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许多饲主的肺腑之言!
一本关于动物及人类行为的畅销经典之作!
了解动物行为的机制,透过增强训练原则,你也可以是训练高手!
本书教你如何观察、分析动物行为,透视行为塑成的背后原理,破除不打不乖的迷思,学会和动物搏感情的训练法。你再也不用高声斥骂、施暴、处罚……或毙了那只捣蛋的狗!
这是一本描述「增强理论」的书。作者凯伦.布莱尔是位具有突破性贡献的行为学家,也是位能够灵活变通的动物训练师;她提倡的正增强原理及应用方法对训练领域影响甚巨。
增强式训练并非是「奖励」和「处罚」的系统,它是根据行为科学而来。依科学上的说法,「增强」出现于行为发生期间或行为达成时,并会增加行为再出现的可能性。达成行为增强有二个要点:行为与增强两个事件在时间上必须具有关连性,当「行为」引起「增强」时,这个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增加。
电影《我不笨,所以我有话要说》(Babe)中的小猪和其他动物得以精彩「演出」,归功于好莱坞动物训练师使用的正增强训练。而今,许多奥运教练也利用正增强和塑形法训练,一改传统的威喝方法,他们同样获得显著的进步。
这本书读来愉悦、条理分明,适合所有想要了解或改变动物行为的人,无论这个动物是只爱吠的狗、好管闲事的邻居、不友善的猫咪、不听话的小孩、乱丢袜子的另一半,或是你想改掉自己的坏习惯,你再也不用高声斥骂、威胁、暴力、处罚……或者毙了那只捣蛋的狗。
在本书你将学习到:
◎革命性「响片训练」的原理--响片训练的惊人成效归功于它的即时回应,可以明确告知动物哪个行为受到奖励。
◎终结不良习惯的八招解决办法,从抓坏家具的猫咪到生活习惯欠佳的室友都可以对付。
◎「塑形」行为的十大法则--不必造成压力或疼痛也能收到训练成效。
◎训练狗儿大小便、改善网球技巧或应对叛逆青少年的小祕诀。
◎探索增强式训练的新用途。
本书特色
◎分析动物及人类行为的畅销经典之作
◎内容轻松愉悦、条理分明,适合所有想要了解或改变动物行为的人
◎狗狗会在家里乱尿尿?爱乱吠?骂他也不听?对待家里那只淘气捣蛋的狗有撇步。运用本书教授的方法后,保证你再也不需用高声斥骂、暴力、处罚,再也不想直接毙了那只狗!
◎更妙的是这方法也可以用来训练人。不论是好管闲事的邻居、不听话的小孩、乱丢袜子的另一半,或是想改掉自己的坏习惯,都能拿来融会贯通运用
◎可用来训练学生(让他们乖乖交作业)。许多奥运教练也利用本书教导的训练法,选手成绩显著进步。
◎用了本书教导的方法,被训练的狗(或人)就会乖乖听你的话,为了获得奖励而拚命顺从你
作者简介
凯伦.布莱尔(Karen Pryor)
作家、动物行为学家、也是扬名国际的科学家,专精行为心理学和海洋哺乳动物生物学。她创立了美国夏威夷的「海洋生物世界」(Sea Life Park),是海豚训练的先驱,她在该处结识了知名心理学家史金纳(B. F. Skinner)博士及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Konrad Lorenz),并与二人共事。
布莱尔女士曾任美国政府指派的「海洋哺乳动物委员会」(Marine Mammal Commission)委员,并担任过美国太空总署及国家动物园等多个组织机构的顾问,提供有关人类、动物之行为和学习的咨询,曾任「剑桥行为科学研究中心」(the Cambridge Center for Behavioral Sciences)的理事之一。
她的本著作《为宝贝哺乳》(Nursing Your Baby)已销售两百万本以上,由女儿盖儿.布莱尔修订再版。布莱尔女士同时也是三十多篇科学报告的作者或共同作者之一,她创立了「阳光出版公司」(Sunshine Books, Inc.),并担任执行长一职,出版动物行为相关书籍。
译者简介
黄薇菁
辅仁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德逊分校动物学硕士。就读研究所期间研究动物沟通行为。现任台湾狗医生协会训练师,兴趣为动物行为、动物训练及翻译。曾译有《青蛙大浩劫》、《别跟狗争老大》、《动物密码》、《超级好食物》、《微软首席恶汉》。
专文推荐 有教无类--人狗共通的训练原理 祁伟廉
专文推荐 在适当时机按下它 黄庆荣
译者序 训练不能光凭直觉与蛮干! 黄薇菁
前言
章 比奖励更有效的「增强原则」
●「正增强物」是什么?
