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经典电子电路300例 | 作者 | 刘春华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359680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经典电子电路300例》主要内容包括 晶体管自动控制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控制电路、NE555时基控制电路、 数字控制电路、传感器智能控制电路、电子供电电路、单相交流电动机电子控制电路、三相电动机电子控制电路、直流电动机电子控制电路、电子温度控制电路等。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尤其是案例之间的衔接,显示出作者深思熟虑的教学思路。它不是将300个孤立的电路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一个核心主题,层层递进地展开不同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一个关于电源管理的主题下,它可能先从最简单的线性稳压器开始讲解,接着介绍其效率瓶颈,然后过渡到开关模式(Buck/Boost)拓扑,并详细分析了开关电源中EMI(电磁干扰)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这种“问题驱动-方案演进”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一步步适应工程限制,并最终演化出更优解决方案的全过程。这种逻辑上的连贯性,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迁移能力,读完一个章节后,你不仅仅是记住了某个电路的连接方式,而是理解了其背后的设计哲学,这对于未来独立进行电路设计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宝贵财富。
评分我个人对电子技术的一些偏门或者说“冷门”的应用场景一直比较感兴趣,比如一些低功耗设计或者特定环境下的信号调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教科书上最常见的那些“标准”应用上,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融入了一些更贴近实际工业需求的小项目里。举个例子,书中有一个关于如何使用JFET设计高输入阻抗缓冲器的章节,它不仅给出了理论公式,还详细讨论了在实际PCB布局中,如何通过减小走线长度和增加保护环来抑制噪声耦合,这在很多基础读物中是绝对不会涉及的细节。这种对“工程实践”的重视,让这本书的价值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它似乎是写给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理论,正准备跨入“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阶段的工程师们看的。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行业经验,而不是单纯的学术堆砌,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踏实可靠。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清晰度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路图和公式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通常市面上的很多技术书籍,为了节省篇幅或者成本,常常将电路图印得密密麻麻,或者线条粗细不一,导致识别困难,尤其是在需要对照原理图和文字描述时,体验感极差。但《经典电子电路300例》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张电路图都采用了高质量的矢量或高分辨率图形,关键的元件符号标注清晰,节点编号也井然有序。更赞的是,作者在解释某个特定电路模块的工作原理时,会使用分步的插图来展示信号流向或电压变化,这种可视化处理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反馈回路的难度。我记得有一章讲到多级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文字描述本身有些抽象,但书中配上了多组不同频率下的波特图示例,并用箭头清晰地标示出哪个元件对截止频率的影响最大,这种图文并茂、逻辑严密的呈现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枯燥的“啃书”,而更像是一次有引导的探险。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对于刚接触电子学的新手来说,可能需要一点耐心去啃。它不像某些入门书籍那样,会用大量的篇幅去解释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流,它直接假设读者已经具备了这些基础概念,然后迅速切入到电路功能的实现层面。这使得它在内容密度上非常高,每一页都承载了大量的信息量。我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书中对元件参数的选取和容差问题的讨论非常“苛刻”。例如,在设计一个精密有源滤波器时,作者反复强调了电容的介电吸收效应和电阻的温度系数对最终Q值的影响,并给出了如何通过组合匹配元件来最小化这些误差的具体建议。这种深度讨论,虽然可能让初学者感到压力,但对于追求电路稳定性和高精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如获至宝。它教会的不仅是如何“让电路工作”,更是如何“让电路在各种条件下稳定、可靠地工作”,这是从“学会电路”到“精通电路”的关键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图形,直接以书名和作者信息占据了主要版面,这种风格让人感觉它更注重内容的深度而非表面的包装。拿到手里时,分量感是比较足的,这通常预示着内容会比较详尽和扎实。我一开始是冲着“300例”这个数字去的,希望能找到足够多的实际案例来巩固我的理论知识。然而,翻开目录后,我发现它并非那种简单的“例题集”——它似乎更像是一本系统性的教材,案例被精心编排,从最基础的晶体管开关、放大电路开始,逐步深入到运算放大器的高级应用,乃至一些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模块。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循序渐进的结构无疑是友好的,它不会在开篇就抛出过于复杂的电路拓扑,而是先确保你理解了基本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每个例子的讲解都配有详细的分析步骤,包括对特定工作点的计算、对性能参数的估算,甚至还探讨了不同元件选型可能带来的误差和影响,这远超出了我预期的“案例演示”范畴,更接近于一本实践工程师的手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