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新書--幸福傢庭成就孩子一生 牛琳著

正版新書--幸福傢庭成就孩子一生 牛琳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牛琳著 著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傢庭教育
  • 育兒
  • 兒童心理學
  • 幸福傢庭
  • 教育方法
  • 牛琳
  • 成長
  • 溝通技巧
  • 傢庭氛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麥點文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17364
商品編碼:29458527316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4-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幸福傢庭成就孩子一生

定價:26.00元

作者:牛琳著

齣版社:清華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3023173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人們常說:“婚姻中,當我們不懂得選擇時選擇瞭,當我們懂得選擇時又失去瞭選擇的機會。”本書會讓圍城內外的男女尋找到自我內心的真實需求,掌握愛的語言、提升愛的方法、學習愛的要素、達成愛的目標。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傢長常常缺少三力:“精力、毅力和能力”。我們都希望生命的延續比自己,而現實我們經常是用錯誤的方法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方嚮錯,結果很痛苦;方法錯,過程很痛苦。本書會讓你獲得教子智慧,從而讓孩子呈現鮮活的生命狀態,心靈更舒展、生活更幸福。

內容提要


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有這樣一種說法:“彆讓孩子輸在起跑綫上!”然而,起跑綫在哪裏?作者認為,孩子的起跑綫應該在父母那裏。目前,各行各業都要培訓上崗、持證上崗,而人們的戀愛、婚姻、傢庭、子女教育,卻沒有任何的培訓學習。本書從尋找幸福、正確認識婚姻與傢庭以及傢庭的功能入手,讓人們懂得並學會用智慧去愛所愛的人,用智慧去養育和教育子女。
作者希望通過本書給讀者帶去所在係統(傢庭、職場、朋友)正麵的影響和能量,從而獲得幸福、圓融的人生。

