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礼物 关系学与国家 杨美惠 江苏人民出版社

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礼物 关系学与国家 杨美惠 江苏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东 编,赵旭东孙珉 译
图书标签:
  • 中国海外研究
  • 关系学
  • 礼物
  • 文化人类学
  • 社会学
  • 杨美惠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民族学
  • 海外华人
  • 社会关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妙绝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57785
商品编码:28323106030
丛书名: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中国人际关系与主体性建构)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作 者:  杨美惠  
定价:  46.00
ISBN号:  9787214057785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1-1
印刷日期:  2017-1-1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关系、人情和面子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在中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无论置身何处都会明白的。但是由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历史情况,一种被命名为"关系学"的东西便由此诞生。关系学在世界上也由此演变出了其zui为复杂缜密的形式、并成为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该书力图呈现在1980年到1990年间,关系在中国大陆是如何运作并将这一系列的实践置于国家再分配经济,初现端倪的市场经济以及毛崇拜的背景当中去。笔者沿着古代关系学的谱系,追踪到清代之前对建立国家官僚权力的法家形成抵制的儒家伦理制度。二十世纪,关系学在掀起密集的关系学网络并阻止和切断国家机器垂直运作中扮演了相似的角色。
作者介绍
杨美惠,出生于台北,曾在多个国家生活居住过。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人类学与中国文学专业,并取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5年,出任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孔子学院首任院长。现任美国圣塔巴巴拉加州大学宗教学系及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曾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她初次踏上中国大陆是在1981年,并先后在此居住了三年有余。杨女士的著作包括《她们的空间:转型中国的女性公共空间》(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宗教的狂热:现代性与国家形式的苦恼》(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08)。她还制作了两部纪录片:"透过中国女性的眼睛"(女性电影制作,1997)"中国温州乡村的'公''私'领域"(1994)。
目录
试读
致谢
中文版前言
导论 在中国的田野工作、政治与现代化
关系学的“发现”
作为一种研究对象的关系学
在一种恐惧文化下的田野工作
人类学家的主体位置
中国现代性的国家规划和本土批评
第一部分 在一种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微观政治学的民族志
第一章 关系的方言和辞汇
民间话语
官方话语
民间话语中的关系学的关键字和概念
第二章 关系的范围和使用的背景
城市与乡村
性别层面
城市职业阶层
使用背景的多样性
看门人的社会
企事业和行政场合的用法
第三章 关系学中的“艺术”:伦理、计策及礼仪诸方面
关系基础:亲属制度、朋友关系以及其他的私人关系
情意:义气、感情和人情
扩大关系网
给予和接受的计策、义务和形式
回馈的义务
第四章 关系学最近的历史:传统的形式和历史的再现
三种官方的历史
关系学和中国文化
1949年以后的关系学的兴衰
从“使用价值”到“交换价值”:市场力量的进入
关系艺术并未销声匿迹
第二部分 理论框架
第五章 礼物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学
国家再分配经济中的权力技术
礼物经济中的反技术
命题
第六章 “借古非今”:古代中国的仪式伦理与国家理性
“批林批孔”
重新解释过去
第七章 毛崇拜、关系的主体和个体的回归
红色风暴:国家主体和毛崇拜
个体主体的回归
关系主体性的增减第八章中国根茎式的关系网和民间组织
个体与社会之间
个体与团体或协会之间
根茎式的亲属制度与关系政治:从“关系网”到“民间”
结论 返回到实地
交换的阴柔的力量
作为一种民间自我组织媒介的仪式
人情胜过关系
后记
附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部分 在一种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微观政治学的民族志
第一章 关系的方言和辞汇
1947年版的《辞海》里并没有“关系学”这个词,《辞海》是和《牛津英语辞典》相似的一部辞典,引语都出自古代作品和经典作品。在台湾,它也不是日常用语中的一部分,我们因此可以推测“关系学”是在社会主义中国才出现的。对“关”字的理解,《辞海》里有两个定义,都与我们正在研究的现象有关:“‘联络’或者‘建立联系’,以及能关闭和有人守卫的通道和大门”(舒新城,1947:1412)。辞典上的这两个定义与现代关系学直接有关。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搞社会联络的能力,关系学赋予一个人应付生活中无数的门路的能力。要琢磨出这些关系学辞汇的各种社会用法和社会态度,我们必须到辞典的定义之外看看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思想和看法。
我一旦决定把关系学作为研究重点,就到处找人给关系学下一个定义,我得到的回答表明,尽管我想弄明白“本地人的看法”(Geertz,1984),可实际上他们对关系学没有一个单一的看法,相反,当地人有多种的看法和定义。这种不明确性表明,关系学包含了模糊和善变的文化意义以及人们对关系学活动的又褒又贬的模棱两可态度。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多种奇妙的相互冲突的态度,不仅说明在任何一个具体社会里不同职业、不同阶层、不同性别或不同伦理的观点,而且也说明一个社会正在经历着特殊的变化,或者说正经历着从一种世界观、一套习惯和解释转向另一套的历史性巨变。同时,人们思想中变化的方向和新秩序的轮廓尚不明朗,对新的关系学的现象的解释也没有定论。因此,在这个开放式变化过程的中间位置提出关系艺术的问题,会遇到不同话语多重性的交锋,所有话语都寻求适当的辞汇对历史做出独特的解释。
……

 

...........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