●哪些是「负增强」?
●抓准出现增强物的时间点
●增强物的大小
●意外的「大奖」
●制约增强物
●响片训练
●「继续加油!」
●习得厌恶刺激
●无法预料的奖励更具吸引力
●不适用变化性增强的情况
●如何打破「起头难的障碍」
●迷信行为:意外的增强效果
●利用正增强可以做什么?
●团体中的增强
●别忘了增强自己
第二章 塑形法:不打、不骂、不施压的训练法
●什么是塑形法?
●方法重要,原则更重要
●塑形法的十大原则
●从训练游戏开始
●塑形捷径:标的法、模仿和模拟
●特殊训练对象
●善用记录作自我增强
●不发一语的塑形法
第三章 刺激控制:无胁迫性质的合作关系
●刺激的种类
●让对方依令行事
●建立讯号
●刺激控制的规则
●那种讯号?
●讯号强度和淡出
●有效又好用的标的物
●以习得厌恶刺激作为讯号
●限定反应时间
●预期心理
●利用刺激作为增强物:连锁行为
●教狗儿玩飞盘:一个连锁行为的例子
●类化刺激控制的概念
●习成前低潮及发飙
●刺激控制的用途
第四章 反训练:利用增强去除不想要的行为
●招:毙了他(牠)!
●第二招:处罚
●第三招:负增强
●第四招:消弱
●第五招:训练不相容的行为
●第六招:训练这个行为只依讯号出现
●第七招:塑形出行为的消失
●第八招:改变动机
●有害无益的剥夺方法
●解决复杂的问题
第五章 现实生活中的增强现象?
●增强之于运动
●增强之于经营
●动物世界的增强现象
●增强之于社会
第六章 响片训练:一种新的训练技巧
●日益普遍的响片训练
●响片训练的长期附加效应
●突飞猛进的学习成效
●去除响片
●训练对象有如参与游戏
●免于恐惧的自由学习与乐趣
●响片训练之于人
●更多应用在人类身上的作法
●世界各地的响片训练
致谢
专文推荐1
有教无类--人狗共通的训练原理∕祁伟廉
四年前我接受了国立屏东科技大学热带农业暨国际合作研究所赖所长的邀请,共同为动植物防疫检疫局筹设「侦测犬训练中心」,对我这临床兽医来说是跨足一个全新领域,幸得来自夏威夷的训练师陶德(Todd Kikuda)和纽西兰的训练师葛瑞内(Rene Gloor)先后来台指导,从选择犬只、气味认知训练和领犬员组合训练逐步进阶,在教学的内容中常听他们谈到行为学的用词、用语和理论,为求进一步了解曾向国外订购了几 本相关书籍,但是在中文书籍中却没有能够找到一本以专业动物训练基本理论为主的论著。市售的训犬书籍相当多,多数也是翻译自英文或日文书籍,这些翻译书籍往往偏重教导服从训练,或是导正随处排便的技巧,很少在理论上着墨。为了替本书撰写推荐序,我有机会能先睹为快,是件让人欣喜的事,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能够让专业训练师和一般犬只的主人清楚知道,给狗的训练是鼓励犬只改变行为,朝向我们希望的行为发展,而不是对狗的一种胁迫。
以前在自己经营动物医院看诊时,常听畜主抱怨家中爱犬多么桀骜不驯,较多的例子是责怪爱犬溜出家门外出玩耍,弄得全身脏兮兮的才回家,回家后轻则被指著鼻子臭骂一顿,重则棍棒修理,显然爱犬得到的教育是负面的,因为在犬只的认知成了「回家会被修理」,那下次有机会还是逃出去玩玩吧。再者是有许多的主人抱怨无法顺心的牵爱犬散步,会被拖着走,暴冲使人差点跌倒,其实在狗的心中想的是「走快点前面好玩喔」。累积了对狗的埋怨,找不到解决的方法,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爱犬的结果,很可能以「遗弃」收场,制造了严重的流浪犬问题,增加许多社会成本。但是若能像本书中所述,教导主人采用正确的训练原理,懂得如何自行训练爱犬,让人与狗能相处融洽,相伴相随永不离弃,将是一项解决流浪犬问题的重要方策。
在我参与的侦测犬训练过程中,仍然使用P字链控制犬只,当犬只做出我们不希望的行为时就抽紧,让牠们因为受到不舒服的感觉而就范,但是很少领犬员能够体会这本书中所强调的:P字链使用要给狗时间。在口令「不可以」与拉扯抽紧之间要给狗时间,直接拉扯成了纯粹的「处罚」。专业的领犬训练希望的是犬只能够喜欢工作而且快乐工作,而不是被押著强迫去工作。给狗时间是本书对P字链使用者的一项启示,也是一项要求。
