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变革,莫不革新政治;革新政治,无不革新官制。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晚清政府被迫启动官制改革,这既为清政府的存亡绝续开辟了一种可能,也为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化开辟一条生路。百年回望,晚清职官法改革的意义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消褪;恰恰相反,这一变革恰如那暗夜星斗,为我们窥见中华民族的转型幽径提供极有价值的导航。
目录
第一章晚清的时代背景与晚清政治体制
一、晚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二、晚清的政治体制与权力结构
三、晚清官制改革三部曲
第二章晚清职官法的渊源、演变及分类
一、职官法概说
二、晚清职官法的渊源与发展演变
三、晚清职官法的分类及考略
第三章晚清职官法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点
一、任官的途径与资格
二、职官的考核与处分
三、职官的法律监督
四、职官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与责任
五、职官的回避、致仕与俸禄
第四章西方法律文化的输入与晚清职官法的解体
一、西方法律文化的输入及其对中华法系的冲击
二、晚清职官法的解体和转型
三、晚清职官法转型期的特点
第五章晚清职官法的研究价值
一、晚清对“职官法”的引进及其影响
二、晚清职官法的研究价值
三、古代职官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附录
Ⅰ《各部官制通则》
Ⅱ《各省官制通则》
Ⅲ《法官考试任用暂行章程》
主要参考书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有意思,暗红色调,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感觉,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是看装帧,就觉得出版社在细节上颇为用心。封面上“晚清职官法研究”几个大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我特别留意了作者李曙光的名字,感觉这位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应该有着深厚的功底。对于“法律出版社”的出品,我一直都抱有较高的期待,他们的图书质量往往很有保障,印刷精美,纸张触感也相当不错,阅读体验上乘。我手头的几本法学类书籍,几乎都是出自他们家,所以对这本书的装帧和出版质量,我个人是相当满意的。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也不小,厚厚一本,光是翻阅一下目录,就能感受到内容之丰富,对于晚清时期职官制度的研究,能写出如此规模的书籍,想必其中蕴含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细致的考证。我对那个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颇感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能让我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官场运作和法律体系,为我理解当时的社会变迁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我其实是怀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晚清职官法研究”这个主题听起来就有些枯燥和专业,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引言部分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李曙光用一种非常宏大而又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晚清时期社会转型的宏大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下,职官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和变革。他并没有一开始就陷入法律条文的细节,而是从宏观的历史脉络入手,将职官法的研究置于整个晚清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进行考察。这种写法让我一下子就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纯粹的法律书籍,更是一部解读晚清社会肌理的力作。他对历史语境的把握非常到位,能够将抽象的法律条文与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命运巧妙地联系起来,读起来丝毫不显枯燥,反而有一种拨开迷雾,窥见历史真相的快感。我特别喜欢他对于某个制度演变的追溯,那种循序渐进的逻辑分析,让我对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还具备了相当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充斥着晦涩法律术语和枯燥史料的学术专著,但事实上,李曙光教授的文字非常有张力,他能够将那些沉寂在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来,仿佛就在眼前。我读到关于某个官员的升迁或降职时,感觉就像是在读一部跌宕起伏的官场小说,只不过这里面每一个情节都建立在扎实的史实和严谨的法律分析之上。他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揣摩,都非常到位,使得整本书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这种将学术研究与文学表达相结合的写作方式,是很多学者都难以企及的,它让我想起了那些经典的传记和历史叙事,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故事的魅力。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作者的某个观点而陷入沉思,然后合上书本,去思考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历史上的职官法,它所探讨的很多问题,比如权力的运行、制度的改革、人事的任命等等,在当下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李曙光教授在分析晚清时期职官制度的弊端和局限性时,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视角,其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我们反思当下的一些制度设计和管理实践。他对历史的洞察力,以及将历史经验转化为深刻见解的能力,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畴。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一些社会现象,去思考制度背后的逻辑和动因。这种能够引发读者深度思考的书籍,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想的启迪。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过程,可以说是我读过的同类书籍中最严谨、最令人信服的了。李曙光教授在梳理和分析晚清职官法时,引用了大量的原始史料,并且对这些史料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和解读,看得出他在史料的搜集和运用上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探讨某个具体法律条文时,往往会追溯其渊源,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并对比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相似法律制度,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使得他的论证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他对于历史文献的驾轻就熟,以及将复杂的法律概念清晰阐释的能力,都体现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回避争议、敢于提出自己独到见解的学术态度,他并不满足于简单的史料堆砌,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提出自己对于晚清职官法演变的独特视角和解释,这种学术上的勇气和魄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