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6 9787115453501 9787122279989 YL9358
书名:50岁之后的健身管理(彩印)
定价:88.00元
ISBN:9787115453501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开本;16
装帧:平装
《50岁之后的健身管理》由三位年龄均在50岁以上的美国运动医学专家为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群体专门写作,并且基于中老年人健身zui重要的四大板块——有氧训练、力量练习、平衡练习和拉伸练习,为中老年人的健身管理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自我评测、行为记录,帮助读者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锻炼方法,规划自己的训练,正确安排时间以及设定目标,从而帮助读者养成终生健身、科学健身的良好习惯。
目 录
译者序 iv
推荐序 vi
序言 vii
致谢 xi
简介 xiii
1 清楚自己所处的阶段 1
2 什么重要 19
3 年龄与锻炼的关系 31
4 抓紧锻炼 47
5 进行自我管理 63
6 有氧健身开发 83
7 找到合适的运动场地 105
8 和朋友一起健身 121
9 制订有氧健身计划 131
10 增强力量、平衡性和柔韧性 147
11 汲取挫败教训和学会压力管理 185
12 展望未来 207
附录 217
参考文献 221
关于作者 223
书名:跟我一起无病到老
定价:29.80元
作者:(韩)李时炯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122279989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跟我一起无病到老》是一本写给青壮年的健康书,来自80岁的脑科学博士亲身实证,不论是饮食、运动、心灵等习惯,说明如何透过每天的小改变,唤醒体内自然治愈能力。只要照着书中的七大法则,戒除就要从小习惯开始,别让大脑一开始就受到太大的冲击。以简约又愉快的心情,说服大脑、让大脑安心、并让大脑感到快乐,再循序渐进制订中程、远程目标,后,学习控制潜意识。接下来要养成持之以恒的五种习惯,包括一天24小时拥有规律的节奏,以及饮食、运动、
体温管理等,重要的是心灵也要维持良好习惯,以免精神疾病上身。
目录
Part 01 人到中年病痛缠身,为自救正式开启防御力 / 1
腰酸腿疼一身肉,五脏不调眩晕症,你的中年比我还惨? / 3
身体出现的危险信号 / 46岁,不能再这样下去 / 中年开始自救养生,为时不晚 / 你正在害死你自己?聆听身体的声音
健康年龄比实际年龄更重要 / 12
80岁的我从不羡慕40岁的人 / 身体越动越不会老 / 80岁,好日子才刚开始 / 一起锻炼“中年力”
不打针不吃药,用一年时间彻底整顿糟糕的自己 / 17
身体变差,一身好不了的慢性病 / 习惯是一种心理经济 / 身、心、习惯都要兼顾 / 进行整顿计划
Part 02 习惯的逆袭 / 23
让你惊讶的人类死因 / 25
坏习惯是伴你一生把你害死的固执病 / 有关生命力的遗传秘密与限制 / 少食多动才能大化开启生命力
好习惯能救命,坏习惯能致病 / 30
生活方便了,却让身体变得虚弱 / 猝死太突然?小病累积成大灾 /生病没生病看脸色,健康不健康看习惯 / “未病”不代表身体是健
康的
等到需要看医生,就来不及了 / 35
提升身体防御力是治病良药 / 肠道不清,小病不断 / 净化肠道,让消化功能回归正常 / 一口熟透的清淡泡菜含有大量乳酸菌 / 身体酸
痛有可能引发癌症? / 发烧别急着退烧,腹泻别急着止泻
身体快要到达极限是什么样子? / 45
自主神经失调,紧张失眠压力大 / 自主神经失去平衡,会产生致命危机 / 压力如何让你生病? / 生气如何让身体生病? / 压力过大让
体重飙升 / 千万别忽视突出的小腹
Part 03 靠自己的力量活到百岁 / 55
40岁的健康,要自行负责 / 57
戒断药物依赖 / 唤醒健康遗传基因整顿六步骤,找回身体的均衡 / 60
从体内开始变健康的方法 / 50岁的美貌是自己的杰作 / 减少腰围的理由 / 从里到外都重要 / 整顿先从瘦身开始 / 心情愉快,身体也会
跟着健康
别在意年龄,积极向前迈进 / 69
能量是这样产生与消耗的 / 为什么小孩有爆发力,大人有耐力 / 没有人可以同时消耗爆发力和耐力
中年,为时不晚 / 75
深信这是自己的转折点 / 40岁后,逐渐下降的恢复力 / 储存中年恢复力的时机
Part 04 整顿习惯的黄金七法则 / 83
改善生活习惯的三原则 / 85
了解你的大脑后,改掉习惯很简单
法则一:从小计划开始循序渐进 / 87
心能让身体改变 / 撼动一贯性的本能 / 时好时坏的心情从何而来? /神奇的下丘脑
法则二:以平常心愉快地启动 / 94
肚子很饱却又在找食物 / 别让第二食欲影响你 / 别让杏仁核有机会反抗 / 天啦,孤独也能导致肥胖 / 肥胖是大脑造成的
法则三:别惹大脑生气 / 101
