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圖傳--關於材料發展史的對話 9787122205544

材料圖傳--關於材料發展史的對話 9787122205544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郝士明著 著
圖書標籤:
  • 材料科學
  • 材料工程
  • 材料曆史
  • 科技史
  • 工程技術
  • 工業發展
  • 科學普及
  • 技術進步
  • 材料發展
  • 曆史研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廣影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05544
商品編碼:29628339905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4-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材料圖傳--關於材料發展史的對話

定價:99.00元

售價:72.3元,便宜26.7元,摺扣73

作者:郝士明著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12220554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材料圖傳》是一部關於材料發展史的科普著作。采用全彩色印刷。作者通過一半插圖、一半對話的形式,描繪瞭上下幾韆年、縱橫數萬裏的人類開發和使用材料的全景畫捲。歸納瞭人類關於材料應用智慧的形成過程。總結瞭人類認識材料自身規律的前進步伐。展望瞭未來材料的發展方嚮。使讀者可獲得參觀材料曆史博物館的美妙感覺。《材料圖傳》一書榮獲2015年全國科普作品奬。

內容提要

本書是我國*部全麵介紹人類認識和開發材料曆史的科普著作。在五十幾萬字的篇幅裏,作者通過一半插圖、一半對話的形式,介紹瞭上下幾韆年、縱橫數萬裏的人類開發材料的全景畫麵。該書有助於增進青年對材料的全麵瞭解和研究興趣,有助於啓迪青年在材料發展上的創新能力,進而為推動曆史進步展示纔華與智慧。本書的本傳部分是內容核心,全麵介紹瞭史前、古代、近代和現代文明等各時期裏材料的發展,包括材料科學的形成;此外,在前傳中簡要介紹瞭與時空、考古及年代學有關的基礎知識;還在後傳中對未來二十年的材料發展做瞭展望。本書有如下三個特色:一是通過大量曆史圖片、照片和示意圖,全麵、簡略地介紹瞭從舊石器、新石器時始,經過銅器、鐵器時代,一直到現代材料的發展曆程,使讀者可獲得參觀材料曆史博物館的感覺;二是探究材料發展的曆史過程,突齣曆史人物,明確曆史年代,以彌補教科書的不足;三是探究材料進步的內在邏輯和相互關聯,使讀者把握材料發展的總體脈絡和特定規律。
本書適閤廣大愛好科學技術的年輕人,特彆是愛好材料科技的青年,也適閤高等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的學生閱讀,並可供材料科技工作者參考。

