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詩畫意-印嚴繪畫宋代禪詩百首-II 9787511724298

禪詩畫意-印嚴繪畫宋代禪詩百首-II 9787511724298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印嚴,翟艷春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琅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9787511724298
商品編碼:29611246008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1-01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禪詩畫意-印嚴繪畫宋代禪詩百首-II 作者 印嚴,翟艷春
定價 58.0元 齣版社 中央編譯齣版社
ISBN 9787511724298 齣版日期 2015-01-01
字數 248000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
開本 16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僧詩濫觴於東晉南北朝,至宋而大盛。兩宋是儒釋道三傢高度融閤的時代,不但文人士子深受佛學禪理的影響,僧人也往往深諳儒學,因而在他們的詩歌作品中,呈現齣不同於一般詩僧作品的氣象,獨樹一幟,流傳並影響後世。宋代的詩僧,據厲鶚《宋詩紀事》記載有240人。可以說,隨著中晚唐禪宗的興盛,僧詩創作至宋也進入瞭鼎盛時期。本書精選一百首宋代具有代錶性的禪意詩,一詩配一作者的親筆畫,在欣賞美詩的同時欣賞美圖,對於古代詩歌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大美事。


   作者簡介

印嚴 法號源靜,俗名鍾義波,中國當代青年僧侶國畫傢。1970年2月齣生於雲南省大姚縣,1986年禮畫傢居派第二代傳人張劍萍為師作入室弟子,學習居派畫技。1988年5月禮嶺南詩人陳豪為師 ,習舊體詩律.又禮書畫傢祝國沛為師,習書法篆刻,1989年始國畫、詩詞、篆刻作品在市級報刊發錶。1990年禮嶺南詩詞五大傢之一的書法傢、詩人、作傢徐續為師。1995年初次入廣州光孝寺,遇91歲的慧蓮大師點化,皈依佛門,禮恩師本煥老和尚為師,取法名常權。作品在颱灣與畫傢吳漢宗等颱灣畫傢作品聯展,並二朝南嶽衡山、三去嶽陽,遇多位道傢異人和佛門高僧寶曇大和尚點化。1996年初上峨眉山在報國寺被高僧寬明大師成全於藏經樓住四十二天,並得點化。十月應馬來西亞美術界邀請赴吉隆坡舉辦個人國外畫展。1997年中去南京市兜率寺親近書畫傢,高僧園霖大師,並拜訪畫傢江宏偉教授。9月歸廣東被恩師本煥大師安排去祖庭湖北省新洲縣報恩寺齣傢為僧,齣傢法名印嚴,法號源靜。1998年5月在深圳市弘法寺受具足戒後歸報恩寺並發願燒瞭頭疤。
  翟艷春(1979—),女,遼寜撫順人,雲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教師,哲學碩士。主要從事宗教美術研究

 

 


   目錄

   編輯推薦
僧詩濫觴於東晉南北朝,至宋而大盛。兩宋是儒釋道三傢高度融閤的時代,不但文人士子深受佛學禪理的影響,僧人也往往深諳儒學,因而在他們的詩歌作品中,呈現齣不同於一般詩僧作品的氣象,獨樹一幟,流傳並影響後世。宋代的詩僧,據厲鶚《宋詩紀事》記載有240人。可以說,隨著中晚唐禪宗的興盛,僧詩創作至宋也進入瞭鼎盛時期。而僧侶們創作詩歌的目的,一般是為瞭體道悟禪、闡化宣導,重點是佛理禪意。因此,他們或窮事觀理,針砭時弊;或詠物言誌,悲國憂民;或明禪悟道,作偈傳燈。
  宋代僧侶的詩歌風格有三:
  一、清逸:宋代僧詩的內容大多與水邊林下的清逸生活有關,在一山一水、一花一草的吟詠中闡釋禪理,錶明佛性。
  二、空靈:空並非虛無之義,而是一切存有之事為緣起,沒有獨立的實體,假而不實,緣起性空。所以一切當體即空,如幻如化,不可執取。
  三、平常心:平常心是源自於對萬法實相的把握。普濟的《五燈會元》載:有人問大珠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答“用功”。問“如何用功?”答:“飢來吃,睏來眠。”那麼這和平常人有何不同呢?禪師答:“不同”“如何不同?”迴答說:“他吃飯是不肯吃飯,百種需索;睡時不肯睡,韆般計較。所以不同。”正是禪師們修行途中所得給我們的啓示,和智慧。讓我們以一顆平常、柔和、恬淡的心去感受世間的蟬鳴風動、花開花落、雲捲雲舒;讓我們在“一朝風月”中領悟“萬古長空”。本書精選一百首宋代具有代錶性的禪意詩,輯詩入畫。讓我們以一顆平常、柔和、恬淡的心去感受世間的蟬鳴風動、花開花落、雲捲雲舒;讓我們在“一朝風月”中領悟“萬古長空”。本書精選一百首宋代具有代錶性的禪意詩,一詩配一作者的親筆畫,在欣賞美詩的同時欣賞美圖,對於古代詩歌愛好者來說也是一大美事。

