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周曉光

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周曉光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周曉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25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盛德偉業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11629548
商品編碼:2943319470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03-01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定價:34.00元

售價:25.8元,便宜8.2元,摺扣75

作者:周曉光

齣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1629548

字數:

頁碼:13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糧食産量實現多年增長,我國創造瞭一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著世界22%的人口的奇跡。在這奇跡的背後,是人們長期以來對耕地的高投入、高産齣的掠奪式經營模式,在農業生産上存在著隻注重産齣、不重視投入,隻注重用地、不重視養地的情況,造成瞭大量耕地土壤酸化、鹽漬化、潛育化、肥力下降等地力退化問題,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土壤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耕地是我國寶貴的資源,是國傢糧食安全的基石,耕地土壤質量直接與糧食安全密切相關。因此,瞭解和管理耕地質量、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及保持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等在事關農業發展方麵的重要性日益顯現。

n

江山市位於浙江省西南隅,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介於東經118°22′35″~118°48′48″和北緯 28°14′29″~28°53′29″,全市耕地麵積約34��6萬畝,是一傳統農業強縣,多次獲得全國及全省糧食生産先進市稱號。江山市曆來十分重視土壤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先後在1959年和1983年開展過二次土壤普查,特彆是1983年的第二次普查,共挖土壤主要剖麵94個,輔助剖麵279個,采集土壤樣品863個,進行速測化驗項目641個,計3 845項次,常規化驗470個,計2 350項次。查清瞭全市土壤類型、地力狀況等,並根據土形地貌、土壤類型、耕作製度、地力狀況等進行改良分區,提齣各區的耕地改良措施。但由於已經過30多年,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及農業結構調整等,土地利用方式發生瞭顯著的變化,原來的數據已很難代錶當前的耕地質量狀態。因此,為瞭保護耕地質量、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及有效提高農業生産效益等,再次開展耕地地力調查,摸清當前耕地地力情況及存在的問題,顯得十分必要。

n

2008年以來,根據農業部和浙江省農業廳的統一安排,江山市陸續開展瞭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和標準農田地力評價等工作,至2015年年底,先後在全市19個鄉鎮(街道)耕地上采集分析耕地土樣共3 404個,分析瞭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容重、pH值、部分樣品的交換性鈣、交換性鎂、有效硫、有效銅、有效硼、有效鋅等項目,共計分析30 678項次,完成耕地立地條件、基礎設施及農業生産情況調查錶6 000多張,通過匯總總結完成瞭全市34��6萬畝耕地地力調查和分等定級工作。建立瞭一個《江山市耕地地力與配方施肥管理係統》,製作瞭一套《江山市耕地養分分布圖》,為我市配方施肥提供瞭科學依據。

n

在省市各級業務部門的正確指導下,我們在係統分析瞭大量調查數據的基礎上,編寫瞭《浙江省江山市耕地地力評價》一書,旨在將調查與評價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産中去,促進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書共分六章,係統地介紹江山自然條件及現代農業的發展、耕地建設及保護曆程、耕地地力調查及其地力培肥等。書中引用瞭很多調查和分析數據,並配以成果圖錶,增加瞭書本可讀性和趣味性。但作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綫技術人員,由於編寫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會存在一些不閤大傢要求以及不甚清楚的問題,懇請各地同行土肥工作者提齣寶貴意見。

n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有些相關數據由江山市農業局、江山市國土資源局、江山市林業局、江山市水利局、江山市統計局及江山市氣象局等部門業務科室提供,在此錶示萬分感謝。另外,本書第四章、第五章數據統計及養分分布和耕地等級等圖件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數字農業研究所任周橋副研究員和陳曉佳助理研究員協助完成,在此錶示衷心感謝。

n


目錄


作者介紹


周曉光,男,1983年9月齣生,浙江溫州人,中員,碩士研究生,現任浙江農林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科技處副處長,長期從事高校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等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嚮為高校科技管理與成果轉化。

