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玄秘塔碑(南宋本林培养临本)/中国*具代表性书法作品

柳公权玄秘塔碑(南宋本林培养临本)/中国*具代表性书法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培养王立奎... 编
图书标签:
  • 书法
  • 柳公权
  • 玄秘塔碑
  • 南宋
  • 林培养
  • 临本
  • 书法作品
  • 中国书法
  • 碑帖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睿图书
出版社: 河南美术
ISBN:9787540140953
商品编码:29452142798
出版时间:2017-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柳公权玄秘塔碑(南宋本林培养临本)/中国*具代表性书法作品
  • 作者:编者:林培养//王立奎
  • 定价:80
  • 出版社:河南美术
  • ISBN号:978754014095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7-09-01
  • 印刷时间:2017-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104

《柳公权玄秘塔碑(南宋本林培养临本)/中国具代表性书法作品》一书,并非仅是一件书法艺术品的简单呈现,它更是一部承载着历史、文化与技艺传承的珍贵文献。此书的问世,旨在向世人展示被誉为“柳体”集大成之作的《玄秘塔碑》的精妙之处,并特别聚焦于南宋时期林培养的临摹本,以此来探究碑帖流传过程中的演变与价值。 《玄秘塔碑》作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其作者柳公权以其严谨、骨力遒劲的书法风格独步天下,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碑文内容本身,记述了唐代状元、左仆射郑余庆祖孙三代的功德,由中书舍人段成式撰文,柳公权书写。碑文的叙事性与柳体书法雄浑的气势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史诗画卷。本书所呈现的,便是这幅画卷的精致、有代表性的一个版本。 本书的重点在于“南宋本林培养临本”。南宋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至又一高峰,名家辈出,临摹古帖蔚然成风。林培养,作为南宋时期的重要书家,其对《玄秘塔碑》的临摹,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融入了自己对柳体神韵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书写风格的实践。通过对比原碑与临本,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林培养如何捕捉柳体书法的骨力、结构、笔势,并在临摹中展现出独特的时代印记和个人风貌。这个临本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对柳公权书法的一次致敬,更是对书法传承活态化的一种生动体现,它将古人的笔法与精神,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得以延续和解读。 本书通过对林培养临本的精细呈现,为读者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阅读体验与学术价值: 首先,艺术欣赏的极致体验。本书将以高清、精美的制版印刷,力求大限度地还原林培养临本的原貌。无论是笔画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浓淡枯润,还是结体的疏密匀称,都将被细致地呈现。读者可以通过翻阅此书,近距离地欣赏柳体书法的风范,感受林培养临摹时倾注的心血与智慧,体会书法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美感。 其次,书法技法的深入学习。对于书法爱好者和学习者而言,本书提供了绝佳的学习范本。通过对林培养临本的仔细揣摩,可以深入理解柳体书法的用笔、用墨、结体等核心要素。书中可能会配以详实的导读,分析临本的特点,指出其与原碑的异同,甚至对临摹的难点进行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柳体的精髓。学习者可以通过模仿临写,逐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 第三,历史文献的价值发掘。南宋林培养临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书法史的见证。它证明了《玄秘塔碑》在宋代的广泛流传和受到的高度评价。通过研究这个临本,可以窥见南宋时期书法鉴赏、流传以及临摹的学术风气,为研究中国古代书法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升这一临本的知名度,并促进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 第四,文化传承的使命担当。本书的出版,不仅仅是对一件艺术品的展示,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有力推广。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温柳公权的严谨书法,感受林培养的传承之功,能够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本书将中国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之一以佳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是对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尊重与弘扬,也是对后代学习者和爱好者的一份厚礼。 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将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和珍贵性,采用的纸张和工艺,力求达到收藏级的品质。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历史的沉淀与艺术的匠心,等待着有缘人的品读与珍藏。 总而言之,《柳公权玄秘塔碑(南宋本林培养临本)/中国具代表性书法作品》是一本集艺术鉴赏、书法学习、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书籍。它将引领读者走进柳公权书法艺术的殿堂,体验南宋书家对经典的深情演绎,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堪称一绝,简约而不失品味,恰到好处地衬托了碑帖本身的庄重与典雅。作为一名对中国古典艺术情有独钟的爱好者,我深知一件作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本身,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而《柳公权玄秘塔碑(南宋本林培养临本)/中国具代表性书法作品》,无疑是一部集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珍品。我反复翻阅,细细品味着每一个字的结构美,以及它们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整体气势。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帖,在于其将晋唐楷书的端庄严谨与北朝的雄强力量完美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柳体”。而南宋本林培养的临摹,更是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其忠实度和艺术性都得到了广泛认可。看着这些墨迹,我仿佛看到了当年林培养在灯下挥毫泼墨的身影,感受到了他对古人艺术的敬畏与传承。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熏陶,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评分

每次拿起这本《柳公权玄秘塔碑(南宋本林培养临本)/中国具代表性书法作品》,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字帖,更像是一本蕴含着丰富艺术哲理的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笔画细节的放大展示,这让我能清晰地看到柳公权是如何运用中锋侧锋,如何控制笔锋的力度和角度,从而塑造出那些遒劲而富有生命力的字迹。林培养的临摹,在保持了柳体基本风貌的同时,又融入了他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这使得这本临本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揣摩每一个字的结体,感受其间的呼应与联系,想象它们在碑石上如何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整体。这本书让我明白,书法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笔墨的挥洒,更在于背后那份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经典的敬畏。

评分

初次翻开这本《柳公权玄秘塔碑(南宋本林培养临本)/中国具代表性书法作品》,就被它散发出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气息所吸引。厚实的纸张,精美的印刷,仿佛能感受到历代书家摩挲研习的温度。我一直对柳公权的楷书推崇备至,认为其“骨力”二字非同小可,但苦于真迹难寻,观摩真品更是遥不可及。这次能有机会接触到南宋本林培养临本,实乃幸事。林培养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临书家,其功力深厚,临摹的玄秘塔碑想必能最大程度地还原柳体字的精髓。初见的几页,字迹的清晰度令人惊喜,每一个笔画的起承转合,每一个结构的疏密虚实,都仿佛在眼前活了起来。我仔细辨认着每一处细节,想象着林培养临摹时专注的神情,以及他如何在笔尖上捕捉到柳体那股凛然不可侵犯的“筋骨”。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中国书法艺术巅峰的虔诚朝拜。我期待着能从中汲取力量,提升自己的书法造诣。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静”。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有这样一本书,让你沉下心来,专注于欣赏和学习,实属不易。我通常会在晚饭后,泡上一杯清茶,然后慢慢地翻阅这本书。每一个字,我都会细细观察,体会其运笔的轨迹,感受其力量的来源。柳体的楷书,向来以“严整”、“劲健”著称,而林培养的临本,更是将这种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些转折处,既有力道又不失圆润,显得格外精神。我尝试着去模仿,虽然远不能及,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似乎能感受到自己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杂念全无。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放松,也是一种心灵的涤荡。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书法,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艺术的虔诚追求。

评分

作为一名对书法史略知一二的读者,我一直对唐代楷书的演变轨迹颇感兴趣。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无疑是唐代楷书成熟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影响之深远,至今仍为书法界所津津乐道。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南宋时期优秀临本的视角,这让我能够从一个相对晚近但仍属古典的书法传承者的角度,去重新审视和理解柳体的精髓。林培养的临摹,虽然是“形似”,但其背后所蕴含的“神似”的追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他如何去理解和再现柳公权书写时的心境和功力?这本临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发现,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临摹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后人在继承前人艺术遗产时所付出的努力和所展现的智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