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鲍特维尼克对局集
定价:28.00元
作者:张福江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0963033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鲍特维尼克对局大全(辑)》作者(张福江)是老一代中国国际象棋人,1957年有幸参加届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并夺得冠军。爱棋如同生命,略通俄语,一生欣赏鲍特维尼克。依据手中所掌握的资料,编写了这本对局集,汇聚了1924~1931年鲍特维尼克青少年时期的100盘棋,按年代顺序编排并配有注释,适合各级爱好者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大连市金州区人,生于1935年1月4日,任职金州高级中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国际象棋国家大师,一级裁判员。大连市教练员。,通晓俄语,藏有大量棋书。
1957年,我国举行了首届全国国际象棋锦标赛,时以旅大市代表先是获得沈阳赛区第2名。继而进军上海决赛,又以6胜1和1负取得我国全国冠军,被同行戏称为“太祖”。第二年(1958年)获得第5名。以后因工作及其他种种原因很少参赛。直至1978年参加了全国团体赛。取得了5胜2平1负的战绩,为辽宁队增光添彩。
多年来对棋艺事业不懈追求,对培养新秀孜孜不倦,对苏联棋艺理论颇有研究,棋风稳健。喜欢正统的局面着法。
现虽年近八旬,但仍在多个培训机构担任棋类教学和棋书编译工作。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业余棋手,我深知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但更明白“实践出真知”。很多时候,光看理论书本上的概念,很难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直觉反应。鲍特维尼克无疑是现代国际象棋训练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的周期性训练、体能准备以及心理建设,对于我们这些非职业棋手同样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这本书的魅力可能不在于它展示了多少罕见的杀招,而在于它如何展现一位世界冠军是如何思考的——那种对局面优劣势的精确评估,对未来几步棋的可能性空间进行有效剪枝的能力。我期待通过阅读这些对局,能学习到他那种严谨的、科学的分析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记住开局的招法上。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展示出他是如何在复杂的战斗中保持清晰的头脑,避免情绪化决策,那它就不仅仅是一本棋谱,而是一本关于如何进行高效、系统化思考的指南了。我非常看重出版社的背景,希望经济管理出版社能为这样一本严肃的智力运动书籍带来更高标准的学术背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是一个对国际象棋历史和那些传奇人物充满敬意的人,所以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以鲍特维尼克这位“世界冠军制造机”为主题的对局集时,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拿了起来。这本书的装帧质量非常高,纸张的手感厚实而光滑,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有那种廉价的塑料感,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每一个对局的每一个细节,但光是目录和前言部分所展现出的那种严谨和条理,就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鲍特维尼克不仅仅是一位棋手,他更像是一位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训练体系对后来的几代世界冠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棋谱,而是能通过这些对局,勾勒出他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技术演变,让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也能窥见这位伟大棋手的智慧光芒。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所有热爱斯拉夫学派或者想要系统学习中局精髓的棋手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现在的很多棋谱书,为了节省篇幅或者追求所谓的“时尚感”,把棋盘做得太小,或者行距密得让人头晕眼花。但这本书不同,它给棋盘留足了足够的空间,黑白分明的棋子图形清晰可辨,注解的行文也非常流畅。我过去在看一些国外引进的棋谱时,经常遇到一些术语翻译的不一致或者脚注缺失的问题,导致阅读体验很割裂。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注释和变例的引用处理得井井有条,让人在阅读主线对局的同时,不会因为岔路口过多而迷失方向。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关键对局背景时的那种叙事感,它不是冷冰冰的记录,而是像在讲述一场精彩的戏剧,让你在进入棋盘博弈之前,已经对双方的战术意图和心理状态有了一个初步的预判。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的对局选集,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二十世纪中叶世界顶级智力较量的历史文献。
评分我平时工作比较忙,阅读时间碎片化,所以一本好的棋书,必须具备“耐得住反复品味”的特质。我尝试着去阅读一些标题宏大但内容空泛的“大师”书籍,往往读了几页就放下了,因为它们没有提供可操作的、可以内化的知识点。而这本鲍特维尼克的对局集,从我的初步印象来看,似乎更注重实用性和启发性。我注意到,很多棋评都倾向于赞扬他后期的防守艺术,但我想看看在他早年那些充满激情和探索精神的对局中,他是如何确立自己的风格的。这本书既然是“对局集”,我期待它能覆盖他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挑那些最光鲜的胜利来展示。如果它能清晰地梳理出他对残局处理的独到见解,特别是那些教科书式的、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原理的简化局面,那对我个人的实战水平提升将是巨大的助力。这本书厚度适中,非常适合放在床头,每晚读上几局,让那些精妙的构思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思维方式。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书的时候,是有点带着“检验”的态度的。毕竟,关于鲍特维尼克的资料市面上已经不少了,很多都是翻译过来的老版本,翻译腔很重,读起来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而这本书,由张福江先生编著,显然注入了本土棋界人士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细致的校对。我随意翻开中间一页,看到他对某个关键变着做了非常详细的批注,那种深入骨髓的分析,不是那种走马观花的解释,而是真正站在那个历史时刻,去推演鲍特维尼克当时面临的困境和选择的逻辑。这种扎实的学术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肃然起敬。我个人对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的开局理论发展特别感兴趣,而鲍特维尼克恰恰是那个转型期的核心人物,他如何将早期的古典理论融入到现代的动态平衡思想中,这本书应该会给出非常清晰的脉络。我打算接下来用我的电子棋盘,把那些经典的对局一个一个复盘,去感受他那种步步为营、计算精确到位的“理工科”下棋风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