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纯棉母亲
定价:25.00元
作者:赵婕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177012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新文学新文化史上的先贤,从一百年前就开始呼吁“人的发现”“女性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文学批评家们则在二十年前预告:21世纪是“她世纪”,女性写作的个人化书写将转向打通女性与生活的联系、摆脱消费主义和商业裹挟,恢复其美学纯度和审美价值;新一代知识女性的写作,更多秉持雅洁、智慧、通达的人生态度,她们以人文主义为基础的参与意识,更值得期待。我想,现在推出赵婕的《纯棉时代2·亲爱》,也许正是一个不算久远的呼应吧。
内容提要
《纯棉时代·亲爱》书系是“纯棉作家”赵婕女士的新作。该书系包括《纯棉母亲》《立木与宝猪》《四周的亲爱》三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纯棉母亲》系属纪实性人文教育随笔,记述了一个年轻母亲对孩子成长每一步的呵护和观察,对父母双亲的早年回忆,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的反思,对婚姻价值、亲族关系的审视,笔涉女性心理、生命意识、人格养成、精神疗愈,既是孩子的成长日志,又是母亲对自身角色的思考,更是这一代知识女性贡献出的一份个体人格养成的人文标本。
《纯棉母亲》中许多心得具体而微、鲜活感人,充满哲思和敏悟,有灵气、接地气。无数从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悟得的“道理”,可以让每一位为人父母者感同身受,足资借鉴。
目录
序1 母亲的发现 温儒敏
序2'博士妈妈'读'纯棉母亲' 邵燕君
序3 我的纯棉信仰 赵婕
在这不安的人间
成为母亲
夜半惊心
女性的身体
身内之人
母爱权势
有些孩子
仿佛经历秘密恋情
母体与孩子
细枝末节的甘露
流泪
性别
全人类与个体
骑虎难下
产房
产床
凝视
乳汁
伴侣
女友
回家
保姆
一岁妈妈零岁爸爸
亲戚长辈
狡兔三窟
自我
对于母亲
个五年
子在巢中
去日苦多
天长路远横飞苦
他的好妈妈
以后不要和我那样说话
气出心脏病你自己负责
守望
母亲的紧张
家务
拐角处紧走几步
什么是孟母三迁
笨妈功用
父子不亲
清晰表达自我
邮箱
陪伴
婚姻观
碰到双胞胎妈妈
母亲能够回答问题
两种母亲
带孩子散步时
母爱棉花包
橡皮擦妈妈
小白兔的秘密财宝
你不用抓住水管
以孩子为圆心
妈妈是一匹好马
晚归
当女人爱上孩子
当孩子有了所爱
蓝调十八拍
隐痛
轮回
石头
疏忽
如果
坚韧
敏感
付出
神伤
余悸
意外
呼唤
紧张
逃脱
自责
过失
追悔
共存
后记与致谢
作者介绍
赵婕,四川巴中人,1995年到北京,北大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硕士。曾主编《看历史》《启迪》等杂志。先后就职于北大出版社、中信出版社、互联网实验室等,目前就职于赵洪云“贝多钢琴学习陪练机”工作室。
编辑作品:《汪丁丁·青年对话录》(1-9)等;著作:《民国教育家小传》《爱因斯坦传》《当女人爱上孩子》《纯棉婚姻》《纯棉爱情》《纯棉女友》《爱从自己开始》等。
文摘
有些孩子
有些孩子,是父母亲密一次的结果,缔造的细节被隐秘记忆,就像亲手从花园里采摘一枝长梗玫瑰,留有那整个花园的模样,记得微风轻抚面颊,阳光穿过睫毛。
这与那些不知哪一次亲密得到孩子的父母拥有的神秘感颇为不同。
父母之路好事多磨,艰辛曲折,但因初逢的美满,孩子始终是母亲心中的一位贵人。
母亲说:“我们是一见钟情的母子,他君临我的生命,是在我念之切的时刻;我为他准备好自己,也在他念之切的时刻。没有勉强,不是迁就,两心契合,没有时差,我爱这样的相遇。这是带有爱情品质的亲情,抑或是带着亲情品质的爱情。”
母子早已为彼此存在。母子都是对方的礼物,好的礼物,就这样轻易而举得到了,如此安然,如此理所当然。
隐痛
在无法沐浴的地方、在肮脏的地方、在发现人类丑恶眼神隐藏的地方、在身体有伤口流血的时候,不得已的劳动、性、疼痛或倦乏得不到呵护,会留下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有些因此危及身体。
在这些时刻,会悄悄埋下厌世的种子。这种深度的伤感,反倒不易觉察,恐怕就莫名其妙传递给了孩子,这是的诉说。在祖先牌位前磕头谢过罪,在孩子面前呢?
母亲,好的道德是先让自己有快乐的能力。女性从被孕育到孕育的漫长生命里,父母、老师、朋友、恋人、伴侣、邻居、其他一切人,充当了什么呢?
