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让我们做好的母亲
定价:25.00元
作者:杨文,麓雪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4074556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请您怀着开放的、自省的心灵来阅读这本书。它像一面反光镜,映照出我们自己曾经身受的教育模式,让我们**会来重新审视做母亲的艺术,从而让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方式,不会代代相传……
内容提要
是做一个“橡皮擦妈妈”,忙着擦掉孩子的缺点和麻烦,还是把“橡皮擦”交给孩子,让他们在错误中修正自己?是做一个“聚光镜”妈妈,整天监控孩子的生活状态,电话短信上网聊天,还是给孩子更大的空间?是为孩子举一把遮风挡雨的伞,还是教他锻炼出不怕打湿的肩?是不断为孩子添衣加菜,还是让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母亲的品质影响着孩子的人格,母亲的人生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好妈妈是孩子的老师,也把孩子当导师;好妈妈帮助孩子成长,也跟孩子一起成长。平等、包容、理解、信任。执着但不固执,强大但不强势,独立但不,能干但不居功自傲。爱,但不溺爱。
“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的人生经验,情感专栏“麓雪热线”主持人麓雪的真情声音,好的妈妈这样成长。
目录
作者介绍
杨文,山东英才学院董事长,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妇联执委,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国家教学名师。是留学英国、开创中国“幼儿英语教学法”新流派的幼教专家,更是位幸福而成功的母亲。儿子夏杨在剑桥读博士被媒体争相报道。杨文因成功的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人,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精致的排版,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力量的交织。我本来是抱着“再看一本育儿书也无妨”的心态翻开的,毕竟市面上同类的书籍汗牛充栋,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以一种近乎哲学的口吻,探讨了“成为一个好母亲”这个永恒的命题,它没有急着抛出具体的育儿技巧,而是先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内在基础。作者的文字功力非常深厚,像是在和你进行一场深度对话,而不是单向的说教。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开始反思那些潜意识里对“完美母亲”的执念,那种想要面面俱到的焦虑感在平静的文字中慢慢消散。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接受不完美”的那一章节,它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描绘了生活中的鸡毛蒜皮,却能从中提炼出最本质的爱与接纳。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教你如何去“做”一个母亲,而是引导你如何去“成为”一个更自在、更真实的自己,而这份真实,恰恰是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来源。它的深度,远超出了普通育儿指南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成长的伴侣书。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以说是相当的清新脱俗,完全避开了那种教科书式的严肃和教条主义,反而带着一种散发着智慧光芒的幽默感。在某些讨论严肃话题时,作者总能适时地插入一句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你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猛然间领悟了之前困扰已久的难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探讨“界限感”时所采用的叙事方式。它没有用强硬的口吻去强调“必须如此”,而是通过描绘几种不同的家庭互动模式,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清晰界限带来的家庭和谐度。读到后半部分,我几乎是带着笔记去阅读的,不是因为内容太难理解,而是因为每一个观点都像是金子一样,需要被仔细地珍藏和反复咀嚼。这本书对“沟通”的论述也极具启发性,它强调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的情绪信号传递了什么。读完后,我明显感觉自己与家人的对话质量有所提高,少了一些无效的争执,多了一些真诚的连接。这绝对是一本可以常置案头,随时翻阅以校正航向的佳作。
评分说实话,我很少对一本书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感”。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有层次感,它巧妙地穿插了大量的真实案例,但这些案例的处理方式非常高级,没有那种刻意的煽情或戏剧化,而是如同散文一般,娓娓道来生活中的那些微妙瞬间。比如,书中描述了一段关于处理孩子突发情绪的场景,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展示了母亲内心挣扎的过程,以及最终选择蹲下来,仅仅是倾听而非急于解决的那个“暂停键”。这个细节让我拍案叫绝,因为它触及了现代父母最普遍的痛点:总想快点把问题“搞定”。这本书的叙述节奏非常舒缓,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在冬日午后,捧着一杯热茶,任由思绪在文字的海洋中漂浮。它对“耐心”的诠释尤其到位,耐心不是无所事事地等待,而是在混乱中依然保持清晰的自我觉察能力。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视角转换器”,让我们能从孩子的世界观出发,重新审视我们自认为理所当然的规则和期望。这种由内而外的冲击,比任何技能培训都来得更持久有效。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育儿理论持谨慎态度的人,很多书读完后总觉得空泛,或者过于理想化,脱离了日常生活的实际泥潭。但这本书的扎实之处在于它的“在地性”,它似乎非常了解当代都市家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对职业女性和全职母亲的双重身份困境表达了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它没有苛责我们必须牺牲一切,而是提供了一种更为务实的平衡之道——“在有限的精力中,如何实现最高效的情感投入”。书中的某些段落,简直就像是有人在我耳边低语,精准地描述了我深夜里独自一人时的那种无助和自我怀疑。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治愈力量。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份沉甸甸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关于“自我关怀”的那几页,我甚至将其打印出来贴在了我的工作区,提醒自己,照顾好自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长期投资。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生存哲学,而非一套临时性的操作手册。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便是“清醒”。它像是一剂强效的清醒剂,让我从那些关于“别人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妈妈”的幻象中彻底抽离出来。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很少直接讨论孩子的具体行为问题,而是将焦点始终锁定在母亲的内在成长和心智成熟上。作者的文笔优雅却不失力量,尤其擅长用类比来阐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使得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变得极其生动可感。我尤其喜欢它对“权威感”的重新定义,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而是一种基于规则尊重和人格尊严所建立起来的柔性领导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许多长期困扰我的教育难题都豁然开朗了,不是因为找到了神奇的咒语,而是因为我改变了提问的方式。这本书引导我去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记住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而不是“我应该让他学会什么技能”。这种高维度的思考转换,是任何速成指南都无法给予的宝贵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