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
定價:55.00元
作者:王相海,宋傳鳴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1-01
ISBN:978703023121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關於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的一本學術專著,介紹瞭圖像和視頻信息的冗餘特性、基本編碼方法以及圖像和視頻可分級編碼的含義和分類情況,對DCT和小波變換的基本理論以及圖像和視頻的編碼技術、圖像和視頻的可分級編碼技術進行瞭論述,對圖像和視頻可分級編碼的未來發展方嚮進行瞭展望。
本書可供計算機應用、通信與電子係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等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高校教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學習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王相海,遼寜師範大學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教授、特聘教授,遼寜省重點學科——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帶頭人,蘇州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博士生導師。分彆於1995年、1999年獲得吉林大學理學碩士和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齣站。中國計算機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第一印象,它采用瞭一種非常簡潔而現代的風格,主色調是沉靜的藍色,配以抽象的綫條和幾何圖形,隱約勾勒齣圖像和視頻的像素化感覺。我拿到書的時候,就被它厚實的紙張和精良的印刷所吸引,封麵的文字清晰有力,觸感也很棒,這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從書籍的裝幀就可以看齣編者在細節上的用心,讓人感覺這是一本值得認真研讀的學術著作。雖然我對“可分級編碼”這個概念起初並不太熟悉,但看到“圖像及視頻”這些熟悉的詞語,以及書名中蘊含的“編碼”二字,我猜想這應該是一本與多媒體技術,特彆是視頻壓縮和傳輸相關的專業書籍。我希望它能深入淺齣地講解相關的原理和技術,讓我這個對這個領域有初步興趣的讀者,能夠快速入門,並對其中的關鍵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尤其是在如今高清視頻和流媒體普及的時代,能夠理解高效的編碼技術,對於我理解其背後的技術邏輯非常有幫助。
评分作為一名對多媒體通信技術充滿好奇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能夠讓我對視頻傳輸背後的技術原理有更深入理解的材料。《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這個書名,恰好點齣瞭我關注的一個核心問題。我理解“可分級編碼”可能意味著它能夠根據不同的需求,比如網絡狀況、終端的處理能力,或者用戶偏好,將視頻數據編碼成多個不同質量或分辨率的層級。這對於我在學習視頻壓縮標準,如MPEG係列或H.26係列時,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其中關於“分層”或“可擴展性”的特性。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詳實的理論講解,包括但不限於可分級編碼的分類、編碼過程中如何生成這些層級,以及解碼端如何高效地進行層級選擇和組閤。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有一些關於這些技術在實時通信(如視頻會議)或點播服務中的應用案例,能夠讓我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場景聯係起來,從而更全麵地掌握這一技術。
评分我是一名影像技術的愛好者,尤其對如何將高質量的圖像和視頻信息高效地傳遞給觀看者感興趣。這本書的書名《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聽起來就非常有深度,它觸及瞭我一直以來睏擾的問題:如何在有限的網絡帶寬下,為不同能力的設備提供最佳的觀看體驗。我猜測這本書很可能會深入探討那些能夠將視頻數據分成不同層級的編碼技術,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據自身的資源情況,選擇性地解碼這些層級,從而獲得不同質量的視頻流。這對於我理解在綫流媒體服務,比如我們每天使用的視頻平颱是如何實現流暢播放的,有著巨大的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闡述這些編碼技術的原理,比如它的編碼流程、數據結構以及關鍵的算法。同時,我也對它在實際應用中的性能錶現和優劣勢分析很感興趣,例如在不同網絡環境下,不同可分級編碼技術的實際效果如何,它們在碼率控製、延時錶現以及對計算資源的消耗方麵又有什麼樣的差異。
评分我一直對圖像和視頻的處理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特彆是當涉及到如何讓這些信息更有效地傳輸和存儲時。這本書的書名《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立刻抓住瞭我的眼球。我對“可分級編碼”這個概念感到非常好奇,它聽起來就像是一種能夠根據不同的網絡帶寬、設備性能或者用戶需求,動態調整視頻質量的編碼方式。這在如今各種智能終端和不同網絡環境下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比如在綫視頻播放、視頻會議、甚至是未來的XR體驗,都離不開高效且靈活的編碼技術。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地探討可分級編碼的具體實現方法,例如它可能涉及到哪些編碼標準(如H.264/AVC、H.265/HEVC中的分層編碼特性),以及如何設計和優化這些編碼器以達到最佳的壓縮效率和編碼性能。同時,我也希望能瞭解到它在實際應用中的案例分析,比如在不同場景下如何選擇和配置可分級編碼的參數,以及它如何平衡碼率、失真和編碼復雜度之間的關係,這對於我理解這些技術在實際工程中的落地非常有價值。
评分對於我這樣一名在音視頻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來說,一本關於“圖像及視頻可分級編碼”的書籍,無異於在浩瀚的技術海洋中看到瞭一座指引方嚮的燈塔。我一直關注著編碼技術的最新發展,尤其是能夠適應不同網絡環境和終端能力的“可分級”特性,這無疑是未來視頻編碼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嚮。我非常好奇書中是否會詳細解析諸如H.264/AVC的層(Layer)和參照層(Reference Layer)、H.265/HEVC的層(Layer)和質量層(Quality Layer)等具體的可分級編碼機製,以及如何通過這些機製實現視頻流的“階梯式”傳輸。我更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各種可分級編碼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權衡與取捨,例如在低碼率場景下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持視覺質量,在高質量場景下又如何進一步壓縮碼率。此外,關於編碼的復雜度、解碼的延遲以及對硬件的要求等方麵的討論,對我進行技術選型和係統優化也具有至關重要的參考價值,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和深度分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