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财产权有着怎样的关系?
本书采用跨学科和关联性的方法,同时运用财产权理论对英与自然栖息地保护和物种保护的自然保育法关键性主题作了深入的思考,通过考察法律和经济手段在促进自然保育(包括海洋环境)方面的效果,以及反映财产权利的环境监管和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特别强调了经济和法律政策工具的整合应该是栖息地和物种保护法律有效施行的关键,为我的环境和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和参照。
目录
第一章法律语境中的自然保育
第一节绪论
第二节物种保护和栖息地保护——双管齐下的方法
第三节自然保育立法:源起、范围和政策
一、法定干预的源起
二、物种和栖息地的立法
第四节现代“保育”法的适用范围
一、生物多样性保育
二、界定受保护的“自然”环境
三、法律和经济手段
第五节法律在自然保育中的作用——关键性的主题
一、解决自然保育中的冲突利益
二、资源分配
三、财产权利的作用
第六节财产权的范式和《自然保育法》
第七节结论——界定“保育”法
第二章自然保育的治理
第一节引言——治理与伙伴关系原则
第二节法定保育机构
第三节联合自然保育委员会
第四节政府机构
一、中央政府
二、地方政府
三、公园机构
四、保育监事会
五、其他公共机构
第五节非政府保育机构
一、信托基金
二、野生动物信托基金
第六节公共机构的一般职责
一、促进生物多样性
二、一般保育职责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职责
第七节一种新方法——本地的伙伴关系?
第三章自然栖息地:确定与保护
第一节保护区政策
第二节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场所
一、通知SSSI
二、可能损害保育利益的业务
三、公共机构与法定承担者的责任
四、1981年《野生动植物和乡村法》案项下的潜在责任
五、实现积极管理的权力
六、保育机构的支付
七、进入的权力
八、强制购买
第三节自然储备区
一、自然保护区
二、当地自然储备区
第四节石灰石路面令
第五节公园
第六节著名自然风景区
第四章自然栖息地:管理
第一节介绍
第二节管理协议
一、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场所
二、建设补助金的拒绝
三、欧洲场所
四、自然储备区
五、一般权力——自然英格兰
六、一般权力——地方当局
第三节管理协议项下的支付
一、“净利润损失”——1983年指南
二、2001年财务指引的改革
第四节保育管理的经济手段
一、共同农业政策
二、交叉遵守和环境管理
三、交叉遵守、财产权利及“污染者付费”原则
第五节农业环境计划
一、环境敏感地区
二、乡村管护
三、环境管护计划
四、威尔士和苏格兰的AES
五、合同模式——影响与成效
第六节开发控制
一、开发规划
二、SSSIs中的开发控制
第七节环境责任
一、严格责任
二、生物多样性损害的过错赔偿责任
三、“环境的”损害
四、行政责任模式
五、结论
第五章保护野生动物、野鸟和植物
第一节保护动物、野鸟和植物的立法
第二节英格兰和威尔士物种保护法的结构
第三节野生鸟类的保护
一、受保护的野鸟
二、猎鸟和害鸟
三、免责条款
四、以非法手段杀害野鸟
五、禁止野鸟或蛋的销售
六、饲养野鸟
第四节野生动物保护
一、1981年《野生动植物和乡村法》第1部分
二、具体物种的保护性立法
第五节野生植物保护
一、普通法律
二、1981年野生动植物与乡村法的保护
三、树木保护令
四、树篱的法律保护
第六章欧洲环境法的影响
第一节野生鸟类指令
一、栖息地保护
二、物种保护
第二节栖息地指令
一、栖息地保护
二、物种保护
第三节栖息地的保护——实施欧洲标准
一、关于潜在的损害性经营的限制
二、经营性建议的“适当”评价
三、特别自然保育令
四、关于农业资本赠款的限制
五、权力制定细则
六、强制购买权
第四节栖息地保护与开发的控制
一、环境评价
二、环境评价标准
三、补偿措施
四、经许可的开发权
第五节物种保护——实施欧洲标准
一、受保护的动物
二、受保护的植物
三、监督与监测
四、保育机构的许可功能
第六节协调式的保育管理
第七章海洋资源保育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海洋区域——法律分类
第三节海洋战略框架指令
第四节英海洋保护区政策
第五节保护区——扩展到海洋场所
一、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场所
二、自然保留区
三、欧洲海洋场所
第六节海洋自然保留区
第七节海洋保育区
一、划定海洋保育区
二、网络方法与重点
三、识别候选的MCZs ——磋商程序
四、生态网络导则
第八节海洋保育区:管理和保护
一、海洋规划和许可
二、给公共机构施加的职责
三、决策方面的职责
四、违反职责
五、保护MCZs的细则和命令
六、损害MCZ容貌的刑事法律责任
七、监测
第九节自然保育海洋保护区(苏格兰)
第八章财产、环境与法律的局限
第一节财产权利与自然保育
第二节保护区政策——影响和成效
第三节保育法律与政策的新导向?
