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好孕优生钻石系列:聪明宝宝营养全书
定价:39.80元
作者:梁毓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64856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魅力妈妈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和能量,反馈到孩子身上,有爱心,关心宝宝的全面营养,做宝宝*好的家庭煮出,做懂得养育的好妈妈。你是这样的魅力妈妈吗?
内容提要
宝宝出生后能够健康成长是爸妈们*的心愿。为此,新爸妈尽一切可能给予宝宝更多的爱来让宝宝健康、聪明的长大,其中科学合理的补充营养,采用*的喂养方式和提供好的膳食来让宝宝吃得更好便成为了新爸妈给宝宝直接的爱!
本书主要依据宝宝每一时期的身体发育情况和营养需求状况,来帮助新爸妈了解喂养重点,从而切合实际的来为宝宝补充营养、均衡膳食。
目录
Part 1 营养科学是宝宝健康聪明的保障
宝宝健康聪明与营养密不可分
规避补充营养的常见误区
宝宝营养需求要讲究均衡
宝宝科学喂养才能营养好
宝宝不能缺的营养素
专题1 解析宝宝营养状况的衡量标准
Part 2 吃好了宝宝当然更营养
健康的饮食习惯,让宝宝更营养
注意饮食卫生和烹调技巧
五谷杂粮类
新鲜蔬菜
科学吃水果
肉食类
美味鱼肉
谨慎添加调味料
零食的吃与不吃
专题2 宝宝组合一览表
Part 3 0~1岁宝宝的营养科学方案
个月——初生宝宝
第2个月——宝宝满月了
第3个月——宝宝快速长大
专题3 哺乳妈妈吃得好宝宝更营养
第4个月——宝宝要添加辅食了
第5个月——宝宝适应辅食了
第6个月——宝宝营养好,免疫力更佳
第7个月——宝宝营养好,牙齿更好
专题4 宝宝添加辅食的器具
第8个月——宝宝吃好,玩好
第9个月——宝宝要准备断奶了
0个月——宝宝锻炼咀嚼力
1个月——宝宝断奶黄金期
2个月——宝宝告别母乳
专题5 食物开始喂养的时间表
Part 4 1~3岁宝宝的营养科学方案
1~1.5岁——宝宝营养要全面
1.5~2岁——宝宝要平衡膳食
2~2.5岁——宝宝规律进餐
2.5~3岁——宝宝强化进餐习惯
专题6 宝宝一年四季的饮食特点
Part 5 宝宝常见病解析及对症食疗
吐奶
鹅口疮
便秘
腹泻
感冒
发热
咳嗽
贫血
湿疹
水痘
积食
扁桃体炎
上火
夜啼
手足口病
百日咳
佝偻病
腮腺炎
专题7 预防宝宝春季过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通读一本关于儿童情商培养的著作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上了一堂高级的“沟通艺术课”。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谈如何“管理”孩子的情绪,而是教我们如何与孩子“共情”并“引导”他们成为情绪的主人。作者非常擅长拆解复杂的冲突场景,比如孩子发脾气、说谎话或者表现出嫉妒心时,我们该如何回应才能既表达理解又不放任错误行为。书中的“三步反馈法”让我受益匪浅:先描述你观察到的行为,再表达你的感受,最后一起寻找解决方案。这个结构清晰、操作性极强的模型,大大降低了处理棘手问题的难度。它教会我“暂停”比“反应”更重要,在开口前,先深呼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他们会做出那样的选择。此外,书中关于“赞美”的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不再是空泛的“你真棒”,而是聚焦于“努力过程”和“具体行动”,真正滋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这本书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清晰地揭示了,我们对孩子的情绪处理方式,其实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们未来处理人际关系的模式。
评分最近读完一本关于儿童早期认知和逻辑思维培养的书,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大脑的“重装系统”。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早教=识字算术”的传统观念,它聚焦于培养孩子“如何思考”而非“知道多少”。作者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出发,但用极其现代和实用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家庭游戏。书中大量篇幅用来讲解如何通过“提问”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比如,当孩子问“为什么天是蓝的”时,我们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引导他思考“你觉得为什么会是蓝色呢?”,将答案的主导权交还给孩子。这种“苏格拉底式提问”的方法,在实践中展现出惊人的力量,孩子的求知欲被极大地激发了。书里还提供了一套关于“分类、排序和模式识别”的家庭挑战,这些活动设计得非常巧妙,看似是玩积木或搭乐高,实则是对空间几何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真正的智慧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世界永无止境的好奇心。这本书,无疑是点燃这种好奇心的绝佳燃料。
评分另一本最近翻阅的书籍,给我的震撼在于其对“早期教育资源整合”的独到见解。这本书的侧重点明显偏向于如何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来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它花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如何将家庭环境本身打造成一个“学习角”,而不是盲目地购买昂贵的早教产品。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阅读环境营造”的讨论。作者没有停留在“多读书”的口号上,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材质、不同大小的绘本对幼儿触觉和视觉刺激的影响,甚至细致到了书架的高度和摆放的角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选择”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认知偏好。书中还提供了一系列“低成本、高回报”的亲子活动方案,比如利用厨房里的食材进行颜色和形状的认知游戏,或者用废旧纸箱进行结构搭建挑战。这些建议非常实用,立刻就能上手,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亲子互动的质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拔高了我们对“教育”的定义,不再将其局限于课堂或补习班,而是将其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试图挖掘出更多未被利用的教育契机。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家庭环境的“升级改造”计划的制定。
评分我最近接触到的一本探讨儿童运动发展的书籍,实在太及时了,简直是为我这种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开了把“药方”。这本书的基调非常放松和肯定,它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度强调学龄前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转而推崇“大运动发展”的优先性。书中详细图解了从爬行到奔跑到跳跃的各个阶段所需达成的关键里程碑,并给出了大量安全的、适合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运动游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平衡感”的强调,作者认为良好的平衡感是未来所有复杂运动技能的基础,因此推荐了许多简单的平衡练习,比如单脚站立、在地面上走直线等等。这些练习都被巧妙地包装成了“小游戏”,孩子在玩乐中就完成了身体机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纠正了我过去的一些误区,比如强迫孩子早早坐姿端正地画画,现在我知道,充足的跑跳远比僵硬的坐姿更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幽默风趣,读起来毫无压力,充满了对孩子天性的理解和保护,让我不再焦虑于“别人家的孩子都会XX了”,而是专注于我家宝宝当前的运动需求和乐趣所在。它传递出的核心信息是:健康的身体是最好的天赋。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育儿方面的书,说实话,感触颇多。这本书从宏观的角度切入了科学育儿的理念,让我这个新手妈妈对“养育”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那种手把手教你喂奶换尿布的工具书,而是更侧重于建立父母的育儿观。书中大量引用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讲解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这一点非常吸引我。特别是关于“依恋关系”的章节,让我深刻理解了早期情感连接的重要性,远超物质满足。作者的文笔流畅,逻辑性强,虽然涉及了不少理论知识,但总能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来阐释,读起来并不觉得枯燥。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关于“情绪标签”的练习,教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识别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个小小的技巧在实践中真的立竿见影,孩子的哭闹频率和强度都有所下降。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明白养育孩子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和反思的艺术,而非简单的照料。它提供了一种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面对育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时,不再是茫然无措,而是能找到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去应对。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尊重孩子天性的态度,强调“顺应发展”而非“强行塑形”,这与我内心深处渴望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