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無 著,蘭國帥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17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店鋪: 科學齣版社旗艦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60094
商品編碼:27058911602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8-03-01
頁數:363
字數:456000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商品參數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
曾用價 59.00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版次 1
齣版時間 2018年03月
開本 16
作者
裝幀 平裝
頁數 363
字數 456000
ISBN編碼 9787030560094


內容介紹
目前國內關於信息化教育的學術專著,普遍存在理論性滯後、實效性不夠、實用性不強、錶徵性單一、接地氣不足等現實問題。
  為瞭破解上述問題,本書按照總—分的寫作思路,遵循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等五個研究範疇的邏輯思路,以信息化教育的理論建構與創新實踐為研究主綫,采用任務驅動的學習理念,基於TPACK視域整體探究瞭教育技術的學科概念、學科理論、教學資源、教學媒體與環境、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教育應用、遠程教育、研究方法等八個方麵的研究內容。以任務步驟的形式錶徵知識內容,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核心要點,以學術百科的形式推送資源鏈接,以創新案例的形式展示精品範例。

目錄
目錄
前言
單元一 “走進”現代教育技術 1
研究任務一 熟知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 2
研究任務二 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內容體係 21
研究任務三 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學習方法 45
單元二 “圍觀”教育技術理論 53
研究任務一 概覽教育技術的前世今生 54
研究任務二 解讀教育技術的概念體係 60
研究任務三 揭秘教育技術的理論體係 69
單元三 “善用”信息化教學資源 85
研究任務一 認識信息化教學資源 86
研究任務二 獲取網絡化教學資源 101
單元四 “巧用”信息化教學媒體與環境 127
研究任務一 認識信息化教學媒體 128
研究任務二 走進信息化教學環境 141
單元五 “精通”信息化教學設計 169
研究任務一 認識教學設計理論模式 170
研究任務二 精通教學設計基本流程 178
研究任務三 精通信息化的教學設計 202
研究任務四 賞析信息化教學設計創新案例 219
單元六 “會用”信息技術教育應用 231
研究任務一 認識信息技術教育應用 232
研究任務二 走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閤 243
研究任務三 賞析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創新實例 248
單元七 “妙用”開放與遠程教育 257
研究任務一 概說遠程教育 258
研究任務二 妙用開放教育資源 274
研究任務三 跟進在綫教育*新樣態 291
單元八 “精通”教育技術研究方法 297
研究任務一 認識研究方法和教育研究方法 298
研究任務二 掌握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方法 304
研究任務三 撰寫研究論文與課題項目 323
參考文獻 355

在綫試讀
單元一 “走進”現代教育技術
  閱讀經典書籍、熟知學術期刊、搜索學術網站、參加學術會議、結識學術名傢、瞭解專業院所是邁進一個學科領域的第*步。
  研討專題
  為什麼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什麼是現代教育技術?如何學習現代教育技術?
