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手冊
定價:78.00元
作者:何若天,何勇強
齣版社:金盾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18601011
字數:
頁碼:38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手冊》由廣西大學專傢編著。主要內容包括:能營光閤作用的光閤細菌,復閤傢族的有效微生物群(EM),身上具芽孢的芽孢杆菌,硝化細菌和反硝化細菌,5406抗生菌(細黃鏈黴菌)菌肥等5篇25章。《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手冊》全麵係統地介紹瞭近年來農用益生菌開發研究的新技術、新成果和新經驗,集科學性、宴用性和針對性於一體,內容新穎,文字通俗易懂,適閤菌肥生産廠管理者、技術人員閱讀,亦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手冊》:
夏天常發生鯉魚鰓腐病,主要是由一種黏液細菌Chondrococcus columnaris的寄生引起的。若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即投喂光閤細菌,使魚池中非病原性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對魚、蝦生長有利的微生物群落,即可有效地預防和抑製鰓腐病的發生和蔓延。
尹倫甫等(2004)采用分離病原細菌並經培養使其對健康金魚進行攻毒的方法,獲得有顯著爛鰓病癥的魚16尾,平均放入4個魚缸內,編號為W、X、Y、Z。治療方案為:W組潑施亞甲基藍溶液,濃度為2mg/L,24小時後換水,隔天1次,連續3次;X、Y、Z組施用光閤細菌菌液,投放量分彆占蓄水量的2%、4%和6%,每2天投施1次,連續施用。治療期間,管理與餌料投喂按常規進行。15天後發現,隨光閤細菌施用量的增加,魚病治愈率呈上升趨勢;當光閤細菌投施量為6%時,能立即抑製病情,並且慢慢治愈。施用光閤細菌者,療程比用亞甲基藍的長,但魚病治愈後無痕跡。
在梭子蟹育苗中,通常大量使用抗生素藥物防病,結果導緻梭子蟹生長緩慢,並且有抗藥性,成本高,效益低。丁誌起等(2004)改用光閤細菌代替抗生素培育梭子蟹苗,把光閤細菌和常用餌料配閤投喂。結果錶明:①共育齣Ⅱ期幼蟹190.5萬隻,平均每立方米水體齣幼蟹3.17萬隻,培育成活率為35%。②育苗期間從蚤狀幼體→大眼幼體→幼蟹各個階段順利,沒有發生病變和不良反應。幼蟹大小均勻,體錶光滑,附肢完整,無病無傷,遊泳能力強。③整個育苗期間,水質清新,水體無異味,不變質,前期不須換水,後期少量換水。可見光閤細菌代替抗生素培育蟹苗有很好的效果。
虹鱒魚是喜氧魚類,對水中溶氧濃度要求在5mg/L以上,對其進行高密度精養時,由於需要投喂大量飼料,因此池水中總磷、總氮、氨態氮和等含量均很高,遠遠超過普通池塘養魚水中的指標,極易發生水體富營養化,造成藻類大量增殖,産生毒素和缺氧,導緻魚病發生。對此,祝瑩等(2009)先采用臭氧處理再配放復閤光閤細菌,結果有效地防治瞭虹鱒魚的多種疾病。
……
序言
作為一個資深的有機農業種植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替代化肥和農藥的有效方案。這幾年,我嘗試過各種生物防治手段,也接觸過不少生物製劑,但真正讓我感到眼前一亮的,還是對益生菌在農業中的潛力的認識。我的種植基地以蔬菜為主,追求的是無公害、綠色、健康的農産品,而土壤健康是這一切的基礎。傳統的耕作方式,加上長期使用化肥,土壤闆結、肥力下降、病蟲害頻發的問題日益突齣。我堅信,益生菌能夠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這本書的題目《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手冊》,直接點齣瞭我的需求。我非常關注“生産”部分,這意味著它可能會提供自己動手製作益生菌的方法,或者提供關於選擇、購買優質益生菌産品的指導。更重要的是“應用”部分,我非常想知道,在我的蔬菜種植中,具體應該如何使用益生菌?是拌種、灌根、葉麵噴施,還是土壤施用?不同的應用方式,效果又會有什麼區彆?書中是否會提供針對不同蔬菜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益生菌應用指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益生菌在提高作物産量、改善農産品品質、增強作物抗旱、抗寒、抗病能力等方麵的實際效果,最好能有一些可信的數據和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科學、更有效地將益生菌技術應用到我的生産實踐中。
评分我是一名剛入行的農學研究生,正在著手一項關於土壤微生物修復的研究課題,而“農用益生菌”正是我課題的關鍵切入點。在查閱大量文獻的過程中,我發現關於農用益生菌的係統性、實踐性強的資料相對較少,很多信息都分散在各種期刊論文中,不成體係。這本書的名字《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手冊》,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寶典”。我尤其看重“手冊”這個詞,它暗示瞭這本書的內容會更加實用、操作性更強,而非純粹的學術論述。我渴望從中找到關於益生菌在土壤改良中的具體應用案例,比如如何通過接種特定益生菌來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對重金屬等汙染物的淨化能力。此外,對於益生菌的生産過程,我希望能獲得更深入的瞭解,包括不同菌株的培養技術、發酵優化、以及如何保證産品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的活性和穩定性。我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實驗數據支撐,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可靠的生産技術指導和應用經驗總結,那將極大地縮短我的研究周期,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質量。我也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涵蓋一些新興的益生菌技術,例如基因工程改造的益生菌,或者是一些在特定病害防治方麵錶現突齣的新型菌種。
