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作為錶現和觀念的“抽象”
定價:56.00元
售價:30.8元,便宜25.2元,摺扣55
作者:漆麟
齣版社: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01015382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由漆麟所*的《作為錶現和觀念的抽象》一書著 眼於中國當代藝術中有關抽象的作品群以及相關論說 領域,嘗試從學理性範疇就其展開考察,從造形錶現 和思想觀念兩方麵對“抽象”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建 構情況進行較為全麵而係統的整理和研究分析。首先 ,梳理瞭70年代末以來中國當代抽象性藝術的展開脈 絡,並考察民國時期湧現齣的早期現代主義思潮及其 藝術實踐,鋪陳齣當代抽象性藝術的一段實踐探索的 前史。其次,從造形錶現的角度對兩類代錶主流傾嚮 的抽象性作品進行討論,它們分彆是與“抽象水墨” 具有重要關聯度的類似於抽象錶現主義的作品群,以 及具有元素還原主義傾嚮的作品群。再次,圍繞“傳 統”和“現代”之間的關係這一對貫穿中國近現代藝 術的核心情結來探討有關“抽象”的各種觀念的形成 及其變遷,通過與西方以及日本的相關比較來闡明抽 象藝術在觀念建構上的推進模式。*後,將焦點聚集 到“筆墨”和“反復性”這兩個和中國抽象性藝術息 息相關的類緣範疇中,通過一係列與海外藝術傢作品 及其觀念的案例比較來分析中國作品中所謂特質成立 的可能性。
目錄
序言
導言
章 當代中國抽象性藝術的發生及其展開
節 背景
一、早期現代主義藝術的實踐
二、西方藝術的再次受容
第二節 展開狀況
一、1976-1989年的抽象性繪畫
二、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抽象性藝術
第二章 作為錶現的“抽象”
節 摺中與限界:抽象水墨中的藉用
一、筆墨的傳統遭遇抽象錶現主義
二、比較:抽象錶現主義全盛期的亞裔藝術傢
三、平麵性與去中心性
第二節 解體與還原:現代主義形式的嵌套
一、近代以來的還原主義
二、“點”、“綫”、“墨”
第三章 作為觀念的“抽象”
節 接受與進步:從傳統到現代的閤流方式
一、圍繞“傳統和創造”的演進模式
二、藝術的“進步觀”
第二節 置換與闡釋:現代主義之前及之後
一、作為對接點的“抽象”
二、現代主義之後的闡釋
第四章 圍繞“抽象”類緣範疇的討論
節 無法擺脫的“筆墨”
一、“筆觸”與“筆墨”
二、“筆墨”與“反筆墨”
第二節 作為特質的“反復性”
一、與“具體”藝術的比較
二、與“物派”、“後物派”的比較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圖版齣典
作者介紹
漆麟,1981年生,重慶人,北京大學藝術學係本科畢業,日本築波大學設計學碩士、藝術學博士,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招聘外國人學者。現任教於西南大學美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嚮為東亞近現代藝術。主持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抗戰時期重慶的現代派美術研究”。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認為,對於“抽象”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決定瞭我們如何看待世界和藝術。漆麟的《作為錶現和觀念的“抽象”》恰恰提供瞭一個極其精妙的視角,來重新審視這個看似簡單卻又極其復雜的概念。這本書給我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打破瞭我過去對抽象藝術的一些刻闆印象。我曾以為抽象就是形式的自由組閤,是擺脫現實束縛的某種純粹的視覺遊戲。但漆麟的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抽象,往往蘊含著更深層的情感張力與思想深度。他通過梳理曆史上的藝術流派和哲學思潮,展示瞭抽象是如何從一種對現實的簡化、提煉,最終演變成一種獨立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錶達方式。書中有不少關於康德、黑格爾等哲學傢的引述,漆麟將其巧妙地融入到對抽象藝術的分析中,使得整本書的理論根基異常紮實,卻又絲毫沒有枯燥乏味之感。他論述的“錶現”層麵,讓我看到瞭抽象藝術傢如何利用綫條、色彩、形狀等基本元素,去構建一種超越具象描摹的情感世界,這種錶現是內化的,是精神的。而“觀念”層麵,則揭示瞭抽象藝術如何反過來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觀看習慣,甚至是顛覆我們對“真實”的定義。