目錄

1
材料前傳
1.1 時空框架/004
1.2 時空的拓展/006
1.3 地球與生命/008
1.4 第四紀冰川/010
1.5 從猿到人/012
1.6 考古學與考古學傢/014
1.7 安特生與中國史前史/016
1.8 碳14與測年技術/018
1.9 時空的另一端/020
2
材料本傳
2.1 史前材料/023
2.1.1 漫長的濛昧時代/024
2.1.2 舊石器中晚期材料/026
2.1.3 人類發明——弓箭/028
2.1.4 新石器時代是現代人/030
2.1.5 新石器時代早期材料/032
2.1.6 新石器時代中期材料/034
2.1.7 新石器時代晚期材料/036
2.1.8 銅石並用—— 冰人奧茨/038
2.1.9 銅冶金興起/040
2.1.10 西亞歐非的青銅時代/042
2.1.11 神器 禮器 明器/044
2.1.12 中國青銅時代興起/046
2.1.13 中國王權萌芽時期材料/048
2.2 古代材料/051
2.2.1 夏代青銅器/052
2.2.2 商代青銅器/054
2.2.3 西周青銅器/056
2.2.4 青銅兵器農具大觀/058
2.2.5 早的材料設計/060
2.2.6 赫梯文明之謎/062
2.2.7 赫梯人的發明——塊煉鐵/064
2.2.8 中國早的鐵器/066
2.2.9 中國人的發明——鑄鐵/068
2.2.10 發明生鐵脫碳鋼/070
2.2.11 發明炒鋼/072
2.2.12 百煉鋼與灌鋼/074
2.2.13 古代何以為衣?/076
2.2.14 古老的高分子復閤材料——漆器/078
2.2.15 挑戰蔡倫——造紙新論/080
2.2.16 建築材料東西說/082
2.2.17 瓷器是何時發明的?/084
2.2.18 瓷器何時成熟?/086
2.2.19 宋代的瓷器高峰/088
2.2.20 元明清中國瓷器/090
2.2.21 文藝復興與材料/092
2.3 近代材料1——材料的發展/095
2.3.1 鐵冶金近代化/096
2.3.2 發明軋鋼技術/098
2.3.3 鋼時代到來/100
2.3.4 鋼質量的提高/102
2.3.5 古老坩堝鋼/104
2.3.6 開發新鋼種/106
2.3.7 新閤金大量發明/108
2.3.8 鋼鐵需要標準化/110
2.3.9 水泥興起/112
2.3.10 玻璃大生産/114
2.3.11 陶瓷工業化/116
2.3.12 硫化橡膠成功/118
2.3.13 人工閤成橡膠/120
2.3.14 發明賽璐珞/122
2.3.15 發明塑料——閤成材料問世/124
2.3.16 金屬——鋁的齣世/126
2.3.17 發明硬鋁/128
2.3.18 不銹鋼發明/130
2.3.19 發明磁性材料/132
2.3.20 鋁鎳鈷發明之戰/134
2.3.21 陶瓷功能材料突起/136
2.3.22 高硬材料的步伐/138
2.3.23 鋼的工藝性能——易切削鋼/140
2.3.24 高淬透性鋼開發/142
2.3.25 半導體有哪些特性?/144
2.3.26 半導體晶體管悄然登場/146
2.3.27 超閤金問世/148
2.3.28 高溫閤金快速進步/150
2.3.29 發明尼龍/152
2.3.30 復閤的意義/154
2.3.31 鈦閤金走進曆史/156
2.4 近代材料2——材料科學的形成/159
2.4.1 近代化學興起/160
2.4.2 何時認識材料強度?/162
2.4.3 何時測定材料硬度?/164
2.4.4 認識微觀世界/166
2.4.5 鋼細節的價值/168
2.4.6 材料組織學誕生/170
2.4.7 熱分析能測得什麼?/172
2.4.8 個相圖誕生/174
2.4.9 追尋理論基礎/176
2.4.10 X射綫與材料/178
2.4.11 認識結構的利器/180
2.4.12 實測材料結構/182
2.4.13 認識金屬結晶與晶界/184
2.4.14 光學顯微鏡的發展/186
2.4.15 發明電子顯微鏡/188
2.4.16 發明電子探針/190
2.4.17 理論估算強度的尷尬/192
2.4.18 位錯理論靠思辨前行/194
2.4.19 相變與材料結構/196
2.4.20 有多少種相變?/198
2.4.21 擴散、蠕變與超塑性/200
2.4.22 高分子成為科學/202
2.4.23 閤金設計的相計算/204
2.5 現代材料1——結構材料/207
2.5.1 鋼鐵材料的新階段/208
2.5.2 應戰強韌需求/210
2.5.3 微閤金化鋼/212
2.5.4 無碳氮鋼(IF鋼)的興起/214
2.5.5 不銹鋼的超低碳化/216
2.5.6 中國發明的超低溫用鋼/218
2.5.7 塑料升級——工程塑料登場/220
2.5.8 開闢新的縴維世界/222
2.5.9 金屬基復閤材料問世/224
2.5.10 陶瓷材料復閤增韌/226
2.5.11 碳-碳復閤材料異軍突起/228
2.5.12 金屬間化閤物結構材料熱潮/230
2.5.13 鈦的鋁化物升溫/232
2.5.14 先進陶瓷——更強的材料/234
2.5.15 環境意識材料——材料期望/236
2.5.16 以新尺度關注物質
——納米材料齣現/238
2.5.17 尺度之奇——納米結構的性能/240
2.5.18 難解對稱性——準晶材料/242
2.5.19 輕金屬材料——鎂的崛起/244
2.5.20 特殊加工——鎂閤金應用/246
2.5.21 進入超級鋼時代/248
2.6 現代材料2——功能材料/251
2.6.1 形狀記憶閤金/252
2.6.2 發現金屬玻璃/254
2.6.3 金屬玻璃新材料/256
2.6.4 液晶材料大放異彩/258
2.6.5 奇異的功能高分子/260
2.6.6 釹鐵硼和反物質探索/262
2.6.7 新的磁性材料/264
2.6.8 高T
C超導材料世界會戰/266
2.6.9 功能陶瓷——感官與能力延伸/268
2.6.10 人工晶體異彩紛呈/270
2.6.11 直接服務於人體——生物醫學材料/272
2.6.12 材料的高境界——人工器官/274
2.6.13 支撐現代文明的信息材料/276
2.6.14 信息高速公路載體——光導縴維/278
2.6.15 安全能源——太陽能轉換材料/280
2.6.16 氫能安全利用——儲氫材料/282
2.6.17 計算材料學興起/284
2.6.18 計算相圖與閤金設計/286
2.6.19 原理材料設計/288
3
材料後傳
3.1 超級鋼領軍未來金屬材料/292
3.2 未來鋼鐵材料的發展/294
3.3 守衛人類安全的核防護材料/296
3.4 輕金屬更受青睞/298
3.5 對鈦閤金的期待/300
3.6 期望輕質化閤物材料/302
3.7 挑戰金屬——特種工程塑料/304
3.8 工程塑料用於3C産品/306
3.9 現代工具的悄然變化/308
3.10 解決排放之路
——氫冶金/310
3.11 再製造——材料復活之路/312
3.12 資源位移——城市礦山/314
3.13 高溫閤金由“誰”接班?/316
3.14 海洋工程材料/318
3.15 當厚度極小化——薄膜材料/320
3.16 幾種特殊薄膜材料/322
3.17 材料塗層無所不在/324
3.18 高熔點金屬不會缺席/326
3.19 五彩繽紛碳納米結構/328
3.20 納米結構的特異性能/330
3.21 未來重大工程的材料/332
3.22 對特殊領域的關注/334
3.23 “特斯拉”會下去嗎?/336
3.24 材料設計的未來/338
參考書目 /340
人物年代索引/345
後記/353

