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物理实验

趣味物理实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俄]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著
图书标签:
  • 物理实验
  • 趣味物理
  • 科学实验
  • 青少年科学
  • 科普读物
  • 动手实践
  • 物理启蒙
  • 实验教程
  • STEM教育
  • 科学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下博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3123
商品编码:2950893319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趣味物理实验

定价:26.00元

作者: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2713123

字数:

页码:1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全世界孩子喜欢的大师趣味科学”丛书是一套适合青少年科学学习的读物。在书中,科普大师别莱利曼不仅向小读者们讲述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还运用各种奇思妙想和让人意想不到的分析,为小读者解密科学谜题、解析科幻故事,激发小读者对学习科学知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小读者学会活学活用科学知识。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轻松爱上科学学习,还能激活无穷的科学想象力,掌握科学思维的技巧。同时,对各种生活现象与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总之,这是一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而又让人受益无穷的超级科普读物!

目录


Chapter 1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 1
比哥伦布更厉害→ 2
离心力→ 4
10种制作陀螺的方法→ 9
碰撞游戏→ 15
杯子里的鸡蛋→ 17
不可能发生的断裂→ 19
模拟潜水艇→ 21
水面浮针→ 23
潜水钟→ 25
水为什么不会倒出来→ 27
水中取物→ 29
降落伞→ 31
热气流与纸蛇→ 34
如何得到一瓶冰→ 37
冰块断了吗→ 38
听到的是哪个声音→ 40
钟声入耳→ 42
可怕的影子→ 43
测量亮度→ 44
脑袋朝下→ 47
颠倒的大头针→ 50
磁针试验→ 52
有磁性的剧院→ 53
带电的梳子→ 55
听话的鸡蛋→ 56
力的相互作用→ 58
电的斥力→ 59
电的另一个特点→ 61
用不准的天平称重→ 63
绳子会在哪里断开→ 64
纸条会从哪里断开→ 65
用拳头砸空火柴盒会发生什么→ 67
如何把物体吹向自己→ 68
挂钟走慢了该如何调整→ 69
会自动平衡的木棒→ 70
蜡烛火苗如何运动→ 72
液体会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吗→ 73
天平哪边重一些→ 76
如何让竹篮能打水→ 77
肥皂泡中的奥秘→ 79
漏斗为什么“不工作”→ 85
翻转水杯,杯里的水有多重→ 86
不听话的瓶塞→ 87
不会燃烧的纸→ 88
神秘风轮→ 89
毛皮大衣能保暖吗→ 91
冬天如何给房间通风→ 93
可以用开水将水烧开吗→ 94
可以用雪将水烧开吗→ 96
蝈蝈在哪里鸣叫→ 98
从哪里传来的回声→ 99

作者介绍


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1882~1942),出生于俄国格罗德省别洛斯托克市,享誉世界的科普作家、趣味科学的奠基人。1959年,“月球3号”无人月球探测器传回了世界上张月球背面图,其中拍的一个月球环形山就被命名为“别莱利曼”环形山,以纪念这位科普大师。
  别莱利曼从17岁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90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全力从事科普写作和教育工作。从1916年开始,他用了3年时间,创作完成了其代表作《趣味物理学》,为以后一系列趣味科普读物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别莱利曼一生共创作了105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趣味科普读物。他的作品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对世界科普事业作出了非凡贡献。
  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丛书既妙趣横生又立论缜密,是受欢迎、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普书。一些在学校里让学生感到难懂枯燥的科学问题,在别莱利曼的笔下,都改变了呆板的面目,显得和蔼可亲了。

