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写真-高清天文摄影之美

天体写真-高清天文摄影之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德里·埃文斯,孙正凡 著
图书标签:
  • 天文摄影
  • 星空摄影
  • 高清图片
  • 宇宙
  • 星云
  • 星系
  • 天体
  • 摄影技巧
  • 天文观测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下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08574
商品编码:2960553076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天体写真-高清天文摄影之美

定价:158.00元

作者:罗德里·埃文斯,孙正凡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10-01

ISBN:9787559608574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壮丽的太空美图。近200幅高清天文摄影照片,来自30多台新一代的太空望远镜、地面望远镜和探测器,包括来自NASA、欧洲南方天文台,以及新视野号在2016年8月发回的壮观图像等。

n

★欣赏美之外,可以获得专业天文知识。由专业天文学家点评,解释每一幅照片是如何得到的、从中能看到什么、拍摄这些照片使用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细节,包括我们能从电磁波谱的各种波段中获得什么。

n

★主题丰富。全书结构由近至远,从太阳系行星,到银河系、河外星系,直到zui遥远的宇宙边缘。不但有我们星球的邻居,还可以看到天体形成的信息、宇宙年轻时的过去。

n

★细节别具匠心,超级实用。附有望远镜和航天器列表、天文词汇解析,总览世界进的天文科技成果,面对一些天文概念时再也不用担心一脸困惑。

n


内容提要


在这本书中,我们一直以来对宇宙奇迹的迷恋,将被这些惊人的细节图像极大地满足,无论是74亿公里之外传回的冥王星写真照,还是菲莱着陆器与“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di一次亲密接触。

n

由一代的地面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登录器和探测器捕捉到的的图像,都收录在了这部华丽的画卷中。图释详细地说明了拍摄这些照片的设备和技术,这不仅是令人着迷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关于天体和星系形成的信息。从矗立在加那利群岛、夏威夷和智利的巨型望远镜到拍到冥王星高清图像的“新视野号”探测器,书中的每一页都展示了带我们深入宇宙的非凡图像。