目錄


章 你幸福嗎?
什麼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受
幸福是一種知足
幸福是一種能力
幸福是一種創造
幸福指數評估
個人幸福指數評估
傢庭幸福指數評估
說齣心裏話
改變影響我們幸福的三種心態
寫下影響你幸福的事
給父母、愛人和孩子各寫一封信
第二章 幸福傢庭是孩子好的學校
為孩子培植愛的沃土
1 選擇對的人
婚姻與傢庭
愛情與激情
男人與女人
2 嫁給愛的人
有愛,還要學習愛
學習處理好三個關係
比翼雙飛,共同進步
為孩子提供佳成長環境
1 在傢庭中做愛的奉獻者
建立幸福傢庭
完成好妻子的任務
做美滿婚姻的建設者
2 在傢庭中做愛的使者
走齣婚姻中的誤區
注重婚姻中的溝通
化解婚姻中的衝突
為孩子擎起一片藍天
1 在傢庭中做愛的智者
認識傢庭危機
應對傢庭危機
2 在傢庭中做愛的強者
勇敢麵對不幸
媽媽是孩子生命中的一盞燈
第三章 做智慧型父母
自測:你是閤格的傢長嗎?
我們如何做父母?
1 父母要樹立六種傢教觀念
傢庭觀
傢長觀
傢教觀
成長觀
成人觀
成纔觀
2 父母要扮演好六個角色
生理照顧的角色
管教的角色
生命教練的角色
知心朋友的角色
精神營養師的角色
拉拉隊長的角色
3 父母要完成好六個基本任務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培養孩子的進取精神
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四章 學會說話是成功教子的基礎
父母應該怎樣對孩子說話?
說話的重要性
說話的原則
明確你在對“誰”說話
明白你該怎樣說話
不會說話的父母在說什麼話?
說的話
說拒絕的話
說嚇唬的話
說攀比的話
說“算賬”的話
說“定位”的話
說“哀求”的話
會說話的父母應說什麼話?
說錶揚的話
說肯定的話
說接納的話
說鼓勵的話
說寬容的話
說引導的話
說理解的話
說道歉的話
說減壓的話
說祝福的話
第五章 智慧地解決孩子成長中的60個問題
教育觀念篇
001 傢庭教育成功的奧秘是什麼?
002 傢庭教育中常見的不當做法有哪些?
003 在教育孩子方麵父母為什麼總是急於求成?
004 當教育孩子的觀點發生衝突時怎麼辦?
005 怎樣提高傢庭教育的能力?
006 父母如何對孩子說“不”?
007 如何提高與孩子溝通的能力?
008 如何改變與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
009 單親母親如何承擔育兒重任?
010 怎樣做一個稱職的好父親?
性格教育篇
011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012 孩子嫉妒心強怎麼辦?
013 怎樣提高孩子的抗挫摺能力?
014 怎樣教育任性蠻橫的孩子?
015 如何改變孩子過分依賴的毛病?
016 怎樣剋服孩子的羞澀和懦弱現象?
017 孩子性格孤僻怎麼辦?
018 怎樣幫助孩子成為受歡迎的人?
行為教育篇
019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主意識和能力?
020 孩子愛頂嘴怎麼辦?
021 孩子愛吹噓怎麼辦?
022 兒子總是丟三落四怎麼辦?
023 孩子逆反怎麼辦?
024 孩子為什麼愛撒謊?
025 怎樣矯正孩子的懶惰行為?
026 怎樣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
027 如何管教不聽話的孩子?
學習教育篇
028 怎樣讓孩子産生學習興趣?
029 父母怎樣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030 孩子學習粗心怎麼辦?
031 孩子學習馬虎怎麼辦?
032 孩子學習磨蹭怎麼辦?
033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034 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035 怎樣培養孩子的提問能力?
036 如何培養孩子的毅力?
037 成就感對孩子的學習重要嗎?
038 如何幫助“學睏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039 孩子厭學怎麼辦?
心理教育篇
040 兒童心理健康包括哪幾個方麵?
041 怎樣培養和維護孩子健康的心理?
042 怎樣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
043 父母怎樣幫助孩子擺脫和控製抑鬱情緒?
044 怎樣幫助孩子剋服自卑心理?
045 怎樣幫助女兒剋服害羞心理?
046 考試焦慮該怎樣進行調節?
047 如何調節高考落榜後的心理?
青春期教育篇
048 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應該注意什麼?
049 為何有的青春期孩子不願與父母交流?
050 青春期的女孩為何多愁善感?
051 怎樣對待青春期男孩常見的攻擊行為?
052 青少年性心理發展特徵有哪些?
053 如何與孩子談論性問題?
054 中學生齣現早戀,父母怎麼辦?
網絡教育篇
055 怎樣引導孩子安全上網?
056 孩子為什麼會沉迷網絡?
057 孩子迷戀遊戲怎麼辦?
隔代教育篇
058 隔代教育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059 良好的隔代教育需要什麼條件?
060 隔代教育的溝通方法有哪些?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牛琳
她是一位成功的母親,她將東、西方教育有機結閤,總結齣適閤中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通過實踐,使兒子十七歲以當地高考狀元的好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直至清華大學博士畢業。她是一位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知心媽媽”,一位深受傢長歡迎的傢庭教育專傢。
主要著作:《教子有方》、《傢長手冊》(幼兒版、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國際婚姻傢庭指導師教材》(初級版、中級版、高級版)、《傢庭教育講師教材》、《牛琳談教子》(教子篇、學習篇)、《成功教子的方法與技巧》等。

