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药大辞典(精)/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李贵兴主编

中兽药大辞典(精)/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李贵兴主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兽药
  • 兽药
  • 中药
  • 动物医学
  • 李贵兴
  • 现代农业科技
  • 专著
  • 辞典
  • 兽医
  • 养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旭洋景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8717529054517
商品编码:28945150949

具体描述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2月1日)
  • 丛书名: 现代农业科技专著大系
  • 精装: 1123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条形码: 9787109164826
  • 定价:380.00
  •     《中兽药大辞典》共收载中药6870味。每味中药分药名、异名、基源、形态、生境与分布、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是目前国内首部兽医中药味数多的工具书。本书可供农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兽医医疗单位及中药种植技术的人员参考查阅。本书的资料多取自《中兽医学》、《现代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兽医中草药大全》、《中药辞海》、《现代中兽医大全》、《兽医中药类编》、《兽医常用中草药》等有关书刊。本书由李贵兴主编。 
  • 前言
    一画
    0001.一支箭
    0002.一匹草
    0003.一文钱
    0004.一叶蔌
    0005.一皮草
    0006.一扫光
    0007.一年蓬
    0008.一朵云叶
    0009.一把篾
    0010.一枝香
    0011.一枝黄花
    0012.一枝蒿
    0013.一味药
    0014.一味药根
    0015.一柱香
    0016.一点血
    0017.一品红
    0018.一碗水
    0019.一颗血
    0020.一箭球
    二画
    0021.二叶玉凤花
    0022.二叶舞鹤草
    0023.二列叶柃
    0024.二色内风消
    0025.二色补血草
    0026.二花莓
    0027.十八症
    0028.十三年花
    0029.十大功劳叶
    0030.十姊妹
    0031.丁公藤
    0032.丁茄
    0033.丁香
    0034.丁香茄
    0035.丁香枝
    0036.丁香罗勒
    0037.丁香油
    0038.丁香树皮
    0039.丁香根
    0040.丁香露
    0041.丁癸草
    0042.丁癸草根
    0043.丁蛎壳
    0044.丁榔皮
    0045.七叶一把伞
    0046.七叶仔
    0047.七叶莲
    0048.七里明
    0049.七里香
    0050.七角风
    0051.七星草乌
    0052.七星剑
    0053.七蒜
    0054.卜芥
    0055.八月札
    0056.八仙花
    0057.八仙草
    0058.八角枫叶
    0059.八角枫花
    0060.八角枫根
    0061.八角金盘
    0062.八角茴香
    0063.八角香
    0064.八角莲
    0065.八宝茶
    0066.八楞木
    0067.人参
    0068.人参叶
    0069.人参花
    0070.人参芦
    0071.人参条
    0072.人参果
    0073.人参须
    0074.人参娃儿藤
    0075.人面子
    0076.人面子根皮
    0077.入地金牛
    0078.入地蜈蚣
    0079.儿茶
    0080.九子连环草
    0081.九牛造
    0082.九牛造茎叶
    0083.九牛薯
    0084.九爪龙
    0085.九节茶
    0086.九节菖蒲
    0087.九龙吐珠
    0088.九龙根
    0089.九龙藤
    0090.九龙藤叶
    0091.九仙草
    0092.九头草
    0093.九头狮子草
    0094.九里香
    0095.九里香根
    0096.九味一枝蒿
    0097.九莲灯
    0098.九翅豆蔻
    0099.九倒生
    0100.九眼独活
    0101.九管血
    0102.了哥王
    0103.了哥王子
    0104.了哥王根
    0105.刀口药
    0106.刀豆
    0107.刀豆壳
    0108.刀豆根
    二画
    0109.三十六荡
    0110.三七
    0111.三七叶
    0112.三七草
    0113.三丫苦
    0114.三叉虎根
    0115.三升米
    0116.三分三
    0117.三分丹
    0118.三叶木蓝
    0119.三叶青
    0120.三叶委陵菜
    0121.三叶委陵菜根
    0122.三叶漆
    0123.三白草
    0124.三白草根
    0125.三台红花
    0126.三色堇
    0127.三块瓦
    0128.三花莓
    0129.三角风
    0130.三角叶风毛菊
    0131.三角叶冷水花
    0132.三角叶驴蹄草
    0133.三角叶盾蕨
    0134.三角叶薯蓣
    0135.三角草
    0136.三角咪
    0137.三条筋
    0138.三张叶
    0139.三刺皂角
    0140.三轮蒿
    0141.三股筋
    0142.三春柳
    0143.三面刀
    0144.三点金草
    0145.三钻风
    0146.三消草
    0147.三棱
    0148.三棱草
    0149.三楞草
    0150.三楞筋骨草
    0151.三颗针
    0152.干冬菜
    0153.干地黄
    0154.干旱毛蕨
    0155.干苔
    0156.干姜
    0157.干漆
    0158.土一枝蒿
    0159.土丁桂
    0160.土人参
    0161.土人参叶
    0162.土大黄
    0163.土千年健
    ……