第四节新工具——保育协议和地役权
第五节财产权利与法律的局限?
第六节产权、环境与监管的局限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颇具匠心,简洁大方,却又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封面上那几抹绿色的笔触,仿佛将我带入了一片静谧的森林,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人暂时抛却尘世的喧嚣,沉浸在对自然法则的探索之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章节,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刻地阐述了每一个物种的独特价值,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探讨,更是对生命本身的一种敬畏。译者的语言也非常流畅自然,完全没有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如同母语般亲切。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家乡的青山绿水,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开始反思人类活动对这些宝贵遗产的潜在影响。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不止于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升华。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一个更加自觉的守护者。
评分初拿到这本书,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这不仅仅是指书的物理重量,更是一种知识分量的象征。翻开扉页,作者克里斯托弗·罗杰斯的姓名映入眼帘,虽然对他本人并不熟悉,但从开篇的引言便能感受到他作为一名资深学者的严谨与热情。姜双林译者的名字同样令人注目,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一位优秀译者如何能够跨越语言的鸿沟,将深奥的法律条文和复杂的生态概念,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我并未深入细读,但仅从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能窥见其宏大的叙事框架。它似乎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法律体系,从宏观的国际公约,到微观的物种保护条例,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严谨。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章节,这对于当前面临环境挑战的我们来说,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法律书籍,更是一部关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行动指南,它鼓励我们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地球的未来。
评分拿到这本《英自然保育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朴素而又充满力量的书名,以及作者克里斯托弗·罗杰斯的名字,这本身就奠定了一种严肃而又深刻的基调。虽然我尚未深入文本,但单凭封面上那种沉静的绿色和简洁的设计,便能感受到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我猜想,书中必然蕴含着一套系统而严谨的法律体系,旨在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保护那些日渐脆弱的自然生命。译者姜双林的名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期待着他能够以流畅的中文,将作者的思想精髓准确地传达出来。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对“法”的解读,更是在探讨“道”,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书中关于自然保护区域的划分、野生动物的法律保护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的论述。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绝佳视角,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保育”二字的真正含义。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传递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学术品味。封面上那一抹略显抽象的绿色,仿佛是无数生命在阳光下舒展的姿态,又像是大地母亲温柔的抚摸,让人心生安宁。作者克里斯托弗·罗杰斯的名字,在法律学界想必具有一定的分量,我期待他能够以深厚的学识,为我们呈现一套完整的自然保育法律体系。姜双林译者的名字,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信心,优秀的译者能够让复杂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让学术著作焕发光彩。我尚未仔细阅读书中内容,但仅从书名便能感受到其所涵盖的广度与深度。它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罗列,更可能是一种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遵循。我特别好奇书中关于环境影响评估、污染防治以及生态修复等具体法律手段的阐述,这些都是当前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法律工具书,更是一部唤醒我们对自然责任感的启示录,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评分这本书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学者气息,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在静静地讲述着关于自然秩序的奥秘。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致地品读每一个章节,但它所传达出的那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已经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的某些篇章,用我尚不熟悉的语言描述了复杂的法律条文,但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对生态平衡的深切关怀。作者克里斯托弗·罗杰斯似乎致力于勾勒出一幅全面的自然保护蓝图,从宏观的法律框架到具体的实践操作,都进行了细致的考量。而姜双林的翻译,则为这幅蓝图增添了生动的色彩,使得晦涩的术语变得易于理解。我特别对书中关于环境保护的伦理思考部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不仅仅是探讨法律的适用性,更是在追问人类在自然面前应有的道德立场。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保护自然并非仅仅是法律的强制,更是一种内在的自觉和责任。它在我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让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守护这片土地尽一份绵薄之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