本书作者凯伦.布莱尔女士曾与知名的心理学家史金纳博士和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共事,当然本书的立论基础常与这两位专家的理论有着相关性,若是能对他们的学说也有些了解,更能掌握本书精深的内涵。
史金纳博士的行为主义,强调环境条件与事件对行为改变的影响,焦点在对学习行为的安排,其操作制约学习原理提出的假设指出:学习是一种行为,行为的变化是环境事件和条件的函数,且可由反应频率表示;学习的要素是由区辨性刺激所产生的反应而增强刺激,这些内容正是当今学习行为学主流的学说。而劳伦兹更是动物行为学的鼻祖,一九三五年他根据雁鹅的学习行为,提出了铭印(imprinting)的概念,指出孵化不久的雁鹅雏鸟,由视觉和听觉刺激学习辨识亲鸟,并会跟随着被认知的亲鸟行动。有了专业的理论为基础,这一本动物学习训练的书,则是凯伦布莱尔将动物行为学的学理推至应用的实用书籍;在网路资讯中可以搜寻到她架设的「clickertraining.com」专业网页,本书中也有一整个章节在说明响片训练,这种训练是一种新的训练技巧,将响片压出喀啦喀啦的声音不难,而用在何时或如何使用则大有学问,响片会使动物有突飞猛进的学习成效,相信是读者急于知道的训练招数。
由于作者本身不仅对狗猫训练有经验,在夏威夷更是海豚训练的先驱,书中常以海豚训练举例,或许是因为我也曾经参予搁浅鲸豚救援,对鲸豚类动物有些基本认识,以及曾经被服务单位派赴日本八景岛海洋乐园水族馆见学,为期一个半月天天观看海豚表演,并有机会在后场观察训练实况,所以更能体会书中举例说明的内容,在台湾屏东车城的海洋生物博物馆中虽然豢养有白鲸,但是为了避免不人道的指责,不训练表演项目,当我向八景岛水族馆兽医提到此事,他惊讶的反问「那你们怎么知道饲养的鲸豚病了」,他指出表演的海豚身体无恙时可以做到的动作,如果突然做不到了,将被隔离检查,这是早期发现疾病的重要依据,缺了这项依据,鲸豚可能身体差到不吃不喝才被发现病了,这对豢养的鲸豚并不好。站在健康维护的立场,我支持要对饲养的鲸豚进行一些必要的训练,若要训练鲸豚,更该先读这本书。
这本讲解如何训练动物的书,是商周出版「PetBlog系列」中很精华的一本,书中所谓的「训练」,说的直接一点应该是「改变行为的方法」,而书中举出的训练实例不只是马、狗、猫、小鸟和鲸豚等动物,「人」也包括在训练的对象之内,小孩、朋友、媳妇、公婆都成了书中举例可以借由训练改变行为的对象,所以这不是单纯的犬猫训练书,这是一本改变行为的书,举凡养育子女、夫妻相处、侍奉公婆都该阅读此书。相信阅读本书之后,一般民众对于人和动物的相处能够更融洽,专业动物训练师、和狗一起工作的领犬员,甚至人与人相处等等,都能进入更高的境界。
(本文作者为兽医师及侦测犬训练师)
专文推荐2
在适当时机按下它∕黄庆荣
现代教育在心理学家的精心设计与实现下,已发展出一套「玩」的教育哲学,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寓教于乐」。「寓教于乐」讲求「享受玩乐」、「专注玩乐」,还要「玩得专业」、「玩得安全」才能算是一套良好的「寓教于乐」方法。
「寓教于乐」不仅能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乐于学习,也可从玩乐过程中,很快速的体悟出有效完成目标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拜科技进步之赐,不论是在研究方法的日益纯熟与专业化,或是在研究辅助工具的日益精良,利用这些纯熟的研究方法与精良的研究辅助工具,人类逐渐揭开动物应刺激所产生的心理与行为回应的神秘面纱,再将研究成果应用在训练其他动物,并产生良好的效果。因而,训练动物在今天已成一门非常专业化的科学领域。
