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跟早教博士學60種成長益智親子遊戲(0-1歲)
定價:39.80元
作者:積木寶貝國際早教學術研發中心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6-01
ISBN:9787111499459
字數:
頁碼:20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0-1歲孩子的傢長
羅靜現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中國心理學會心理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優生科學協會理事、積木寶貝國際早教首席教育官。由她帶領的積木寶貝學術研發中心聯閤中國科學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ITLA(國際玩具圖書館協會)等機構的百餘名專傢,組建瞭一個含專傢顧問組、專傢工作組、項目執行組的科研團隊。此團隊通過對全國十餘個城市的0~6 歲寶寶進行瞭長達7 年的多方麵追蹤,終獲得5萬份有效數據。通過總結中國寶寶身心發展的特徵和規律,積木寶貝國際早教提齣瞭中國個係統的早期教育科學體係——“三維平衡發展理論體係”,即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方麵平衡發展。與“洋早教”體係相比,“三維平衡發展理論體係”更係統、更具有指導性,也更適閤中國寶寶。
內容提要
讓傢長們覺得很危險的廚房對於寶寶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實,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讓寶寶來進行自己的廚藝修煉,不僅會讓寶寶覺得很快樂,同時在提升寶寶自信心,以及培養寶寶創造力、思維能力方麵也是作用不小。《跟早教博士學60種成長益智親子遊戲(0-1歲)》為寶寶分年齡段設計瞭70個經典運動遊戲,在這些遊戲的過程中,寶寶的身體素質、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心理素質、社交技能、情緒管理等方麵將會得到全方位提升。
目錄
跟早教博士學60種親子益智成長遊戲(0~1歲)
代序:陪伴,是好的教育
前言
怎樣使用本書
親子遊戲前的溫馨提示
0~1歲寶寶生長發育居傢自助小測試
0~3個月
伸展運動
帶著寶寶找聲音
小手抓娃娃
腰部健身操
寶寶廣播操
運動篇:鍛煉寶寶的大運動能力
4~6個月
打小球
翻滾吧,寶寶
坐“飛機”嘍
寶寶學做俯臥撐
照著鏡子追滾球
7~9個月
我教寶寶練習踢球
追趕小汽車
和小椅子比比高
丟海洋球
小青蛙捉迷藏
10~12個月
蹦跳的小青蛙
爬呀,爬呀,站起來
抓人遊戲
瓶子滾走啦
推椅子
0~3個月
刷腳丫
和寶寶玩玩水
追火車
握握手
錶情搞怪集閤
4~6個月
摸摸看
滾動的泡泡瓶
揉麵團
創意篇:調動寶寶的五感探索能力
寶寶的陪餐小夥伴兒
和寶寶一起撕紙
7~9個月
絲巾去哪兒瞭
寶寶倒麵粉
顔色認一認
猜猜“我”是誰
我要我的味道
10~12個月
尋找小紅球
寶寶獨立瞭
媽媽寶寶一起講故事
澡盆裏的小遊戲
齊步,嚮前走
藝術篇:寶寶的樂感和舞蹈啓濛
0~3個月
小鳥的歌
鈴兒響叮當
一隻小青蛙
嘀嗒寶寶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4~6個月
小白兔
拍手歌
拔蘿蔔
藝術篇:寶寶的樂感和舞蹈啓濛
讓我們蕩起雙槳
月亮先生
7~9個月
小豬小豬扭起來
騎大馬
爆米花
小星星
小狗在哪裏
10~12個月
鴨子叫
搖晃的呼啦圈
和寶寶一起做運動
搖晃的沙錘
大傢一起拍拍手
附錄1 幼兒“三維平衡”發展詞匯錶
附錄2 遊戲與技能索引
作者介紹
積木寶貝國際早教學術研發中心,由羅靜博士帶領的積木寶貝學術研發中心聯閤中國科學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ITLA(國際玩具圖書館協會)等機構的百餘名專傢,組建瞭一個含專傢顧問組、專傢工作組、項目執行組的科研團隊。此團隊通過對全國十餘個城市的0~6歲寶寶進行瞭長達7年的多方麵追蹤,終獲得5萬份有效數據。通過總結中國寶寶身心發展的特徵和規律,積木寶貝國際早教提齣瞭中國個係統的早期教育科學體係——“三維平衡發展理論體係”,即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方麵平衡發展。與“洋早教”體係相比,“三維平衡發展理論體係”更係統、更具有指導性,也更適閤中國寶寶。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簡直是新手爸媽的救星!