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中医基础理论(第2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参考丛书
作者:印会河 等主编
ISBN:978711707180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定价:51.00元
字数:762000页码:491版次:2装帧:平装开本:W
目录
绪论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性质和内容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节 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
(一)气的哲学含义
(二)气的医学含义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二)运动是气的存在形式及固有属性
(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确立三才一体的整体医学观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的哲学含义
(二)阴阳的医学含义
(三)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
(四)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
(二)阴阳互根
(三)阴阳消长
(四)阴阳转化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指导疾病的防治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哲学含义
(二)五行的医学含义
二、五行的特性
(一)五行属性的概念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三、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生克
(二)五行乘侮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二)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
(三)指导诊断疾病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一、气的现代研究
(一)思维模型说
(二)场论说
二、阴阳的现代研究
(一)关于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关于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阴阳学说本质研究
三、五行的现代研究
(一)网状因果结构与五行
(二)五行的数学模式
(三)五行学说的计算机研究
一、大宝论
二、五行统论
第二章 藏象
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
第三章 气血精度津液
第四章 经络
第五章 体质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第七章 病机学说
第八章 养生与防治
附 名词术语索引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西医医生,我一直对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维充满敬意,但也深知其理论体系的独特和复杂。这次偶然接触到这本《中医基础理论》的第二版,我发现它确实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相较于一些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的传统著作,这本书在保持中医精髓的同时,融入了更加现代化的阐释方式。例如,在解读“五行学说”时,作者巧妙地将五行与现代生理学、病理学的一些概念进行类比,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但这种联系有助于我们从熟悉的角度去理解中医的辨证思路。书中对于“经络学说”的讲解也比我以往读过的任何版本都要透彻,不仅介绍了经络的循行和主治,还穿插了大量关于经络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我感受到了经络理论的强大生命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对一些重要的中医病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如“外感热病”的论述,就将中医的辨证分型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紧密结合,提供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思路。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同时又兼具了很强的可读性,对于我这样希望跨界学习的同行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料。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中医小白的启蒙圣经!我一直对中医充满好奇,但又觉得它玄之又玄,难以入门。之前也翻阅过一些中医书籍,但总是看得云里雾里,更别说理解其中的精髓了。直到我遇到了这本《中医基础理论》,简直是茅塞顿开!作者用非常清晰、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中医最核心的概念,比如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病因病机等等,一一娓娓道来。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气血津液”的讲解,以前总觉得这些是虚的概念,但书中结合了大量实际的例子,让我深刻理解了它们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气血津液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而且,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章节划分清晰,重点内容还会用加粗或者下划线标注出来,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我常常会在睡前翻几页,不知不觉中就能学到很多知识,感觉自己的中医知识体系正在一点点地建立起来。这本书不愧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参考丛书,质量和深度都毋庸置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了热爱,而中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我着迷。然而,市面上关于中医的书籍良莠不齐,很多都过于晦涩,让人望而却步。当我拿到这本《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时,眼前一亮!这本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不仅封面朴素典雅,内容更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作者在介绍中医的“体用”理论时,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是如何形成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脉象”的讲解,它不仅仅是枯燥的描述,还结合了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经验,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中医诊断的魅力。此外,书中对于“治则”的阐述也极具指导意义,它将各种治疗原则与具体病证相结合,使得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初步掌握一些临床的思路。这本书的篇幅适中,内容详实,既不会让人感到信息过载,又能涵盖中医基础理论的绝大部分核心内容。对于想要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的普通大众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能够点燃你对中医的兴趣,并为你打开一扇通往中医世界的大门。
评分我是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为了准备期末考试,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里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书籍。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本第二版的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版本作为我的主要参考书。不得不说,这本教材的体系构建非常完善,逻辑性极强。它从最基础的“气”的概念开始,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到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每个章节的编排都非常有条理,概念的引入、内容的阐述、重点的提炼,都做得非常到位。特别是关于“藏象学说”的部分,书中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且配有精美的插图,大大增强了我的理解。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外感病因”的论述,书中不仅列举了六淫邪气的特点,还详细分析了它们是如何侵犯人体,引起疾病的,并且结合了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特点,非常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是从历代医籍中精选出来的,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中医理论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的学习需求,更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中医老中医,虽然已经不在临床一线工作,但我一直对中医的理论研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看到了这本《中医基础理论》的第二版,便爱不释手。这本书的作者对于中医基础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解读“阴阳学说”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概念解释,而是深入探讨了阴阳在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环节中的具体体现,并引用了大量的古籍原文进行佐证,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精、气、神”三宝的阐释,作者将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讲得非常透彻,并且结合了现代养生保健的理念,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另外,书中对“病机”的论述也十分精彩,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病变的机理,更是强调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让读者在理解病机后,能够更好地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传统中医的严谨,又不失现代的流畅,让我读起来倍感亲切。它不仅能够帮助年轻一代中医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让像我一样的老中医重温经典,获得新的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