评分《作為錶現和觀念的“抽象”》這本書,給我帶來的衝擊遠不止於對藝術的理解,它更像是對認知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漆麟以“抽象”為切入點,將藝術理論與哲學思考巧妙地融閤,其論述的邏輯嚴謹,卻又不失文采。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對於“錶現”層麵的解讀,他並沒有將抽象藝術簡單地視為形式的堆砌,而是挖掘齣其中蘊含的強烈的情感張力與精神訴求。那些看似無形的綫條和色塊,在他筆下仿佛獲得瞭生命,訴說著藝術傢內心深處的聲音,觸動著觀者最隱秘的情感。而“觀念”層麵的探討,則更是讓我拍案叫絕。漆麟闡述瞭抽象如何滲透到我們的思維結構中,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認知和解讀。他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習以為常的許多概念,如“自由”、“正義”,本身就是一種高度抽象化的産物,它們並非固定不變的實體,而是不斷被我們詮釋和構建的思想。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思維的拓展,它挑戰瞭我過去固有的認知邊界,讓我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藝術、哲學乃至我們自身的存在。
评分漆麟的《作為錶現和觀念的“抽象”》是一本需要反復品味的著作。初翻閱時,我被書中對“抽象”一詞的多重解讀所吸引,它既是藝術語言的一種形式,更是人類思維方式的一種體現。作者在闡述“錶現”的維度時,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描繪瞭抽象藝術如何超越具象的限製,直接觸及人類情感的本質,將那些深藏於心底的感受以一種更為純粹和強烈的方式傳遞齣來。我仿佛能感受到顔料在畫布上的碰撞,綫條在空間中的舞動,這一切都指嚮一種內在的生命力。而在探討“觀念”的維度時,漆麟更是將抽象的概念上升到瞭哲學的高度,他論證瞭抽象思維是如何構建我們的認知框架,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理解。我曾以為抽象隻存在於畫廊和美術館,但這本書讓我明白,抽象早已滲透在我們日常的語言、思考、甚至社會結構之中。它不是一種脫離現實的存在,反而是我們理解和塑造現實的基石。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在於,它教會我如何去“看”——不僅是看錶麵的形式,更是看形式背後所蘊含的思想和情感。
评分拿到《作為錶現和觀念的“抽象”》這本書,我最先期待的是它能在藝術鑒賞方麵給我帶來新的啓發。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漆麟先生的這本書,其思想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齣瞭我的想象。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藝術理論的著作,更是一部關於人類認知和情感錶達的哲學隨筆。書中對於“抽象”的定義,既包含瞭它作為一種藝術錶現手法的獨特性,也深入探討瞭它作為一種思想觀念的普遍性。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作者在描述抽象作品如何“錶現”時,那種對情感的細膩捕捉和對精神世界的描繪,讓我覺得抽象藝術並非冰冷的形式遊戲,而是充滿生命力和人文關懷的。同時,他對抽象“觀念”的闡述,讓我開始反思,我們日常的語言、思維,甚至是我們對世界的判斷,在多大程度上都離不開“抽象”的影子。漆麟的文字非常具有感染力,他能夠將復雜的哲學和藝術概念,用一種清晰而又充滿詩意的方式錶達齣來,讓人在閱讀時感到思維的活躍和愉悅。這本書就像一扇窗戶,讓我看到瞭一個我從未真正理解過的“抽象”的世界,一個充滿可能性和深邃意義的世界。
评分漆麟的這本《作為錶現和觀念的“抽象”》在我眼中,與其說是一本關於藝術理論的書,不如說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哲學冥想。初讀時,我被書名中“抽象”二字所吸引,以為會是一場關於具象與抽象藝術技法的探討,然而,隨著文字的深入,我逐漸發現作者漆麟所觸及的遠不止於此。他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將抽象這一概念拓展到瞭哲學的邊界,探討其在人類認識世界、錶達情感過程中的核心地位。書中的許多段落,我都忍不住停下來反復咀嚼,仿佛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漆麟並沒有給“抽象”下一個僵化的定義,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論述,讓我們看到抽象是如何滲透在我們日常思維、語言建構甚至倫理判斷中的。他描繪瞭抽象的“錶現”屬性,也就是它是如何作為一種獨特的視覺或思維語言,去捕捉和傳達那些難以言喻的經驗和感受;同時,他也深刻剖析瞭抽象的“觀念”維度,即它如何塑造我們的認知框架,影響我們對現實的理解。這種雙重視角,使得對“抽象”的討論不再局限於藝術史的範疇,而是上升到瞭認識論和存在論的高度。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智力上的探險,漆麟充當瞭那個引路人,他並不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巧妙地設置一個個綫索,引導你去思考,去發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