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5
基本信息
书名: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
定价:49.0元
作者:王福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08650661
字数:1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人人都爱经济学》作者王福重**作品!
一本让你系统学习经济学的**读物!
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通俗而不失深刻、有趣而不失严谨、犀利而不失通达
与《金融的解释》并称为**经济学入门读物
经济学并非简单解释经济现象,更多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思考、行事,才会更加幸福和快乐。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是人生的必修课。更重要的是,不同的经济理论导致不同的经济制度,进而造成不同的经济社会后果。因此,经济学也是国家治理的必修课。
经济学的一些原理,似乎极其显明,但世人常常忽略和明显违背它们,如需求定律;另外一些原理,表面有些晦涩,但同样是活生生的现实,却被一再否认,如比较优势原理。这说明,经济学的道理,不经过系统的学习,是不会自悟,且更难自觉坚持的。
内容提要
以《纯粹经济学》命名本书,是模仿的经济学家瓦尔拉斯(Léon Walras)的《纯粹经济学要义》(Elements of Pure Economics ),表明全书内容的经典和纯粹,是原原本本地讲述经济学原理,而不夹带杂货。
《纯粹经济学》是在《人人都爱经济学》的基础上,修改了几乎所有的章节,替换了大部分案例,几乎修改了原文的每一句话。本书共十九讲,涵盖了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经济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
本书的任务,即是完整、系统地讲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认识世界的方式。试图让读者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目录
作者介绍
王福重
经济学家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理论、国际经济。
在《金融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基于t-分布下外债利率风险的VAR度量模型 ”“外包对中国软件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计量分析”“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和归属性质研究”等。
有专著10余部,包括《金融的解释》《人人都爱经济学》《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公平中国》等畅销书。
主要译著有:《经济学基础》(Essentials of Economics,第4版到第7版),并且为经济管理类畅销图书《思考:快与慢》《凯恩斯革命》《裸的经济学》《超爆魔鬼经济学》《一切皆有价》《信号与噪声》《当增长停止》《数据化决策》等作序。
文摘
讲
所谓经济学
1978年以后,中国不但经济迅速增长,创造了的经济奇迹,同时,社会的面貌也与此前的几十年迥然不同,尽管还存在种种问题,但总体上生机勃勃。
如果要问,中国近几十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了。
确实,在这期间,我们取得了若干技术上的进步,比如在航天领域。可是仔细想想,近几十年内,中国在科学上的进展几乎付之阙如。科学是原理性的、形而上的东西,比如微积分、相对论、元素周期律、二进制,也包括经济学原理等;而技术说到底只是科学的应用,比如小麦的品种改良、石油勘探开采的新手段,也包括航天技术等。
不错,中国人正在使用着大量高科技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互联网等,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发明。实际上,近的几十年,中国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我们原创成分多的时期,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两弹一星”等重大成果,都是那个时候搞出来的。而那个年代,中国很穷。
中国近几十年的巨大进步,不能说跟科技进步毫无关系,但是,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么大。那么,我们能取得进步,主要靠的是什么呢?
很简单——改革和开放。
改革,就是用市场机制取代原来的计划经济。如今,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富裕、有活力的地区,这是市场效率高于计划经济的生动反映。开放,就是打开国门,跟全世界做生意。比如,我们目前还不能制造大型民用飞机,可是很多人却坐上了大飞机。飞机是怎么来的呢?简单说,是用牛仔裤换来的——我们曾经(八九十年代)出口一亿条牛仔裤给美国,才可以换回一架波音飞机。
用牛仔裤换飞机,就是开放。
改革开放的思想,比任何技术发明或者改进,都更能提高人民的福祉,而且更快、更明显。与其等着坐自己造的大型客机,不如早一点就坐上像波音那样的飞机。
而改革开放只是经济学的ABC 。如果经济学能早一点普及,我们的改革开放或许会搞得更早、更好。
欲望、稀缺和资源配置
经济学的历史很短,只有200 多年。1776 年,一位叫亚当·斯密(1723~1790)的英国人写了一本书,叫《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就是俗称的《国富论》,这本书是公认的本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亚当·斯密也就成了“经济学之父”。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经济学成为显学,自然不是没有缘由的。说到底,是因为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人类基本、重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
人活着就有欲望,欲望的意思就是“想要”,比如饿了想要吃饭,渴了想要喝水,想有安全的感觉,想与人交往,想被人尊敬,还想要干出点名堂来等,这些都是欲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对人类欲望的经典诠释。
欲望显著的特征是无穷大,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除非生命终了。
明朝的朱载堉(1536~1611),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也是个大学问家。他写了一首词,说的就是人的欲望的这种特点。词中道:
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
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却少美貌妻。
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门前无马骑。
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
家人招下数十个,有钱没势被人欺。
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位卑。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到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首词把人欲望无穷的特征刻画得栩栩如生。想想,也确实是这样。
也许有人说,我的欲望就不是无止境的,只要住上别墅、开上宝马车,此生就足矣。那我们可以马上就给他别墅、宝马,他会不会就此打住,不再有新的欲望产生了呢?肯定不会,他会立即生出新的、更大的欲望来,比如他还要娶个绝色美女等等。
