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 图说香道文化
作 者:余悦
I S B N : 9787510084997
出 版 社: 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1日
印刷时间: 2014年11月1日
字 数:
页 数: 192页
开 本: 16开
重 量: 381克
原 价: 45元
编辑
余悦编写的《图说香道文化》阐释香道是一种关于“香的艺术与规律”,使读者通过阅读,体会到感官器官经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绕不同香气对人的作用及个人的需求,了解现代广义的香,是指香气、芳香的气味。《辞源》释词道:凡草木有芳香者皆曰香,如沉香、檀香等。狭义的香,是指用天然芳香类香药及植物黏合剂为原料,根据功效的需求,按制定配方,并对香药进行炮制及配伍,依工艺要求制成的各种香品。其中传统香须经窖藏方可成真正意义上的香品。以及掌握由此产生的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
目录
引言茶事生活中的香道文化
章香道历史
节香道起源
第二节先秦香道
第三节唐代香道
第四节宋代香道
第五节明清香道
第二章香道功能
节古代用途
第二节香与宗教
第三节香与国学
第四节香与礼仪
第五节香与养生
第三章香材与香品
节动物类香材
第二节植物类香材
第三节**香品
第四节配匹香材
第五节线香艺术
第四章香道器具
节传统香具
第二节现代香具
第三节主要香具
第四节辅助香具
第五节香道术语
第五章香道与茶香瑚
节古书茶香
第二节茶香类型
第三节名茶香气
第四节茶香术语
第五节茶艺用香
第六章香道鉴赏
节香道技艺
第二节香篆礼法
第三节线香礼法
第四节品香雅集
第五节香道境界
结语实现茶道与香道的共赢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香飘四季
作者简介
余悦,男,1952年2月生于江西武宁,祖籍江西新建。现任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兼任茶艺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等职。在民俗文化、茶文化和宋代文化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先后获省级、华东地区和全国成果奖30余次。已出版《茶路历程:中国茶文化流变简史》、《中国茶的外传与外国茶事》、《中国茶韵》等专著,主编“中华茶文化”、“中国茶叶艺文”、“茶文化博览”等丛书和《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并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担任《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的总主笔,主编《茶艺师》等全国统一的培训鉴定教材。多次应邀到港、台地区和国外参加学术交流,并兼任美国茶业科学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现正主持由中国和日本联合进行的茶文化研究课题。
我最近迷上了香道,之前也零散地看过一些零碎的资料,但总觉得不够系统,直到我发现了这本书。初拿到手,就被它精美的设计和厚实的质感所吸引,仿佛捧着一件珍贵的古董。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而典雅的气息,书中的插图都极其考究,那些历代香炉的造型、细节,以及不同香料的质地,都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香道起源和发展脉络的梳理,从古代的祭祀、熏染,到文人雅士的品香雅集,再到与佛教的深度融合,层层递进,让我对香的文化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些关于不同香料的产地、采集、炮制方法的介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小小的香丸、香末背后,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书中的语言并不枯燥,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画面感,读来让人沉醉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亲历了那个焚香袅袅的年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香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扇通往中国传统文化深处的大门,让我感受到了香道所蕴含的东方哲学和美学思想。
评分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一直在寻找能够提升生活格调的元素。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书,它彻底颠覆了我对“香”的认知。我原以为香只是简单的香水或线香,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为广阔和深邃的香的世界。书中的图片质量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那些历代珍贵的香炉,造型之精美,工艺之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香的分类制作研究”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天然香料的特性、产地,以及传统的制香工艺。读到这里,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现在使用的很多合成香料,与天然香料的韵味是如此不同。书中关于“香的作用”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嗅觉享受,更在养生、修身、甚至心灵层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书中对香在佛教仪式中的解读,让我对“香”有了更深的敬畏感。这本书让我觉得,我对“香”的理解,才刚刚开始,还有太多的未知等待我去探索。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选择这本书,是被它的“百科全书”四个字吸引,想着能一次性解决我对香文化的所有疑问。结果它确实没让我失望,而且超出了我的预期。书的内容非常详实,从最基础的香的分类,到各种香料的辨识,再到不同香器(尤其是香炉)的形制、材质、工艺,都做了非常细致的介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香的作用”的论述,它不仅仅停留在感官享受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香在养生、修身、乃至精神层面的多重功效。特别是关于香在宗教仪式中的运用,尤其是与佛教的关联,让我对许多古代寺庙中的熏香仪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理解了为何香在佛教修行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书中的一些图例非常实用,比如不同香材的燃烧状态对比,以及香道器具的使用图解,对于新手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指引,自己动手分辨一些常见的香材,感觉收获颇丰。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内容的高度专业性,也让一些资深爱好者也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香文化”的深度挖掘。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香料、香器的名称和图片,而是将香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去解读。书中的章节安排非常有层次感,从香的起源、发展,到其在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场合的应用,再到香与文学、艺术、哲学的交织,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仪式宗教佛教涵义”的解读,它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探讨了香在宗教仪式中的象征意义、净化作用以及与修行者心灵的连接。阅读这一部分时,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寺庙之中,感受着香雾弥漫带来的宁静与祥和。书中的语言表达也非常到位,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优雅,读起来让人倍感舒畅。那些对于不同香器(尤其是香炉)的辨识技巧和鉴赏要点,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这本书让我明白,香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可以去实践、去体悟的文化。
评分我一直对香道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隔着一层纱,不得其门而入。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香道的殿堂。书中的图片质量极高,特别是那些古代香炉的特写,那些精美的纹饰、古朴的釉色,都让我赞叹不已。它不仅展示了香炉的美学价值,还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窑口的香炉的特点,甚至连香炉的底部款识都有专门的介绍,这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香的制作研究”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传统制香的工艺流程,从选材、炮制、合香到晾晒,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智慧和耐心。读着读着,我仿佛就能闻到那扑鼻而来的天然香气,感受到制香师们对这份古老技艺的敬畏之心。书中还穿插了不少历史典故和传说,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香道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演变和发展。这本书让我对香有了全新的认知,它不仅仅是一种气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寄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