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技托起国防梦丛书:一片丹心向阳红-舰船工程专家张炳炎的故事
定价:28.00元
作者:张毅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100948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科技托起国防梦丛书》为定位于以青少年、战士、民兵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绘图读物。5册书分别以宋文骢、张炳炎、朱光亚、许学彦、钱学森这五位我国国防领域的杰出科学家为人物对象,围绕国防科技的领军人物,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一个个故事以精练、生动的笔墨描绘科学家贡献国防事业的精彩人生,彰显其爱国精神、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本书讲述舰船工程专家张炳炎的科研事迹和国防贡献。
目录
我的理想是造船像这样的船世界上有几艘向极地科考挺进劈波斩浪的利剑新型海洋物探船大洋上的移动实验室大洋上的“千里眼”“顺风耳”平战结合的国防动员船
作者介绍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究员,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远望情怀:许学彦传》的作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整体格局宏大,不仅仅聚焦于个人奋斗,更将视角投射到了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工业发展脉络之中。作者对于当时科研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国际环境变化的梳理,展现了扎实的史料功底。阅读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技术人员是如何在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的条件下,依靠智慧和毅力,一步步追赶乃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艰辛历程。这种将个体故事嵌入到国家重大战略叙事中的手法,使得这本书具备了超越一般人物传记的厚重感。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条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形成自主创新体系的清晰路径,对当前我们思考如何培养和激励新一代工程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让人明白,伟大的成就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次冷静的分析和不屈的尝试叠加的结果。
评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成熟且富有张力的。作者似乎深谙如何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最不平凡的故事。书中一些场景的描写,尤其是在描述早期的工程试验环境时,那种略带苍凉却又充满希望的氛围感塑造得非常成功。它不像一些传记那样充满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采取了一种更加内敛、更有力量的叙事方式。每一次成功的突破,都像是压抑许久后的一次蓄力爆发,让读者在情感上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种叙事上的克制,反而使得关键信息和情感冲击力得到了更有效的传递。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背景介绍,也处理得非常自然,没有生硬地打断故事线,而是作为有机组成部分,为人物的行为和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时代注脚。
评分这本传记的文字功底实在令人赞叹,它不仅仅是在叙述一个人的生平,更像是在描摹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仿佛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技术人员们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与不易。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那种为国家默默奉献的赤诚之心所深深打动。那些关于技术攻关的描述,虽然涉及专业领域,但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叙事方式,使得即便是对舰船工程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智慧和不懈努力。尤其是一些关键节点的抉择与挣扎,被刻画得极为真实,展现了人物在面对压力和诱惑时所保持的坚定信念。这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叙事手法,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让人在为这位专家的成就喝彩的同时,也对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群体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全书结构布局合理,节奏张弛有度,引人入胜,绝非一般的流水账式记录所能比拟。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高潮迭起又不失沉稳。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那种矛盾的挣扎、自我怀疑,以及最终如何被强烈的使命感所克服,描绘得极为细腻和真实。它没有将人物塑造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完人”,而是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工程师形象。例如,在描述某项重大技术难题攻坚的关键时期,书中所呈现的那些彻夜不眠、反复试验的场景,那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和对完美的追求,是任何口号式的赞美都无法替代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了解了张炳炎先生在专业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我仿佛理解了支撑他走过漫长岁月的精神内核——那种将“小我”融入“大我”的独特人生哲学。这种深度的人物剖析,使得整本书的文献价值和精神感染力都大大增强,实属难得的佳作。
评分我必须称赞作者在材料组织和叙事结构上的匠心独运。这本书的篇章安排颇具巧思,常常在一个看似平淡的段落之后,突然揭示出背后隐藏的巨大工程挑战或情感转折点,这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阅读体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特别是作者对于“团队协作”和“师徒传承”的描写,着墨不多却重中见真。它没有将功劳完全归于某一位英雄人物,而是细致展现了工程事业是一个需要几代人薪火相传、集体智慧结晶的庞大工程。通过对不同阶段合作者的刻画,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立体、真实、充满烟火气的科研群体形象。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了一个人的辉煌,更在于它为我们留下了那一代人特有的职业精神和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