作者介紹

郝士明教授是一位基礎紮實、學風嚴謹、學術水平很高的教授。不僅對自己專長的相圖計算領域有深入研究,成就顯著;而且對於材料與冶金的全局性問題也有深刻的認識,是位具有廣闊視野的科學傢。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曆史問題有特殊興趣,對人文社會科學也頗有涉獵。在討論各種問題時,他經常能發錶獨到的看法和發人深思的見解。
郝士明簡曆:東北大學,教授、博導,1962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今東北大學)金屬學及熱處理專業並留校,1980年赴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學科留學,1982年獲得該大學的工學博士學位後迴國。
1983年起被東北大學聘為副教授、教授。1987~1996年任該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係主任。1993年起任博士生指導教師。1996~1998年任材料與冶金學院院長。
1983年起為東北大學的研究生講授《閤金設計與閤金熱力學》;並應邀為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中科院腐蝕與防護研究所、冶金部鋼鐵研究總院的博士生和碩士生講授《閤金熱力學》8年。
從1983年起,共完成國傢科委、國防科工委、國傢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12項,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支持7次。
主要學術成就有,從熱力學理論和實驗研究兩方麵揭示瞭有序-無序轉變對閤金相平衡的重要影響,獲國傢教委科技進步(甲類)二等奬(1988)和三等奬(1995);
對高淬透性材料的淬透性錶徵和模具材料的錶麵處理等方麵的研究有獨特貢獻,獲遼寜省科技進步一等奬(1987)和二等奬(1988),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二等奬(1997);
對TiAl金屬間化閤物的相平衡和組織控製進行瞭係統的研究;關於閤金鋼的CD滲碳錶麵處理進行瞭富有開拓性的研究,這些成果獲得瞭外同行專傢的關注、引用和好評。
在外刊物上發錶論文150餘篇。
在冶金工業齣版社、航空工業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等齣版著作5部。
培養瞭3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
中國物理學會相圖專業委員會顧問,1991年獲國傢教委、人事部授予的“有突齣貢獻留學迴國人員”的榮譽稱號,1992年獲特殊津貼;1998年獲“遼寜省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

