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金P竞赛创新训练 -数学七年级 |
| 定价 | 26.00 |
| ISBN | 9787308114004 |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 作者 | 张彩霞 |
| 编号 | 1200689102 |
| 出版日期 | 2013-05-01 |
| 印刷日期 | 2013-05-01 |
| 版次 | 1 |
| 字数 | 352.00千字 |
| 页数 | 216 |
| 1丰富的图形世界 2数的整除性 3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 4整数的十进位数码表示 5算术基本定理 6数码还原 7有理数、数轴与绝D值 8有理数的计算技巧 9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 10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11一元一次方程 12二元一次方程组 13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4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16直线、射线和线段 17角 18相交线与平行线 19三角形 20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对角线 21面积的初步计算 22几何计数及计数原理 23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4逻辑推理 25观察与联想 26奇偶分析-一 27奇偶分析-二 28抽屉原理-一 29抽屉原理-二 参考答案 |
| 本书按照教学标准和竞赛大纲构建知识体系 内容包括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等 以及应用问题等等 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 |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普通的练习册,它更像是一份详尽的数学思维指南。我发现它在处理那些看似千篇一律的题型时,总能提供一些非常新颖的解题角度和思路,这点对于那些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渴望在竞赛中取得突破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宝藏。作者显然对七年级数学的知识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解,并能精准地把握住学生思维上的盲点和易错区,并通过精心设计的例题和详尽的分析,将这些难点一一攻破。每一次做完一个章节的练习,我都感觉自己的“数学肌肉”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强化,不仅仅是记住了一种解法,而是真正理解了背后的数学原理。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灵活变通的综合性题目,书中的解析部分总能提供不止一种解决方案,高下立判,让学习者能清晰地辨识出最优路径,这种对效率和深度的双重关注,在同类书籍中是极为罕见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既活泼又不失稳重,一看就知道是为初中生量身打造的。拿到书后,首先被其精良的装帧质量所吸引,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更重要的是,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极强,从最基础的概念引入,逐步深入到复杂的解题技巧,过渡自然流畅,几乎没有阅读障碍。我特别欣赏它在知识点讲解上的深度和广度,不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能深入探讨“为什么”和“怎么做”,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总能在关键时刻给出最精准的引导,而不是生硬地抛出答案。这样的设计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乐趣,而不是枯燥的机械重复。整本书的排版疏密有致,留白恰当,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舒适,长时间学习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这在众多教辅资料中是难能可贵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初学者,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充满术语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学生日常交流的口吻来阐述复杂的数学概念。这种亲和力使得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大大降低了学生对“难啃骨头”的畏惧感。例如,在介绍某个几何定理时,作者会先用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来做比喻,然后再引出严谨的数学定义,这种“搭桥引路”的方式,让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具体可感。我发现,孩子在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时,不再急于求助,而是先翻阅书中的讲解,往往能自己找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鼓励独立思考的设计,是培养未来数学人才至关重要的一环。从细节上看,章节标题的设计也颇具巧思,充满了激励人心的力量,让人在翻开新章节时,内心充满了挑战的期待,而不是抗拒。
评分这本书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它对“竞赛思维”的渗透上。它不仅仅教授如何解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看到问题背后的本质规律”的能力。我特别注意到,许多例题的设置都带有很强的迷惑性,看似考查一个知识点,实则需要综合运用两三个模块的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对这些“陷阱”的巧妙设置和拆解,这本书成功地训练了读者的批判性思维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它成功地引导学生跳出传统题海战术的窠臼,转向追求效率和深度挖掘。对于那些有志于在数学领域走得更远的七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训练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的提升。它提供的不是一时的分数提升,而是长远的数学素养的奠基石,其设计理念显然是着眼于未来的长期学习发展,而非仅仅应对眼前的考试,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评分作为一位长期关注学生学习效果的家长,我深切体会到,市面上很多数学辅导书都存在一个通病:内容堆砌,缺乏系统性。然而,翻开这本《金牌竞赛创新训练》,立刻能感受到一种结构上的匠心。它不是简单地把各种难题拼凑在一起,而是严格按照知识点的递进关系来组织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每一次的单元测试都像是对前序知识的综合检验,而不是孤立的考查。我观察到,孩子在使用这本书的过程中,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把各个章节割裂开来死记硬背。这种体系化的构建,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和持久性。更令人称赞的是,对一些高难度题目,书中的解析不仅仅是给出步骤,还附带了“思维路径图”,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对于七年级学生理解复杂的思维转化过程,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引导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