《实用中兽药辞典》:古代智慧与现代科学的融合,畜牧健康的新篇章 在现代畜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追求绿色、高效、安全、无污染的养殖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传统中兽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显著的疗效,正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在浩瀚的中兽药知识海洋中,一本集大成、融智慧的著作,无疑能为广大畜牧从业者、兽医工作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参考。《实用中兽药辞典》便是这样一本凝聚心血、精益求精的学术专著,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兽医学宝藏的系统梳理和现代化诠释,更是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坚实桥梁,为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 编纂理念与价值取向:传承与创新,服务于畜牧业现代化 《实用中兽药辞典》的编纂,并非简单的知识堆砌,而是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使命与前瞻性的价值取向。其核心理念在于“传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编者们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兽医学历经数千年风雨洗礼,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治疗体系,这其中蕴藏着无数珍贵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知识面临着理论体系模糊、应用方法单一、科学验证不足等挑战。因此,编纂本书的首要目标,便是系统地挖掘、整理、归纳和提升传统中兽药的理论与实践,使其在现代科技的框架下焕发新的生机。 本书的价值取向,紧密围绕着服务于现代畜牧业的健康与发展。这意味着,在内容的选取与阐述上,不仅要体现中兽药的传统精髓,更要注重其在现代养殖环境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本书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一套科学、实用、可靠的中兽药应用指南,以期解决当前畜牧业在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绿色生产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难题。 二、 内容体系构建:系统全面,逻辑清晰,应用导向 《实用中兽药辞典》在内容体系的构建上,力求做到系统性、全面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本书主体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1. 总论部分:奠定理论基础,引领认知方向 中兽医学基本理论概述: 深入浅出地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等中兽医学核心概念,为读者建立起对传统理论的整体认知框架。这部分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古老理论在动物生理病理中的映射,帮助读者理解中兽药治疗的深层逻辑。 中兽药的起源与发展: 回溯中兽药的历史脉络,梳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展现中国传统兽医学的博大精深。通过对历史经典的解读,让读者感受中兽药的源远流长及其在历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中兽药研究进展: 聚焦于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兽药研究中的应用,如药物化学、药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介绍国内外在解析中兽药有效成分、阐明作用机制、开发新剂型、评价安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现中兽药的科学潜力和现代化研究方向。 中兽药的临床应用原则与方法: 详细阐述中兽药在疾病防治中的辨证论治原则,以及药物的配伍、煎煮、给药途径等具体操作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整体调理的理念,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动物的具体病情、体质、种类等因素,灵活运用中兽药。 2. 药物详解部分:精选药物,科学阐释,用法规范 药物分类与检索: 遵循国家相关分类标准,或采用常用的功效分类(如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方便读者根据需要进行检索。同时,也提供笔画、拼音等多种检索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查找效率。 单味中药(含动物类、植物类、矿物类)的详细阐述: 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对每味药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包括: 名称与别名: 包含规范的学名、常用名及各地别名,确保准确识别。 来源与产地: 详细介绍药材的植物、动物或矿物来源,以及主要的产地分布,有助于鉴别药材真伪优劣。 性味与归经: 阐述药物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以及所归的脏腑经络,这是理解药物药效的基础。 功效与主治: 详细列举该味药物的主要药理功效,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并结合具体病症,说明其适用的治疗范围。 现代药理研究: 整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阐述该味药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制、体内外活性等。通过科学数据和研究证据,为中兽药的疗效提供现代科学解释,增强其可信度。 临床应用举例: 提供该味药物在实际临床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包括与他药配伍组成的经典方剂,或者单独使用时的剂量与用法,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炮制方法与规格: 介绍常用的炮制方法(如炒、炙、蒸、煮等)及其对药物功效的影响,并提及不同药材的规格等级,指导合理选用。 不良反应与禁忌: 明确该味药物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不良反应,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保障用药安全。 常用中药复方(含经典名方与现代常用方)的介绍: 选取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中药方剂,详细介绍其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方剂特点、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等。这部分内容为读者提供了直接可操作的治疗方案。 3. 应用指导部分:聚焦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常见畜禽疾病的中兽药防治: 结合当前畜牧业中常见的畜禽疾病,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生殖系统疾病、寄生虫病、中毒病等,系统介绍各种疾病的中兽医学辨证分治思路,以及针对性的中兽药处方和治疗方案。 中兽药在动物保健与促生长方面的应用: 探讨中兽药在提升动物免疫力、改善肠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繁殖性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绿色、无抗的保健和促生长方案。 中兽药制剂与制备工艺: 介绍常用的中兽药剂型(如汤剂、散剂、丸剂、注射剂、口服液、中药颗粒等)的特点、优势及制备工艺。对于有条件的读者,也提供家庭制备简易中兽药制剂的指导。 中兽药的质量控制与安全使用: 强调中兽药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药材的鉴别、炮制、储存以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同时,也详细说明中兽药的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误用。 三、 严谨的学术态度与科学的论证方法 《实用中兽药辞典》的编纂团队,由一批在兽医学、中药学、药理学等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对每一条内容都经过反复考证、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 文献溯源: 充分挖掘和利用历代本草、医书、兽医典籍等传统文献资料,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科学验证: 积极引用和整合国内外最新的药理学、毒理学、临床试验等科学研究成果,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阐释中兽药的作用机制,验证其临床疗效。 临床实践: 结合广大兽医工作者的丰富临床经验,对中兽药的实际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使其内容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专家审订: 全书内容经过多位资深专家交叉审订,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系统性。 四、 创新之处与突出优势 与市面上其他中兽药类书籍相比,《实用中兽药辞典》具有以下创新之处和突出优势: 1. 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本书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强调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将古代智慧与现代需求紧密结合。 