文摘





序言



穿越時空的物質世界:從矽晶到納米,一部跨越萬年的材料探索史 材料,無處不在,形塑著我們的生活,定義著文明的進程。從古人鑽木取火的時代,到如今萬物互聯的智能時代,每一步的飛躍,都離不開材料的革新。本書將帶您踏上一場跨越時空的物質探索之旅,追溯材料發展的脈絡,揭示那些改變世界的關鍵性發現,並展望材料科學的無限未來。 第一章:文明的基石——史前材料的智慧 早在人類學會文字之前,他們就已經是卓越的材料科學傢。本章將帶領讀者迴到人類文明的黎明,探索那些被譽為“時代標誌”的史前材料。 石器時代:硬度與鋒利的追求。 從粗糙的打製石器到精細的磨製石器,人類對石頭硬度、韌性以及加工難易程度的認識不斷深化。燧石、黑曜石、玉石等不同材質的石料,如何根據不同的用途被匠人們巧妙選用?從砍伐、狩獵到生存,石器如何一步步塑造瞭早期人類的社會結構和生存方式?我們將深入探討早期人類如何憑藉對這些天然礦物的理解,在嚴酷的環境中生存繁衍。 陶器時代的曙光:粘土的魔力。 陶器的齣現,是人類掌握材料塑形和耐火性的重要裏程碑。粘土,這種看似普通的泥土,在火的淬煉下,如何變成瞭堅固耐用的器皿?從簡單的儲藏容器,到精美的裝飾品,陶器的演變不僅反映瞭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標誌著人類對火的控製能力以及對材料性能的深刻理解。本章將追溯陶器製作技術的起源,分析不同地域陶器風格的差異,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文化信息。 金屬的敲擊:文明的躍遷。 銅、青銅、鐵,這三種金屬的發現和應用,徹底改變瞭人類的生産方式和社會麵貌。 銅器的時代: 早期銅器是如何從零星的裝飾品逐漸發展成為工具和武器?銅礦的分布、冶煉技術的萌芽,以及銅器對農業、戰爭和貿易的影響。 青銅時代的輝煌: 青銅,作為銅與锡的閤金,其硬度和耐用性遠超純銅。青銅器是如何成為古代文明的象徵,又如何促進瞭戰爭的升級和王權的鞏固?我們將探究青銅器在軍事、農業、宗教儀式等方麵的廣泛應用,以及其背後復雜的礦産開采、冶煉和貿易網絡。 鐵的革命: 鐵的普及,標誌著人類社會生産力的又一次巨大飛躍。鐵器為何比青銅器更具優勢?鐵礦的豐富性,煉鐵技術的突破,以及鐵器對農業耕作、工具製造、城市擴張帶來的顛覆性改變。本章將詳細闡述鐵器時代如何促進瞭人口增長,推動瞭經濟發展,並最終導緻瞭封建製度的形成。 第二章:文明的引擎——古代材料的智慧與傳承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開始對材料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應用,新的材料和技術應運而生,為古代文明的輝煌注入瞭源源不斷的動力。 玻璃的晶瑩:光學與裝飾的突破。 玻璃,這種透明而易碎的材料,在古代是如何被發現和製造的?從最早的裝飾品、琉璃,到後來的光學儀器,玻璃的齣現極大地拓展瞭人類的視野。本章將追溯玻璃製造技術的起源,探討古代玻璃的成分、工藝以及在建築、藝術、科學等領域的應用。 紡織的藝術:縴維的變形記。 棉、麻、絲、毛,這些天然縴維的加工和利用,是古代人類在衣食住行方麵的重大成就。不同縴維的特性如何決定瞭其不同的用途?古代紡織技術的演變,從簡單的手工搓撚到復雜的織機,如何為人類提供瞭舒適的衣物和多樣的生活用品?我們將深入探討古代紡織業的發展,以及它在貿易、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紙的革命:信息傳播的加速器。 紙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劃時代事件。它不僅降低瞭信息記錄的成本,更極大地加速瞭知識的傳播和文化的交流。本章將追溯紙張的起源,探討造紙術的演變過程,以及紙張的普及如何深刻地影響瞭教育、政治、宗教和文學的發展。 建築的脊梁:石材、木材、磚瓦的智慧。 古代宏偉的建築,如金字塔、巴特農神廟、長城等,無不凝聚著古人對建築材料的深刻理解和運用。本章將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建築材料的選擇及其原因。石材的承重能力,木材的易加工性,磚瓦的耐久性,以及各種連接、加固技術的創新,共同構築瞭人類曆史上的不朽奇跡。 第三章:工業的血液——近代材料的變革與革新 工業革命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著材料科學的進步。新的材料、新的工藝層齣不窮,為機械、能源、交通等領域的飛速發展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鋼鐵的崛起:現代工業的基石。 煉鋼技術的進步,使得鋼鐵成為一種廉價、易得且性能優異的材料。高爐、平爐、轉爐等冶煉技術的發展,如何極大地提高瞭鋼鐵的産量和質量?鋼鐵在鐵路、橋梁、船舶、摩天大樓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重塑瞭現代城市的麵貌和人類的交通方式?本章將詳細闡述鋼鐵在工業革命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其對世界格局的深遠影響。 煤炭與石油:能量的來源,材料的胚胎。 煤炭和石油的開發利用,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瞭源源不斷的能源,更成為瞭許多閤成材料的原材料。從煤焦油中提煉染料,從石油中裂解塑料,化學工業的興起,開啓瞭人類對人工閤成材料的探索之旅。 橡膠的彈性:交通與工業的靈動。 天然橡膠的加工和硫化技術的發明,使得橡膠成為一種具有彈性和耐磨性的重要材料。輪胎、密封件、傳送帶等橡膠製品的齣現,極大地提高瞭機械設備的效率和可靠性,並徹底改變瞭交通運輸的麵貌。 玻璃的飛躍:光學與通訊的革命。 科學技術的進步,對玻璃的純度、精度和性能提齣瞭更高的要求。光學玻璃的誕生,推動瞭望遠鏡、顯微鏡、相機等精密儀器的發展。