欲望太大了,必然就不能得到满足。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状态,就叫“痛苦”。所以,有了欲望,就要想办法满足,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之中。
要满足欲望就得有满足的手段,经济学把满足人欲望的手段,叫“资源”。
资源的特点与欲望相反,与人无穷的欲望比起来,资源总是显得不够,经济学家把资源的这个特点叫作“稀缺”。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穷人自然有稀缺问题,对穷人来说钱就是稀缺的。富人是不是就没有稀缺问题了呢?同样有。比如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样的超级富豪,他们也有稀缺问题。跟咱们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想活得更长久,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资源就是稀缺的。
当你去吃自助餐的时候,总想把钱吃回来,要不就认为吃亏了,此时,你胃的容量就是稀缺的,总嫌自己的胃太小。
每个人都面临稀缺问题,每个社会也都面临稀缺问题,不管是穷国还是富国。比如,美国是富裕的国家之一,但难道美国人就不想更安全、更强大吗?当然不是。所以,稀缺是普遍的。
如果是这样,问题就来了:欲望人人有,每个社会都有,还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
但是人生的目的是快乐,社会的目标也是让所有个人更快乐,快乐是痛苦的反面。所以,必须解决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矛盾,让痛苦少一点,快乐多一些。
在近代(资本主义产生)以前的时代,解决人类的欲望无穷与资源稀缺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压抑人的欲望,让欲望和资源接近,比如各种宗教在本质上都有这个作用。所以马克思说,宗教是麻痹人民的。而近代以后的社会,解决这个困境的办法,却是发展生产,缓解稀缺。
但是欲望毕竟太大,而资源又总是那么稀缺,它永远比欲望要求的少,即使再怎么发展生产,也并不是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而只能满足一部分。那人类就要决定:让哪些欲望得到满足,哪些欲望不满足,至少是暂时不满足。
既然满足欲望靠生产,那么生产什么,就意味着让什么欲望得到满足。比如生产粮食,就是为了让吃的欲望得到满足。
因为资源稀缺,不可能什么都生产,所以,生产一种东西,就意味着放弃另外的东西。一亩地,种了玉米,就不能同时再种水稻,因此,需要仔细考虑究竟选择生产什么,满足什么欲望,在经济学上,这叫“生产什么”。
生产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经营快递的公司,可以用飞机,也可以用汽车送递快件。但是除了联邦快递(FedEx)等几家大公司外,一般都用汽车送。因为联邦快递名气大、信誉高,而收费更高,用飞机送也可以弥补高成本赚钱。但是大量的小快递公司,只能用汽车。因为小快递公司很多,竞争很激烈,主要靠收费低来维持经营,如果用飞机送,只能亏损倒闭。
还有那些送外卖的,几乎都用电动自行车,尽管汽车可能更快,但是那样成本太高,没法赚钱。对企业来说,赚钱才是硬道理。这说明,用什么方式生产是很重要的,需要仔细考量,做出抉择,经济学家把这叫“如何生产”。
东西生产出来以后,就该让它去满足人的欲望了。但是,怎么把东西分到每个人手里呢?要靠规则。规则怎么定?是谁出价高就给谁,类似于拍卖,还是谁权力大就给谁?还是根据其他标准?这些都是规则。
不同的规则对人们的影响和造成的后果是很不一样的,社会要想和谐,就必须采取妥当的办法,采用合理的规则,所以,对于如何分配,人类也得做出选择,这叫“为谁生产”。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合起来,就是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直接来源于资源稀缺与欲望无穷的永恒矛盾,所以资源配置非常重要,而且永远都存在如何更好地进行配置的问题。
配置,就是放;资源配置,就是把资源放到哪里去。经济学就是关于资源如何配置的学问。
效率
资源配置的目标是有效率。经济学上的效率和生活中的效率是两个概念,经济学中效率的含义是指一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如果想让某个社会成员变得更好,就只能至少让其他某个成员的状况变得比现在差。换句话说,如果不让某个人变差,就不能让任何人变好。想想,还有比这个状态更好的吗?这个状态,很像“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果在不使任何人变差的情况下,还能让某个人变好,那么这个状态,就不是好的,还有改进的余地。只有达到有效状态,才是好的。
经济学上对效率有一个专门概念,叫“帕雷托效率”。帕雷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是意大利经济学家,他先提出了这个效率概念,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迄今为止,人类找到了两种配置资源的方式:一个是计划,一个是市场。主要用计划方法配置资源的经济叫计划经济,主要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叫市场经济。
计划方式,就是计划部门的人说了算,只有他们有权决定资源怎么配置,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是计划事先规定好了的。所有人都必须服从,不能各行其是。
问题是,计划部门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能了解所有人的欲望,不能了解所有企业的状况;计划部门的人再多,也不过就是几百人、几千人而已。因此,计划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一个庞大经济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导致无效率和失败是必然的。
说到底,计划经济是一种由个别人说了算的经济体系,是一个公众不能自主决定自己事务的经济安排。
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是市场,其核心是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买什么、买多少,由消费者根据市场价格和自己的收入和偏好决定;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要看生产什么更赚钱。说得通俗点,市场经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经济,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
1978 年,在邓(1904~1997)的领导下,中国开始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邓的名言是: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是对过去多年错误认识的颠覆。
为什么要改革?就是因为虽然计划经济在开始的时候,也曾经创造了若干奇迹,但是它固有的弊端终使它归于失败。计划经济既不公平,更缺乏效率。
在有些国家,由
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 9787508650661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 9787508650661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 9787508650661 中信出版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纯粹经济学:王福重经济学十九讲 9787508650661 中信出版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