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作 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规 格 32开,51页
出版日期 200403
书 号 1511211655
标准号/图集号 CJJ17-2004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作业管理。
1 总则
2 术语
3 填埋物
4 填埋场选址
5 填埋场总体布置
6 填埋场地基与防渗
7 渗沥液收集与处理
8 填埋气体导排与防爆
9 填埋作业与管理
10 填埋场封场
11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12 填埋场工程施工与验收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我一直是个对生活细节充满好奇的人,所以当我对我们社区垃圾处理站的运作方式产生疑问时,自然而然地就找到了这本书。它以一种非常专业但又不失易懂的方式,讲解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的方方面面。我曾经以为填埋就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这本书让我看到,背后蕴含着多么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工程考量。书中关于填埋场的设计,从地基的处理到防渗系统的构建,再到覆盖层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尤其对“防渗层”这个概念印象深刻,它就像是给填埋场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铠甲”,有效阻止了有害物质的渗透,保护了我们的地下水。此外,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填埋场运营过程中的监测体系,包括对填埋体稳定性的监测、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以及对填埋气体排放的监测。这些监测体系的建立,确保了填埋场的安全运行,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数据。这本书让我对垃圾填埋技术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让我对“规范”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以为规范就是那种枯燥乏味的条条框框,但这本书用它严谨而又实用的内容,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就像是为我们城市垃圾处理的“大胃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量身定制的一本“健康手册”和“行为指南”。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为填埋场揭秘,从最基础的选址原则,到填埋体的结构设计,再到运营过程中的各种细节,都一丝不苟。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渗滤液的处理章节,那里详细描述了如何收集、监测和处理那些“脏水”,确保它们不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造成任何威胁。还有关于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利用,书中列举了多种可行方案,并且详细阐述了其技术经济可行性。这让我意识到,垃圾填埋不仅仅是“填”和“埋”,更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程,它需要我们运用最先进的技术,最科学的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甚至将垃圾转化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读完之后,我真心觉得,我们城市能有这样一本规范作为指导,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评分近期,我开始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幕后运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无疑是我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发现。它并非那种轻松阅读的消遣读物,而是以一种非常系统和专业的方式,揭示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这项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工程的精髓。我以前对填埋的理解仅停留在“堆放”的层面,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科学严谨的设计理念是如何贯穿其中的。从最初的场地选择,对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全面考量,到防渗层、导排系统、覆盖层等关键结构的详细设计,再到填埋过程中对垃圾的压实、分层堆放,以及对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处理,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对环境保护和工程安全的极致追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阐述印象深刻,这让我看到了这项工程在面对潜在问题时的周全考量。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城市工程师的视角,对这项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却又鲜为人知的工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天啊,我最近真的沉迷于一个完全出乎我意料的领域——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起初,我只是对我们城市如何处理日益增长的生活垃圾感到好奇,没想到就挖到了宝藏。这本书,我得说,它绝对是打开了我新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它让我意识到,看似简单的“填埋”,背后是多么深奥的科学和工程智慧。我以前总觉得垃圾就那么往地里一埋,眼不见为净,现在才知道,这背后涉及土壤力学、水文学、微生物学,甚至是气体动力学!想象一下,一个巨大的“容器”在地底下,要能承受住无数吨的重量,还要防止里面的物质渗漏污染地下水,同时还要考虑产生的沼气如何收集和利用,是不是瞬间感觉高大上了?书中那些关于填埋场选址的严谨论证,防渗层的技术要求,填埋体稳定性的计算,以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估,都让我惊叹不已。我以前只是在新闻里看到一些关于填埋场环境问题的报道,现在我才理解,这些问题并非无法解决,而是需要极其专业的技术和精心的设计来规避。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垃圾处理漠不关心的市民,变成了一个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理解的“技术爱好者”,简直太奇妙了!
评分作为一个对环保话题一直很关注的普通读者,我最近在阅读过程中,意外地深入了解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领域。这本书,我必须说,它打开了我认知世界的新视角。我以前可能只是知道有垃圾填埋场,但从未真正理解过它的运作原理和技术要求。通过这本书,我才了解到,一个“卫生”的填埋场,背后需要多少细致的规划和严谨的工程。它不仅仅是把垃圾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要考虑如何进行科学的选址,如何构建可靠的防渗系统,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处理渗滤液,以及如何安全地管理填埋产生的气体。书中对这些技术细节的讲解,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让我对这项工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对技术、管理和环保都有极高要求的系统工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入的“技术之旅”,让我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积极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