而玻璃縴維的齣現,更是為光縴通信奠定瞭基礎,開啓瞭信息時代的大門。 第四章:科學的羽翼——現代材料的創新與突破 20世紀以來,材料科學與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學科深度融閤,湧現齣大量革命性的新材料,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生活方式,並為科學研究打開瞭新的維度。 高分子材料的時代:塑料、閤成縴維與閤成橡膠。 塑料的廣泛應用,幾乎滲透到瞭生活的方方麵麵。從輕便的包裝,到堅固的建築材料,再到復雜的電子元件,高分子材料以其可塑性強、成本低廉、性能多樣等優勢,成為瞭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閤成縴維和閤成橡膠的齣現,在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的同時,也推動瞭服裝、輪胎、醫療器械等行業的發展。 半導體材料:信息時代的靈魂。 矽、鍺等半導體材料的發現和應用,是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集成電路、晶體管等半導體器件的齣現,使得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産品得以 miniaturization (小型化) 和智能化,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溝通、學習和工作方式。本章將深入探討半導體材料的物理特性,以及它們在現代電子工業中的關鍵作用。 稀土元素的魅力:功能材料的奇跡。 稀土元素,這些在地球上儲量相對稀少的元素,卻擁有著令人驚嘆的功能特性。永磁材料、發光材料、催化材料等稀土材料,在新能源、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閤金的智慧:性能的極緻追求。 超級閤金、形狀記憶閤金、鈦閤金等高性能閤金的齣現,極大地拓展瞭材料的應用範圍。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能源産業等極端環境下,這些高性能閤金展現齣卓越的耐高溫、耐腐蝕、高強度等特性。 第五章:未來的序麯——前沿材料的探索與展望 材料科學的腳步永不停歇。進入21世紀,人類對材料的探索已經進入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從微觀的原子尺度到宏觀的結構設計,湧現齣瞭一係列令人振奮的前沿材料。 納米材料的奇跡:小尺寸,大能量。 納米材料,以其獨特的量子效應和巨大的比錶麵積,展現齣前所未有的性能。納米顆粒、納米管、納米綫等納米材料,在催化、傳感、藥物遞送、能源存儲等領域展現齣巨大的應用潛力。本章將揭示納米科學的神奇之處,以及它如何為解決人類麵臨的重大挑戰提供新的思路。 智能材料的崛起:響應環境,自我調節。 智能材料,能夠感知並響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並做齣相應的調整。形狀記憶聚閤物、液晶彈性體、導電聚閤物等智能材料,在生物醫學、機器人、傳感器、自修復材料等領域展現齣廣闊的應用前景。 生物材料的融閤:生命與物質的和諧共生。 生物材料,將生物學原理與材料科學相結閤,旨在模擬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或與生物體協同工作。生物可降解材料、組織工程支架、藥物控釋係統等生物材料,為解決醫療健康問題提供瞭新的解決方案。 可持續材料的呼喚:綠色發展,循環經濟。 麵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開發和利用可持續材料已成為當務之急。可再生材料、可迴收材料、低能耗生産工藝等可持續材料的研發,正引領著材料科學走嚮更加綠色、環保的未來。 結語:材料,塑造未來 從史前人類的石斧,到當今世界的智能手機,材料始終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力量。每一次材料的革新,都開啓瞭一個新的時代。本書通過梳理材料發展的宏大脈絡,不僅讓我們迴顧瞭人類智慧的結晶,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看到瞭材料科學在解決未來挑戰中的重要作用。無論是能源危機、環境汙染,還是疾病治療、星際探索,材料科學都將繼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塑造著我們共同的未來。讓我們一同期待,材料科學還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與變革。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和ISBN都太學術瞭,讓我一開始有點猶豫。我通常更喜歡那種輕鬆易懂的科普讀物,或者能引起情感共鳴的故事。但“材料發展史”這個主題,加上“對話”的形式,又讓我産生瞭一點好奇。我腦子裏閃過一些畫麵,想象著兩位學者,或者一位資深研究者和一位初齣茅廬的學生,圍坐在一起,一邊品著香茗,一邊侃侃而談,從古老的石頭工具聊到如今的高科技納米材料。這種形式似乎能讓枯燥的科學史變得生動有趣,也能讓復雜的概念更容易被理解。我甚至腦補瞭一下,他們會不會從不同角度切入,比如一位側重於技術突破的裏程碑,另一位則更關注材料進步對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的深遠影響。或許,他們還會就某個材料的發現過程中的爭議點展開辯論,那樣的對話一定充滿思想的火花。我期待著書中能有這樣引人入勝的場景,讓我在輕鬆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知識,拓展視野。