  問題提齣
  “慕課”“私播課”“微課”“深度學習”“核心素養”“計算思維”“教育大數據”“虛擬現實”“增強現實”“遊戲化學習”“翻轉課堂”“互聯網+教育”“未來學校”“未來教育”“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智慧教育”“創客教育”“STEM教育”等研究熱點和前沿在互聯網+時代中“噴發”。這些研究熱點與前沿為教育技術領域重點聚焦的核心主題。探究這些研究熱點與前沿對於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究而言尤為重要。從整體上掌握一個學科的內容體係架構是把握學科發展脈絡,進一步推動學科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整體內容體係架構是“走進”現代教育技術學科領域這片“自留地”大門的第*步。那麼,請思考:什麼是現代教育技術?為什麼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如何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這些將是本單元重點探討的問題。
  學習目標
  1. 瞭解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
  2. 學會利用知識結構模型梳理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
  3. 瞭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科基礎知識
  4. 掌握常用的現代教育技術學習方法
  5. 學會運用信息化學習方法開展教學
  關鍵術語
  教育信息化 技術與教育 IT應用能力 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
  學習導圖
  研究任務一 熟知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性
  從宏觀上掃描國內外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瞭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深刻影響,從而深刻理解為什麼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教師應該具備何種信息技術能力。在本次任務中需要完成以下三個研究步驟:
  知識導圖
  研究步驟一 掃描國際教育信息化發展狀況
  發展教育信息化應具有全球視野,積極學習和藉鑒其他國傢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成功經驗,以破解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障礙,加快其發展步伐,優化提升其發展質量。
  (一)瞭解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戰略規劃
  掃描教育信息化發展較為發達國傢、地區齣颱的相關政策及戰略規劃,可從國際視野瞭解全球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曆程及其現狀。
  1. 美國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
  美國在教育信息化發展道路上一直位居領先地位,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實施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教育信息化工作。隨著計算機進一步普及和信息技術的大規模應用,美國對教育信息化關注度日益提升,國傢層麵齣颱瞭一係列有關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規劃,其中尤以20世紀90年代至今階段性齣颱的國傢教育技術規劃(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NETP)*具代錶性。
  1996年,美國教育部頒布瞭第*個國傢教育技術規劃(NETP1996)—《使美國學生做好進入21世紀的準備:迎接技術素養的挑戰》(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96)。該規劃著重關注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培訓及軟件與資源在課程體係中的整閤應用。1996—2000年,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代錶的新興技術研發在美國逐漸興起,對其應用於教育的研究首先要保證技術的可用性和相關人員使用技術的意願及能力,為此後教育技術的發展打下基礎。因此,1996—2000年可以看作美國信息化發展的準備期。
  2000年,美國第二個國傢教育技術規劃(NETP2000)齣颱,名為《數字化學習:讓所有孩子觸手可及世界一流的教育》(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0)。該規劃全麵迴顧與總結瞭1996年頒布的國傢教育技術規劃,並在此基礎上明確提齣2000—2004年要讓美國所有師生都能在教室、學校、社區和傢裏使用信息技術,所有教師都能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水平,所有學生都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並且要通過數字內容、網絡應用和相應的測量評估變革教與學。此階段不是單單注重技術本身,而是關注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可用性和效用性,使教育信息化之路迴歸教育本質。2000—2004年可認為是美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普及期。
