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2
图书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6辑) |
作者 | 曹顺庆 |
定价 | 46.00元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69011876 |
出版日期 | 2017-09-01 |
字数 | |
页码 | 347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内容简介 |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6辑》主要内容包括:传播符号学发展趋势与理论探索大众传播时代的科技神话:建构、表征及反思、传播符号学视域下“冷热媒介”理论的再思考、论空符号——与韦世林教授商榷、符号学:传播学三大学派的整合平台——兼论传播学的困境与出路、互联网传播中符号的生产与传播、论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的共时性、仪式抗争:表演式抗争的视觉意象与修辞原理、标出性与标出性翻转:论中国性别文化权力转向、论传播与社群:一个皮尔斯传播符号学路径、近20年美国电子报的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形象述评等。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传播符号学发展趋势与理论探索 大众传播时代的科技神话:建构、表征及反思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冷热媒介”理论的再思考 论空符号 ——与韦世林教授商榷 符号学:传播学三大学派的整合平台 ——兼论传播学的困境与出路 互联网传播中符号的生产与传播 论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的共时性 传播符号学的社会学维度 仪式抗争:表演式抗争的视觉意象与修辞原理 标出性与标出性翻转:论中国性别文化权力转向 美国夫人形象建构与传播的符号学解读 论传播与社群:一个皮尔斯传播符号学路径 近20年美国电子报的中国文化研究与中国形象述评 商品的传播符号学 广告披上艺术的外衣 ——艺术原型与艺术植入的符号学对比 广告表意模式演变的符号修辞学分析 重复:品牌的基本构建方式 论淘品牌的标出与大学生消费 反“话语拜物教”:符号学对后马克思主义话语 理论的审思 标出与重复:仪式营销的运行机制 艺术的传播符号学 “错位之用”:电影的媒介不合 传媒艺术视觉符号的文化批判 同质·异质·主体 ——论当代中国城市电影的空间叙事与女性书写类别 中国电影符号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异质符号的张力”:艺术电影中的流行音乐 艺术的交流价值:莫里斯的艺术符号观 论“媒介自律”理论对西方现代主义音乐审美品质影响 叙述的传播符号学 文学与哲学 |
编辑推荐 | |
文摘 |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6辑)》: 但我们不可因此认为海德格尔对康德的阐释毫无价值,相反,他其实深刻地理解了康德,并且在批判哲学整体上理解了康德。海德格尔借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阐释来阐发他对批判哲学整体的理解。 海德格尔的阐释与康德原文的差距,正是《纯粹理性批判》与批判哲学整体(未来的形而上学)的差距。《纯粹理性批判》是自成一体的,它同时又归属于批判哲学整体,这样《纯粹理性批判》必然带有阶段性特征,也就是说,康德必然要限定《纯粹理性批判》中一些问题的发展。这些问题按逻辑发展本来要超出《纯粹理性批判》的范域而追溯更深的根据的,而康德为了保持完整性,不得不忽略这一问题的纵深度,或者切断之,并通过将其与同平面的东西联结,用另外的东西补充,来掩饰这种忽略和切断,这必然会浅化和偏置这些问题。 康德的“高原理”很明确地将对象从属于认识主体的先验性,从这方面来看,海德格尔的阐释有误。但如更仔细地审视康德,就会发现“高原理”的明确性后面,确有模糊之处。 首先,高原则讲对象从属于主体的先验性,如果结合“对象”问题,则该说法仅仅是“对象”问题的引申。康德也好,海德格尔也好,都承认,经验对象其实是一种知性的表象产物。当直观被提供,它必然带着互相联结的趋向,人对此直观统一的趋向进行意识,把这直观的统一趋向意识为“一”,同时又把这“一”与直观对照,于是“一”就有了“外于直观”的性质,进而产生了一个给出直观之杂多统一的个体。所以可以说,这个个体“对象”是主体的直观的统一的意识。所以说,就它是“某个东西”、某个存在者来说,它必然是从属认识主体的先验性条件的,因此“高原则”只不过是“对象”理论的一部分的引申。 康德也认为,杂多统一设置了一个“对象”,同时也导致了“先验的统觉”。后者指“统摄杂多在一意识中”,它自我意识到自己统摄直观,且是通过范畴的方式,故可说一切直观皆从属范畴:“一切感性直观皆从属范畴,范畴乃是感性直观之杂多所由以而能统摄在一意识中的条件。”①范畴必然导致经验的概念,所以范畴是“纯粹概念”。范畴是意识的必然统一方式,所以,康德把直观的统一的另一头归为“先验统觉”。而康德又说,意识的必然的统一,“实际上”就是“与对象的关系”。在此,我们要强调,“与对象的关系”这个表达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统觉一方面是“自我同一”,另一方面必然要产生“与对象相关”这一模式来统摄直观,即统觉必然要在“直观必须是某种对象的显象”的模式中统摄直观。康德说:“自我同一的本源的、必然的意识,同时亦即一切现象依据概念——即依据不仅使现象必然的再生且亦因而规定‘它直观的对象’(此对象,即现象必然在其中联结的‘某某事物的概念’)的规律一的综合所有的必然的统一的意识。”②“与对象相关”是统觉的模式,其中“对象”是一概念,即统觉统摄直观的一种方式、一种范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象其实是对象概念,是属于“统觉”即自我的。 但是,统觉为何要在“与对象相关”这一方式中统摄对象呢?统觉为何自身要假设一个与自身相对的东西呢?这只能这样解释:先验统觉本来就处在一种使直观统一的状态中,于是它把自身的这种状态意识为“我”与某种东西相关,或者“我”与“对象”的“关系”。在这个表达式中,“自我”与“对象”都是概念。这正如海德格尔讲先验性是“让……站在对面”一样,包含了“转向”与“站在对面”的对立。先验性是同一与差异的两重性的统一体。为什么“自我”也是一概念呢?因为自我——“先验统觉”的自我意识所意识到的东西,是内感知直观统一的产物,即概念。 …… |
序言 | |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6辑)9787569011876 四川大学出版社 曹顺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6辑)9787569011876 四川大学出版社 曹顺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中外文化与文论(第36辑)9787569011876 四川大学出版社 曹顺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