文摘



n

〖1〗章緒論

n

章緒論

n

節研究背景與意義

n

科學有兩個層次的功能:層次是科學發現,創造齣知識;第二層次是科學發明,創造齣技術,科學發現所創造的知識成為技術創新的基礎。眾所周知,科學技術是生産力,但科學畢竟不是技術,在未與生産結閤之前,它是以知識形態存在的一般生産力,科學隻有轉化為技術並應用於生産,纔物化為直接的生産力。正如馬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指齣,“社會生産力已經在多大的程度上被生産齣來,不但在知識形態上,而且作為社會實踐的直接器官,作為社會實際生活過程的直接器官被生産齣來。”顯然,科學技術成為生産力的核心問題在於“轉化”,也就是將科學新發現孵化為新技術、新産品,從而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n

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黨的以來,以同誌為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把創新擺在國傢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強調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把創新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做齣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麵創新。

n

落實創新發展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齣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閤、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方式轉變、結構優化等方麵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環節。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多次作齣重要指示,並明確要求“科技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總理指齣,“要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打通科技與經濟結閤的通道,盡快形成新的生産力”。

n

為打通科技與經濟結閤的通道,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圍繞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全國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破解瞭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等政策障礙;國務院印發《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乾規定》,進一步明確細化瞭相關製度和具體操作措施;科技部會同18個部門製定瞭《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形成瞭從修訂法律條款、製定配套細則到部署具體任務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的整體部署。《方案》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製度環境更加優化,功能完善、運行高效、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係全麵建成。《方案》鼓勵在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試點探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機製與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於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和産業結構調整,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

n

黨中央、國務院曆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指齣:“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並在浙江安吉提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重要理論。總理強調:“要堅持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把農業科技擺在國傢科技工作更加突齣的位置。全國科技戰綫都要服務農業、支持農業。”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農業農村工作麵臨著巨大挑戰,農業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短闆,存在著土地産齣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三低”現象。提升農業産業競爭力的根本齣路在於科技創新,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根本方法在於創新驅動,關鍵在於提高農業科技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驅動能力。

n

2013年,浙江省委頒布瞭《關於全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指齣,浙江省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特彆是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問題依然存在,科學研究與市場需求脫節、成果産業轉化率低,存在科技與經濟脫節現象,不能滿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求。2016年,浙江省委將科技創新列為浙江省高水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需要補齊的塊“短闆”,將科技成果轉化産業化作為科技創新的一號工程。同時,國傢科技部同意浙江省建設國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打造全國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這是全國個覆蓋全省域的國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浙江省已作齣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戰略部署,集聚創新要素、促進成果轉化是其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浙江省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是一個農、林、牧、漁業全麵發展的綜閤性農業區域。近年來,浙江省齣颱瞭《浙江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關於加快農業科技進步的若乾意見》《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奬勵辦法》等政策辦法,旨在促進農業科技進步以及成果轉化。農業科技發展及其成果轉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而構建一套科學閤理的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製是促進成果轉化政策落地、成果轉化主體協同的有效途徑。因此,立足浙江農業發展的階段,分析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建設的現狀,總結其經驗和教訓,查找製約成果轉化的各種因素,藉鑒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的構建及實踐,結閤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雙創”時代、“互聯網+”等新形勢、新變化的要求,提齣浙江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其優化的對策建議,對於提高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科技對農業生産的貢獻率,推進農業領域的創新創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n

第二節外研究綜述

n

當前,外研究學者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作為解決農業科技與農業經濟脫節的難點問題,從利益機製、運行機製、供需機製、引導機製以及協同機製等方麵開展瞭相關研究。有從農業科技成果形態分類入手,按照不同類型的農業科技成果,提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多種模式;也有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麵臨的實際問題入手,如農業科技成果與産業需求的匹配性、財政經濟投入與政策保障等各方麵的製約因素,提齣相應的解決對策。與研究相比,國外學者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較多側重於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構建與轉化效果的定量評價等方麵的研究。

n

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供需機製研究

n

陳雲學等[1]提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睏難的原因從錶麵上看有法律、政策、體製、製度等方麵的原因,深入探究,農業科技成果是一項高風險的投資,但根本原因是人們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內在經濟規律並沒有深入瞭解。劉宗敏等[2]指齣,強化農業科技協同創新是改變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提高農業科技創新效率的重要手段,通過組織、知識等方麵的協同,促進科技成果的供需平衡。另外,科研項目立項應以産業需求為導嚮,與地方或更大範圍的産業群相對接[3]。科學研究對接産業群,使科研成果和産業發展相互促進,構建共贏的良性互動機製。Christensen[4]研究瞭對農業成果轉化效果的評價和計量問題,他采用中間數據和調查的間接方法來測度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效果。Toshihiko Mukoyama[5]對決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速度的因素進行瞭數量分析。Tenkir Benger[6]利用數學方法研究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農産品的價格變化之間的關係。

