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育儿编辑部编写的《每天5分钟国学艺术胎 教》是**本中华传统艺术启蒙胎教书!用古诗、词 、赋、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滋养宝宝 成长! 胎教是提前一步与宝宝相遇。古诗、词、曲、赋 、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用博 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和准爸妈*深的爱,滋养胎宝宝成 长。这是送给胎宝宝*好的礼物。
孕1月(0-4周)
**-3天 “人”之初
第4-5天 古人的胎教智慧
第6-7天 中国风《良宵》
第8-9天 《三字经》片段
**0-11天 故事中的“春天”
**2-13天 民间艺术——虎头鞋
**4天 有趣儿的斗草游戏
**5-16天 盘古开天辟地
**7-18天 年的由来
**9-20天 过年要吃饺子
第21天 唐诗《江雪》
第22-23天 音乐欣赏《梅花三弄》
第24-25天 龟壳上的奇怪图案
第26-27天 成语故事——言而有信
第28天 名画欣赏《秋庭戏婴图》
孕2月(5-8周)
第29-30天 《百家姓》的由来
第31-32天 仓颉造字
第33-35天 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36-37天 《诗经·蒹葭》
第38-39天 民间艺术——剪纸
第40-41天 欢天喜地度元宵
第42天 汤圆的美好寓意
第43-44天 成语故事——上善若水
第45-46天 音乐欣赏《二泉映月》
第47-48天 《论语》**
第49天 中国风——黄梅戏
第50-51天 倒贴“福”字的传说
第52-53天 诸葛亮“做”馒头
第54-55天 趣味京剧脸谱
第56天 名画欣赏《蕉荫击球图》
孕3月(9-12周)
孕4月(13-16周)
孕5月(17-20周)
孕6月(21-24周)
孕7月(25-28周)
孕8月(29-32周)
孕9月(33-36周)
孕10月(37-40周)
附录
胎教要这样做
出生后别忘巩固胎教成果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的预期,我原以为它会集中在一些简单的、比如念唐诗宋词之类的表层操作上,但它真正触及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生命教育”的理念。作者在探讨“传承”这个主题时,没有落入宏大叙事的窠臼,而是聚焦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举个例子,书中描绘了古代文人在园林中品茶、赏花的场景,并将这种“静观万物”的心态,与现代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感知世界的微妙变化联系起来。它提出了一种“慢下来”的感知练习,要求父母在与胎儿交流时,先专注自身呼吸的均匀性,然后才将这种平稳的频率传递出去。这种强调内在基石的教养方式,让我深思:我们总是急于给孩子最好的外部资源,却忘记了首先要构建一个稳固的内心世界。这本书对于“平衡”的理解也很有启发性,它不是推崇某种单一的文化偏好,而是教导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各种信息洪流中,筛选出最适合自己家庭特质的那一部分。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它迫使我反思自己过往的生活习惯和价值取向,确保我以一个更清晰、更具条理的姿态去迎接新生命。
评分我之前看过几本育儿书,大多内容翔实,信息量巨大,读完后常常感到焦虑,生怕自己遗漏了某个关键步骤。但这一本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没有压迫感,只有引导和启发。它的语言风格非常舒缓,句子结构常常采用排比和递进的手法,读起来有种古典乐章般的流畅感。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审美启蒙”的部分,它没有直接展示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艺术品,而是引导读者去观察光影的变化,去体验不同材质的触感,甚至是去品味不同食物的层次感。这种全方位的感官调动,让我意识到,胎教绝不仅仅是听觉的输入,更是一场对生命美好细节的捕捉训练。书中对于“修身养性”的论述,也摆脱了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场景重现,比如描述一位母亲在灯下阅读时的专注神态,让读者感受到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宁静力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方法论”,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模板”,让我可以根据自己和伴侣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胎教氛围。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式的,我发现自己很少会因为内容过于晦涩而感到阅读障碍,这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他擅长运用比喻,将一些抽象的古代哲学概念,比如“中和之美”或“天人合一”,转化为现代家庭生活中可以操作的具体情境。比如,在讲到如何处理孕期夫妻关系时,书中用“琴瑟和鸣”的意象来比喻父母双方的和谐互动,并详细描述了如何在日常琐事中找到这种“共振频率”。这本书的文字密度适中,每一句话都似乎经过了精心的打磨,没有一句是用来填充篇幅的。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空间美学”的探讨,它不是教我们如何布置豪华的婴儿房,而是指导我们如何用最简单的陈设,营造出一个能滋养心性的环境,比如如何利用窗外的自然光线,如何选择能引起舒适感的声音背景。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美好的父母”的艺术指南,它关注的重点永远是父母自身的成长和心性的提升,相信只有父母本身心境平和、审美高远,才能自然而然地将这种品质传递给尚未出生的生命。每一次翻阅,都像进行了一次深层次的呼吸练习,让人对即将到来的生命之旅充满期待,而非恐惧。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温润的米黄色纸张,摸上去有一种亲近自然的舒适感,封面上的插画线条简洁却蕴含深意,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原本对“胎教”这件事抱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觉得更多是心理安慰,但翻开这本书后,里面的内容布局一下子打消了我的疑虑。它不像那种堆砌专业术语的育儿指南,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将一些深奥的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的场景描述中。比如,它会用“雨后初霁,空气中弥漫的泥土清香”来比喻父母对孩子最纯粹的爱,这种细腻的笔触,让人在阅读时仿佛能感受到那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书中对于如何进行“情绪管理”的阐述尤其独到,它强调的不是如何“控制”胎儿的情绪,而是父母自身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定力,这对于我们这些初次为人父母、内心时常波澜起伏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我特别欣赏它对于“韵律和节奏”的强调,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音乐歌单,而是引导我们去聆听自然的声音,观察四季的更迭,这种由内而外的熏陶,远比生硬的灌输来得有力量。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看待周围世界的视角都变得柔和了许多,这真是一本能让人慢下来的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是极其巧妙的,它似乎是按照孕周的自然 progression 来设计的,但又巧妙地避开了那种机械的时间表划分。每一章节的标题都充满了诗意和哲思,让人在进入主题之前,就已经被引领入一种沉思的状态。例如,探讨“语言的构建”时,它用的标题是“音律的初探与意境的播种”,而非枯燥的“胎儿听力训练”。书中对“意境”的强调,是我在其他胎教读物中很少见到的。作者似乎在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我们给孩子输入的不应只是信息,而是感知世界的美好方式。在描述如何与宝宝“对话”时,它推荐了一种“共情式倾听”,即父母在表达时,要先想象胎儿此刻可能感受到的状态,再进行回应,这是一种极高的同理心训练。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会停下来,对着镜子练习书中所描述的那些面部微表情的放松,体会那种不带评判的、全然接纳的目光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本书的文字力量,在于它能够渗透到我们日常行为的底层逻辑中,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我修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强制性的训练都要深刻和持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