评分

作為一名對曆史充滿好奇心的讀者,我對任何能夠揭示人類文明演進軌跡的著作都抱有天然的好感。這本書的書名《材料圖傳——關於材料發展史的對話》雖然聽起來有些專業,但“發展史”這三個字,讓我聯想到人類從茹毛飲血到文明璀璨的漫長曆程。我猜想,這本書會像一部宏大的史詩,講述著人類如何一步步地認識、改造和利用身邊的物質世界。從石器時代的原始工具,到青銅器和鐵器時代的金屬冶煉,再到現代社會層齣不窮的新材料,每一種材料的齣現,都標誌著人類社會生産力的一次飛躍,也深刻地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對話的形式,生動地描繪齣這些關鍵性的轉摺點,並且探討材料的進步是如何與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甚至文化觀念息息相關的。

评分

我最近在學習一項新的技能,需要瞭解一些基礎的工程學知識,而材料是工程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的書名雖然不是直接的工程手冊,但我認為“材料發展史”必然會包含大量工程應用的信息。我希望它能夠講述不同材料在工程設計中的演變過程,比如,為什麼早期建造房屋主要用木材和石頭,而隨著技術發展,鋼筋混凝土、高強度閤金等材料逐漸成為主流。我尤其想瞭解,材料的性能是如何被不斷優化以滿足日益嚴苛的工程需求的,以及那些具有顛覆性的新材料是如何從實驗室走嚮實際應用的。書中關於“對話”的描述,也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會通過不同專傢的視角,來解答一些工程領域中關於材料選擇和應用的睏惑,提供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

评分

作為一個對藝術和設計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認為材料是藝術創作和設計實現的重要載體。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非常學術,但“材料發展史”這個主題,讓我聯想到那些在藝術史和設計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材料。我期待這本書能從一個獨特的視角,探討材料的演變如何影響瞭藝術的風格和錶現形式。比如,雕塑從早期的石器、青銅,到後來的大理石、不銹鋼,再到如今的復閤材料,每一種材料的齣現都為藝術傢提供瞭新的錶達可能。同樣,在建築和室內設計領域,材料的選擇更是直接決定瞭空間的質感、氛圍和功能。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對話的形式,揭示材料的特性如何激發設計師的靈感,以及那些具有突破性的材料是如何改變瞭我們對美學的認知。

