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中国民间书法字典 |
| 定价 | 68.00 |
| ISBN | 9787547218501 |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 作者 | 无 |
| 编号 | 1200882096 |
| 出版日期 | 2014-03-01 |
| 印刷日期 | 2014-03-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无 |
| 页数 | 无 |
| 1.说明 2.书迹出处一览表 3.笔画检字表 4.正文 5.汉语拼音索引 |
| 禚效锋 男 1975年生。江苏邳州人。教师。先后毕业于江苏省运河师范学校、山东大学-书法、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画、南京艺术学院-书法。自2007年起研究书法字体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 致力于中国古今书法名家电脑-3的开发工作。已开发完成*字体、金文字体、王羲之楷体字体、王羲之行书字体、王羲之草书字体、文征明楷书字体、文征明行草字体、米芾行书字体、苏轼行书字体、颜真卿楷书字体、柳公楷书字体、赵孟頫行楷字体、郑板桥字体、章草字体、汉简字体、孙过庭草书字体、于右任标准草书字体等数十种。 |
| 书法爱好者 |
| 该书汇集了大量流传于世的民间书法字迹 这些字迹或潇洒、或飘逸、或雄美 总之 都是各有特点 令人美不胜收。民间书法字典的汇编 一方面弥补了书法目前一向只注重名人书法作品及字迹和经院派书法作品的弊端 另一方面 也为研究汉字演变 字体的演变 对研究书法史 书法文化发展史、书法文献整理 以及对研究民间汉字的兴废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相信这本书也对当代书法家书法创新和突破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有利于中华书法文化的弘扬和传播。 |
《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平衡》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非常大,它不是那种耸人听闻的危言耸听,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数据和模型分析之上,冷静而有力地揭示了我们正面临的挑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数据呈现上的功力,那些复杂的曲线图和统计表,被配上了清晰的解读文字,即使是复杂的气候学概念,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让人能清晰地追踪全球温度上升的趋势,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读完后,我深切体会到气候问题已不再是遥远的新闻标题,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议题。它不仅是科普读物,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书,促使我开始反思并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知识,更唤醒了行动的意识。
评分我最近迷上的一本小册子——《诗词格律入门与精进》。说实话,我对传统格律诗一直心存敬畏,觉得那规矩太多,束手束脚,难以自由表达。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复杂的平仄对仗规则,而是从最基础的音韵美感入手,用大量直观的例子,比如朗读对比,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平仄协调”带来的音乐性。作者的讲解非常耐心,尤其是在讲解“拗救”等复杂技巧时,处理得极其巧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而是将其融入到诗词创作的“乐趣”之中。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留白适度,让人在学习的同时眼睛得到了很好的休息。对于想要真正掌握格律,写出“有骨架有血肉”的诗句的朋友,这本书绝对是最好的入门向导,实用性太强了!
评分这本《XX艺术鉴赏指南》真是让人爱不释手!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没想到它以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那些深奥的艺术理论娓娓道来。书中的配图简直是点睛之笔,每一幅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排版,色彩搭配和谐,细节展示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对不同流派的风格演变过程的梳理,逻辑清晰,脉络分明,让我这个艺术门外汉也能很快抓住核心要点。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读起来让人感觉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导师在身边耐心讲解。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艺术领域的认识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开始体会到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情感和文化内涵。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艺术素养的朋友们,绝对是物超所值的一本佳作!
评分翻开《城市建筑变迁史》,首先被其扎实的史料功底所震撼。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夫,不仅仅罗列了时间线和重要事件,更深入挖掘了城市肌理和社会变迁是如何相互作用,最终塑造出我们今天所见的建筑风貌。书中关于不同历史时期建筑材料的演变分析尤为精彩,从早期的夯土到后来的钢筋混凝土,每一种材料的选择背后都隐藏着那个时代的经济能力、技术水平乃至审美倾向。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的文字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些宏伟建筑从图纸到拔地而起的全过程。文字风格沉稳厚重,极具学术价值,但又不失人文关怀,让人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也对我们身处的城市环境多了一份敬畏和思考。对于城市规划者或历史爱好者来说,这简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宝典。
评分这本名为《古老手工艺的复兴之路》的画册兼文集,简直是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与其他侧重技术细节的书籍不同,它将重点放在了“人”和“传承”上。书中的摄影作品极具艺术感,那些工匠们在昏黄灯光下专注劳作的侧影,古老工具与粗糙双手形成的对比,无不传递出一种对传统的坚守和敬意。文字部分对每一项手工艺的历史渊源、文化意涵都有深入的探讨,文字优美,充满人文关怀,读起来让人心静神宁。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慢工出细活”的哲学探讨,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种对手艺的尊重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仿佛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得以审视自己与“慢”和“传统”的关系。非常适合在周末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静静地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