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祖荫 根脉 乡愁──广府民居肇昌堂文化遗产的守卫与传承
定价:68.00元
售价:51.0元,便宜17.0元,折扣75
作者:杨宏烈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112216475
字数:
页码:2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本书选取广州沥滘古村一栋普通民居——肇昌堂为例,采用“解剖一个麻雀”的手法,清理其所蕴藏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厘定这里是一块考证广府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一方萌发工商文明史迹的热土;鼓励有勇于历史担当的业主,立志打造一座值得坚守的岭南水乡民居文化博物馆。作者深情呼吁社会多方关注类似“古村落的进步,聆听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经典祖训,认定传统文化基因,以尊重自然生态、科学民主为宗旨,搞好美丽城乡的保护规划建设,“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有诗意的栖居,过上有人格尊严的日子。
序
前言
章 千年古村落的生态文明
1.1 岭南特色的水乡村落
1.2 聚族而居的一方热土
1.3 有机增长的规划模式
1.4 历朝历代的祠堂集锦
1.5 天人感应的宫观坛庙
1.6 “沥滔八景”的文化要义
1.7 榕阴渡口的浓浓乡愁
第2章 农耕时代物质文化遗产
2.1 农耕转工商的肇昌堂
2.2 三间两廊的广府民居
2.3 广府民居的装饰艺术
2.4 卫家花园的遗址遗韵
2.5 劳作耕耘的农具收藏
2.6 乡村作坊的加工器物
第3章 世贸经济活动的纪念物
3.1 初涉海外贸易的物证
3.2 印章实物的考古价值
3.3 度量衡器的稀缺精品
3.4 财务账簿的历史记录
3.5 国际金银货币的集锦
3.6 契约文化的历史碎片
3.7 国际往来的明信片
第4章 可移动的文化艺术珍品
4.1 端庄典雅的家具组合
4.2 门堂厅室的楹联宫灯
4.3 祖传戢存的万卷家书
4.4 雅俗共赏的字画影本
4.5 色彩鲜明的广彩广绣
4.6 古朴雅致的陶瓷漆器
第5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
5.1 纪念祖德的族谱家乘
5.2 弘扬孝道的清明祭祖
5.3 “扒龙舟”的民间赛事
5.4 “猫祭拜”的遗俗风趣
5.5 饮食文化与“贤寿宴”
5.6 服饰文化与乞巧节
第6章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方略
6.1 乡土建筑的文物价值
6.2 规避文化遗产的危机
6.3 坚持保护为主的方针
6.4 鼓励民间自办博物馆
附录
关于将肇昌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申请
关于沥溜古村保护规划给市长的信
关于沥溜古村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线索专家评审会
代跋切不断的根脉忘不了的乡愁
坦白说,我对《祖荫 根脉 乡愁──广府民居肇昌堂文化遗产的守卫与传承》一书的期待,更多是源于一种对人文关怀的渴望。在当下社会,我们常常被效率、功利和物质所裹挟,而那些关乎情感、关乎历史、关乎人与人之间深层联系的议题,似乎被边缘化了。广府民居肇昌堂,一个具体的建筑空间,本身就承载着无数的生命故事。“祖荫”二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族的延续,先人的功德,以及后辈如何饮水思源,不忘根本。“根脉”则更进一步,它指向的是文化的源头,是身份的认同,是我们在广阔天地中赖以立足的精神支撑。“乡愁”更是普适性的情感,无论走到哪里,故乡的月亮总是最圆的,故乡的味道总是最亲切的。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怀揣着深厚情感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他/她不仅仅是在描绘一座建筑,更是在挖掘一个家族,一种文化,一段历史。我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肇昌堂在“守卫”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在“传承”过程中所付出的智慧与努力。它或许会讲述那些默默无闻的守护者,讲述他们如何用爱与责任,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代代传递下去。这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保护,更是对精神财富的延续,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
评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中国传统民居文化。通常我们谈论民居,更多的是从建筑的结构、风格、材料等方面进行技术性的分析,而《祖荫 根脉 乡愁──广府民居肇昌堂文化遗产的守卫与传承》这本书,则将视角聚焦在“文化遗产的守卫与传承”这一核心议题上。这让我联想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许多珍贵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被遗忘甚至消逝的危险。肇昌堂作为一个具体的案例,它如何能够抵御时代的洪流,如何将祖辈的智慧和情感延续下来,这其中必然有着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深刻的实践。我猜测,书中会详细介绍肇昌堂在物质层面的保护,例如修缮、维护等,但更重要的是,它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比如家族的规矩、习俗、节日庆典、饮食文化,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才是“祖荫”和“根脉”真正的精髓所在。而“乡愁”,则是在这种物质与非物质传承中,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情感回应,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个体与集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让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让它们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真正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滋养我们的心灵。