文摘


Chapter 1 生活中的有趣物理实验
  比哥伦布更厉害
  “ 哥伦布 真是个伟人,”一名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他不仅发现了美洲,还竖起了鸡蛋 。”对于这个年幼的小学生来说,这两项成就都令他觉得惊叹。
  然而,马克·吐温 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要是他没有发现美洲,反而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我却觉得,哥伦布确实称得上是一位的航海家,但竖鸡蛋算不上是一项成就。你知道哥伦布是如何竖起的鸡蛋吗?其实,很简单,他先是把鸡蛋一端的蛋壳敲破,然后把鸡蛋放到桌上,鸡蛋就竖起来了。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方法虽然竖起了鸡蛋,但鸡蛋已经不是原来的形状了。那么,如果不改变鸡蛋的形状,是否也能把它竖起来呢?作为航海家的哥伦布虽然很勇敢,但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上,相比于发现美洲,竖鸡蛋要容易得多,可能比发现一个小岛都要容易。关于竖鸡蛋,可能有下面三种情况:
  ●一是把熟鸡蛋竖起来。
  ●二是把生鸡蛋竖起来。
  ●三是把生、熟两种鸡蛋都竖起来。
  先说竖熟鸡蛋,这是容易实现的。用两个手掌或者一只手的手指让鸡蛋转动,就像转陀螺一样,可以看到,鸡蛋在转动的过程中都是竖着的,在停下来之前,它一直保持直立的姿态。多试几次,会让鸡蛋转得更久,竖起的时间更长。
  采用同样的方法是不能竖起生鸡蛋的。如果你试过就会发现,对于生鸡蛋来说,它很难转动起来。其实,这也正是生鸡蛋与熟鸡蛋的区别,可以作为鉴别方法。对于生鸡蛋而言,它里面的物质是液态的,在转动的时候不会像熟鸡蛋那样与蛋壳一起快速转动,相反,它还会阻碍转动这一行为。
  那到底怎样才能把生鸡蛋竖起来呢?
  方法是这样的:先把生鸡蛋用力摇晃几次,使蛋黄表面的薄膜裂开,让蛋黄从薄膜里流出来;让鸡蛋大头朝下,等一会儿,由于蛋黄比蛋清重一些,它会慢慢沉到鸡蛋的底部。于是,鸡蛋的重心就会变低,也就是说,这时的鸡蛋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另外,还有一种竖鸡蛋的方法。如 图1 所示,我们把鸡蛋放在瓶口上,而瓶口是塞住的,然后,在鸡蛋上放一个两侧都插着一把叉子的软木塞。如果用物理学家的话来说,这个“系统”非常稳定,哪怕你倾斜一下瓶子,它仍然会保持平衡。
  那么,软木塞和鸡蛋为什么掉不下来呢?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 图2 所示,在铅笔上插一把小刀,再把它垂直竖在手指上,铅笔同样也不会掉下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们之所以如此稳定,是由于整个系统的重心比支持点要低。换句话说,“系统”的总重量集中的那个点,低于系统中各部分所接触的那个点。
  ……

