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全新正版 摄影的艺术
定价:118.00元
作者: Bruce Barnbaum,樊智殿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15265302
字数:
页码:3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本书原版35年畅销世界,为全球摄影师奉为圭皋的经典之作;
2.可作为艺术院校摄影、设计等专业学生的美学参考书;
3.各大摄影网站论坛推荐
内容提要
这是经典之作《摄影的艺术》的新修订版(原版于1994年出版),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很具可读性、非常易理解和非常全面的摄影教科书。现在,它已经更新了数码摄影的内容。这本书有超过100幅黑白和彩色摄影的插图,还有各种图表,可以帮助初学者、进阶者乃至高级摄影师找到自己的摄影表达方式。Bruce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以高人一等的姿态进行论述,而是以清晰、简明、易懂的方式介绍了数码和传统摄影的创作技术。他还超过了技术层面,深入地讨论了有关摄影的哲学、表达方式以及创意的内容,这往往是其他摄影书避而不谈的内容。
目录
章 用摄影交流
激情
判断自己的个人反应
第2章 什么是构图
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
统一的思想
简单性
表达你自己的观点
简单性与复杂性
第3章 构图的元素
反差和影调
线条
形状
线条、形状、反差和情感
图案式样
平衡性
动态
正/负空间
质感
相机位置
镜头焦距和裁剪
景深
快门速度
联系
专注于场景
规则、程式化以及其他问题和缺点
第4章 视觉化
步:以摄影的方式观看和察见
第二步:构图
第三步:构思终照片的效果
第四步:为终效果设计操作策略
你的眼睛和照相机有什么区别?
其他方法
作者介绍
Bruce Barnbaum,现居华盛顿州的花岗岩瀑布地区。20世纪60年代,他以狂热爱好者的身份进入了摄影世界。在这40多年里,摄影一直是他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也是他的爱好。Bruce拥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从事了几年的导弹导航系统的数据分析工作和计算机程序编写工作。随后,他辞去工作,进入了摄影的领域。Bruce曾经编写过多本书籍,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摄影界的经典。《摄影的艺术》一次出版的时间是1994年,直到2002年仍在印刷出版。本书正是这本经典名著的更新版本。Bruce被认为是全球上好的暗房技师之一,无论是黑白摄影还是彩色摄影,都有其过人之处。他对光的理解几乎无人能及,并将这种理解融合到构图中,运用丰富的摄影技巧拍摄了极其广泛的题材。他还是一位积极的环保主义者,在超过30年的时间里,他既以个人名义倡导环保,又参与和领导了多个环保组织,例如山岳协会、全美奥杜邦协会、盘山公路保护委员会、未来方向组织和北瀑布保护委员会。
文摘
章 用摄影交流
摄影是非语汇流的一种形式。在佳情况下,一幅照片可以把一个人(摄影师)的思想传达给另一个人(观看者)。在这方面,摄影类似于其他非语汇性艺术形式,例如绘画、雕塑和音乐。贝多芬的交响曲可以向它的听众诉说;伦勃朗的绘画可以与它的观众倾谈;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可以和它的倾慕者交流。现在,贝多芬、伦勃朗和米开朗基罗已经无法亲身解释其作品背后的含义,但这种现身说法早已变得多余。即使他们不在,交流依然可以实现。
摄影的交流也可以如此顺畅。对我而言,“摄影”一词的含义远远深于其日常使用的含义。真正的摄影师拥有一种共同的特质,观看他们的作品可以胜过对主题和事件的直接介入。当看到纽曼(Arnold Newman)或者阿勃丝(Diane Arbus)的人像作品,我会觉得自己似乎认识照片中的人物,即使我从没见过他们。当看到亚当斯(Ansel Adams)、韦斯顿(Edward Weston)或者卡波尼格罗(Paul Caponig ro)的风景作品,我会感受到悬崖峭壁的威严、小花朵的精致和雾中森林的神秘,即使我从没站在过三脚架所在的位置。当我看到布列松(Heri Cartier—B resson)的街景作品时,我会感觉到他那被定格成永恒的“决定性瞬间”的得意神采,即使这一瞬间发生时我没有站在他身边;当看到尤斯曼(Je r ryUelsmann)那浮在空中的树时,我会感觉到笼罩在影像周围的超现实感。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那是因为艺术家们成功地向我传达了信息。照片已经把所有的话说清楚了,而不需要其他的东西。
……
序言
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启发,它让我觉得摄影的边界远比我想象的要宽广得多。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记录,但作者却告诉我们,摄影更是一种创造,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他对“美”的理解也非常独到,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漂亮,而是内在的深刻和有力量。我特别喜欢他关于“主题”的论述,他说每一张成功的照片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清晰的主题,摄影师需要用镜头去“提问”和“回答”这个问题。这让我在创作时,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我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而不是随意地按下快门。书里还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去“经营”画面,如何通过构图、色彩、景深等元素来引导观众的视线,让他们跟随摄影师的思路去感受照片。这种对画面细节的精雕细琢,让我觉得摄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艺术。而且,作者的文字风格也非常平实而富有哲理,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智慧。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位睿智的长者交流,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感悟,点拨我这个初学者,让我少走弯路,更深刻地理解摄影的魅力。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出乎意料了!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按下快门,记录下眼前的景象,但自从翻开它,我才意识到自己对摄影的理解是多么肤浅。