文摘





序言



《穿越時代的鏇律:一部關於音樂、記憶與身份構建的深度研究》 作者: 艾米莉亞·凡爾納 齣版社: 黎明之光文化傳播 裝幀: 精裝,附贈高清數字音頻資料庫鏈接 定價: 128.00 元 --- 圖書簡介: 在聲音的迷宮中,我們如何定義“我們是誰”? 《穿越時代的鏇律》並非一本傳統意義上的音樂史著作,它是一部深入探討聲音景觀、集體記憶與個體身份建構之間復雜關聯的跨學科研究。作者艾米莉亞·凡爾納,一位在聲音人類學和文化心理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的考據,帶領讀者進行一場穿越百年時空的聽覺之旅。 本書的核心議題聚焦於:特定的音樂形式(從早期留聲機的機械迴響,到戰後爵士樂的即興革命,再到數字時代算法推薦的無形之手)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塑造瞭一個時代群體的集體情緒、社會結構乃至個體自我認知係統的。 第一部分:機械時代的耳語——聲音的物質性與權力的初次交鋒 凡爾納將研究的起點置於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她並未將留聲機簡單視為一種娛樂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一種“聲音的容器和分發器”。在這一部分,作者細緻剖析瞭聲音記錄技術對“真實性”概念的衝擊。當現場性(liveness)被固化在蠟筒或唱片上時,音樂的社會功能發生瞭根本性的轉變——它從瞬間發生、即時消散的公共儀式,轉變為可被反復消費、私密占有的商品。 本書特彆關注瞭早期民族誌錄音的倫理睏境。凡爾納通過解構十九世紀探險傢和人類學傢留下的錄音檔案,揭示瞭這些“異域之聲”是如何被編碼、過濾,並服務於殖民敘事與西方中心主義的文化霸權。例如,她詳細分析瞭某個太平洋島嶼部落的祭祀音樂在被記錄後,如何被重新語境化為“原始的樣本”,從而在歐洲的音樂廳中扮演瞭“他者”的角色,這直接影響瞭當時聽眾對“文明”與“野蠻”的劃分。 第二部分:共鳴的頻率——集體創傷、懷舊與文化斷裂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焦點轉嚮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社會。凡爾納認為,在社會劇烈動蕩、傳統信仰崩塌的時刻,音樂成為瞭情感的“替代性記憶載體”。 她引入瞭“聽覺的創傷迴聲”概念,研究瞭特定麯目(如某些進行麯或哀歌)如何在潛意識層麵與重大曆史事件綁定,成為一代人揮之不去的集體心理陰影或情感慰藉。她以大蕭條時期美國鄉村音樂的演變為例,展示瞭音樂如何從娛樂轉變為一種低保真的、易於傳播的“社會新聞”和“情感互助網絡”。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對“懷舊之聲”的深度解構。懷舊並非簡單的“美好迴憶”,而是一種主動的文化建構。凡爾納展示瞭流行文化工業如何精準地利用特定年代的音色、編麯風格(如顫音、特定樂器的使用)來觸發目標群體的懷舊反應,從而驅動消費行為和社會認同的鞏固。這種對懷舊的“工程化”應用,是理解當代文化市場運作的關鍵。 第三部分:無形之手——數字洪流中的身份重塑與注意力經濟 在本書的後半部分,凡爾納將目光投嚮瞭二十世紀末至當代的數字革命。她認為,互聯網和流媒體服務的齣現,標誌著聽覺體驗的又一次根本性斷裂——從“稀缺性”到“無限可得性”的轉變。 作者批判性地審視瞭算法推薦係統。她指齣,當音樂的獲取不再依賴於實體唱片的物理限製或電颱的編輯選擇時,個體的“音樂品味”開始被數據流重塑。算法傾嚮於強化用戶的既有偏好,這雖然帶來瞭便利,卻也帶來瞭“聽覺迴音室效應”——聽眾越來越難以接觸到那些打破常規、挑戰現有審美範式的聲音。這直接威脅瞭音樂作為一種促使社會反思和文化對話的媒介的功能。 此外,本書還探討瞭“身份的碎片化”在音樂中的體現。在流媒體時代,人們不再擁有“同一張專輯”的集體經驗,而是擁有由無數單麯、播放列錶和“心情BGM”構成的“個體聲景檔案”。作者通過對年輕一代社交媒體上“音樂人設”的分析,闡釋瞭聲音如何成為展示自我、構建虛擬人設的精細工具。 本書的獨特性與價值: 《穿越時代的鏇律》的價值在於其極強的跨學科視野。凡爾納巧妙地將聲學物理、文化人類學、社會心理學和媒體理論熔於一爐,提供瞭看待音樂的新視角。 1. 對“物性”的關注: 不僅僅分析音樂內容,更關注聲音載體(唱片、磁帶、數字文件)的物理屬性如何影響我們的聆聽習慣和社會關係。 2. 倫理反思的深度: 對曆史錄音的采集、編輯和使用過程進行瞭嚴肅的倫理拷問。 3. 前瞻性的批判: 對數字時代聲音的“無限供給”如何導緻“意義的稀釋”提齣瞭深刻的警告。 本書適閤所有對文化史、媒體研究、聲音設計以及身份構建理論感興趣的讀者。它將迫使你重新審視那些你日夜不離耳畔的鏇律,並意識到:我們聽到的,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得多。 --- 作者簡介: 艾米莉亞·凡爾納(Emilia Varna),齣生於布魯塞爾,是國際文化研究領域享有盛譽的學者。她擁有巴黎索邦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雙重博士學位,現任職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文化研究係終身教授。她的研究方嚮主要集中於聲音技術對社會記憶和文化認同的影響。著有《寂靜的語法:無綫電時代的私人空間重構》等,廣受學界好評。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不是一本“雞湯”文,也不是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度思考的“叩問書”。作者牛琳以一種非常平和但又充滿力量的方式,不斷地嚮讀者提齣問題,引導我們去探索內心深處的答案。例如,當孩子齣現行為問題時,我們往往會急於指責和糾正,但作者卻引導我們去思考,孩子行為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需求?是渴望關注?是錶達不滿?還是在模仿某種行為?這種由“行為”到“需求”的轉變,是教育思維的一次重大升級。書中對“規則”的解讀也讓我耳目一新。很多傢長認為規則就是為瞭約束孩子,但作者認為,規則是建立信任和安全感的基石,是幫助孩子建立界限感和責任感的工具。她強調,製定規則要與孩子共同協商,並且要言齣必行,纔能讓規則真正發揮作用。我尤其欣賞她對“榜樣”作用的強調,父母的行為比說教更有力量,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塑造著孩子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人格的塑造。作者牛琳在書中反復強調“成就孩子一生”,這幾個字的分量很重,也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過往的一些教育方式。我一直以為,隻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讓他們在學業上有所成就,就是對他們最大的負責。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成就”,是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麵對睏難的勇氣,擁有懂得愛與被愛的能力。書中關於原生傢庭對孩子影響的論述,更是讓我醍醐灌頂。我開始反思自己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經曆,以及它們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現在的行為模式,也包括我與自己孩子的互動方式。作者提倡的是一種“看見”的教育,看見孩子的內心需求,看見他們的優點和閃光點,也看見他們的脆弱和不安。她鼓勵我們放下焦慮,停止與彆人傢的孩子比較,而是專注於自傢孩子的成長軌跡,找到最適閤他的發展道路。這種“看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同理心,也需要父母自身不斷地成長和蛻變。

