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定价:48.00元
作者:尚松浩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0302460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土壤水是联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纽带,是农作物、林草等植物耗水的主要来源,同时与土壤中的盐分、污染物运移密切相关。因此土壤水分与水文循环、植物耗水及生长、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土壤水动态变化规律是水文学、土壤学、农田水利学、生态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领域。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10余年来在土壤水动态模拟模型及其应用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模型包括指数消退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水量平衡模型、冻融期土壤水热耦合传输模型、SPAC水热耦合传输模型等。本书可作为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农业水土工程等学科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总结了作者十余年来在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模型包括指数消退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水量平衡模型、冻融期土壤水热耦合传输模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运移模型、SPAC水热耦合传输模型,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模拟分析、农田水分消耗与转化规律分析、农田水分合理调控与优化灌溉制度等。
本书可作为水文学、土壤学、气象学、农业水土工程等学科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主要符号列表
章 概述
1.1 土壤水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的类型
1.3 现场试验基本情况与本书主要模型简介
第2章 土壤水分指数消退模型及其应用
2.1 土壤水分的指数消退模型
2.2 指数消退模型在冬小麦田间土壤水分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2.3 小结
第3章 土壤水分模拟的BP网络模型及其应用
3.1 BP网络与BP算法
3.2 BP网络模型在土壤水分动态模拟预报中的应用
3.3 小结
第4章 农田土壤水量平衡模型及其应用
4.1 农田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4.2 北京与晋中冬小麦田间水量平衡模拟分析
4.3 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在作物非充分灌溉制度优化中的应用
4.4 小结
第5章 裸地土壤水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5.1 裸地土壤水动力学模型
5.2 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
5.3 降水人渗过程的数值模拟
5.4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热传输的数值模拟
5.5 小结
第6章 冻土水热耦合迁移模型及其应用
6.1 冻土水热迁移模型及其数值计算方法
6.2 冻土水热特性参数
6.3 地下水位恒定情况下冻土水热迁移模拟分析
6.4 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下冻土水热迁移模拟分析
6.5 蒸发条件下冻土水热迁移模拟分析
6.6 小结
第7章 农田SPAC水分运移模型及其应用
7.1 作物生长条件下农田SPAC水分运移模型
7.2 模型检验及模拟分析
7.3 北京冬小麦-夏玉米灌溉制度与土壤水动态模拟分析
7.4 小结
第8章 农田SPAC水热传输模型及其应用
8.1 水分胁迫条件下SPAC水热传输模型的建立
8.2 SPAC水热传输模型的求解
8.3 北京冬小麦田间水热传输模拟分析
8.4 新疆叶尔羌河绿洲冬小麦动态耗水规律模拟分析
8.5 新疆叶尔羌河绿洲地下水浅埋区农田水热传输模拟分析
8.6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土壤水动态模拟模型
9.2 土壤水动态模拟模型的应用
9.3 土壤水动态模拟模型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严谨而深邃的学术气息,让我这个对土壤和水循环一直充满好奇的读者,不禁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虽然我并非土壤学或水文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动态模拟”和“应用”这两个词汇,已经暗示了这本书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充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我猜测,书中很可能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构建一个有效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所需要考虑的各个环节,从基础的物理化学原理,到各种影响因素的量化,再到模型验证和参数校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可能还会具体探讨这些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比如农业灌溉的优化、水资源的管理、干旱预测,甚至是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分平衡的影响评估。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研究,将抽象的模型概念具象化,让我理解这些复杂的模型究竟是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中的水资源挑战的。如果书中能够配以清晰的图表和数据分析,那将是对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极大的福音,能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可能相当复杂的数据和结果。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著作,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指导实践的宝贵资源。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主要源于其“应用”二字所蕴含的实用价值。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普通人,我深知水资源的重要性,也常常为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感到忧虑。因此,一本能够提供科学工具来预测和管理土壤水分的书籍,对我来说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详细介绍几种目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的土壤水分模拟模型,比如DNDC、SWAT,或者是其他的专有模型,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更吸引我的是,书中或许会提供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这些模型是如何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发挥作用的。例如,它可能会讲述如何利用模型来指导精准农业,实现节水灌溉,提高作物产量;或者如何通过模型分析,为区域水资源规划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我特别期待书中能讨论模型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方面的潜力,比如预测未来土壤水分状况的变化趋势,以及为适应性措施提供建议。如果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模型软件的使用指南或者数据处理的建议,那将是锦上添花,让我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这些先进的技术。
评分这本书名直击我内心深处对“土壤”和“水分”这两个基本自然元素的好奇。我一直觉得,土壤不仅仅是承载万物的基石,它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复杂系统,而水分则是这个系统中至关重要的“血液”。“动态模拟”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书中可能在用一种科学、严谨的方式,去刻画土壤水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情”变化。我猜想,书中会从最基础的土壤物理学出发,讲解水分在土壤孔隙中的运动机制,比如毛细管作用、重力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是如何受到土壤质地、结构、含水量等因素影响的。而“模拟”则意味着,这本书会尝试用数学语言和模型来“复刻”这些自然过程,让我能够理解,我们是如何通过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土壤水分状况的。更吸引我的是“应用”这个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具有启发性的应用案例,比如在干旱地区的抗旱减灾,在湿润地区的水土保持,甚至是在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工程中,土壤水分模型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我增长知识,更能让我理解,这些看似抽象的模型,是如何实实在在地为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水资源问题贡献力量的,让我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力量。
评分当我看到“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模型及其应用”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关于水在土壤中运动的画面。作为一名对自然科学充满探索精神的读者,我尤其对“动态模拟”这个概念感到着迷。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深入浅出地解析土壤中水分的复杂行为,比如它如何渗入地下、如何在土壤层中移动,又如何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我好奇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经典的、或者前沿的数学模型,用以描述和预测这些动态过程,并且会不会详细讲解构建这些模型所依赖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工具。更令我兴奋的是“及其应用”这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示这些模型是如何被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在农业生产中优化灌溉策略,减少水资源浪费;在环境保护领域,如何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甚至是在水文地质调查中,如何利用模型来推测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模型是如何帮助决策者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和规划。如果书中能够涉及一些与遥感、GIS等技术相结合的应用,那将是极大的亮点,因为它能将模型模拟的成果与现实世界的空间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抓住了我对某一领域求知欲的核心。我一直对自然界的“动态”过程充满好奇,而土壤水分正是这样一个既基础又极其复杂的动态系统。我推测,书中一定会花大量篇幅去解析土壤水分的运动规律,这可能涉及到水分的入渗、传导、蒸发、蒸腾等一系列物理过程,并且会探讨土壤质地、结构、温度、湿度以及植被覆盖等多种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这些过程的。我尤其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教会读者如何将这些分散的、看似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通过数学模型的方式进行整合和量化。所谓“模拟”,我理解为是一种用模型来“扮演”真实世界的能力,而“应用”则意味着这种扮演并非为了好玩,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模型从理论推演走向实际应用的,是否会介绍一些成熟的建模软件,或者提供一些构建自定义模型的思路和方法。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有一些令人振奋的应用场景,比如在环境修复、土壤改良、乃至是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土壤水分模拟都可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这本书恰好能够为我打开这扇通往实际应用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