评分作为一名对岭南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老建筑情有独钟。《祖荫 根脉 乡愁──广府民居肇昌堂文化遗产的守卫与传承》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仅仅聚焦于一个具体的民居,更将其上升到了“祖荫”、“根脉”、“乡愁”这样更具普世意义的文化层面,这让我对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很高的期待。我设想,作者在书中会详细介绍肇昌堂的建筑特色,比如它独特的布局、材料选择、工艺技法,以及这些元素如何体现了广府地区的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但我更期待的是,书中能够深入挖掘肇昌堂背后的家族历史和人物故事。每一个老房子都藏着无数的故事,关于先人的创业艰辛,关于家族的兴衰荣辱,关于节庆习俗的变迁,关于那些代代相传的家规家训。我相信,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祖荫”的含义,感受到“根脉”的力量,并从中体会到那份浓浓的“乡愁”。这本书或许会让我们看到,建筑不仅仅是冰冷的砖瓦木石,更是情感的载体,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我希望书中能够有大量的图片,精美的插画,以及详实的文献资料,来佐证和丰富这些内容,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段充满温情的时光之中。
评分阅读这本书,我最期盼的是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慰藉与文化上的启迪。当下的社会,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人开始反思自身的文化根源,追寻那种失落的归属感。“祖荫”、“根脉”、“乡愁”这些词汇,恰恰触及了现代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我猜想,书中关于广府民居肇昌堂的讲述,必然会伴随着许多关于家族传承的故事。可能是某位先人的勤恳创业,可能是某一代人的坚守与奉献,也可能是某个时代的变迁给这个家族带来的影响。这些故事,无论是宏大的历史叙事,还是微小的生活细节,都将构成“祖荫”的血脉,让我们明白自己从何而来。而“根脉”则不仅仅是血缘的联系,更是一种文化的认同,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广府民居的建筑本身,就是这种“根脉”的具象化体现,它凝聚了先人的智慧,承载了地方的特色,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方式。至于“乡愁”,我想这是一种对故土的眷恋,一种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一种在异乡漂泊时对家的思念。这本书能够唤起我们心中对家乡的独特情感,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曾经熟悉而如今变得有些陌生的风景和人情。我希望书中能展现出肇昌堂在守护和传承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带来的宝贵成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力量的“守卫与传承”的实践。
评分这本《祖荫 根脉 乡愁──广府民居肇昌堂文化遗产的守卫与传承》的封面设计就十分吸引我。古朴的色调,搭配上苍劲有力的书法字体,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股浓郁的历史沉淀感。肇昌堂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古老家族的庄重与传承的意味,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封面上的人物剪影,或是悠然品茗,或是依栏远眺,都透露出一种岁月静好的安宁,勾勒出一幅温馨和谐的居家画面。而“祖荫”、“根脉”、“乡愁”这几个词语的组合,更是精准地击中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疏离和迷茫,对自己的来处和归属产生困惑。这本书似乎正是提供了一处精神栖息地,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遗忘的、却又至关重要的情感纽带。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广府民居独特的建筑风格,那些飞檐斗拱、精雕细琢的木雕砖刻,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家族故事和生活智慧。我想象着,透过作者的笔触,我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肇昌堂的历史变迁,体味到一代代居住者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成长,并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人、关于情感、关于家园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