评分

我常常會陷入一種“育兒焦慮”的怪圈,總覺得彆人傢的孩子都那麼優秀,自己的孩子卻“差強人意”。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方嚮,讓我看到瞭焦慮背後的盲點。牛琳在書中並沒有提供萬能的解決方案,而是強調瞭一種“看見”和“陪伴”的教育哲學。她鼓勵我們放下“望子成龍”的執念,而是去“成己”,通過父母自身的成長,來帶動孩子的成長。這一點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意識到,與其花費大量精力去“改造”孩子,不如將這份精力投入到自我成長中。當我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更好地與伴侶溝通時,我的傢庭氛圍自然會變得更加融洽,孩子也會感受到這份安寜和幸福。書中關於“傾聽”的技巧,更是讓我反思瞭自己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我發現,很多時候我隻是在“聽”,而不是在“傾聽”,我急於打斷,急於評判,卻忽略瞭孩子真正想要錶達的心聲。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放慢腳步,用一顆平靜的心去觀察和感受,去理解孩子的世界。

评分

這本書,我真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的,畢竟現在市麵上關於傢庭教育的書籍琳琅滿目,真正能打動人心、提供切實可行方法的卻不多。拿到書的那一刻,就被封麵上那種溫馨而充滿力量的設計吸引瞭,仿佛預示著一段關於如何構建和諧幸福傢庭的旅程即將展開。作者牛琳,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有親和力,讓人覺得她是一位有經驗、有智慧的長者,能夠娓娓道來她的人生感悟和教育心得。我翻開第一頁,就被那種樸實而真誠的文字所打動。她沒有用空洞的理論去說教,而是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描繪瞭一個個鮮活的傢庭畫麵。我尤其喜歡她對“幸福”的定義,不是那種物質堆砌的富足,也不是錶麵上的其樂融融,而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之上的情感連接。她強調,幸福傢庭不是憑空産生的,需要用心去經營,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更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書中有很多關於溝通技巧的探討,比如如何傾聽孩子的心聲,如何有效地錶達自己的愛,而不是一味地控製和命令。這些細節之處,都讓我覺得作者真正站在瞭傢長的角度,理解瞭我們在育兒過程中所麵臨的種種挑戰和睏惑。

评分

這是一本讀起來毫不費力,卻能字字敲擊心靈的書。作者牛琳用一種非常個人化的敘事風格,將深刻的教育理念融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中。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坐在一個經驗豐富的長輩身邊,聽她娓娓道來,不時發齣“原來是這樣”的感嘆。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部分,讓我深感共鳴。很多時候,我們作為父母,自己的情緒就如同“定時炸彈”,稍不留神就會引爆,傷害到孩子,也傷害到自己。作者給齣瞭很多非常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識彆自己的情緒,如何進行情緒的自我安撫,以及如何用健康的方式錶達憤怒,而不是將負麵情緒轉嫁給孩子。她鼓勵我們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有情緒,但要學會負責任地處理它們。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苛責,其實是對自己內心焦慮的一種投射。此外,書中對“獨立性”的培養也有獨到的見解,她不是簡單地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而是從心智成長的角度,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從而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