n

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運行機製研究

n

馬驍等[7]對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製進行總結,提齣科研、教學、推廣三結閤的運行機製,技、政、物三結閤的運行機製,、專業機構、民辦機構三結閤的運行機製,經營谘詢、技術推廣、經營服務三結閤的運行機製。喻金田等[8]提齣,科技成果轉化是由供給機製、需求機製和引導機製共同構成的一個三維式的轉化模式。基於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缺乏有效供給和有效需求的現實狀況,從成果供需的角度指齣要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供需機製。幸學俊等[9]探討瞭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3個運營體係、3個評價體係和4種運營模式,並提齣瞭加強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製的具體建議。蔣興化等[10]從政策分析視角,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問題,就我國科技成果轉化製度體係、運行評價機製提齣對策建議。Bent等[11]認為成果轉化是一個交易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技術知識在經營主體之間實現交換,由於技術供給者和需求者都期望在這個過程中受益,固而導緻交易或閤作的發生,增加社會福利。

n

三、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協同機製研究

n

李寜寜等[12]結閤外研究與實踐,比較分析瞭不同成果轉化主體,提齣瞭行政機關運作機製、企業運作機製、科研機構運作機製、大院校運作機製、中介服務機構運作機製等五大科技成果轉化機製類型。王生林等[13]提齣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間的協同互動三角型,並以科技成果産齣數量、科技成果推廣數量、科技成果轉化數量對三邊賦值,構建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耦閤互動機製包括: 宏觀調控機製、供求均衡機製、市場需求導嚮機製、農業科研閤作機製、信息傳遞機製。張呈念、徐寶晨、楊加付等[14]從農業科技成果的角度,以産業需求為導嚮,對“學城聯動”之間“學”和“城”2 個主體形成的雙螺鏇結構模式進行分析,探討瞭“學城聯動”推進機製。Metz[15]認為,成果轉化是一個社會過程,轉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技術接受者的經濟與文化因素。由於人們有著不同的個性、動機、興趣和誌嚮,麵嚮韆傢萬戶的成果轉化過程會遇到極其復雜的不確定性因素,需要有關主體之間達成共識,並在的社會、文化、經濟條件下進行談判和磋商。Liu等[16]提齣瞭以大學、閤作社和私營機構相結閤的綜閤推廣模式以及與農業協會雙軌農業推廣模式。Dianne等[17]研究瞭國傢、地方和農場三位一體推廣模式,提齣國立大學、研究機構、農業企業和服務中心一體化推廣模式。

n

綜上所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研究比較集中的領域包括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以及基於不同轉化體係的科技成果轉化機製研究,總結構建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耦閤互動、“學城聯動”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間的協同互動三角等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同時,分析總結瞭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機製不靈活、過程不順暢、供需不匹配等製約因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係是涉及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中介、金融等多方主體的係統工程,本文將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係中的成果供給、成果需求、成果推廣等相關係統的協同關係,梳理成果成熟度、社會需求度等相關因素的匹配關係,優化係統結構,立足浙江農業發展實際,構建多方利益主體協同推進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為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創新、製度設計、政策安排提供參考,也為其他省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供藉鑒。

n

第三節主要研究內容、技術關鍵和創新點

n

一、主要研究內容

n

(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型構建與係統分析

n

按照農業科技成果形態、農業科技活動類型、農業科技活動主體三個維度,藉助係統觀的理論基礎,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型。在此模型基礎上,從農業科技活動主體維度,藉鑒皮特的協同理論,提齣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條件,並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分析,並從係統角度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進行思考,建立由農業科技創新體係、農業科技服務體係和農業産業需求體係三個子係統構成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係統,從中分析保障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係統高效運行的機製問題。

n

(二)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現狀分析

n

結閤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效益以及體製機製,分析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科技資源的配置現狀;對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在農業科技成果市場需求體係、農業科技成果供給體係、農業科技成果服務體係建設三個方麵的製約因素進行瞭係統而較為深入的剖析,總結存在的睏境問題;討論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體係和運行機製,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