   文摘
遇賢
  揚子江頭浪深,行人到此盡沉吟。
  他時若嚮無波處,還似有波時用心。
  【作者】
  遇賢(922—1009)宋初江蘇長洲東禪寺僧。俗姓林,姑蘇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性嗜酒,酒量極大,時人皆稱之“林酒仙”。他多纔多藝,每預言,多有應驗。喜賦詩,詩風通俗明快,清婉自然。
  【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象徵意味的禪理詩。
  從現存各種有關曆史資料來看,遇賢是一位特立獨行,很有個性特徵的有道高僧。酒仙坐生五代吳越之地,目睹中原各朝興亡倏忽,雖齣傢為僧,又日日醉酒,頭腦卻極為清醒。也可以說是一位隱於佛隱於酒的有識之士。從本詩來看,可見其用心。盡管這七言四句寫得平淡無奇,但其內容卻非常深遠廣大,含蘊著非常深刻的哲理,給人們以居安思危的善良規箴。這樣的詩當然不可能是齣於糊塗酒鬼之手瞭。詩歌在行文用韻方麵的民歌傾嚮也很明顯。
  “揚子江頭浪深,行人到此盡沉吟”。長江下遊,江天一色,江闊浪巨,不是平常的小溪小流。行舟至此,舟子和乘客都是全神貫注,不敢掉以輕心,唯恐不測。
  “他時若到無波處,還似有波時用心”。如果風平浪靜,或棄舟上岸,那就沒有風波之險瞭。但韆萬留意,“無風險處風險”,自己若心中大意,無處不是危機之地。若能做到“還似有波時用心”,居安思危,防微杜漸,那麼就可保平安瞭。在此,揚子江頭比喻滾滾的紅塵,在這裏波深浪急。行人在這裏,總是淺吟長嘆,迷惑不已。是啊,在浩浩紅塵中,人是何等容易失去自性。有此一覺悟,等悟到空心大法,還要像麵對風浪時一般專心。
  詩人提齣的是一個人生處世的態度的重要問題。自然界有風浪,在社會生活中則有更多的風浪,關鍵是要保持心的湛然本性,不居內外及中間,用清涼的智慧對待一切因緣,用透明的心觀照世界,在無明習氣所熏染的五濁人間,涵養自性之光,以驅除生命的幽暗。人們常說:“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全都是說的平時忽視本性修煉這問題。遇賢用詩的形式把它提齣來,引人思考,叫人警策。
  自題月軒
  德聰
  軒前轆轤轉冰盤,軒裏詩成徹骨寒。
  多少人來看明月,誰知倒被明月看。
  【作者】
  德聰(944—1017),宋初浙江鬆江佘山僧。俗姓仰,姑蘇張潭(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初受戒於梵天寺,後遍參名師,深得教益。然治學能融會貫通,不受教條約束,尤不喜死背經典。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結廬於佘山東峰,終老於斯。傳說時有名大青、小青二虎為之侍衛。能詩,詩風清俊雅緻,頗有名。於天禧元年(1017)跌坐而終。
  【賞析】
  德聰題在佘山本寺月軒中的這首絕句很有味道,寒靈雅巧,引人深思。大約是鞦季某月一個望日之夜,作者在月軒中對月吟詩。夜已深,詩亦成。作者突然心血來潮:除我之外,還有多少人在觀賞月亮啊!其實,被看的不是月亮而是人。構思之新穎,想象之豐富,的確齣人意錶。由此可以看齣作者睿智的思想,豁達的胸懷,以及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激情。
  “軒前轆轤轉冰盤,軒裏詩成徹骨寒”,禪師在軒前汲水,天上明月映現在水中,轆轤搖轉著水中明月。軒裏吟詩,禪師內心冷峻如冰輪寒更。以明月指禪心。那冰盤般清凜的明月,正是一顆空寂的禪心。抱著這顆禪心,便是詩成也透露著清寒。
  “多少人來看明月”,如此皎潔的禪心,不知引發多少人來仰羨,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明月,一盞心燈呢!明月錶徵涅盤妙心,此心亙古至今朗朗寂照,遠離染淨、明暗兩邊,不生不滅,無變無遷,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強以之明月為喻,而吾人本自具足,無無餘,凡不能減,聖不能添。古往今來,多少學人遍參善知,行腳萬裏,無非是見此涅盤妙心,證悟實相。然而求道者多,而能息卻馳求,肯心自許的畢竟寥寥,滿目皆“看明月”漢而已。
  “誰知倒被明月看”,隻知道看月亮,反過來,明月不也正看著你嗎!悟則吾心是月,迷則月是月,我是我,月永遠高掛天上,我永遠輪迴不斷。吾人隻知遠慕聖道,高山仰止;殊不知涅盤妙心無不在寂照乾坤,無時無刻不在照見法界萬有。
  送僧 禪詩畫意-印嚴繪畫宋代禪詩百首-II 9787511724298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禪詩畫意-印嚴繪畫宋代禪詩百首-II 9787511724298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禪詩畫意-印嚴繪畫宋代禪詩百首-II 9787511724298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禪詩畫意-印嚴繪畫宋代禪詩百首-II 9787511724298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禪詩畫意-印嚴繪畫宋代禪詩百首-II 9787511724298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