用饿肚子来减肥注定失败 / 短时间的减肥很危险 / 想吃的时候再吃,不想吃时不要刻意去吃 / 一口咀嚼30下,一餐吃30分钟 / 注重
满足感,而不是饱足感
法则四:让大脑安心 / 108
不吃早餐反而会增重 / 糖分有好也有坏 / 对热量过于敏感是相当严重的自我压力
法则五:让大脑感到愉快 / 114
大脑喜欢什么呢? / 就算是健康管理,也要避免产生负面情绪 /若心生厌烦,对健康再好也不要勉强自己
法则六:设立目标 / 118
让大脑产生愿意尝试的欲望 / 先把重点放在减少腰围上 / 养成新习惯的行动路线图 / 全家总动员
法则七:善用潜意识 / 127
踏出步,就会有所改变 / 潜意识的自动诱导装置 / 善用潜意识,让身体整顿更有效率
Part 05 完成整顿的五种习惯 / 135
建立一天均衡的节奏习惯 / 137
我的节奏习惯和一天的行程表 / 只使用黄金时段 / 提早一个小时起床,会改变你的命运 / 午睡一刻钟,大脑重新变轻松 / 睡得好,
才瘦得了
为健康而食的饮食习惯 / 150
我的饮食习惯 / 该怎么吃? / 该吃什么?天然的、新鲜的 / 该如何均衡摄取?彼此互补才健康 / 什么不该吃?一年吃进体内的添加
物约4公斤 / 糙米饭含有人体需要的重要养分 / 少盐、少酒的生活才健康 / 先愉快地吃完东西,再进入正题 / 省略多余的菜肴,设法
避免吃下太多的食物 / 刷牙竟然也能改变饮食习惯
每天几分钟的运动习惯 / 168
我的运动习惯 / 有机会就让身体动一动 / 为什么年纪越大,基础代谢率越低? / 增加肌肉量才能提高代谢,消耗更多热量 / 整顿所
需的三大运动:伸展运动、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 有氧运动需15分钟开始燃烧脂肪,无氧运动只要5分钟 / 锻炼肌肉的好处有哪些? /
别怀疑,NEAT 也是一种运动 / 当生活本身就是运动时,就不能不运动 / 血清素步行法 / 慢跑般地快走,活化前脑,调和血清素 / 愉快
地进行血清素步行法
增强免疫力的体温管理习惯 / 194
我的体温管理习惯 / 试着让体温高一点,大脑会觉得不用储存脂肪 / 让身体温暖,但不要过于温暖 / 利用健康浴恢复身体活力 / 好
的汗流出后有畅快感,坏的汗流出后有疲劳感
迈向健康步的心理习惯 / 203
我的心理习惯 / 无法化解的心火,往往酿成大病 / 打开心门,不做“孤独的狼” / 没有感动的生活,怎么能称为生活? / 抽离的智
慧:身体离开了,心也要离开 / 只要三秒,站立深呼吸,看看窗外的云 / 冥想比任何镇定剂还要有效
Part 06 不要害怕变老 / 219
你准备好迎接100岁的时代了吗? / 221
到老都可以用我的双脚走路 / 一辈子都要有恋爱激素 / 令人满足的性生活是内在美的基本要素
大脑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智慧 / 226
多元性的智力其实比年轻还好
中年为成熟期,也要为将来做准备 / 229
中年的优雅从何而来?把内心打扫干净吧 / 不要硬逼着自己完成目标
结语 为了健康美丽的人生 / 233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管理”这个概念的深度挖掘,它显然不仅仅是罗列了一堆运动动作。我发现作者的思路非常宏观,他没有把健身仅仅局限于“流汗”和“力量训练”,而是将其融入到一种全方位的生活哲学之中。比如,书中对于膳食与运动的结合,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可操作的建议,它不是那种“多吃蔬菜”的空泛口号,而是结合了不同运动强度下身体所需营养素的配比分析,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根据身体反馈调整饮食结构的人来说,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而且,它似乎还触及了心理调适在长期坚持健身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常常被其他健身书籍所忽略。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中老年人特殊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它教导的不是如何“战胜衰老”,而是如何“优雅地与年龄共存”,这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价值所在。这种将生理、营养、心理融为一体的立体化管理框架,让我觉得这是一份可以长期信赖的健康指南。