《别毙了那只狗!》正是动物行为学家凯伦.布莱尔女士多年来以专业的科学方法,训练多种动物获得的成果结晶。其中重要的是以「响片」做为增强训练效果的「增强物」。
以「响片」当作增强物训练狗狗的方法,早在十年前就有人引进台湾,至于训练成效如何?并无确实报告!不过,从《别毙了那只狗!》书中的叮咛推测与笔者长期观察,「响片训练法」在台湾推展得并不顺利。主要原因是「训练者无法抓住按下响片的关键时间点」,不仅根本无法让响片发挥「增强物的功效」,反而成为让接受训练动物无所是从的元凶。
以「美食」作为被训练动物做对正确动作时的「报偿」方式,早已为人熟悉,也是家中饲养的动物看到你的时候,会主动接近你的原因。因为,你的形象出现代表有食物可吃。这种关联建立之后,牠们才会逐渐发展出你会抚摸牠们、你会带牠们出去玩……等等让牠们感到很舒适、愉快的其他情境。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每位饲主都有各自不同的经验。有些主人会发现,自己的狗猫只要听到塑胶袋发出的「娑娑」声音,就会立即蹲在脚边等零食。检讨其原因,是因为这位饲主,常常从便利商店或宠物用品店买回「便利包」,以「便利包」内的零食喂食他的宝贝动物。在打开「便利包」的时候会发出「娑娑」声音。于是,狗猫逐渐养成在听到「娑娑」声音的时候,就会联想到「有食物吃了」,所以就会立即蹲在脚边等零食。同样的,如果狗主人每天都会帮牠系上拉绳,带牠出去散步,让牠享受愉快的生活。经过一段日子后,这只狗狗听到饲主(甚至家中任何人)拿起拉绳的声音,就会很主动的靠到饲主身边,乐意接受饲主系上拉绳。因为「拉绳的声音」代表「要出去散步了」。「便利包的娑娑声音」、「拉绳的声音」等,都可以视为训练的增强物。
当然,也有运用不当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例如:在中华民国保护动物协会八里保育场犬只训练人员培训班中,就发生学员不当使用P字链,让受训的狗狗感觉痛苦,而拒绝接受训练的情形发生。每当这只狗听到训练员拿起P字链的声音,接着靠近牠的时候,牠立即产生「恐惧感」,并且出现「拒绝套上P字链的行为」,这种状况下,P字链变成「负增强物」,它所发出的声音产生「负增强效果」。事实上,在受训动物产生错误行为时,按下「响片」,巧妙的运用其「负增强效果」提出警告,也是「响片」的功能之一。
凯伦.布莱尔女士在蒐集、分析她与其他动物训练专家的建议与经验后,归纳出训练动物的重点步骤,并统一以「响片」作为增强物,利用响片发出的「一致性音频」作为「正增强效果」或「负增强效果」。至于让它产生「正增强效果」或「负增强效果」的时机拿捏,详读《别毙了那只狗!》,细心揣摩书中案例,待心领神会、熟能生巧之后,运用之妙,则存乎训练者之心。
不容否认,在众多的训练动物书籍中,《别毙了那只狗!》是一本相当专业与的书籍,作者不厌其烦的列举相当多范例,提醒训练者必须注意的观念、重点与细节。对于有心训练家中宝贝,且想要在短期内获得良好成效的饲主或动物训练员,可说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遇到盲点时可随时翻阅以解迷津。但也不得不承认,因为它有太多的专业名词和琐碎的解说,对一般读者具有催眠作用。
(本文作者为社团法人中华民国保护动物协会秘书长)
译者序
训练不能光凭直觉与蛮干!∕黄薇菁(Vicki)
十年前,我在美国读研究所,课余消遣是到派翠西亚.麦克康诺博士(《别跟狗争老大》一书作者)的训犬学校担任课程助手,当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美国人看待宠物的态度,大家把狗儿结扎和带狗上课视为责任及义务,乐于追求相关新知,所以巿面上有各种犬类训练及行为相关书籍,我记得初级训犬课列有多本推荐书目,其中一本就是《别毙了那只狗!》。 这本书被美国宠物犬训练师协会(Association of Pet Dog Trainers)选为十大好书,也是该协会训犬师认证前的必读推荐书目之一,美国训犬师组织(American Dog Trainer掇 Network)称它是「训犬师的」,上网查询现代训练(modern training)或正向训练(positive training),它们的推荐阅读多半都少不了这本书。然而书中直接提到训犬的部分却不多,因为它并不是一本训犬手册,没有给你训练步骤,要你照本操课,而是希望你了解「训练原理」,明白怎么做有用,怎么做无效,有了这个训练利器在手,无论你想训练老公或老虎都不成问题。