序言



《玩转奇妙世界:给孩子们的科学探索指南》 在浩瀚的宇宙中,隐藏着无数令人着迷的奥秘,从微观的原子运动到宏观的星辰变幻,科学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连接着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你是否曾好奇雨滴为何总是圆圆的?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而有些则沉下去?为何我们看不到猫咪的影子,但它们却能在黑暗中行走自如?《玩转奇妙世界:给孩子们的科学探索指南》正是为解答这些充满好奇的“为什么”而生。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而是一扇通往奇妙科学世界的窗户,它将带领小读者们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探险之旅,用亲手实践的快乐,去发现和理解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科学原理。 我们都知道,科学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它就藏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书中精心设计了数百个简单易行、安全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这些实验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比如废弃的塑料瓶、硬纸板、食用色素、小苏打、白醋、橡皮筋、回形针等等,摇身一变,就成了探索科学秘密的“神奇道具”。每一个实验都配有清晰易懂的步骤说明,以及生动形象的图解,即使是初次接触科学的孩子,也能轻松上手,享受动手操作的乐趣。 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玩中学,学中玩”。我们深知,孩子们的学习往往是在游戏中进行的,而将科学融入游戏,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书中的每一个实验都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一个科学现象,更是为了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去观察、去预测。例如,在“彩虹的秘密”实验中,孩子们将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亲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小彩虹;而在“会跳舞的葡萄干”实验里,他们将了解二氧化碳气泡如何让轻小的物体向上浮动。这些看似简单的游戏,却蕴含着深刻的物理、化学知识。 本书的编排也充满了巧思。它没有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来组织内容,而是围绕孩子们最容易产生好奇心的主题来展开,比如“不可思议的浮力”、“神奇的空气动力”、“光影的魔术”、“电的奥秘”、“声音的舞蹈”等等。每个主题下又细分为一系列相关的实验,形成一个知识的“小宇宙”,让孩子们在探索一个主题时,能够全面地了解相关的科学概念。这种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讲解方式,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建立完整的科学认知体系,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关联性和趣味性。 在“不可思议的浮力”章节,我们将带领小读者们潜入水的世界,探索物体如何在水中“跳舞”。孩子们将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理解为何有些船只如此庞大却能轻松漂浮,而一枚小小的钉子却会沉入水底。通过实验,他们可以尝试制作不同形状的“小船”,观察它们承载不同重量的能力,甚至可以尝试制作潜水艇,感受浮力与重力的巧妙平衡。这个章节还会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漂浮,有些则会下沉,并从中理解密度和排水量的概念。 “神奇的空气动力”章节则带我们领略无处不在却又无形的力量。孩子们将学会利用纸张、吸管、气球等简单的材料,制作出能够飞行的简易飞机,体验空气的压力和流动对物体产生的作用。他们会发现,为什么赛车要有流线型的设计,为什么风会吹动风筝,以及我们呼吸的空气其实也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这个章节将激发孩子们对空气动力学的初步兴趣,并理解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 “光影的魔术”章节将揭示光线的神奇之处。孩子们将通过简单的透镜和光源,创造出变幻莫测的光影效果,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他们会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暗箱”,理解相机成像的原理,甚至可以尝试用光线绘画,用影子讲故事。这个章节将让孩子们对光学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理解我们看到的色彩和形状是如何形成的。 “电的奥秘”章节将带孩子们进入电流的世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将引导孩子们通过简单的电路,点亮小灯泡,驱动小风扇。他们将了解什么是电路,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区别。这个章节将培养孩子们对基础电学知识的理解,并让他们知道,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电力是如何工作的。 “声音的舞蹈”章节则将带领孩子们去“听”科学。孩子们将学会如何制作简易的乐器,比如吸管笛子、橡皮筋吉他,去感受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振动如何产生不同的音高和音色。他们会学习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以及共振现象是如何发生的。这个章节将激发孩子们对声学的好奇心,并让他们体会到声音的科学之美。 除了这些具体的科学主题,书中还包含许多拓展性的内容。例如,在每个实验的最后,都会有一个“为什么会这样?”的栏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并鼓励孩子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还有一个“生活中的科学”栏目,将书中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发现科学无处不在,原来学习科学可以如此有趣,如此贴近生活。 本书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孩子探索精神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失败,可能会产生困惑,但正是这些挑战,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不怕犯错,每一次的失败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书中还倡导合作与分享,鼓励孩子们与家人朋友一起进行实验,共同探讨科学的乐趣。 《玩转奇妙世界:给孩子们的科学探索指南》旨在成为孩子们科学启蒙的“好伙伴”,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科学的初步认知和浓厚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都能成为一个热爱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小小科学家”。这本书将是您送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礼物,一份开启他们智慧之门、点燃他们好奇之心的礼物,让他们在玩乐中,在探索中,发现一个更加奇妙、更加精彩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普通的家长,一直想为我的孩子寻找一些能够激发他对科学兴趣的书籍。市面上的儿童科普书很多,但很多都过于浅显,无法真正引起孩子的思考。而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它通过一系列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物理知识。我陪着我的孩子一起做了几个实验,比如用瓶子和吸管制作一个“简易火箭”,看着火箭“发射”出去,孩子兴奋极了。更重要的是,书中在讲解实验原理时,会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比如“空气就像一层看不见的手,会推着东西走”。我发现,孩子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会主动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也会尝试改变实验条件,看看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手册,它更像是一个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魔法盒”。我非常满意这本书的内容和形式,它让科学学习变得不再枯燥,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评分

