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低功耗CMOS电路设计--逻辑设计与CAD工具
定价:65.00元
作者:(瑞士)Christian Piguet,陈力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03031568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低功耗CMOS电路设计》着重叙述低功耗电路设计,包括工艺与器件、逻辑电路以及CAD设计工具三个方面的内容。在工艺器件方面,描述了低功耗电子学的历史、深亚微米体硅SOI技术的进展、CMOS纳米工艺中的漏电、纳米电子学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光互连技术;在低功耗电路方面,描述了深亚微米设计建模、低功耗标准单元、高速低功耗动态逻辑与运算电路、以及在结构、电路、器件的各个层面上的低功耗设计技术,包括时钟、互连、弱反型超低功耗设计和绝热电路;在低功耗CAD设计工具方面,描述了功耗模型与高层次功耗估计,国际上主要CAD公司的功耗设计工具以及低功耗设计流程。本书由(瑞士)christianPiguet主编。
内容提要
《低功耗CMOS电路设计》着重叙述低功耗电路设计,部分概述低功耗电子技术和深亚微米下体硅sOI技术的进展、CMOS纳米技术中的漏电流及光互连技术等;第二部分阐述深亚微米设计模型、低功耗标准单元、低功耗超高速动态逻辑与运算电路,以及在结构、电路、器件的各个层面上的低功耗设计技术;第三部分主要针对CAD设计工具及低功耗设计流程进行阐述。本书的内容来自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三十多位学者和专家的具体实践,包括学术界与工业界多年来的研究设计成果与经验,所介绍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于产品设计。
《低功耗CMOS电路设计》可以作为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研发、设计人员及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实用参考资料。本书由(瑞士)christianPiguet主编。
目录
作者介绍
ChristianPiguet,瑞士Nyon人,分别在1974年和1981年获得洛桑联邦瑞士大学(EPFL)的电子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Piguet博士于1974年加入了瑞士纳沙泰尔Centre Electronique HorlogerS.A.实验室。主要研究钟表业的CMOS数字集成电路和嵌入式低功耗微处理器,以及基于门阵列方法的CAD工具。他目前是纳沙泰尔CSEMCentre Suisse d'Electronique et de MicrotechniqueS.A.实验室超低功耗部门的负责人,并参与低功耗和高速CMOS集成电路的设计与管理。他的主要兴趣包括低功耗微处理器与DSP、低功耗标准单元库、门控时钟和低功耗技术及异步设计。
文摘
序言
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时的实用性远超我的预期。很多同类书籍往往过于偏重理论的推导,使得读者在合上书本后,面对实际的EDA工具和仿真环境时会感到无从下手。然而,这本书巧妙地在理论讲解与工具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并非简单地罗列软件命令,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设计约束(比如速度、面积和功耗)之间相互制约的权衡艺术。书中对时序分析和功耗预算的章节尤其精彩,作者没有回避实际设计中常见的“怪异”现象,反而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利用设计规则和仿真模型来预测和解决这些问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新的设计方法论时,总会回顾其历史背景,这使得我们不仅知道“怎么做”,更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做是最好的选择”。这对于培养一个全面的、具有批判性思维的IC设计工程师至关重要,它教会的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评分这本书在对现代设计流程的整合性描述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在如今这种高度自动化的设计流程中,许多初学者往往只接触到流程中的某一个环节,缺乏对全局的宏观把握。本书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孤立地讨论逻辑综合或版图实现,而是将两者置于一个统一的、以设计目标为导向的框架下进行考察。特别是它对设计收敛(Design Closure)的探讨,非常贴近业界真实的工作状态。书中详细描述了在不同设计阶段,应如何利用CAD工具提供的反馈信息来迭代优化设计,这是一个在很多教材中被轻描淡写处理的环节。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开始更清晰地理解不同阶段的设计决策如何对最终芯片的性能产生累积效应。这本书提供的远不止是技术知识,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高效管理复杂IC项目的心得体会,它教会了读者如何成为一个能掌控全局的设计师,而不是仅仅依赖工具的执行者。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它不像那种标准的、中性的技术文档,反而流露出一种作者对这个领域的热情和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读起来,感觉就像是经验丰富的前辈在给你亲自讲解复杂的概念,那种引导性非常强,不会让你感觉被知识点淹没。例如,在讨论低功耗设计中的亚阈值漏电控制策略时,作者采用了一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叙述方式,先从物理本质入手,再逐步过渡到寄存器传输级(RTL)和门级优化的具体技术。这种叙述层次感极佳,确保了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个主题的读者,也能跟上思路。此外,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往往不是简单的功能示意,而是深入到晶体管或逻辑门的层级去解释工作原理,极大地增强了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技术著作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风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沉稳的蓝色调和清晰的字体排版,立刻让人感受到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我是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现代集成电路设计原理的专业书籍时偶然发现它的,初次翻阅时,就被其清晰的章节结构所吸引。它似乎不是那种堆砌术语的教科书,而是更侧重于将复杂的理论概念,通过逻辑清晰的框架进行梳理和阐释。尤其是前几章对于半导体器件特性的基础回顾,虽然是经典内容,但其切入点非常新颖,仿佛是在用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晶体管行为。书中对各种设计范式的介绍,从早期的静态逻辑到最新的动态电路优化,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对技术演进的深刻洞察。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现代数字系统内核的工程师或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坚实且富有启发性的起点。它的排版布局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和学习,图表的清晰度和信息密度拿捏得恰到好处,避免了视觉疲劳,同时也保证了知识的深度。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相关领域摸索的学习者,我必须承认,很少有技术书籍能够如此全面而又保持高度的阅读愉悦感。这本书在细节的准确性上达到了令人称赞的水平,但同时它又避免了陷入那些只有少数专家才会关心的晦涩角落,而是聚焦于那些对大多数从业者都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点。对我个人而言,最宝贵的一点是它对于设计哲学层面的探讨。作者似乎在每一章的结尾,都会不经意地抛出一个关于工程伦理或未来趋势的思考,引导读者跳出眼前的代码和电路图,去思考这项技术在更广阔的社会和产业中的定位。这种宏观视野的引入,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满足感。它让我意识到,设计一个高效的电路,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复杂的系统优化艺术,需要结合对物理、数学乃至工程管理的深刻理解。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对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重构过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