训练这门学问无法光凭直觉和蛮干,举例来说,如果你家狗狗在客厅大便,你把牠抓过来,指著那坨大便,甚至把牠的鼻子压在大便上,生气怒吼:「看看你干了什么好事!」,然后海扁牠一顿,让牠得个教训,下次才不敢再乱大便,这种处理属于人类的直觉反应,狗儿不见得学习到你想要牠做的事,所以很少狗儿因此学会了到哪儿大便,奇特的是,尽管它不是很有效,大家仍然口耳相传、如法炮制,甚至很多训犬书籍也教人这么做。这便是蛮干,不动脑筋。
唯有动动脑,依循训练原理才能够有效训练,靠著直觉及蛮干只会劳神费时,苦的不只是作训练的一方,也苦了被训练者。训练原理就是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出自心理学大师史金纳博士的操作制约行为研究,尔后由史金纳博士的学生及其他人士发扬光大,发展应用到各类动物训练以及人类教育上。 本书作者有鉴于大众对学习理论的不解,遂结合本身的学术知识及多年动物训练撰写了这本书,以升斗小民也能理解的平实口吻简要介绍了学习理论。 本书共分为六章:
章:开宗明义说明训练新行为的方法——「正增强」和「负增强」的原理,运用增强法的各项注意事项。
第二章:达成不可能任务的逐步增强法——介绍威力超级的「塑形法」,如何利用增强法塑造出心目中的行为,有效塑形行为的十大原则以及特殊应用。
第三章:精进训练技巧——介绍何谓「刺激控制」、成功达成刺激控制的四项条件、标的法,以及如何控制刺激及加强行为反应。
第四章:训练八招工具箱——如果你不喜欢爱犬的一些行为,你不必毙了牠、修理牠或丢掉牠!有了其他七招,你再也不必一招处罚走天下,别招或许更管用。
第五章:增强法的生活应用——你不但能够改变自己,也能改变他人,扩及社会各层面。
第六章:训练新趋势——「响片训练」可加速学习,历时不忘,探入动物的心灵世界,并且创造人与动物和乐相处的新境界。
无论训练人、宠物或动物园的野生动物,现今的训练趋势逐渐走向人道训练方法,尽可能少用疼痛或威胁,而本书所提倡的响片训练更是这类训练法的翘楚,它与重视处罚纠错的传统训练迥异,强调以训练原理作为后盾,进行有效沟通并大量使用正增强技巧,响片训练正如同燃原野火,在全世界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
虽然十年前已听闻本书,我却迟至四年前才开始拜读,因为书上全是密密麻麻的英文,令人望之怯步,直到读了之后才发现有如入了宝山,满载而归,遂向商周出版推荐此书,现在出版了中文版,方便中文读者许多。
像这样的一本训练宝典,每位动物训练师、教师或教练都应该人手一册,宠物饲主也应该好好研读,你将看得出自己的训练技巧出了什么错,明白原来动物或学生出现的问题其来有自,而真正懂得如何改善自己的技巧。
俗话说:「给人一条鱼,不如给他一根钓杆,教他如何钓鱼。」目前台湾巿面上所有的宠物训练书籍都是偏重于介绍训练技巧和步骤的技术书,等同只把「鱼」丢给你,而这本书将是本告诉你训练原理的知识书。
我们虽然晚了美国的狗狗饲主至少十年,但是现在有了「钓杆」,我们的饲主知识水准要赶上他们仍然不迟,我期盼这本书能获得广大的支持回响,为更多优质的国外训练书籍打开进入台湾巿场之路。
训练应该是件愉快又有趣的事,请找对方法,和您的宠物一同享受训练之乐吧!
(本文作者为台湾狗医生协会响片训练课程讲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