评分我是一名農業大學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嚮是作物營養與生理。近年來,隨著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我開始關注微生物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尤其是益生菌。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轉化成農民能夠理解和應用的實踐技術。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對“生産”和“應用”兩個詞都非常感興趣。《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手冊》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瞭實踐指導意義。在教學和科研中,我經常會遇到學生和同行谘詢關於農用益生菌的問題,但市麵上缺乏一本全麵、係統的教材或參考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一空白,它不僅能為學生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也能為科研人員提供創新的思路。從生産的角度,我期望這本書能詳細闡述不同類型益生菌的培養、發酵、純化、製劑化等過程,包括關鍵的技術參數和質量控製要點。從應用的角度,我希望書中能有對不同益生菌在改善土壤微生態、促進養分吸收、誘導植物抗性、抑製病原菌等方麵的機製進行深入淺齣的解釋,並且提供不同作物、不同生長環境下的應用方案和效果評估方法。如果這本書還能介紹一些最新的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趨勢,那將更具參考價值。
评分這本書我之前就聽說瞭,當時就特彆感興趣。我一直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尤其關注綠色、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近年來,益生菌在人類健康領域的應用可謂是風生水起,我自然就聯想到,它在農業領域是否也有同樣的潛力?我們都知道,化學農藥和化肥的過度使用給土壤和環境帶來瞭不小的壓力,而農用益生菌,聽起來就像是一種能從根本上改善土壤健康、提升作物抗性、減少化學投入的“綠色武器”。這本書的名字起得就非常直觀,直擊核心——“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生産”二字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理論的探討,更強調瞭實際操作的可能性,這對於我們基層技術人員來說太重要瞭。我們需要的不是高深莫測的理論,而是能夠落地、能夠批量生産、能夠真正解決問題的技術。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高效、更環保農業的大門,讓我對如何利用益生菌來改良土壤、防治病蟲害、提高農産品品質充滿瞭期待。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會不會詳細介紹不同種類的農用益生菌,它們各自的作用機製是什麼,以及在不同的作物和土壤條件下,應該如何選擇和應用?生産工藝方麵,是否會涉及菌種的篩選、培養基的配方、發酵條件以及最終産品的穩定性處理等關鍵環節?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這些實操性的信息,那它絕對會成為我工作中的案頭必備。
评分我是一名在鄉鎮工作的農技站推廣員,日常工作就是把最新的農業技術送到農民手中。這些年來,我接觸過不少新型肥料、農藥,也推廣過一些生物防治産品,但說實話,很多産品的效果並不像宣傳的那麼好,農民的接受度也參差不齊。所以,當我看到《農用益生菌生産與應用手冊》這個書名時,我眼前一亮。我最看重的是“手冊”這兩個字,這說明它可能是一本方便查閱、操作性強的實用工具書。我迫切希望這本書能詳細介紹如何選擇適閤當地土壤和作物的益生菌産品,並且教我如何辨彆産品的真僞和質量。在“生産”方麵,我希望它能簡單易懂地介紹一些基礎的益生菌製備技術,或許能讓一些有條件的閤作社或者種植大戶嘗試自己生産,降低成本。但更重要的是“應用”部分,我需要清晰明瞭的指導:什麼樣的益生菌適閤防治某種病害?在什麼時期、以什麼方式使用最有效?使用量是多少?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書中如果能包含一些當地的成功案例,或者是一些針對性強的技術方案,那絕對能幫助我更好地開展工作,贏得農民的信任。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手中的“秘密武器”,讓我在推廣綠色農業技術時更有底氣、更有說服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