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CDMA2000 1xEV-DO网络技术
定价:25.00元
作者:张智江 等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7-01
ISBN:9787111168683
字数:334000
页码: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CDMA2000 1xEV-DO网络技术》可作为从事移动通信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应用及电信运营人员的参考书。
内容提要
《CDMA2000 1xEV-DO网络技术》全面介绍了CDMA2000 1x EV-DO移动通信网络的技术知识,内容涵盖了1x EV—DO的提出背景和设计思想、空中接口及系统关键技术、IOS接口、数据呼叫流程、网络安全机制、QoS保证机制、系统覆盖和容量性能分析、组网与混合终端操作、网络规划与优化及其进一步发展情况。
目录
作者介绍
张智江,总经理,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
。博士后,中国联通技术部总经理
国家第三代移动通信(3G)实验专家组成员、CDMA发展组织(CDG)联通公司负责人、信息产业部科技委专家咨询组成员、第三代移动通信评估专家组成员、TD-SCDMA产业联盟专家组成员、中国标准化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教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全国智能交通系统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主持了中国联通3络技术实验(国家3G试验的一部分)、软交换实验、中国联通IPv6的实验(国家Ipv6试验的一部分),参与了中国联通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试验,电信运营支撑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系统研究等。
指导和主持了基础电信网、宽带数据网、接入网、支撑网等各类网络的建设,并主持实施了有关电信网络系统安全的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省部级奖励8次,发表文章58篇,出版专著8部,提交国际文稿27篇,获得申请11项。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那个曾经辉煌的CDMA2000 1xEV-DO时代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技术概念,是在大学的移动通信课程上,当时老师只是简单提了一下,说它是3G时代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具体的技术细节,比如它的工作原理、优势劣势,以及它在整个通信演进史中的具体位置,一直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了解。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份厚重感所吸引,感觉里面一定蕴含着不少干货。我比较关注的是,这本书在技术层面到底能讲到多深入?它会不会详细介绍1xEV-DO的空中接口协议,以及它是如何实现比CDMA2000 1x更高的速率的?我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关于调度算法、调制解调技术、多天线技术等方面的深入剖析,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支撑起高速数据传输的。同时,我也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探讨1xEV-DO在网络规划、资源管理、切换机制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当时的工程师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毕竟,技术落地到实际网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往往更能体现技术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它承载了那个特定技术时期的“硬核”知识。我并非通信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对科技发展始终抱有好奇心。CDMA2000 1xEV-DO,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技术感,我隐约记得它在3G早期扮演过重要角色。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就想一探究竟。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读到关于CDMA2000 1xEV-DO的网络架构是如何构建的,比如核心网和基站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它如何提供数据服务的。我对它在“高速下载”方面的优势一直很感兴趣,所以,书中会不会详细解释它是如何实现比2G更快的上网速度的?比如,它在无线接入技术上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否涉及到某种先进的调制方式或者多址技术?此外,我也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探讨CDMA2000 1xEV-DO在实际网络部署中会遇到哪些挑战,以及当时的技术人员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比如,网络覆盖、用户容量、切换稳定性等问题,我相信这些都是在实际运营中必须面对的。如果书中能有一些相关的技术案例或者经验总结,对我理解这项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会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专业”。从书名到出版社,再到作者的名字(张智),都透露出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我一直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曾经占据主导地位但现在已经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技术。CDMA2000 1xEV-DO,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老前辈”。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到底会揭示它怎样的技术细节。它会不会深入讲解CDMA2000 1xEV-DO的架构设计,包括它的核心网、接入网以及用户终端的相互作用?我特别期待看到关于物理层、MAC层、RRC层等各个协议层级的详细介绍,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业务承载的。此外,我也想了解,在这本书中,作者是如何阐述CDMA2000 1xEV-DO在技术上的亮点和创新之处的?比如,它在语音和数据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它又是如何平衡频谱效率、网络容量和用户体验的?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当时的行业背景,比如与WCDMA、TD-SCDMA的竞争格局,以及1xEV-DO在特定市场(比如北美)的成功经验,那无疑会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里的时候,其实是有点意外的。本来是想找点关于3G技术发展历程的书,结果搜着搜着就跳到了这本,书名看起来相当专业,又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的,感觉应该很有分量。我大概翻了一下目录,关于CDMA2000 1xEV-DO的技术细节,什么空口接口、信道结构、多址技术等等,看得我眼花缭乱,感觉里面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当深厚。不过,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这本书似乎还涉及到了一些网络架构和业务应用方面的内容。要知道,技术再厉害,最终还是要落地到实际的网络和用户体验上。我特别想知道,在CDMA2000 1xEV-DO这个技术背景下,当时的运营商是如何构建网络的?有哪些创新性的网络管理和优化手段?用户又能享受到哪些更优质的服务?比如,像高清视频、在线游戏这些现在看来非常普遍的应用,在当时是不是已经有所设想和实践了?我总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技术原理的层面,更应该能展现这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改变和影响。所以,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找到一些关于技术与应用结合的案例分析,或许还能从中窥探到当年移动通信领域的一些发展趋势和思考。
评分拿到这本《CDMA2000 1xEV-DO网络技术》后,我脑子里最先闪过的念头是“学术”。封面设计就很朴素,给人一种严谨、扎实的学术感。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名头也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专业性有了很高的期待。我平时对移动通信技术比较感兴趣,尤其是一些已经成为历史但又奠定了现今格局的技术。CDMA2000 1xEV-DO,听起来就是那个时代非常核心的一环。我特别好奇它在技术演进中的地位,它究竟是如何从早期的2G过渡到3G的,又为后来的4G、5G打下了哪些基础?书中关于协议栈、信令流程、物理层特性等方面的详细阐述,虽然听起来很“硬核”,但我相信这才是理解这项技术精髓的关键。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CDMA2000 1xEV-DO的各个技术环节有更清晰的认识,了解它在数据传输速率、时延、覆盖范围等方面相比前代技术有哪些突破,以及这些突破是如何实现的。当然,我也关心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当时的网络部署和优化策略,毕竟理论的实现离不开实际的工程实践。如果能看到一些关于信道编码、功率控制、软切换等关键技术的深入分析,那绝对是一场技术盛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