n

(三)浙江省農業科技創新供給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n

以實現農業科技成果有效供給為目標,從係統論角度,綜閤分析浙江省農業科技創新係統結構,並從浙江省農業科技創新組織體係優化、資源供給優化、創新能力優化和激勵機製優化四個方麵入手,分彆進行深入分析,提齣浙江省成果轉化導嚮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係組織架構設想,指齣浙江省農業科技創新資源供給和創新能力優化的著力點,並提齣浙江省農業科技創新主體激勵機製的優化思路。

n

(四)浙江省農業科技需求錶達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n

從農業科技需求的內涵和分類齣發,歸納總結農戶個體和農業企業兩種農業科技用戶的農業科技需求特點,針對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需求提齣、錶達、傳導等問題,立足浙江農業的十大主導産業發展需求,提齣浙江省農業産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互動關係,分析浙江省企業、個人等農業主體在科技需求錶達與實現機製方麵的著力點,並提齣浙江省農業科技創新的需求錶達機製的優化思路。

n

(五)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服務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n

在對農業科技服務體係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浙江省農業科技服務係統優化的理論模型,提齣從組織體係、運行機製和政策支持三個方麵對農業科技服務係統進行優化的思路,並對浙江省現行公共農業科技推廣體係在體製架構、運行機製等方麵存在的問題進行瞭深層次剖析,從、高校、院所、企業、中介、金融一體化角度,提齣浙江省農業科技中介服務體係建設的思路,以及公共農業科技推廣體係架構及運行機製設想。

n

(六)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優化的對策建議

n

立足協同理論,按照如何促進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係統高效運行的優化思路,提齣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高校院所科技創新可以藉鑒的實踐經驗,以及農業科技需求培養的具體路徑,中介、金融支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式方法,並結閤竹産業、茶産業兩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案例,闡述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具體做法。

n

二、技術關鍵點分析

n

(一)建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型

n

通過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所涉及的農業科技成果形態的演變、農業科技活動類型以及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主體三個維度的內容進行整閤,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進行綜閤考察。人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選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主體維度作為模型的基礎維度,主體之間的協同關係作為模型的係統分析基礎。

n

(二)建立三大體係耦閤互動模型

n

根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模型的構建,下設三大支撐體係,分彆是成果轉化導嚮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係、産業發展導嚮的農業科技需求體係、協同推進導嚮的産學研介金一體化的農業科技服務體係,建立清晰錶達三大體係之間的互動關係、邏輯聯係的模型。

n

(三)建立三大體係有效互動機製

n

全麵創新的核心在於製度創新,以製度創新推進科技創新,關鍵在於機製的創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涉及多方主體、多條戰綫、多個領域,需要各方力量的整閤、資源的共享、主體的協同,不僅需要針對三大體係各自建立健全機製,更要針對三個體係之間的有效融閤、協同建立健全機製。

n

三、主要創新點

n

(一)研究視角創新,從分散到體係

n

從協同理論的角度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進行瞭研究,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主體界定為、高校、院所、農民、企業、中介機構、金融機構等主體,分解為農業科技創新供給體係、農業科技成果需求體係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係三個子係統,分析瞭整個體係的運行的過程、機製和基礎條件,從而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有一個更完整的認識。

n

(二)研究方法創新,從定性到定量

n

將協同創新理論、係統學理論、數據包絡分析理論應用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的研究中,以協同、係統理論為指導,總結分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製約因素、保障機製,以數據包絡分析為基礎,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績效進行評價,具體分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規模效率、技術效率、綜閤效率。

n

(三)研究內容創新,從理論到實證

n

在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問題進行係統分析的基礎上,對農業科技需求的影響因素和特點、實現農業科技有效供給的保障機製、保障農業科技服務體係高效運行的機製等問題,結閤浙江省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現狀,從可操作的層麵,針對、高校、院所、農民、企業協同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提齣機製構建與完善的對策建議。

n


n

〖1〗第二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本問題與係統分析

n

第二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本

n

問題與係統分析

n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作為農業科技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 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周曉光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周曉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周曉光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周曉光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浙江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機製構建及優化研究 周曉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