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传统吴式太极拳入门诀要
定价:68.00元
作者:张全亮著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304920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轨步型,斜中寓正。——王培生大师嫡传弟子张全亮,详解纯正吴式太极拳。
内容提要
三种套路,循序渐进,适合广泛人群:
10式,适合没有太极拳基础,练拳时间少的读者;
18式,适合学过太极拳,想开始接触吴式太极拳的习练者;
28式,适合吴式太极拳的进阶习练者和参赛者。
目录
序
自序
吴式太极拳(北派)鸣生亮门门规师训
吴式太极拳的源流与发展
吴式太极拳概要
传统吴式简化太极拳10式
传统吴式简化太极拳18式
传统吴式简化太极拳28式
附录
作者介绍
张全亮,自幼酷爱武术,习练多种拳法。20世纪70年代先后师从八卦掌名家李子鸣学习梁式八卦掌、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学习吴式太极拳。2005年创立“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现在全国及海外已设有48个辅导站,8个分会。2009年和2014年,分别主持申报吴式太极拳(北派)成为北京市市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先后出版了8部太极拳、八卦掌方面的专著,发行光盘20碟,发表论文、文章300余篇。现任北京市八卦掌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大兴区武术协会名誉会长,《武当》杂志顾问。曾担任央视《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专家评委、总裁判长,央视“武林盛典”训练营主教练等。
文摘
序言
试读了前面关于太极拳“入门心法”的章节,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着实让人叹服。他不像有些武术理论书籍那样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充满生活哲理的方式来阐述复杂的内功要领。比如他谈到“松”的体会,不是简单地说“要放松”,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比喻,比如像一根柔软的藤蔓,或者像水流一样自然流动,这种具象化的描述极大地帮助了我们这些刚刚接触太极的人去捕捉那种微妙的身体感觉。而且,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基本手势或步法时,都会追溯到其背后的力学原理和中医经络理论,使得练习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一种带着思考的身体实践。这种将“技”与“道”完美融合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不是一本单纯的动作指南,更像是一本引导人走向内在宁静的哲学入门。
评分深入阅读后,我感受到作者在传承传统武学精髓的同时,也展现了极高的现代视野。他并没有将太极拳束之高阁,描绘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学,而是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将那些历经百年的智慧系统地整理和编排。书中对于不同阶段练习者应侧重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划分得非常科学合理。比如,初级阶段侧重于形体规范和稳定的重心,到了中级阶段则开始强调劲路的连接和意念的引导。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极大地降低了太极拳学习的门槛,让原本望而生畏的“内家拳”,变得触手可及。整体来看,这本书的结构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但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路标指示,让人既有探索的乐趣,又不至于迷失方向,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研读的入门宝典。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朴实中透着厚重感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是一本用心打磨的作品。我喜欢这种不张扬但韵味十足的视觉呈现,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武术书籍那样追求花哨的排版或炫目的色彩,而是选择了一种更贴近传统、更沉稳的路线。拿到书时,纸张的触感也很好,油墨的印制清晰细腻,即便是复杂的图解部分,也能看得出印刷厂的用心。从书本的整体装帧来看,它似乎在向读者传达一个信息:内容比形式更重要。翻开内页,目录结构清晰明了,层级分明,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能够很快地找到自己想要学习和回顾的部分。尤其是那些关于拳理心法的介绍部分,文字的排版留白得当,读起来毫不费力,给人一种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感觉。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对书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又增添了几分信心,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同样令人满意。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个长期在都市快节奏生活中奔波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剂良药。它不仅教授拳术,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一种新的时间观和空间感。当沉浸在对“虚领顶劲”或“沉肩坠肘”的理解中时,外界的喧嚣似乎都被隔绝了,注意力完全回归到自身的呼吸和肢体协调上。书中关于养生和气韵的论述部分,语言非常舒缓平和,读起来本身就带有一种调节情绪的作用。我发现,仅仅是阅读这些文字,都能让我的心率平稳下来。这不像某些励志书籍那样强行“打鸡血”,它提供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缓慢而持久的能量积累。对于想通过太极拳寻求身心平衡的人而言,这本书提供的精神层面的滋养,其价值可能比单纯学会一套拳架要来得更为长远和宝贵。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动作分解上的处理手法,非常注重细节的把控,这一点对于自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很多太极拳的教程常常在关键的转折点或虚实转换处一带而过,导致学习者容易在这些地方形成错误的习惯。而这本书则不然,它会针对一个特定的动作,比如“掤”劲的发出,会细致到手腕的内旋角度、肘部的沉降方向,甚至连眼神的聚焦位置都有提及。配图虽然没有采用那种夸张的“武打”姿势,而是选择了更贴近实际练习状态的定格,这反而更真实、更可靠。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作者在图解旁边会附带一些“常见错误纠正”的提示,这些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拳师才会注意到的“陷阱”,提前告知,能够大大减少我走弯路的时间。这种详尽到近乎苛刻的指导,让人感觉作者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前辈,手把手地站在你身边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