n


目录


序言 7

n

引言 暗淡蓝点 9

n


n

章 太阳系13

n

甚大望远镜上空的月食 14

n

太阳 16

n

日冕 18

n

“ 信使号”拍摄的水星 20

n

金星 22

n

“ 海盗1 号”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 24

n

火星表面 27

n

火卫一凌日 30

n

“ 先驱者10 号”和

n

“ 伽利略号”拍摄的木星 32

n

木星极光 34

n

木卫一的火山 36

n

木卫二——生命家园? 38

n

土卫六的海岸线 40

n

透过土星光环看地球 42

n

土卫二上的间歇泉 44

n

土卫七 46

n

“ 旅行者2 号”拍摄的海王星 48

n

矮行星冥王星 52

n

洛夫乔伊彗星 56

n

彗星和“罗塞塔号”探测器 58

n

“菲莱号”着陆器 60

n


n

第二章 银河系 63

n

电磁波谱全波段的银河系 64

n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看到的银河系 66

n

来自COBE 卫星和

n

2MASS 项目的银河系图像 68

n

猎户大星云 71

n

杜鹃座的钻石 74

n

反射星云M78 76

n

猴头星云 78

n

马头星云 80

n

蟹状星云 82

n

昴星团M45 84

n

恒星摇篮IC 2944 86

n

创世之柱 88

n

巨蛇座产星星云 90

n

超大质量黑洞 92

n

半人马座欧米茄星云 94

n


n


n

第三章 本星系群

n

高速气体云 98

n

仙女星系M31 100

n

小麦哲伦云 103

n

大麦哲伦云 107

n

超新星1987A 110

n

海马星云 112

n

六分仪座矮星系 114

n

M33 星系中的恒星形成 116

n


n

第四章 遥远宇宙岛

n

旋涡星系M81 121

n

雪茄星系 124

n

草帽星系 126

n

焰火星系 130

n

半人马座A 132

n

NGC 891 134

n

触须星系 136

n

风车星系 138

n

室女星系团 140

n

碰撞中的旋涡星系 142

n

银河系的孪生兄弟 144

n

潘多拉星系团 146

n

斯蒂芬五重星系 148

n

重叠星系 150

n

棒旋星系 152

n

后发星系团 154

n

半人马星系团的核心(X 射线) 156

n

飞行之V 158

n

遥远的星系团 160

n

阿贝尔1689 162

n

子弹星系团 164

n

马蹄铁爱因斯坦环 166

n


n

第五章 宇宙边缘169

n

哈勃深场 170

n

红外波段的哈勃深场 172

n

观测到的遥远的星系 174

n

哈勃极深场 176

n

引力透镜SDP81 178

n

早期宇宙 180

n

空间涟漪 183

n

望远镜和航天器 186

n

词汇表 191

n


作者介绍


罗德里·埃文斯(Rhodri Evans),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现任卡迪夫大学研究员。多年以来在英美讲学和做研究,包括被誉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源地”的芝加哥大学耶基斯天文台。他的主要研究兴趣是航空天文学,他所在的团队为NASA的同温层天文台建造了一架远红外照相机。著有多部天文科普著作,如《宇宙微波背景:它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改变我们对宇宙理解的10位物理学家》,他也经常出现在BBC的科普节目中。