  2005年,美國頒布第三個國傢教育技術規劃(NETP2004)—《邁嚮美國教育的新黃金時代:網絡、法律和當今學生如何變革對教育的期待》(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5)。該規劃根據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方嚮,針對前一階段國傢教育技術規劃在實行中存在的問題,提齣瞭加強領導力、革新預算、改進教師培訓、支持在綫學習與虛擬學校、改善帶寬、邁嚮數字內容和整閤數據係統七項行動步驟和建議。21世紀初,隨著美國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大部分師生對技術不再陌生,教育信息化之路已平穩度過準備期與普及期,此時對教育信息化的規劃更多的是思考如何閤理投入資金並規範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因此,2005—2010年可稱作美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規範期。
  2010年,美國第四個國傢教育技術規劃(NETP2010)—《改革美國教育:技術助力學習》(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0)齣颱。該規劃針對當時美國中小學輟學率高、高校畢業率低,以及技術應用於教育的區域化差異明顯等問題,首次係統化提齣瞭技術助力學習的模型,並在學習、評估、教學、基礎設施和産齣率五個方麵提齣瞭進一步改革的目標和行動步驟。該階段側重利用技術手段獲得的評估數據係統性、全麵化促進教育改革,並力爭實現效益的*大化。因此,2010—2016年可以看作美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係統期。
  2016年,美國頒布瞭目前為止*新的國傢教育技術規劃(NETP2016)—《為未來做準備的學習:重塑技術在教育中的角色》(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6)。在係統分析前幾個階段改革所獲成就與存在問題的基礎上,該規劃重新梳理瞭美國教育信息化麵臨的睏惑、契機與挑戰,在以下五個方麵提齣瞭新的發展目標:①學習方麵,全美學習者在正式和非正式情境下都將獲得一種學習體驗,為成為全球網絡社會中積極的、創新性的、有知識的和有道德的參與者做好準備。②教學方麵,技術將為教育者提供支持,使教育者能夠獲得一係列人力、數據、內容、資源、專業知識和學習體驗,從而激發教育者為學習者提供更有效的教學。③領導力方麵,將對技術應用於教育的理解嵌入各級教育領導者的角色和職責中,並且在各州、地區和地方設立在學習中應用技術的願景。④評估方麵,所有層級的教育係統都將利用技術來測評教育關鍵要素,並利用評估數據改善教育。⑤基礎設施方麵,全美學習者和教育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使用到學習中所需的穩健和廣泛的基礎設施。NETP2016基本沿用NETP2010的整體構思和規劃,強調繼續實現此前階段未完成的目標,並根據現狀對實現目標的步驟做齣相應調整。自NETP2016發布後,美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正式進入全麵提升期。
  2. 英國教育信息化戰略規劃
  英國政府曆來重視教育改革,在21世紀初將信息技術看作教育改革的核心,陸續齣颱瞭相關政策及戰略規劃重點支持教育係統中各領域、各層級的信息技術應用,穩固和深化瞭本國教育信息化發展。
  2005年3月,英國教育與技能部依據本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頒布瞭《利用技術:改變學習與兒童服務》的信息化戰略(U.K.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2005)。該戰略確立瞭此後五年英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宏觀方嚮,並圍繞信息技術應用提齣瞭以下六個方麵整體發展目標:①為全體國民提供綜閤在綫信息服務;②確保為兒童及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綜閤在綫支持;③為個性化學習活動製定一套協作機製;④為教育實習者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技術培訓與支持;⑤為教育領域相關人員提供信息技術組織及領導力發展培訓;⑥建立公共數字化基礎設施以支持變革。經過20世紀末技術的飛速發展。21世紀初,英國已有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配套,戰略改革的重點逐漸從硬件建設轉為信息意識、信息應用能力和信息領導力培養。
  2008年7月,英國教育傳播與技術署頒布瞭《利用技術:下一代學習(2008—2014年)》(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2008)信息化戰略。該戰略希望英國各機構通過共同閤作的方式,建立完全自信的信息技術教育係統,為個性化學習提供技術保障和服務,讓所有學習者,包括學習障礙者和特殊需求學習者都能通過技術隨時隨地學習,並具有良好的自我改善能力。由此確立瞭四個核心目標:①利用技術提供差異化課程和學習經驗,幫助滿足兒童、青少年的不同需求與喜好,為學習提供更大的靈活性與更多選擇;②為學習者提供可定製的,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在內的響應性評價;③促進全體學習者,包括學習障礙者的學習能力及經驗的發展;④增強傢庭、學校和學習者之間的聯係,通過信息係統和工具提高傢長的教育參與度。2008—2014年英國教育信息化發展以個性化學習供應為目標,關注弱勢群體的學習體驗,利用*有價值的信息技術服務努力解決數字鴻溝、教育機會均等問題。
  2009年,英國教育傳播與技術署迴顧與總結前一年的發展曆程,在《利用技術:下一代學習(2008—2014年)》基礎上,發布瞭《下一代學習:實施計劃(2009—2012年)》(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gency,2009)。該計劃的主要行動措施包括強化技術在供應者(如學校和教師)與兒童、青少年和傢長之間的交互,確保讓兒童、青少年和傢長瞭解所提供的技術服務,以提高學習效果;培養供應者、兒童、青少年和傢長負責而高效地使用技術的能力,確保技術支持下的服務變革。同時,依舊強調提升弱勢群體的技術輔助學習能力,縮小差距,促進個性化學習等。由此可見,促進各方溝通技術使用體驗、積極關注弱勢群體的技術使用體驗是2009—2012年英國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側重點。
  2010年,英國教育傳播與技術署在改進繼續教育質量和實施前一年戰略計劃的基礎上,提齣瞭新的階段計劃—《下一代學習:實施計劃(2010—2013年)》(British Educatio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建構與實踐創新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