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智能农业发展报告 |
| 作者 | 赵春江、 等 |
| 定价 | 45.00元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030528032 |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智能农业发展报告》围绕智能农业的数据智能分析、专家决策、农业机器人、精准作业等主题介绍了相关技术的方法原理,对外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讨论与总结,并对我国现代智能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前景作出了展望与建议。《中国智能农业发展报告》可作为从事智能农业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农业信息化相关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
| 作者简介 | |
| 赵春江,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农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机学会副理事长、日本亚洲精准农业组织(ACPA)会常务理事、美国国际精准农业学会(ISPA)中国代表、农业部科技委委员。1985年在河北农业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88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取得硕士学位,1993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农业智能系统与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研究。先后担任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数字农业与装备技术主题专家、国家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技术总体专家组组长,牵头实施了我国863计划“电脑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等专项研究,主持的国家重点基金“农田土壤氨素信息现场快速获取方法与实现技术”项目在用LIBS测量方法上实现重要突破。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03年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提到“中国智能农业发展报告”,我首先联想到的是一项具有宏观战略意义的课题。这本书,我猜想,一定是一份集大成式的研究成果,它可能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和应用,更侧重于对中国整个智能农业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前瞻性判断。我会期待它能深入分析国家在推动智能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引导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同时,我也好奇它会如何评估目前中国智能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哪些优势和短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比如,它是否会探讨如何克服农村地区技术普及的壁垒,如何培养适应智能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业人才,以及如何构建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智能农业生态系统。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个了解中国如何在全球智能化浪潮中,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的绝佳窗口。
评分我设想这本《中国智能农业发展报告》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著作。它所探讨的“智能农业”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堆砌,更是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和发展理念的革新。我会期待它能深入剖析,在追求农业智能化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效率与生态,如何确保技术的可及性与普惠性,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它是否会讨论,在推动智能农业的过程中,如何保护传统农业的特色与文化,如何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农民,而不是加剧数字鸿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独特见解,比如,它是否会展望农业与生物技术、太空科技等前沿领域的交叉融合,从而开辟全新的农业发展空间?在我看来,这样一本报告,不仅仅是了解现状,更是为思考农业的未来,以及中国在这一领域扮演的角色,提供重要的思想启示。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是源于对“智能”二字的好奇心,以及它与“农业”这一古老而又至关重要的产业结合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充满科技感的农场,无人机在空中巡逻,传感器在土壤中默默工作,大数据分析给出最优的种植方案。这本书,我猜测,很可能就是这样一幅现代化农业画卷的描绘者。它或许会深入介绍不同类型的智能农业技术,例如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如何通过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实现对农田的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量。我也想象它会探讨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可能是某个地方利用大数据预测病虫害流行趋势,从而提前做好预防;也可能是某个地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温室大棚环境的远程智能调控,为作物生长提供了最佳环境。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次关于农业未来形态的探索,一次关于科技与土地和谐共生的美好设想。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书籍,虽然我对具体内容了解不多,但仅凭书名“中国智能农业发展报告”以及作者“赵春江”等名字,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时代意义。我一直对科技如何赋能传统产业充满好奇,而农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最基础的行业,其智能化转型无疑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想象这本书一定详细剖析了近年来中国在智慧农业领域取得的成就,比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如何被应用到农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精准灌溉、甚至是农产品溯源等环节。它可能还会触及到政策导向、技术推广的难点与突破,以及不同地区在发展智能农业方面的差异化路径。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期待能从中学习到关于农业未来的种种可能性,了解科技进步如何帮助农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这本书或许还能勾勒出中国如何在全球农业科技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以及这些智能化的实践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方式改变的深远影响。
评分我对于“赵春江”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一位在农业科技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因此我对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着很高的期待。这本书,我想象中,很可能是一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著作。它或许会从理论层面,阐述智能农业的核心理念和发展模式,为读者构建一个清晰的认知框架。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生动地展示中国智能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比如,它可能介绍了某个地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农作物产量的大幅提升;也可能展示了某个合作社如何通过智能化装备,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这本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探讨,更包含了对农业经济、农村社会以及农民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它将带领我走进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农业新时代,去感受科技创新如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