评分

我一直對科技的進步充滿熱情,特彆是那些能夠改變世界、影響人類未來的技術。這本書的書名帶有“材料”和“發展史”的字眼,讓我覺得它可能觸及到許多前沿科技的基石。我期待這本書能夠講述那些劃時代的材料是如何被發現和發明的,以及它們是如何推動瞭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領域的革命性發展的。比如,矽的發現如何催生瞭半導體工業,碳縴維材料如何讓航空器更輕便高效,稀土材料又在哪些高科技産品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希望書中能夠通過對話的方式,讓那些晦澀的技術細節變得易於理解,並且能夠展現齣科學傢們在探索新材料過程中所經曆的挑戰、失敗和最終的輝煌。

评分

我一直認為,科技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是相輔相成的,而材料科學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本書的書名《材料圖傳——關於材料發展史的對話》讓我聯想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認識和掌握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對話,展現齣科學傢、工程師以及曆史學傢們對於材料發展曆程的思考和洞察。或許,書中會探討材料的發現是如何受到當時的哲學思想、宗教信仰甚至社會需求的驅動的;也或許,會關注某些被遺忘的材料,它們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默默地發揮作用,最終改變瞭世界的進程。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人類的創造力與智慧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個喜歡追溯事物起源的讀者,對於任何一個領域的“史”都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書名《材料圖傳——關於材料發展史的對話》吸引瞭我,因為“材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存在,而它的“發展史”必然充滿瞭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最古老的時期開始講起,比如人類早期是如何利用石頭、木頭、骨頭等天然材料的。然後,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是如何學會冶煉金屬,製造齣更堅固、更實用的工具和武器。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對話的形式,來展現齣不同時代人們在材料認知和利用上的局限與突破,以及每一次材料上的革新是如何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

评分

我是一名喜歡研究社會現象的讀者,我總覺得,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而材料的進步無疑是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這本書的書名《材料圖傳——關於材料發展史的對話》讓我産生瞭一個有趣的聯想:材料的演變是否也伴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和人類價值觀的調整?我希望書中能夠探討,例如,金屬的廣泛應用是如何促使社會分工的細化和城市文明的興起,而現代高分子材料的齣現又如何影響瞭我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對話的形式,從曆史、經濟、社會等多個維度,來解讀材料發展背後所摺射齣的社會變遷,以及人類在追求更優質材料的過程中所産生的種種社會現象。

评分

我最近對物理學的某個分支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關於物質本質的探索。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指嚮“材料發展史”,但我隱約覺得,在材料的背後,一定隱藏著深刻的物理學原理。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各種材料的發現時間、應用場景,而是能深入剖析材料的結構、性質以及它們是如何與物理定律相互作用的。比如,當提到金屬的導電性時,我希望書中能解釋清楚電子在晶格中的運動機製;當談到半導體時,我希望能看到關於能帶理論的通俗講解。我尤其感興趣的是,不同時期人們對材料的理解是如何隨著物理學理論的進步而改變的。從亞裏士多德的四大元素論,到量子力學對固體物理學的革命性影響,這中間跨越瞭多少智慧的火花?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條綫索,串聯起物理學史上的重要發現,並展現它們在材料科學領域是如何得到驗證和應用的。

评分

我對科普讀物一嚮情有獨鍾,尤其是那種能夠將復雜科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的書。這本書的書名雖然有些專業,但我從“對話”這個詞匯中看到瞭希望。我猜想,作者會用一種輕鬆、互動的方式來介紹材料的發展史,避免枯燥的術語堆砌。我期待書中能夠通過生動的比喻、有趣的案例,來闡釋不同材料的特性和應用。比如,當講到陶瓷時,會不會以我們熟悉的碗碟為例,進而引申到航天器上的隔熱陶瓷;當談到閤金時,會不會通過講述不同金屬混閤産生的奇妙變化來解釋其優越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帶領我一起探索材料世界的奧秘,讓我不僅增長知識,還能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