2. 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完美结合: 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大量引入现代科学研究成果,用科学的语言和数据来解释和支撑中兽药的疗效,提升了其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可信度和接受度。 3. 覆盖面广,信息量大: 涵盖的药物种类、方剂数量均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对每味药物的阐述细致入微,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4. 检索方便,体例清晰: 科学的编排体例和多种检索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用户查找信息的效率,使其成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5. 注重安全性与环保性: 强调中兽药绿色、无抗的优势,符合当前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6. 针对性强,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当前畜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兽药防治方案,具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价值。 五、 目标读者与价值体现 《实用中兽药辞典》的目标读者群十分广泛,包括: 畜牧养殖场户: 为养殖场户提供科学、经济、安全的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方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兽医工作者(兽医、兽医助理、畜牧兽医技术员等): 作为重要的临床参考工具,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诊断疾病,灵活运用中兽药进行治疗。 兽药企业研发与生产人员: 为新药研发、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畜牧兽医类院校师生: 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书和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掌握中兽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 相关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为深入研究中兽药的科学内涵,拓展应用领域提供宝贵信息。 对中兽药感兴趣的社会大众: 普及中兽药知识,提升对传统医学的认知。 结语 《实用中兽药辞典》的问世,不仅是一部知识的宝库,更是中国传统中兽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它以其科学严谨的态度、丰富详实的内容、创新实用的方法,必将为广大畜牧从业者和兽医工作者打开一扇通往绿色、健康、高效畜牧业的新大门。随着这本书的广泛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中兽药的智慧将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畜牧业,为保障人类食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更大的力量。本书的编纂,是“传承与创新”理念的最佳实践,是对中华民族宝贵医学遗产的有力传承和发展,必将引领中兽药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关注了很久,终于到手了。翻开扉页,厚实的分量就足以让人感受到编纂者的用心。我一直对中兽药有着浓厚的兴趣,总觉得这些流传千年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尤其是在绿色农业、生态养殖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寻找更温和、更可持续的治疗方案,似乎变得尤为迫切。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兽药宝库的大门。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读,但从目录和章节设置来看,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令人赞叹。各种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针对不同动物、不同病症的复方配伍,都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经典的验方,了解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这对于我日后的实践会是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美,纸质优良,阅读起来非常舒适,这使得我对它的使用体验充满了期待。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兽医学的学生,对于各种治疗手段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在接触到《中兽药大辞典》之后,我眼前豁然开朗。我一直觉得,作为一名未来的兽医,掌握包括中兽药在内的多种治疗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动物的健康服务。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大量的药材和方剂,而且结构清晰,检索方便。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的说明,这对于避免用药错误、确保疗效至关重要。同时,书中还提及了一些现代研究成果,将传统中兽药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这让我看到了中兽药在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我打算将这本书作为我的重要学习资料,深入研究其中的内容,为我未来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对动物保健领域的发展有着持续的关注,特别是那些能够实现人畜共患病预防和动物福利提升的创新方案。当我了解到《中兽药大辞典》的出版时,便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枯燥的药材目录,我从其编纂的严谨性和内容的深度中,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思路,以及一些天然、环保的治疗理念,这与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高度契合。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亚健康状态的动物,我相信中兽药能够提供更温和、更长效的调理方案。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探索更全面的动物健康管理策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支持。它所倡导的“治未病”理念,在动物保健领域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畜牧业的基层工作者,我深知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各种疑难杂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时会遇到瓶颈。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指导我灵活运用中兽药的工具书,既要有理论基础,又要有实际可操作性。这部《中兽药大辞典》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我粗略地浏览了一下,其中关于常见病的中兽药治疗方案,介绍得非常详尽,从辨证施治到具体用药,都有清晰的指导。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似乎还涉及了一些对于新型疾病的防治思路,这对于我们应对不断变化的疫情非常有价值。我尤其关注书中对药材炮制和质量鉴别的介绍,这直接关系到药效的发挥,是临床应用的关键。虽然我还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吸收书中的知识,但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工作案头不可或缺的参考。它不仅仅是一部字典,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兽医老师。

评分

我是一位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爱好者,而中兽药正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瑰宝。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中兽药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民间说法,缺乏系统性的认知。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有机会能够以一种更加严谨和科学的态度去了解它。我注意到书中不仅仅罗列了药材,还深入探讨了中兽药的理论基础,比如阴阳五行、脏腑辨证等,这对于理解药材的内在联系和协同作用非常有帮助。我对于书中关于药理作用的阐述也感到非常感兴趣,它如何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达到治疗效果,这让我对中兽药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学术化,但整体而言,编纂者在力求严谨的同时,也兼顾了易读性,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受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