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祖荫和声研究文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樊祖荫,1940年出生,浙江余姚人。1956年至1964年期间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与本科学习作曲,1964年转至中国音乐学院深造并于次年毕业,之后长期在中国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轮流执教。发表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两百余首,音乐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著作有《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歌曲写作教程》《和声写作教程》《音乐与人》等。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文化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年获文化部首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2006年获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历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教务处处长、作曲系主任、副院长、院长,《中国音乐》主编,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长等职;现为中国音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前言
代序中国民族多声部音乐理论的集大成者
——樊祖荫教授的民族多声理论研究与学术成就述评
1.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
2.关于五声性调式的远关系转调及其和声处理
3.“综合调式性七声音阶”的理论及其创作实践研究
4.论马思聪《中国民歌新唱》中的和声技法
5.马思聪晚期小提琴作品中的和声技法
——以四部小提琴乐曲为例
6.黄虎威音乐作品中的调性拓展技法研究
7.一部呕心沥血铸就的传统和声学巨著
——评黄虎威著《(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
8.王建元著《应用和声学》序言
9.王萃著《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序言
10.近现代和声中的平行进行
11.我国民间多声与西方近现代和声
12.和而不同与不同而和
——中国传统多声部音乐的思维特征与中西多声结构差异原因之探究
13.对音乐院校本科作曲专业和声教学改革的思考
附录
1.56首小曲,56朵小花
——评介樊祖荫的《儿童钢琴小曲》
2.一本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重要论著
——评樊祖荫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
3.梳理与创新
——评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之学术特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