者粗糙的混凝土表面,在不同亮度和色温下的视觉变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戏剧性照明”的案例分析,那些将光线作为雕塑媒介的手法,读起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它鼓励读者跳出“把灯装上去照亮”的思维定式,转而思考“光线如何讲述空间的故事”。例如,书中关于“洗墙”和“投射”的技法对比,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公共建筑立面的照明设计。虽然设计的美感很主观,但作者提供了一套基于光学原理的工具箱,让你能更精准地控制你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视觉效果,而不是仅仅依靠猜测和试错。这种对美学和技术的平衡把握,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普通的技术手册范畴。
评分这本《LED照明设计与应用》听闻已久,但最近才终于有机会翻阅。坦白说,我对LED技术本身并不算陌生,毕竟现在哪个角落不是被这种高效光源占据着?然而,真正进入“设计与应用”的层面,那又是另一番天地了。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脚踏实地的讲解方式,没有过多故弄玄虚的理论堆砌,而是直击核心的工程实践。比如,书中对不同色温、显色指数(CRI)的实际效果对比分析,简直是为我这种需要频繁进行照明方案调整的工程师提供了及时雨。我记得有一次为一个展厅设计照明,如何在突出展品质感的同时,又不造成视觉疲劳,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翻阅这本书后,书中关于人眼生理响应和不同配光曲线的章节,让我茅塞顿开。特别是关于驱动电源拓扑结构的选择,它详细对比了恒流源和恒压源的优缺点,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了在户外防水灯具和室内办公照明中如何取舍,这种结合了物理学、电子学和美学的综合视角,着实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指导你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理论,转化为市场上客户满意的产品。作者的专业素养毋庸置疑,文字间透露出的是多年一线经验的沉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