书里探讨的“艺术”二字,远不止是技术层面的精进,更是对视觉语言的深刻洞察和情感的传达。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意图”的强调,他说摄影师不应该只是被动地观察,而是要主动地思考,用镜头去“说”出你想表达的东西。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作品,发现很多时候我只是在“拍”照片,而不是在“创作”照片。书里还涉及了许多关于光线、构图、色彩的理论,但它讲得非常生动,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能直观地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而且,作者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读起来不像是在看一本技术手册,倒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摄影大师在深夜里促膝长谈,分享他的人生感悟和对摄影的极致追求。这种深入骨髓的引导,让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我的照片拥有灵魂,如何才能让它们触动人心。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看到了摄影的更广阔的天地,也激发了我前所未有的创作热情。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摄影不仅仅是眼睛看到的,更是心灵感受的具象化。它不仅仅是捕捉瞬间,更是构建视觉叙事。作者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去阐述如何从“看到”到“理解”,再到“表达”。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观察”的部分,他不是教你技巧,而是引导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世界,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和细节。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同一片风景,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心境去拍摄,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却截然不同。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摄影师的内心世界才是创作的源泉。书里关于“光线”的讨论也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认知,我一直以为自然光就够了,但作者却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利用各种光线来塑造情感和氛围,如何让光影成为画面的主角。而且,他对于“耐心”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出片,却忽略了等待最佳时机的重要性。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好的作品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不懈的坚持。这本书不是一本速成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本哲学读物,引导我们去思考摄影的本质,去探索我们自己作为创作者的潜力。
评分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摄影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一直以为摄影就是用眼睛去看,用相机去记录,但作者却让我明白,摄影更是一种内心的表达,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他对于“意图”的强调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摄影师不应该只是一个被动的记录者,而应该是一个主动的创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去赋予照片生命。书里关于“构图”和“色彩”的讲解也非常系统,但它不是枯燥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些技巧如何在实际创作中运用。我尤其喜欢他对“情感”的捕捉和传达的论述,他说摄影师需要学会去感受,去体会,然后将这份感受通过镜头传递给观众。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只是在“拍”景物,而忽略了其中可能蕴含的情感。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创作,也激发了我未来创作的灵感。它不是一本让你立刻成为摄影大师的书,但它一定能让你对摄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朝着更深层次的艺术方向去探索。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摄影的理解还算不错,毕竟也拍了不少照片,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技术指导书,而更像是一本摄影的“思想录”。作者对“瞬间”的理解非常到位,他认为摄影师捕捉的不仅仅是眼前这一刻,更是这一刻背后蕴含的时间、情感和故事。他对“观察”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他说好的摄影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细节,并用镜头将其放大。我特别喜欢他对于“光”的解读,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情感的表达。他用大量的实例告诉我们,光线如何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如何能够烘托出主体的情感。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摄影的深度在于思想,在于摄影师对世界的理解和表达。它不是教你如何去拍出“好看”的照片,而是教你如何去拍出“有意义”的照片。这种对摄影本质的探讨,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也让我对自己的摄影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