文摘


前言 暗淡蓝点

n


n


n

这张照片展示的从遥远的位置拍摄的地球影像,是由

n

“旅行者1 号”太空飞船在1990 年2 月14 日拍到的,当时飞

n

船距离地球约60 亿千米。位于一束阳光(由相机内部反射形

n

成)之中的那个小点,就是我们的行星家园。我们所经历的一

n

切,所有的历史人物,你所知道的、热爱的或者听说过的所有

n

人,他们所有的生活都是在这个微小的光点之上。在相机的像

n

素矩阵上,地球只覆盖了不到一个像素,飞船飞得更远一些以

n

后,我们就根本看不见地球了。这是一张真正震撼人心的照片,

n

它展示了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是何等脆弱、无足轻重。

n

拍摄这张照片是卡尔·萨根的主意,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

n

他因为里程碑式的系列电视科普《宇宙》(Cosmos)而闻名于世。

n

“旅行者号”继续远离我们,向太阳系的边缘和宇宙深处航行。

n

可能未来某个时代,我们人类将离开太阳系到近的恒星去旅

n

行。目前我们人类远的旅行地是我们近的邻居——月球,

n

它离我们的距离实在太近了,在这张照片上跟我们的地球家园

n

在同一个像素之内。

n

不过,数千年来,我们这些暗淡蓝点上的居民早已在凝望

n

夜空,好奇我们的小小行星之外究竟有什么。慢慢地,经过多

n

个世纪之后,这份好奇心逐渐增进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初

n

是通过在17 世纪初发展出来的望远镜,后来是在19 世纪中期

n

的光谱学等科学发展,如今我们理解了宇宙的真实规模和我们

n

在其中的位置。我们的行星只是一颗普通恒星的8 颗行星之一,

n

这颗恒星又只是我们银河系的数千亿颗恒星之一。而我们的银

n

河系也只是在我们这个宇宙中可见的数千亿个星系之一,我们

n

目前知道这个宇宙开始于138 亿年前。这样看来我们的地球根

n

本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只有一点除外:它是我们的家园。而且,

n

目前来说,它还是能够允许生命和我们生存的行星,我们

n

这个物种通过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对我们居住其中的这个宇宙

n

已经了解了如此之深。

n

这本书呈现的是在了解宇宙的过程中,我们捕获的美丽

n

的照片。我们从太阳系开始,这是由围绕我们自己的恒星——

n

太阳——的行星和卫星组成的大家庭。我们一一查看了我们所

n

在的星系,银河系,然后是本星系群中的银河系的邻居和伙伴

n

们。本星系群之外,存在大量各种类型的星系,有些与我们银

n

河系毫无相似之处。而且,随着我们看得更远,我们还看到了

n

我们的宇宙年轻时的过去,关于宇宙和我们自身起源,天文观

n

测告诉了我们太多。我们生活在一个实在令人惊奇的宇宙之中,

n

理解宇宙一直是人类的冒险和成就之一。

n


序言


序言 7

n

引言 暗淡蓝点 9

n


n

章 太阳系13

n

甚大望远镜上空的月食 14

n

太阳 16

n

日冕 18

n

“ 信使号”拍摄的水星 20

n

金星 22

n

“ 海盗1 号”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 24

n

火星表面 27

n

火卫一凌日 30

n

“ 先驱者10 号”和

n

“ 伽利略号”拍摄的木星 32

n

木星极光 34

n

木卫一的火山 36

n

木卫二——生命家园? 38

n

土卫六的海岸线 40

n

透过土星光环看地球 42

n

土卫二上的间歇泉 44

n

土卫七 46

n

“ 旅行者2 号”拍摄的海王星 48

n

矮行星冥王星 52

n

洛夫乔伊彗星 56

n

彗星和“罗塞塔号”探测器 58

n

“菲莱号”着陆器 60

n


n

第二章 银河系 63

n

电磁波谱全波段的银河系 64

n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看到的银河系 66

n

来自COBE 卫星和

n

2MASS 项目的银河系图像 68

n

猎户大星云 71

n

杜鹃座的钻石 74

n

反射星云M78 76

n

猴头星云 78

n

马头星云 80

n

蟹状星云 82

n

昴星团M45 84

n

恒星摇篮IC 2944 86

n

创世之柱 88

n

巨蛇座产星星云 90

n

超大质量黑洞 92

n

半人马座欧米茄星云 94

n


n


n

第三章 本星系群

n

高速气体云 98

n

仙女星系M31 100

n

小麦哲伦云 103

n

大麦哲伦云 107

n

超新星1987A 110

n

海马星云 112

n

六分仪座矮星系 114

n

M33 星系中的恒星形成 116

n


n

第四章 遥远宇宙岛

n

旋涡星系M81 121

n

雪茄星系 124

n

草帽星系 126

n

焰火星系 130

n

半人马座A 132

n

NGC 891 134

n

触须星系 136

n

风车星系 138

n

室女星系团 140

n

碰撞中的旋涡星系 142

n

银河系的孪生兄弟 144

n

潘多拉星系团 146

n

斯蒂芬五重星系 148

n

重叠星系 150

n

棒旋星系 152

n

后发星系团 154

n

半人马星系团的核心(X 射线) 156

n

飞行之V 158

n

遥远的星系团 160

n

阿贝尔1689 162

n

子弹星系团 164

n

马蹄铁爱因斯坦环 166

n


n

第五章 宇宙边缘169

n

哈勃深场 170

n

红外波段的哈勃深场 172

n

观测到的遥远的星系 174

n

哈勃极深场 176

n

引力透镜SDP81 178

n

早期宇宙 180

n

空间涟漪 183

n

望远镜和航天器 186

n

词汇表 191

n



《星穹之下:探索宇宙的奥秘与壮丽》 浩瀚无垠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激发着人类无限的遐想与探索的渴望。从仰望星空,指点星辰,到如今借助精密仪器窥探宇宙深处的秘密,人类的目光从未停止对这片蓝色星球之外的求索。本书《星穹之下:探索宇宙的奥秘与壮丽》,便是以此为主题,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星际之旅,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感受其令人屏息的壮丽之美。 第一部分: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从大爆炸到星系的诞生 宇宙是如何开始的?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哲学命题,也成为了现代天文学家们孜孜不倦追寻的答案。本书的第一部分将从宇宙大爆炸理论入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最新的科学发现,为读者勾勒出宇宙诞生之初的图景。我们将一同回顾那段炽热而混沌的时期,了解宇宙如何从一个无限小的奇点迅速膨胀,如何冷却,如何形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原子和基本粒子。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早期宇宙的演化过程。在引力的作用下,物质开始聚集,形成我们所说的“宇宙网”——那些由星系团和超星系团构成的巨大结构。我们将了解第一批恒星是如何在黑暗中点燃,它们为何被称为“宇宙的黎明”,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核聚变的过程,为宇宙播下了更重元素的种子。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则是宇宙壮丽画卷中不可或缺的一笔。从最古老的矮星系,到我们所在的螺旋星系,再到宏伟的椭圆星系,本书将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星系的形成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碰撞。我们将看到,星系并非静止不变,而是经历着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它们的形态、大小和恒星组成都在不断变化。本书还将重点介绍我们自己的家园——银河系,它的结构、组成以及我们对它的最新认知。 