我剛開始帶孩子的時候,麵對一個隻會吃喝拉撒的小不點,心裏真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該怎麼跟他互動,怎麼纔能促進他的早期發育。網上各種信息看得我眼花繚亂,各種“科學育兒法”讓人無所適從。直到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入手瞭這本,立馬感覺找到瞭主心骨。它不像那些理論書一樣長篇大論,而是非常實用地告訴你在不同的月齡階段,孩子需要什麼樣的刺激和遊戲。比如,它會詳細講解如何利用簡單的日常物品,比如一塊布、一個搖鈴,來引導寶寶進行視覺追隨、聽覺反應的訓練。我特彆喜歡它裏麵那種循序漸進的編排方式,每完成一個小遊戲,寶寶都有積極的反饋,這極大地增強瞭我作為傢長的信心。書裏還特彆強調瞭“高質量陪伴”的重要性,讓我明白親子互動不一定非得是復雜的活動,有時候一個眼神的交流、一次耐心的撫摸,效果都超乎想象。這套書簡直就是我育兒路上的“隨身教練”。
评分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真正理解瞭“0到1歲”這個階段寶寶的需求——那就是安全感和基礎的動作協調。我之前買過一本號稱是“全能早教”的書,裏麵很多遊戲都要求寶寶能坐穩甚至能爬,對於我那纔三個月大的小傢夥來說,根本無法操作,看得我乾著急。但這本完全不同,它從新生兒開始講起,重點放在瞭“俯趴時間”(Tummy Time)的優化技巧上。書裏不僅告訴你為什麼要趴,還細緻地描述瞭不同月齡下,如何通過語言鼓勵和身體接觸,讓寶寶更樂意趴著,從而鍛煉頸部和背部肌肉。我發現,很多育兒書都會忽略新生兒的“非主動”遊戲,比如被動操縱,但這本裏有大量的肢體互動環節,比如“蹬自行車”、“按摩時間”,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其實在建立寶寶對自身身體的認知和父母的信任感方麵起到瞭關鍵作用。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盲目地抱孩子、逗孩子,而是帶著目的性地在進行“肌肉群激活訓練”。
评分我婆婆和媽媽那輩的育兒經驗自然也很有價值,但有時跟現代科學育兒理念會有衝突,比如“怕孩子被慣著”或者“太早刺激不好”。這本書在處理這些代際差異上,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溝通橋梁。它用清晰的科學依據解釋瞭為什麼我們要進行特定的感官訓練,比如為什麼輕柔的撫觸對神經係統的發育至關重要,而不是簡單的“抱多瞭會粘人”。我發現,當我能帶著這本書裏的具體例子去和長輩交流時,很多爭論都不戰自消瞭。比如,書裏關於“模仿發音”的章節,強調瞭成人清晰、誇張的口型對寶寶語言萌芽的巨大幫助,這讓那些覺得“小孩子聽不懂”的長輩也開始參與進來,用更誇張的錶情跟我一起跟寶寶說話。這本書不僅是教我怎麼帶孩子,更是在幫助我構建一個科學、和諧的育兒環境,讓全傢人都能參與到這場美好的成長旅程中來,收獲的遠超我的預期。
评分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最大的睏擾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升級”遊戲難度,總怕自己太保守或者太激進瞭。這本寶典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階段性評估”和“靈活調整”建議。它不是鐵闆一塊,而是會提醒傢長,如果寶寶對某個遊戲反應平平,說明可能需要放慢速度或者換個方嚮。它提供的不是一個固定的時間錶,而是一個動態的成長藍圖。舉個例子,當寶寶開始嘗試抓握時,書裏會詳細羅列齣從最初的“拍打”到最終的“捏取”的三個過渡階段,每一步都需要什麼材料和什麼樣的語言引導。這讓整個育兒過程變得有跡可循,但又不失趣味性。我不再需要焦慮於“是不是我沒教好”,而是能夠平靜地觀察寶寶的反饋,然後從書裏找到最匹配他當前發展水平的下一個活動。這種“因材施教”的感覺,讓我感覺自己對寶寶的理解更深瞭一層。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在培養孩子專注力和感知力方麵,效果簡直是立竿見影。我一直擔心我傢寶寶太容易分心,稍微有點聲音就容易被吸引走。後來按照書裏推薦的“黑白卡片對比法”試瞭幾天,效果真的讓我驚喜。那種從高對比度圖案到彩色圖案的過渡設計,非常符閤嬰兒視覺發展的規律。不隻是視覺,聽覺遊戲部分也設計得非常巧妙。它教我們如何區分不同材質、不同頻率的聲音,引導寶寶去分辨聲音的來源。更重要的是,很多遊戲都不是那種需要昂貴教具的“燒錢”項目,而是充分利用瞭傢裏的現有資源。比如,書裏提到用米袋或者豆子袋做成沙沙作響的玩具,既安全又低成本。這讓我感覺育兒的壓力小瞭很多,原來用心和科學的方法,比砸錢買一堆所謂的“益智玩具”有用得多。我現在每天固定抽齣半小時,嚴格按照書裏的進度來,感覺寶寶對周圍世界的探索欲明顯增強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