评分从工具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检索性做得相当出色。我注意到它似乎设置了一个非常清晰的索引系统,便于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或需要的特定内容。比如,当我想要查询特定关节的拉伸方法时,我能迅速找到对应的章节,而不是在厚厚的内容中迷失方向。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只停留在“是什么”和“怎么做”,它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例如,当介绍某个拉伸动作时,它会简单解释这个动作能对哪条经络或哪个深层肌肉群产生积极影响,这种知识的穿插,极大地满足了我对事物背后原理的探求欲。这种既有操作指导性,又有理论支撑性的结构,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运动手册,它更像是一部可以伴随我们度过未来数十年、不断查阅和反思的健康百科全书,其知识的密度和广度,绝对值回票价。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太让人眼前一亮了,封面那淡雅的湖蓝色调,配上那种仿佛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个年龄段读者的眼球。我一直觉得,健康科普类的书籍,如果封面设计得太过花哨或者太“年轻化”,反而让人觉得不够靠谱,但这本书的处理就恰到好处,透露着一种沉稳和专业感。我随手翻了几页,里面的排版也相当用心,字号拿捏得非常精准,我不用戴着老花镜眯着眼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阅读体验极佳。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章节划分上似乎采用了生活化的场景模式,比如“晨起舒展”“午后活力”“睡前放松”这样的标题,让我感觉它不是一本枯燥的教材,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耳边轻声细语地指导日常起居,而不是单纯的理论堆砌。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设计思路,无疑是成功的第一步,它让我这个本来对健身有点畏惧的“小白”读者,愿意更深入地去了解和实践书中的内容。我特别留意了图文搭配的比例,插图的选取既清晰又具有示范性,不像有些书籍的图示模糊不清,让人看了抓不住重点。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有一种独特的“娓娓道来”的魔力,让人读起来丝毫没有压力感,甚至带着一种享受。作者似乎深谙“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之道,他很少使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更多的是以一种分享经验、互相鼓励的语气展开。比如,在谈到如何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惰性时,他没有采用严厉的批评,而是分享了许多他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故事——那些曾经放弃又重新开始的经历,以及最终找到乐趣的转折点。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和心理负担。它成功地将健身从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转化成了一种“可以期待的日常生活仪式”。我甚至觉得,光是阅读这些充满人文关怀的故事和感悟,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和积极暗示,这种“先怡悦心,再引导行”的渐进式引导,比任何强硬的命令都更有效。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处理运动项目介绍时的严谨性,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通常这类书籍,要么是动作图解过于简单,让人担心做错姿势受伤,要么就是介绍的动作难度过高,不适合初学者。但这本书似乎做到了完美的平衡。我翻看了一部分关于关节保护和柔韧性训练的部分,发现每一个动作的分解步骤都细致入微,不仅有起始姿势,连呼吸的配合、肌肉的发力点,甚至连“如果感到某个部位有轻微不适,应该如何微调”的应急预案都写得清清楚楚。这简直就像请了一位私人教练在身边手把手教学一样可靠。特别是针对一些常见的中老年人慢性问题,比如腰椎的保健运动,它没有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是分层次地提供了进阶方案,这体现了作者极强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安全的极度负责。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安全第一”永远是选择运动方法的黄金法则,而这本书无疑将这个法则贯彻到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