轮回
期待中的妊娠,在得到确认的那一刻,女人的身心一下子变得不安又宁静。就像出远门,独自走进陌生酒店深处,在那长长的无人走廊里,找自己的门牌号,踩着厚厚的地毯那种感觉。
已经是第几次怀孕了?她是次为之欣喜和感动,又瞬间伤痛揪心。她对此前数次终止的妊娠产生了异样的感觉。曾经克服的障碍,化解的麻烦,忽然变为“失去的孩子”。她次真切地把自己和母亲联系起来。如果不是终止妊娠,而是生活在母亲的年代,那么,她已是几个孩子的母亲。那种感觉很幽静,仿佛作为女人这个性别,她次着陆了。
她觉得自己和轮回产生了联系。暗中呼唤此前被拒绝的孩子们,希望他们重新回到她的身体,和现在腹中的孩子一起出生,让她在一个孩子身上爱他们。
这样的妄想,与生命中一切的覆水难收一样。
……
序言
很少有文学作品能让我产生如此强烈的“在场感”,就好像我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被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无声的戏剧。这本书的情感基调是极其压抑的,它探讨了那些我们习惯性地视而不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隔阂、未能实现的梦想带来的缓慢腐蚀,以及面对生命终局时的那种冰冷的清醒。但奇怪的是,尽管主题如此沉重,它却丝毫没有陷入廉价的煽情。作者的笔触冷静得近乎残酷,他只是客观地呈现人物的困境,将判断的权利完全交给了读者。我读到后面,甚至开始怀疑书中描写的那些人物是否真实存在,他们更像是一种概念的载体,承载着作者对现代社会中个体疏离感的深刻反思。读完后,我感到一种奇异的疲惫,不是因为情节复杂,而是因为情感的负荷太重了。我需要好几天才能从那种阴郁的氛围中抽离出来,但它留下的回响,却久久不散。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说实话,初读时我差点想把它合上。它毫不留情地抛弃了传统小说的流畅感和可读性,采用了大量破碎的句式和非常个人化的、近乎呓语般的表达。我花了大概前三分之一的时间才勉强适应这种阅读节奏,就像在听一首极其实验性的音乐,一开始觉得刺耳杂乱,但一旦抓住其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动机,那种内在的张力和韵律感就显现出来了。作者似乎对“意义”本身持有一种怀疑态度,他更热衷于捕捉瞬间的“质感”——比如,雨滴打在生锈铁皮上的那种特有的噪音,或者某个人在极度焦虑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粗糙布料的触感。我必须承认,某些段落的密度大到让我需要停下来,盯着空白处深呼吸,才能将那些堆砌在一起的意象消化掉。但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细节捕捉,让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突然爆发出奇异的光芒。它不是在讲故事,它是在建构一种体验,一种关于存在本身的沉重而又迷人的体验。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对“时间”的处理,完全颠覆了我以往对小说叙事的认知。它不是一个从A到B的钟表式推进,而更像是一块被敲碎的玻璃,碎片散落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叙述者手中。我们不断地在过去、现在和那些仅仅存在于想象中的“未来”之间跳跃,而且没有任何明确的标记告诉你“现在我们回到了1985年”。这种叙事上的不确定性,一开始让我感到极度困惑和沮丧,我甚至在脑子里画了简易的时间线图来试图梳理人物关系。然而,这种混乱本身,似乎就是作者试图传达的某种真相:我们的大脑记忆本身就是碎片化的、充满矛盾的。这本书最成功之处在于,它用这种结构上的不稳定,成功地模拟了人类记忆的运作方式,让我们体验到那种既想抓住过去、又无力拼凑完整的徒劳感。它迫使读者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必须自己去填补那些叙事上的鸿沟。
评分这本书的对话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完全摒弃了日常生活中那种为了信息传递而进行的无效交流,转而专注于对话背后的张力、未说出口的意图和权力的微妙博弈。有几段角色之间的对话,字数不多,但信息量巨大,我甚至需要反复朗读才能捕捉到其中的潜台词。你会发现,人物们说的每一句话似乎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陷阱,或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盔甲。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利用沉默和停顿来增强对话的力量——那些长长的省略号,那些突兀的空白,比任何激烈的争吵都更有杀伤力。这本书证明了,真正的文学冲突往往不是外化的争斗,而是存在于语言的缝隙中,存在于人们试图表达却又一次次失败的努力里。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日常交流的本质,意识到我们到底错过了多少隐藏在表层话语之下的真实情感。
评分天哪,我最近一口气读完的那本小说,简直是把我的心绪搅得一团乱麻,但也带来了久违的、深刻的触动。这本书的叙事手法极其大胆,它似乎没有一个清晰的、线性展开的主线,而是像一幅巨大的、拼贴起来的壁画,由无数个微小到近乎被人遗忘的瞬间和人物的内心独白构成。我常常感觉自己像个闯入者,鬼鬼祟祟地躲在厚重的窗帘后面,偷窥着那些被时间尘封的秘密。作者对环境氛围的描摹达到了令人发指的精准,无论是那种潮湿的、带着青苔气味的旧房子,还是阳光下飞舞的尘埃,都仿佛能穿透纸面,真实地附着在我的皮肤上。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处理人物的“缺席”——有些角色从未真正出场,却通过其他人的回忆和想象,拥有了比在场者更强大的存在感。读到最后,我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理解了作者到底想表达的核心主题,但那种被复杂情感淹没、被生活本身的荒谬和美丽同时击中的感觉,却无比清晰。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的作品,每一次回味都会带来新的解读层次,就像在迷宫里行走,出口似乎遥不可及,但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成了意义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