第二部分:恒星的生命周期——从星云到黑洞的奇幻旅程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也是最迷人的天体之一。它们是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是宇宙中最闪耀的灯塔。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聚焦于恒星的生命周期,从它们诞生的摇篮——星云,到它们最终的归宿。 我们将首先了解恒星的诞生过程。在巨大的分子云中,密度稍高的区域会因为自身引力而坍缩,逐渐形成原恒星。当核心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核聚变反应便会点燃,一颗新星就此诞生。本书将介绍不同质量的恒星,它们在形成过程中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吸收周围的物质来壮大自己。 恒星的演化,与其质量息息相关。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质量恒星在主序星阶段的特征,以及它们如何将氢燃烧成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恒星核心的氢燃料耗尽后,它们将进入演化的下一个阶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 对于质量较小的恒星,例如我们的太阳,它们会膨胀成红巨星,然后逐渐剥离外层物质,形成美丽的行星状星云,最终留下一个炽热而致密的白矮星。本书将描述这一过程的壮丽景象,以及白矮星漫长的冷却过程。 而对于大质量恒星,它们的结局则更加惊心动魄。它们会在核心坍缩后发生剧烈的超新星爆发,将自身大部分物质抛洒到宇宙空间,同时也可能留下一个密度极高的中子星,或者更为神秘的黑洞。我们将深入探讨超新星爆发的机制,以及中子星和黑洞的奇特性质,例如它们强大的引力场和奇异的时空效应。 第三部分:行星系统与生命的摇篮——探索太阳系外的世界 在浩瀚的宇宙中,除了恒星,行星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书的第三部分将带领读者走出太阳系,探索那些隐藏在遥远星系中的行星系统。 我们将首先回顾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介绍太阳以及八大行星的形成历史和各自的独特之处。从熔岩滚滚的金星,到拥有壮丽光环的土星,再到冰封的冥王星(作为矮行星),我们将逐一展现它们的风貌。我们还将关注太阳系中那些有趣的卫星、小行星和彗星,了解它们在太阳系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更令人兴奋的是,近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本书将介绍这些系外行星的探测技术,例如凌星法和视向速度法,以及它们的多样性。我们将了解到,宇宙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行星,从体积巨大的气态巨行星,到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岩石行星,甚至还有一些可能位于“宜居带”内,具备孕育生命的潜力。 本书还将重点探讨“宜居带”的概念,以及寻找地外生命的可能性。我们将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来寻找生命的迹象,例如氧气、甲烷等生物标记物。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但对于地外生命的探索,一直是人类最激动人心的科学前沿之一。 第四部分:宇宙的极端现象与前沿探索——黑洞、暗物质与宇宙的未来 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极端现象,它们挑战着我们现有的物理学认知。本书的第四部分将聚焦于这些引人入胜的宇宙奇观,以及天文学家们正在进行的最新前沿探索。 黑洞,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将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将深入了解黑洞的形成机制,例如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我们将探讨黑洞视界的概念,以及物质在落入黑洞时的奇异行为。本书还将介绍霍金辐射理论,以及黑洞在宇宙演化中的潜在作用。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构成宇宙的主要成分,但它们却不与我们所知的任何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也无法被直接观测到。本书将详细介绍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观测星系旋转速度、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证据,推断出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我们将了解它们在宇宙的形成和膨胀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对宇宙命运的影响。 最后,本书将展望宇宙的未来。基于我们对宇宙膨胀、暗能量以及宇宙中物质分布的了解,我们将探讨宇宙可能的结局。是继续膨胀直至“大撕裂”,还是最终走向“大收缩”?亦或是其他更为出乎意料的命运?本书将以开放性的视角,呈现科学家们对宇宙未来的不同猜想,并鼓励读者继续保持对宇宙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结语 《星穹之下:探索宇宙的奥秘与壮丽》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宇宙探索之旅。本书力求用严谨的科学态度,融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宇宙的宏伟与精妙呈现给每一位热爱星空的朋友。从宇宙的起源到恒星的生死,从遥远的系外行星到宇宙的终极命运,本书将带领你一次又一次地惊叹于宇宙的浩瀚与神奇。希望通过本书,你能对我们所处的宇宙有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作为宇宙一员的渺小与伟大,并激发你对未知世界更深层次的探索热情。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而人类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歇。让我们一同仰望星空,继续追寻那无尽的星辰大海。

用户评价

评分

wow,这本书我真是太惊喜了!拿到手里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质感和精美的封面给吸引住了。我一直对宇宙星空有着莫名的向往,但总觉得那些专业的天文书籍晦涩难懂,图片也总是不够震撼。这本《天体写真》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打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地迷住了。那些星云的色彩,简直是宇宙绘制出的梦幻画卷,每一张图片都像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窗户,让我忍不住想要去探索。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银河系的照片,你能清晰地看到那壮丽的旋臂,仿佛自己就身处其中,感受着亿万星辰的浩瀚。还有那些关于行星的照片,火星表面的红色沙丘,木星表面的大红斑,土星环的璀璨,都仿佛近在眼前。我甚至能想象到,摄影师们在寒冷漆黑的夜晚,忍受着寂寞和寒冷,只为捕捉下这转瞬即逝的美丽。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片集,它还穿插着一些通俗易懂的解说,介绍了这些天体的形成、特点,甚至是一些背后的科学故事。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感觉自己的知识库在悄悄地扩充。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感受到渺小,却也因为能够仰望星空而感到一丝自豪。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本书分享给我的朋友们,让他们也一起沉醉在这片星辰大海之中。

