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提倡阅读的生活方式手册)

新书 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提倡阅读的生活方式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1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店铺: 东诚翔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ISBN:9787551815116
商品编码:29111499681
丛书名: 了凡四训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基本信息

作者    袁了凡

译者    

外文书名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年8月30日

页数    120

字数    100千

印刷时间    

开本    32开

纸张    瑞典轻型

版次    1-1

ISBN    9787551815116

内容简介(产品描述)

 

费勇教授评价袁了凡的《了凡四训》:

“因为是写给后代,就格外诚恳,拼着一切法子想把自己毕生的经验教训、一切的人生感悟教给孩子,希望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的家训,以毕生学识、经历与感悟为根基,谆谆讲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劝人向善、谋求磊落的生活,堪为一部历久弥新的生活方式手册。

 

曾国藩读后,感念书中“种种,譬如生”之言,为自己改号“涤生”,并且要求曾氏子侄必读此书;胡适奉此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重要代表作;“民国四大高僧”中的印光、弘一师徒提倡诵读;日本阳明学家安冈正笃认为本书是“人生所能动的伟大学问”,建议天皇及首相视之为“治国宝典”;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自称从本书中得到人生顿悟。

编辑推荐

 

《金刚经修心课》作者费勇教授精心翻译并作序

译文优美,原文勘校严格

作者为明代思想大家,文脉贯通儒释道

以身经历为鉴,讲授“命由我作”的积极人生观

封面为名贵浅草本色纸,内文用进口轻型环保纸,典藏级精美装帧

名人推荐

 

袁了凡先生训子四篇,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自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洵淑世良谟也。

——印光法师

 

有一本书要看300遍以上,那就是《了凡四训》……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我非常爱好这本书,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

——净空法师

 

我是严格按照《了凡四训》《菜根谭》以及佛教的六波罗蜜进行修行和从事商业管理的。

——稻盛和夫

 

“以改造命运的精神,创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光明前途。

——香港中华道德学会

作者简介

 

作者

袁了凡(1533 1606

初名表,后改名黄,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明代思想家,著作涉及农业、历法、军事、音乐、几何、佛学等诸多领域。

 

译者(如有)

 

费勇,学者、作家,1965年生于浙江,15岁考入高校,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昊达文化创始人、昊达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唐宁书店联合创始人,并兼任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联席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作品有《不焦虑的活法:金刚经修心课》等修心课系列,《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等生活方式相关著作,在大陆、台湾、韩国出版,连续多年入选凤凰网好书榜、网年度畅销书榜等多种榜单。

目录(如有

译序

 

译文:

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积善之方

谦德之效

 

原文:

立命之学

改过之法

积善之方

谦德之效

序言(如有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经商。经过原始积累,到90年代,富了,但,好像变得比以前更不安了。每年要花十几万请风水师啊命理师啊,帮他摆布家具,还要放生、拜神,诸如此类,说是可以趋吉。我忍不住批评了他的做法,并用事例说明很多的风水师、命理师不过是深谙人性弱点的骗子。朋友笑笑,说他其实也不完全信,不过是买一个心安。

我这位朋友,不过是无数普通中国人中的一员。千百年来,中国人关心的人生问题,是这样两个切身的功利问题:一个是如何保平安,一个是如何获得功名利禄。但耐人寻味的是,大多数中国人对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既不会深入到生死、真理这样的层面,也不会深入到制度、道德等社会层面,而是把它们看作个人问题,是需要自己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

而大多数人找到的方法就是归在神、佛、仙、命理、风水等名下简单的形式主义的方式。而且非常功利,画个符,就要马上驱邪;念个咒,股票就要立刻上涨。抄了一遍心经,恨不得癌细胞即刻消失。如果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就是不灵。中国人经常说的,是这个庙或这个命理师,灵不灵。灵还是不灵,是很多中国人选择信仰的一个标准。不幸,这个灵还是不灵,又非常主观。所以,所谓的灵,往往不过是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1583年到达中国肇庆,一直到1610年在北京去世。他在《中国札记》这本书里谈到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说令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人信风水,“一本黄历上写着每个日子适合做什么”,“非常荒唐,而这群骗子居然能够骗到皇帝和平民”。在他看来,这些看风水算卦的骗子是中国的大害虫。

利玛窦犀利地指出了中国人信仰体系里的一个层面:总是想着要通过命理风水、求神拜佛之类达成趋吉的目的,甚至改变自己的命运。直到21世纪的,这种极其功利的近乎巫术崇拜的迷信,仍然是一个广泛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官员、平民、富豪、穷人当中。但是,如果观照大的历史、文化背景,简单地说中国人只有迷信,也并不公允。

了凡四训》显示了中国人信仰体系里的另一个层面:透过自我修行创建良好的生活。这本书的作者袁了凡生于1533年,逝于1606年,和利玛窦生活在大明王朝的同一个时期,但彼此大约并不知晓,利玛窦一定没有读过《了凡四训》。如果读到了,也许对于中国人的信仰会有更全面的认知。在中国,固然有人迷信,但也有不少通达的人对于人生有独到的思考。《了凡四训》的价值,正在于把儒家、道家、佛教的思想,与命理风水相融汇,了迷信的层面,变成一种操作性很强的生活哲学。

 

 

《了凡四训》回答的,正是中国人关心的两个问题:如何保平安?如何获取功名利禄?或者更简单地合并成一个问题: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袁了凡在《了凡四训》里首先试图矫正中国人两个普遍的习惯:一是习惯于“命中注定”“听天由命”;二是当对命运有所不满的时候,习惯于向外求,向命理求,向风水求,向神灵求。

袁了凡说他年轻的时候,遇到一位孔先生,把他的命运算得清清楚楚,而且在多年里逐一应验。袁了凡因此心如止水,觉得命运既然已经天注定,那何必再努力什么呢。直到有,偶然遇到云谷禅师,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云谷禅师向袁了凡讲了一个道理:“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造作而成;每个人的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心的层面上找寻,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义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贵其实也是如此。我们既可以向内求道德仁义,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改变命运呢?云谷禅师说:“要种植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实。从现在开始,你要不断扩大充实自我的德性,坚持不懈地做好事,而且是默默做好事,积累阴德。这些自己所造的福德,哪有享受不到的道理?”

云谷禅师又拿出一本功过簿给袁了凡,让他每天有所反省,把自己做的好事坏事都记录下来。,他教袁了凡念“准提咒”,说如果念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就会有强大的感应。

于是,袁了凡按照云谷禅师的说法,重新规划了自己的人生。没过多久,他的命运就发生了变化。这本《了凡四训》,是他写给自己儿子的。在这本书里,袁了凡通过自身经历,讲述了命运可以透过修行改变,透过什么修行改变呢?透过持续不断地做好事来改变。

持续不断地做好事,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说法在理论上并没有多大的创意,我们在佛教、儒家、基督教的典籍里,很容易找到类似说法。但是放在中国社会,袁了凡彰显了特别的价值,价值在于他把这个说法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说,在世俗生活层面,袁了凡是了不起的,因为他矫正了中国人日常生活里普遍存在的对命理风水的迷信,倡导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自己命运自己掌握的人生态度。

当人们普遍地向神佛、风水寻求帮助的时候,袁了凡极力向人们证明,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如果我们想要财富,想要名望,那就修炼成与财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态、思想、品德和能力。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真正保佑我们,除了我们自己的所想所为。平安,源于内心。

......


新书 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提倡阅读的生活方式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新书 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提倡阅读的生活方式手册)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新书 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提倡阅读的生活方式手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新书 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提倡阅读的生活方式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新书 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提倡阅读的生活方式手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