我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师,虽然已经离开了讲台,但对知识的渴求从未停止。偶然间看到这本书,被其“趣味”二字吸引。我一直认为,学习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尤其是在科学领域,总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认知。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其精美的排版和清晰的插图所打动,这对于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阅读体验非常重要。书中介绍的许多物理现象,比如“神奇的磁铁”或者“会唱歌的水杯”,都让我回想起我年轻时的一些好奇和困惑。书中将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进行讲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惯性”的实验,用一个硬币和一张卡片,就可以清晰地展示出惯性的存在,这比我当年在课堂上讲授要形象得多。这本书没有陈词滥调,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枯燥的公式趣味化。它让我重新认识到了物理学的魅力,也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与美妙。即使是成年人,在阅读这本书时,也能从中获得知识,获得乐趣。

评分

我一直对“为什么”这个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尤其是在面对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却又充满奥秘的现象时。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份好奇心。它并非那种堆砌大量公式和理论的书籍,而是更侧重于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心设计的实验,来揭示物理世界的奇妙之处。书中有一个实验,关于“万有引力”的模拟,虽然只是用一个乒乓球和几个回形针,却能生动地解释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让我不禁感叹科学的伟大。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每个实验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它不会直接抛出结论,而是会先引导你观察现象,然后通过有趣的讲解,让你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获取知识,更是在参与一场智力探险。我从这本书中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力、光、声、热等方面的基本概念,而且这些概念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为什么我们能听到声音,为什么物体会下沉等等。这本书让我觉得,物理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它无处不在,也无处不有趣。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非常吸引人,色彩鲜艳,插图也很有童趣,让人一看就觉得这本书内容会很有趣。我平时对物理并没有特别深的了解,但一直对一些奇妙的现象很好奇,比如为什么肥皂泡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或者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它并没有直接给我枯燥的理论,而是从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入手。比如,书中介绍了一个用吸管和肥皂水就能做出巨大泡泡的实验,我按照步骤尝试了一下,结果真的成功了,看着那个巨大的、在空中飘荡的泡泡,我感到无比的惊喜和满足。书中对每个实验的步骤都描述得非常清晰,配有详细的图解,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做实验,更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巧妙地将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融入其中,让你在玩乐中就能理解那些原本看起来很抽象的概念。我特别喜欢书中解释为什么会有彩虹形成的那个部分,它通过一个简单的水杯和阳光,就让我看到了那种奇妙的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学习一样。这本书真的颠覆了我对物理的刻板印象,原来物理也可以这么好玩,这么贴近生活。

评分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课本知识,同时又能激发我学习兴趣的课外读物。我之前读过一些物理科普书,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比较费力。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书,我才真正体会到“寓教于乐”的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物理实验,它更像是一本引导我去探索物理世界的“游记”。书中提到的很多实验,材料都非常常见,比如气球、橡皮筋、矿泉水瓶等等,我都可以很容易地在家里找到。我最喜欢的一个实验是利用气球和纸片制作一个简易的“空气炮”,通过控制气流的大小,我可以看到纸片被弹射出去的轨迹,这让我对压强和空气的流动有了直观的认识。书中在介绍实验时,非常注重引导读者思考,它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改变某个条件,结果会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促使我主动去观察、去分析,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书中的语言也十分生动活泼,没有太多专业的术语,即使有一些,也会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我感觉自己好像多了一个循循善诱的朋友,带我在物理的海洋里遨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