评分

坦白说,我当初买这本书,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高清天文摄影”听起来就很专业,我担心会看不懂。但当我翻开之后,我的顾虑完全消失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真实感”。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星空图片,要么太艺术化,要么太模糊,无法真正感受到宇宙的宏伟。但这本书里的照片,真的是“高清”!每一颗星星的光芒,每一个星云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仿佛伸手就能触碰到。我尤其喜欢那几张展示星系碰撞的照片,那种撕裂与融合,充满了宇宙的原始力量,看得我心潮澎湃。还有那些关于黑洞的照片,虽然我知道那只是模拟,但那种压迫感和神秘感,真的让我屏住了呼吸。这本书的排版也非常用心,图片占据了大部分篇幅,文字部分则点到为止,不会喧宾夺主。这些文字虽然不多,但信息量却很大,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解释了天体的构成和运动规律,让我这个对天文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大概了解其中的奥秘。我曾经对夜空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遥不可及。这本书让我感觉,原来宇宙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激发了我对天文学更深的兴趣,我甚至开始考虑买一台望远镜,自己去观测那些我曾经只能在书中看到的景象。这本书绝对是我最近一次购物中最满意的选择之一。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这样渴望了解宇宙,但又害怕复杂科学理论的读者量身定做的!从封面的设计到内页的印刷,都透露着一种专业而又不失亲切的风格。我最喜欢的是,它没有一开始就堆砌那些让人头疼的公式和概念,而是直接用震撼人心的画面来吸引我。那些深邃的宇宙景象,如同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每一束光都充满了故事。我反复翻阅了关于彗星的照片,那些拖着长长尾巴的“宇宙来客”,在漆黑的夜空中划过,显得既孤独又壮丽。还有那些关于星团的照片,成千上万的星星汇聚在一起,形成璀璨的光斑,我仿佛能听到它们在无声地歌唱。这本书的文字部分也写得非常好,非常“接地气”。比如,它会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类比一些天体现象,让我一下子就能明白。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里面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星看起来是彩色的,而不是单一的白色。这种细致入微的解释,让我感到非常贴心。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是在学习,而是在一次愉快的宇宙漫步。它让我看到了宇宙的多样性,也让我体会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勇气和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册,它更像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宇宙科普故事书,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星空充满好奇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参加一场由宇宙本身举办的高端艺术展。每一张照片都经过了极致的优化,色彩饱和度、对比度、锐度都达到了惊人的水平,让人怀疑这是否真的出自人类之手。我一直对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很感兴趣,这本书里就有几幅非常壮观的星系团照片,你能清晰地看到成百上千个星系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那种震撼感是任何文字都无法比拟的。我反复揣摩那些关于宇宙背景辐射的照片,虽然它们看起来只是一片斑驳的色彩,但我知道,那其中蕴含着宇宙诞生之初的信息,这是多么宝贵的财富!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它在介绍一些天体时,还会提及一些重要的天文望远镜和探测器,比如哈勃望远镜、詹姆斯·韦伯望远镜等等。这让我了解到,这些美丽的画面背后,是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辛勤付出,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结晶。读完这本书,我对宇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充满了钦佩。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宇宙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反思人类在其中的意义。它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细细体会的佳作。

评分

自从收到了这本书,我就深深地陷进去了,完全无法自拔!我一直以来都对那些奇妙的天体现象充满兴趣,但总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入门书籍。《天体写真》的出现,简直就像一道光,照亮了我探索宇宙的道路。这本书的图片质量简直是无可挑剔,每一张都仿佛可以直接搬到博物馆展览。我最喜欢的是里面关于“光年”的概念是如何通过摄影来体现的。那些遥远的星系,它们的光芒穿越了漫长的时空才到达我们的镜头,这本书用直观的图片,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时间的沉淀。我还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非主流”天体的介绍,比如一些奇特的星云,或者那些正在孕育新星的区域,它们展现了宇宙发展演变的动态过程,充满了生命力。书中的文字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却相当惊人。作者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解释了许多复杂的概念,比如什么是“红移”,什么是“星际尘埃”。这些知识点,我以前在网上看到总是似懂非懂,但在这本书里,结合着图片,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本书让我觉得,宇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和冰冷,它充满了惊喜和美妙。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宇宙充满好奇,但又不知道从何开始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会让你爱上星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